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司法為民到大眾司法:陜甘寧邊區大眾化司法制度研究(1937—1949)
誕生于20世紀30年代末期的陜甘寧邊區政府,在司法制度的建設上拋棄了清末、北京政府所推崇的西方式新型司法制度,開始了大眾化的嘗試,給中國的法制現代化建設帶來了全新的理念,開創了中國司法現代的一種新類型、司法現代化進程的一個新階段。陜甘寧邊區所嘗試的大眾化司法,不僅沒有現成的理論,更與源自西方的現代法治學說背道而馳,也沒有可資仿效的對象,在人類司法制度的發展史上極為獨特。就是因為其“極為獨特”,因而,從其產生的那天起對它的評價就聚訟紛紜。本書認為,大眾化司法的形成和確立,既是陜甘寧邊區政府對環境壓力的現實應對,又是中國共產黨和邊區政府自覺的理論選擇——從政治上講,是為了獲取民眾的擁護,奪取政權;從法律上講,是為了解決公共權力與社會、民眾的脫離問題,但司法和政治方面的因素,導致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出現了爭論和曲折。
·33.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