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酬唱集
詩歌總集。北宋楊億編。2卷。該集為館閣諸臣于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元年(1008)參加編纂《冊府元龜》時唱和之作結集。“西昆”之名取自道家傳說,蓋昆侖山之西有玉山,乃西王母居處,其上為藏書之所,“先王之所謂冊府”,故以之切合秘閣及所修之書。參與唱和者17人:楊億、劉筠、錢惟演、李宗諤、陳越、李維、劉騭、丁謂、刁衎、任隨、張詠、錢惟濟、舒雅、晁迥、崔遵度、薛映、劉秉,個別人雖未參與秘閣編纂,但因唱和關系其作品也被收入。楊、劉、錢三人為唱和主力,其詩作占總數的五分之四以上。集分上下兩卷,共收250首,均為律詩。詩的主題側重于文學侍臣的宮中生活,不外游賞宴從、流連光景,其中以詠物、詠史之作居多,也有若干托物寓志、借古諷今、頗具諷喻意義的作品,如諷刺真宗神道設教、迷信仙道即是。在詩歌藝術上,西昆派詩人意在扭轉宋初以來詩風的淺陋平庸,其詩學遺產也為此后宋型詩的確立提供了有益經驗,故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指出:“后歐、梅既出,詩格一變,億等之派遂微。然其組織工致,鍛煉新警之處,終不可磨滅。”此書宋元刻本已不見于世。《四部叢刊初編》本據明嘉靖玩珠堂刊本影印,舛訛較多。清初毛奇齡得舊本于江寧,徐乾學為之刊刻,因刻版不精,故印行較少。康熙四十七年(1708)長洲(今蘇州)朱俊升重加鐫刻,《四庫全書》即據以著錄。
·11.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