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圓圈正義》一書共收錄作者的49篇隨筆文章,分為“圓圈正義”“何謂榜樣”“道德譴責的打開方式”“身負權力各自珍重”“法律人的理智和多數人的情感”“生命的尊嚴”“心懷永恒活在當下”七大部分,作者在本書中運用特有的坦誠、自省而尖銳的筆調,探討了法律、正義、道德、權力的理念與現實、分析了如張扣扣案、莫某縱火案等社會熱點案件、分享了自身求學經驗和對人生的思考。本書不僅啟蒙讀者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更在于幫助讀者理解法律背后更深層次的價值基礎。
羅翔 ·法學文集 ·12.6萬字
法律通常板著面孔出現在大眾面前。但以一個舒適的姿勢、輕松的心情透過法眼看世界,也許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結論:法律并不枯燥,也不深奧,甚至有時候,還有點兒意思。謝煙客的玄鐵令是個嘛玩意兒?律師在法庭上罵委托人好不好?把遺產留給自己的貓咪行不行?形形色色奇奇怪怪的問題,都會在本書中得到作者天馬行空般的點評和解讀。在法治社會里,誰也不能由著性子可勁兒撒歡耍酷,一切得按程序來,所以“慢”。這種“慢”是必須的,是法律固有的本性。
沈占明 ·法學文集 ·11.8萬字
全書設定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如在列車上、在車站、在家庭生活中的種種場景,然后根據不同主體之間的關系進行條件設定、條件轉換和法律發問,如父親給孩子零用錢是何種法律關系?日常生活中發生的許多法律關系和法律行為,由于其標的微不足道,幾乎不會引起訴訟,但對法學教育卻非常有用,因為它們可以引導初學者從法律的視角去思考生活中的普通事件。作者搜集了大量這種性質的事件,并根據不同的場景進行了編排。該選集第一次出版是在1870年,當時是作為《不附判決的民法案例》第二版的附錄出版的,之后不久,便獨立出版了。耶林的這兩部書開法學教育的風氣之先,使案例課成為法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本小冊子也成為許多國家法學院案例分析課的必備圖書。
(德)魯道夫·馮·耶林 ·法學文集 ·7萬字
基爾希曼為德國著名法學家。法學的價值何在,其科學性如何?即使在德國法律界,也沒有人像基爾希曼這樣徑直地對法律的科學性予以否定。基爾希曼在本篇論文中深刻分析了法學作為科學的無價值性的理由。此文當時曾在德國法學界引起軒然大波,基爾希曼那句被人引用了千百次的名言,實際成了確認和否認作為科學的法學的實際價值的核心表達。
(德)尤利烏斯·馮·基爾希曼 ·法學文集 ·2.5萬字
我們這個時代需要怎樣的法律?作者從宏觀與微觀、橫向與縱向等多個思維的角度給讀者以啟發,如何去認識法律、理解法律、完善法律。本書分為七個部分,第一部分:遠觀的法律,作者將視野拉到法律中心之外,遠距離的觀察著在當今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背景下,法律應當何去何從,它在我們的生活中能起到什么作用。第二部分:法:詩與思,作者從法美學的角度,為我們介紹了如詩般美好的法學,跳脫了法學給人的枯燥的刻板印象。第三部分:法哲(理)學:智慧的渴望,作者進行了一場“法理學”與“法哲學”的思辨之旅,展望了我國法理學的發展方向。第四部分:法治思考片段:作者解析了什么是中國的法治化道路,中國需要的是何種法治化,有哪些機遇和挑戰。第五部分:西域法學拾零,文章是作者訪學德國期間的點滴感悟,《薩克森之鏡》、格林兄弟、哥根廷、哈特……這些法制史上的巨匠、豐碑,作者將他們的故事為讀者朗朗道來。第六和第七部分:人文札記和編輯短札,是作者的小品文合集,“法學薪火傳,同志尚努力”,寄寓了作者對法學傳承和發展的深深希望。
舒國瀅 ·法學文集 ·19.1萬字
本書講述了46個法學經典名著的源起、發展及核心思想和代表人物,包括自然法學派、歷史法學派、法社會學派、利益法學派等。書中穿插對流派代表人物的介紹,著重介紹了經典法學流派的代表觀點,為本國法律工作者開拓視野,提供一個了解國外法學流派各自觀點、主張的載體。
何勤華主編 ·法學文集 ·18.7萬字
本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是教育部網絡公開精品課程《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配套讀物。作者從法律觀念如入手,分別介紹并分析中國的成文法演變基本概況、社會身份制度、親族(親屬以及婚姻)法、繼承法、刑法、財產法、司法制度等專題內容,整理出了理解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基本線索。每一專題都包含了法規簡介、典型的案例分析、精要的總結與點評,力求向讀者呈現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全貌及特色。本書事例生動,圖文并茂,富有可讀性,是了解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佳作。
