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
又名《四分律藏》、《曇無德律》。印度小乘佛教上座部系統法藏部戒律。后秦佛陀耶舍與竺佛念共譯,60卷。全律由四部分組成,故名。第一部分敘述比丘應遵守的戒律250條;第二部分敘述比丘尼應遵守的戒律348條及受戒、說戒兩犍度。第三部分包括從“自恣犍度”到“法犍度”等十五種犍度。第四部分為房舍、雜兩犍度及結集法、調部、毗尼增一。律中對比丘、比丘尼平日衣、食、住、行、修習、內部關系、對外關系、議事規則、僧團活動等各方面應遵守的戒律作詳細說明,要求比丘、比丘尼在身、口、意三個方面都必須收攝身心,止惡生善,并對違犯戒律者應如何處理也作了明確規定。律中還保存許多佛教史實、印度社會狀況史料,是研究古印度社會、佛教史及佛教教團生活的重要資料。亦為唐代律宗依據的基本經典,因此也是研究中國佛教的重要資料。為歷代大藏經所收。影響較大的注疏有:唐法礪《四分律疏》十卷、唐道宣《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三卷(或六卷、十二卷)、《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卷、唐懷素《四分律開宗記》十卷等。
·68.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