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宋)歐陽修
作品粉絲 2033 人
全部作品
本書為公版書,為不受著作權法限制的作家、藝術家及其它人士發(fā)布的作品,供廣大讀者閱讀交流。匯聚授權電子版權。
(宋)歐陽修 ·國學 ·358字
歐陽修撰。見《歐陽文忠公文集》卷七十二。作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本文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關于牡丹的專著,全文分《花品序第一》,《花釋名第二》,《風俗記第三》和《牡丹記跋尾》四部分。《花品序第一》,寫天下牡丹不能與洛陽牡丹相敵,洛陽牡丹花果為天下第一,駁斥洛陽牡丹之美盛,乃因洛陽居九州之中、得中氣之和的說法,并記20多種特著之花名。《花釋名第二》,詳記牡丹各種品種的得名之由來,花色之特點,尤見名貴品種的產(chǎn)生是人們長期精心培育的結果,指出牡丹不載于文字,文人吟詠篇什不多。《風俗記第三》,記敘洛陽人愛花賞花之習俗和向朝廷貢花之事,并對接花、種花、澆花、養(yǎng)花、醫(yī)花等方法,詳加說明,反映出當時園藝栽培之技術。《牡丹記跋尾》則敘蔡君謨書此“記”于石的經(jīng)過。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要言不繁,說事明晰。知識性很強,文風也樸實自然。在結構和行文上對陸游《天彭牡丹譜》有影響。
(宋)歐陽修 ·國學 ·3172字
《于役志》是歐陽修記錄其景祐三年(1036年)自開封赴夷陵令之任時的行程,是宋代除外交使節(jié)行程錄外的第一篇官員旅行日記,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文體(日記體),其后官僚紛紛效仿,今天仍留有多篇宋人旅行日記。這些旅行日記從一個特殊的角度記錄了當時官員生活、交通、社情、環(huán)境等情況,為后人留下了第一手資料。
(宋)歐陽修 ·國學 ·1773字
雜記。北宋歐陽修作。全文約600字,夾敘夾議,言情達性。先敘唐代陸羽《茶經(jīng)》論水要旨,次談張又新《煎茶水記》所排宜茶水品的座次。接著,開門見山地指出,張氏說陸羽評為第四等的蝦蟆口水,第八等的西山瀑布,第十七等的天臺山千丈瀑布,“皆(陸)羽戒人勿食,食而生頸疾”。最后歐陽修說:「羽之論水,惡汀浸而喜泉流,故井取多汲者,江雖云流,然眾水雜聚,故次于山水,惟此說近物理云。」對辨水之論做了一番較為公允的結論。
(宋)歐陽修 ·國學 ·612字
北宋歐陽修撰。凡三卷三十七章。此書設童子與師問對之語,以說《易》旨。卷一、卷二說六十四卦卦辭及《彖傳》、《象傳》大義。卷三則考辨《易傳》七種的內(nèi)容,認為《系辭傳》、《文言》、《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五種非出自一人之手,不可視為孔子所作。收入《歐陽文忠公文集》(第七十六至七十八卷)。
(宋)歐陽修 ·國學 ·9636字
原書只稱詩話,后人改稱為《六一詩話》、《六一居士詩話》、《歐公詩話》、《歐陽永叔詩話》、《歐陽文忠公詩話》等。詩話。宋歐陽修(1007—1072)撰。一卷。修有《歐陽文忠公全集》已著錄。此編成書時間,《四庫提要》謂“熙寧四年(1071)致仕以后所作,越一歲而修卒,其晚年最后之筆也。”共二十八條,多敘論詩詞作者身世及作品。多評論北宋時期詩人作品,間亦論及唐詩。書前自題:“居士退居汝陰而集,以資閑談也。”故多記述詩人軼事,亦表現(xiàn)出作者提倡藝術錘煉加工,反對淺率,主張詩歌應做到“意新語工”,“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宋)歐陽修 ·國學 ·5046字
晚唐五代時期藩鎮(zhèn)割據(jù),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而“大重儒者”,北宋開始文教大昌。王國維說:“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動與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漢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近世學術多發(fā)端于宋人。”(《宋代之金石學》)而歐陽修就是北宋開一代風氣的人物,是主導古文運動的北宋文壇盟主,在散文、詩、詞、文學理論、文藝批評,乃至經(jīng)史、書法、金石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詣。
(宋)歐陽修 ·古詩詞 ·5.4萬字
(宋)歐陽修 ·國學 ·3184字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撰,原名《五代史記》,后世為區(qū)別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稱為新五代史。全書共七十四卷,本紀十二卷、列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三卷。記載了自后梁開平元年(907年)至后周顯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歷史。《新五代史》撰寫時,增加了《舊五代史》所未能見到的史料,如《五代會要》、《五代史補》等,因此內(nèi)容更加翔實。但《新五代史》對舊“志”部分大加繁削,則不足為訓,故史料價值比《舊五代史》要略遜一籌。
(宋)歐陽修 ·國學 ·34.9萬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