郭建 ·法學文集 ·12.3萬字
《論知識》是邁蒙尼德猶太律法學的重要著作《律法再述》14篇中的首篇,其內容主要包括關于律法之根基的律法、關于德性的律法、關于律法學習的律法、關于星辰及偶像崇拜的律法、關于懺悔的律法5個單元,每個單元之下又列出數量不等的多條誡命(包括肯定性誡命和否定性誡命)。邁蒙尼德認為他在《論知識》中囊括了先知摩西所教導的信仰根基的全部誡命,而所有這些內容是一個人必須首先明了的知識。邁蒙尼德通過分類梳理并闡釋這些不同的誡命,為猶太民眾提供了一部“全面的律法書”和系統而簡明的律法教本,他們可以按照主題目錄在其中找尋各誡命的適用規則,而不必淹沒于蕪雜的《塔木德》律法辯論之中。
(埃及)摩西·邁蒙尼德 ·法學文集 ·12.9萬字
本書選取國內外多篇備受關注的判決書,通過靈動智趣的語言再現法律文書情理、道理、法理、學理、倫理。全書分為熱鬧的判決和外來的和尚兩篇,其中選取的判決書如最高人民法院虛假訴訟案、陳水扁案一審判決書、香港地區判決書、南京玄武區法院的不同意見判決書、胚胎案判決書、廣東無罪判決書等。
周愷 ·法學文集 ·11.4萬字
本書為中國法學會警察法學研究會警察刑事執法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第五屆警察刑事執法論壇”優秀論文集,主題是新型金融犯罪的懲治與防范。近年來,新型金融犯罪頻發,危害金融秩序和安全。本書的出版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系列重要講話精抻,落實黨中央關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決策部署,完善新型金融犯罪的懲治和防范工作措施,為依法懲治與防范新型金融犯罪、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秩序與安全和服務金融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主要內容涉及新型金融犯罪懲治與防范基本問題研究、涉眾型金融犯罪懲治與防范研究、網絡金融犯罪懲治與防范研究和其他擾乩金融秩序犯罪懲治與防范研究等方面,均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和公安司法實務部門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研究成果,專業性、學術性、融合性、指導性強。
李汝川主編 ·法學文集 ·19.6萬字
本書講述的是美國家庭法和隱私法的演變,考察了近一個世紀以家庭衰落和個人崛起為特征的法律文化轉型。第一章綜述性地提出了本書的核心命題,即個人選擇至上的新型法律文化成為美國現代婚姻家庭私人生活的主導話語。第二、第三章描繪了一幅婚姻法與離婚法的演變圖景:普通法婚姻漸被廢除,政府加大了干預私人生活的力度;婚姻觀和性倫理的變遷導致了違諾等特殊的訴訟類型;離婚法發生了一場“無聲的革命”,無過錯離婚原則得以確立;在大眾傳媒的助推下,親密關系多元化漸成風潮。與此同時,婚姻、生育法與法律文化的變化帶來了家庭法的變遷。第四章對收養法與監護法的考察表明,支持有利于孩子的最大利益和個人自由選擇的新型法律文化成了主流共識。最后,弗里德曼聚焦于與家庭法有著密切聯系的隱私法。從侵犯隱私之訴與作為憲法性權利的隱私這兩類隱私權的演變來看,私人生活的選擇領域在持續擴大。
(美)勞倫斯·弗里德曼 ·法學文集 ·16.2萬字
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以來,法治建設日益受到重視,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已經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根本方略和奮斗目標,“法治中國”是這個時代最強的主題和聲音,法治建設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本書收錄了張明楷、陳瑞華、吳玉章、胡水君、姜世明、張衛平、沈四寶、徐國棟、李浩等國內著名法學家的講演,他們對我國法治建設發表了諸多非常有影響力、前沿而又睿智的見解、觀點和主張。
許少波主編 ·法學文集 ·17.9萬字
在這本小冊子中匯集的警句,并不是拉德布魯赫像現在這樣寫出來的。而是由我從他的全集中摘選出來的。所做的這些,對于這樣一位思想鋪陳高遠宏闊、婉約細膩的作者而言,可能還是遠遠不夠的。拉德布魯赫的語言既綿密厚重、又簡明扼要,既直白清朗、又純真樸實。他能夠采擷到物之精華,宛若把光線集聚為耀眼的亮點。他既是學問人,也是藝術家。當我們閱讀或聆聽這樣的警句時,我們獲得了生命的充實和心智的啟迪,同時也由于這一表達方式之美而得到一種美的享受。
