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無異元來禪師廣錄
免費(fèi)

凡三十五卷。明代僧無異元來(1575~1630)撰,法孫弘瀚、弘裕共編。清康熙十年(1671)刊行。又稱博山大艤和尚廣錄。收于卍續(xù)藏第一二五冊。本書系集無異元來禪師一代語錄之大成,內(nèi)容包括無異禪師語錄序、錫類法檀序、剩錄序、禪警語序、宗教答響序、博山能仁寺等五會之語錄、茶話、普說、拈古、頌古、佛事香語、參禪警語、開示偈、凈土偈、宗教答響、宗說等錫、書、啟、序、壽言、挽辭、博山和尚傳、塔銘及序等。其中,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五所收之宗教答響,又稱博山大師宗教答響,系集無異元來回答學(xué)人諸士之種種質(zhì)問。答響之一、之二又分參悟、凈土、止觀、戒律、布施、愿力、懺悔、福報、釋疑、回向等十品。書中所收之剩錄序,剩錄,即道嵩壁如所編之博山老人剩(剩)錄六卷,相當(dāng)于元來語錄之補(bǔ)遺,內(nèi)容有上堂、茶話、頌古、偈、詩、贊等,今僅于本書卷首刊錄黃端伯所撰之剩錄序。又本書卷十三至卷十五之“參禪警語”收于卍續(xù)藏第一一二冊(而于卍續(xù)藏第一二五冊省略未收),亦收于朝鮮僧清虛堂休靜(1520~1604)所編之禪門撮要卷上。凡二卷,詳稱博山和尚參禪警語,又作博山參禪警語、禪警語、博山警語。成正編,明代神宗萬歷三十九年(1611)刊行。輯錄示初心做工夫警語、評古德垂示警語、示疑情發(fā)不起警語、示疑情發(fā)得起警語、示禪人參公案警語、示參禪偈十首等。

佚名 ·國學(xué) ·21.1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39章 募刻祖翁異和尚廣錄序 2015-12-27 01:02:34
成實(shí)論
免費(fèi)

梵名Satyasiddhi-s/a^stra。凡十六卷。又作誠實(shí)論。訶梨跋摩(梵Harivarman)著,鳩摩羅什于姚秦弘始十三年至十四年(411~412)間譯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冊。為成實(shí)宗之根本經(jīng)典。“成實(shí)”即“成四諦之實(shí)”之意。論中說明宇宙各種現(xiàn)象之存在皆為無實(shí)體之假象,最后終歸于空,修如是觀可體解四諦之理,以八圣道滅除所有煩惱,最后到達(dá)涅槃。內(nèi)容分發(fā)聚(序論)、苦諦聚、集諦聚、滅諦聚、道諦聚(以上為本論)等五聚,計二零二品。發(fā)聚共三十五品,先論述佛、法、僧三寶,后說造論之理由及四諦之法義,并列舉佛教有關(guān)有相、無相等十種重要異說,以示明本論之立場。苦諦聚共五十九品,說明五受陰(五取蘊(yùn))之苦,并詳敘色、識、想、受、行。集諦聚共四十六品,說明苦因與業(yè)、煩惱。滅諦聚共十四品,披瀝本書獨(dú)特之見解,即謂滅盡假名心、法心、空心等三心,可達(dá)于涅槃之境界。道諦聚共四十八品,說明滅苦而實(shí)現(xiàn)涅槃之方法,為禪定與智慧。其中,智乃空無我之真智,系滅煩惱后所得者;此外,復(fù)言及空與無我之實(shí)踐。本論之立場取二世(過去及未來)無論、性本不凈論、無我論等,且說人法二空;全書之教說不僅網(wǎng)羅部派佛教(小乘佛教)重要教理,亦含有大乘之見解;又多立于經(jīng)量部之立場,以排斥說一切有部之解釋。在佛教史上,被認(rèn)為是由小乘空宗走向大乘空宗過渡時期之重要著作。古來對本論究竟為大乘或小乘時有爭論,如南朝梁代之三大法師站在般若、法華、涅槃諸經(jīng)立場,判定本論為大乘論,嘉祥大師吉藏一派則斷定本論為小乘論。南北朝時一度出現(xiàn)專講此論之成實(shí)學(xué)派。

鳩摩羅什 ·國學(xué) ·20.7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50章 2015-11-20 18:56:02

QQ閱讀手機(jī)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萨尔县| 丘北县| 万山特区| 曲周县| 大兴区| 建水县| 金门县| 平乡县| 清镇市| 密山市| 碌曲县| 南岸区| 蒙城县| 大兴区| 龙岩市| 台江县| 东辽县| 教育| 台南县| 韩城市| 庆元县| 新乡市| 含山县| 郧西县| 祥云县| 泾阳县| 犍为县| 凤冈县| 怀化市| 万载县| 上杭县| 苏尼特右旗| 武胜县| 固始县| 清流县| 肃北| 永定县| 三明市| 辽阳市| 蒙阴县| 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