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秘史
原名《忙豁侖·紐察·脫卜察安》(蒙古秘史),作者佚名。十三世紀蒙古官修史書。主要依據宮廷所藏“脫卜赤顏”(蒙古語“歷史”)撰修,原文為畏兀兒體蒙古文。明初,四夷館以它作為學習蒙文的教材,用漢字音寫蒙古語原文,逐詞旁譯,并附有總譯,定名為《元朝秘史》。畏兀兒體蒙古文本已散佚,而漢字音寫本卻流傳下來。是書記載了成吉思汗祖先的譜系、蒙古各氏族部落的源流、成吉思汗生平及窩闊臺統治前期的活動,是研究13世紀蒙古社會歷史最重要的資料。錢大昕《跋〈元秘史〉》云:“元太祖創業之主也,而史述其事跡最疏舛,惟《秘史》敘次頗得其實,而其文俚鄙,未經詞人譯潤,故知之者少,良可惜也。”經錢大昕的宣揚,人們開始認識到此書的價值。同時,《秘史》也是當時蒙古語難得的語言文獻,具有很高的語言學價值。有《四部叢刊》本(十二卷,即顧廣圻本),較善。另有《連筠簃叢書》本(十五卷)等。清末李文田的《元朝秘史注》、日本學者村上正二的《蒙古秘史·成吉思汗傳》以及那珂通世的《成吉思汗實錄》等均為研究《秘史》的重要著作,可資參考。方齡貴編輯的《元朝秘史通檢》為我們利用《秘史》提供了方便。
·4.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