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地理考
宋王應麟撰,六卷。其書全錄鄭玄《詩譜》,又旁采《爾雅》、《說文》、《地理志》、《水經注》及先儒之語中涉及《詩經》地名著作,薈萃成編,然采錄遺失,皆案而不斷,故得失往往并存。有《津逮秘書》本,《學津討原》本等。詩品(鐘嶸撰)我國第一部詩論專著,原名《詩評》。南朝梁代鐘嶸著,共分為3卷。全書專論五言詩,論列了漢至梁各代部分詩人,計122位。為別其等第,分上中下三品,其中上品11人,中品39人,下品72位。每品中,所評作家一般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每品1卷,卷前各有序文,今人三序合一,稱為“總論”或“詩品序”,序中論述了五言詩的起源、興起、作用及表現手法,并對當時盛行的追求聲律和堆砌典故的不良詩風進行了批評。正文對各作家品定等級,進行具體分析,說明他們在創作上與前代的承傳關系、作品的風格與得失。因于品第外,略加評論詩的優劣,故原稱《詩評》論詩主張表現生活中的真情實感,強調藝術感染力,提倡“風力”和自然,要求文質兼備,反對片面用典、聲病之風,否定理過其辭,淡乎寡味的玄言詩。所品評的詩歌,比較重視作家自身的經歷和政治環境對其作品的影響。所論頗有特見,對后代詩歌評論影響很大。因歷史條件和當時風氣的影響,在說明歷史的繼承性時有牽強之說,對一些作家作品的品評亦有不當。日本對此作很為重視,今有日文等外文注釋本名世。詩品(司空圖撰)又稱《二十四詩品》。詩論。唐司空圖撰。1卷。主要論述詩歌的風格,分雄渾、沖淡、纖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練、勁健、綺麗、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縝密、疏野、清奇、委曲、實境、悲慨、形容、超詣、飄逸、曠達、流動等24品,每品各用四言韻語12句,描摹其特征。司空圖在前人評詩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對詩歌風格區分更為細密,強調詩的風格意境,并用象征性的手法形容抽象的風格。所論強調韻味,崇尚沖淡、追慕玄遠,表現出超脫現實的唯心主義文藝觀點。其論詩方法對后世嚴羽、王士禎影響很大。有《津逮秘書》本,《學津討原》本,《歷代詩話》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郭紹虞集解本,與《續詩品注》合刊。
·7.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