(德)古斯塔夫·拉德布魯赫 ·法學文集 ·14.6萬字
本書是2021年第二屆全國青年刑法學者實務論壇報告(共8篇論文)、評議及現場發言的實錄,為“刑法新青年”系列之一,由北京大學刑事法治研究中心、北京大學犯罪問題研究中心、華東政法大學《法學》編輯部和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共同出品。本書繼續探討刑法基本理論問題,以因果關系為主題,結合社會熱點案例和有重大影響性案件的判決,從人身犯罪的因果關系和職務犯罪的因果關系兩個方面展開因果關系認定和歸責的理論與實踐。本書秉承全國青年刑法學者實務論壇為“青年”與“實務”的融合搭建平臺的宗旨,收錄文章作者主體仍為“80后”和“90后”青年刑法學者,同時匯聚刑法學界、實務界和編輯出版界幾代學者專家的智慧,致力于產出具有中國特色和實踐價值的復合成果。本書的出版將對中國刑法的學術創新和傳承、中國刑法理論與實務的融合產生積極影響,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車浩 于改之主編 ·法學文集 ·15.3萬字
耶林作為歐洲最偉大的法學家,以其不朽的成就對全世界法學產生了重大影響。耶林的這篇文章為合同法的研究提出了一個新課題,即締約過失責任,它彌補了合同法上的一處研究空白,并對各國的民事立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各國紛紛將締約過失責任納入自己的民法典。
(德)魯道夫·馮·耶林 ·法學文集 ·6萬字
本叢書及時刊登行政法的理論研究成果及實務前沿問題,新司法解釋、司法文件、司法政策及解讀,具有典型和指導意義的審判案例及分析,行政法及行政審判的調研信息及成果等內容,設有“高端論壇”“聚焦熱點”“理論探索”“案例分析”“調查研究”“司法文件”等欄目。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 ·法學文集 ·18.9萬字
《歐洲法律評論》堅持學術為本,采用學術刊物通行的匿名審稿制度,倡導嚴謹的學風,鼓勵理論和實證研究相結合,致力于為國內外所有有志于歐洲法律研究的人士構建平等的交流平臺,營造一個溫暖的精神家園。本書為第六卷,收錄了歐盟憲政秩序的挑戰與危機、荷蘭法院的戰略性氣候之訴、《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開放與平衡、歐盟《外國補貼條例(草案)》、歐盟外資審查機制的競爭性建構與中國對策等及2019、2020年歐盟競爭政策報告。
程衛東 李以所主編 ·法學文集 ·18.9萬字
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理事。曾主編出版《作為組織手段的公法人制度研究》《公共行政法治化的理論研究》《公立大學法人制度研究》等多部學術著作。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法治中國、依法治理,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推進各個領域的改革與發展的大背景下,教育法治的呼聲逐漸變高。基于此,教育法的研究必須建構在對教育這一特定的社會部門的認知基礎之上,并運用法學研究的方法整合價值秩序。本書以公法與私法兩個角度展開對教育領域的法律問題的研究,主要內容包括:教育法研究的現狀與特點;公立學校與教師的法律關系;教育憲法的建構與基本原則;教育選擇權的法律基礎;民辦教育分類管理的法律保障等。
李昕主編 ·法學文集 ·14.3萬字
隨著大數據、區塊鏈、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月,人類社會已經迎來了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數字經濟時代。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為了更好地把握數字經濟發展規律,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健全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上海政法學院從2022年起出版“數字法治評論”系列叢書,每年兩卷。叢書內容涵蓋個人信息保護、數據安全、數字貨幣法治、大數據、區塊鏈、5G和人工智能、數字政府、數字法院等數字法治的各個方面。
鄭少華主編 ·法學文集 ·15.1萬字
《仲裁與法律》第148輯包含以下欄目:理論前沿、實務探析、專論爭鳴、國際視野等,對仲裁領域熱點法律問題、典型案例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等主辦 ·法學文集 ·14.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