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莊子全集
會員

《天人國學》邵雍說:“學不際天人,不足以謂之學。”“天人國學”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學術和修養混成體系。“天人”取義于“天人合一”;“國學”取材于“傳統經典”。“道”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基因,“天人合一”是“道”的基本命題,“傳統經典”是“道”的基本載體。“天人國學”從研讀中華經典繼承“道”、“德”精髓且構建體系,進而去指導研讀中華經典且發展和完善“天人國學”。“天人國學”以明道、修德、做人為根本,內容包括一個中心即“道體德用、道生德畜”;兩個基本點即“常道非常道”、“上德和下德”;五條原理即“無中生有、自本自根”的生成論,“有無相生、至大至小”的認識論,“存無守有、下學上達”的實踐論,“作君子、為圣賢”的價值論,“演繹仿真”、“數據挖掘”的方法論;兩個環節即“知行合一”、“天人合一”;一個目標即“歸根復命”、“萬物合一”。《天人國學書》:乾坤八卦源伏羲,文王周公演三易;老聃函谷闡道德,孔丘絕編著十翼。焦氏小黃吟易林,穎達潛心作正義;魏晉玄學談虛靜,天才少年算王弼。鐘呂超越秉伯陽,陳摶華山逢麻衣;太極圖說周敦頤,學際天人邵康節。程朱格致分知行,守仁龍場心即理;良知良能關鍵處,洞察道德大奧秘。天人國學承遠緒,道體德用定根基;有無常道非常道,善惡上德下德立。無中生有化生成,有無相生呈本體;存無守有在下學,君子圣人為價值。公式模式再趨勢,八卦甲子藏神機;知行和合齊身心,天人相諧自抱一。復命歸根形氣神,明修得道返聽視;熟讀箴言八千年,唯有金針乃克倚!

毛佩琦 徐昌強主編 楊郁 宿巋嵐譯解 ·古籍整理 ·35.4萬字

最新章節 第34章 天下 2021-11-25 22:19:36
二十六史:完本精校大全集(中華古籍國學寶典文庫)
會員

本書由國學網創辦者、首都師范大學電子文獻研究所所長尹小林攜湯一介、馮其庸、龐樸、陳來、白化文、李零、孫家洲、王立群、佐藤利行、方銘、鄧小軍等百位專家學者、教授歷經二十余年編纂、點校、排版制作而成,涵蓋主流認可的二十六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南史、北史、隋書、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清史稿)的全本合輯,記載了從黃帝到清末四千多年的史事、人物、經濟、文化、政治、軍事、教育、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災異等等,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史料價值。在本套《二十六史》中,《史記》和《漢書》以民國百衲本為底本,《新元史》以傳世藏書本為底本,《清史稿》以關外二次本為底本,其余史書則全部以武英殿本的《二十四史》為底本,各本在勘校過程中,都參考了其有關的善本,訂正了武英殿本中的訛誤,但其他部分盡可能保持了史籍的原汁原味,包括人名、地名中的異體字等都一般不改,古體字和通假字也一般不作修改,為讀者再現史籍原貌。

尹小林校注 ·古籍整理 ·3495萬字

歷代名畫記(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會員

《歷代名畫記》全書十卷:前三卷共十五篇,具有總論性質,主要內容為畫學和畫論,對中國古代繪畫的歷史、理論、名作、技法、裝裱、畫具和鑒賞等方面,進行了分門別類的論述。后七卷所占篇幅較大,按時代順序列畫家小傳。縱觀全書,《歷代名畫記》幾乎涵蓋了古代繪畫藝術在當時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敘源流、論技法、談師承關系的淵源、書畫收藏裝裱的知識、記錄各地寺觀壁畫、著錄歷代的珍圖秘畫等等,還有采用夾敘夾議的評論方式介紹各時期畫家的經歷、風格及其作品,既有引用前人評論,又融合個人獨到的見解,為讀者呈現了一幅更加豐富、立體的藝術發展圖景。唐代書畫家兼鑒賞家張彥遠所著得《歷代名畫記》,是一部比較完備研究畫史的論著,具有貫通古今的繪畫通史性質,同時也闡發作者的觀點和褒貶意見,具有史學家客觀公正的學術意識,被后世學者稱為“畫史之有是書,猶之正史之有《史記》”。因其內容豐富、體例完備、版本眾多而備受后代的重視。歷代的研究者對其評價頗高,尤其宋代以后,與《歷代名畫記》相關的重要著錄逐漸增多,到了近現代關注度更高。在今天的美術教學和研究中,《歷代名畫記》仍是一本非常重要的經典著作。

尚蓮霞 尚榮譯注 ·古籍整理 ·39.7萬字

二十四詩品 續詩品(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會員

署名唐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是中國傳統詩藝認知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傳統詩學中具有不可移易的經典地位和核心價值。其將詩的風格細分為二十四種,即:雄渾、沖淡、纖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煉、勁健、綺麗、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縝密、疏野、清奇、委曲、實境、悲慨、形容、超詣、飄逸、曠達、流動二十四品。每品各用十二個四字句的韻語,通過意象及意象組合,以感性化的意象流動,形成極具感興功能的詩意境界,讓讀者在意境的感悟中,體悟詩歌多樣化的風格特征和審美特質,并從中領會相應的創作技巧,形成一種以境悟理的風格研究。明袁枚《續詩品》,仿《二十四詩品》的形式,以詩論詩,補《二十四詩品》所未及的主體修養、審美取尚、創作態度、寫作過程、傳達手法、流派短長、門戶流弊以及去偽存真、揚長避短、學古創新等命題。全書分崇意、精思、博習、相題、選材、用筆、理氣、布格、擇韻、尚識、振采、結響、取徑、知難、葆真、安雅、空行、固存、辨微、澄滓、齋心、矜嚴、藏拙、神悟、即景、勇改、著我、戒偏、割忍、求友、拔萃、滅跡等三十二則,總結詩人的創作苦心和藝術經驗,傳授詩法,授人以漁。

陳玉蘭譯注 ·古籍整理 ·14.3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韶山市| 长子县| 电白县| 祁连县| 南昌市| 仪陇县| 保定市| 临泉县| 宣恩县| 安塞县| 温宿县| 天津市| 昌乐县| 宁乡县| 宿州市| 连江县| 靖江市| 申扎县| 耿马| 左权县| 金华市| 铁岭市| 乌拉特中旗| 南昌县| 莎车县| 丹寨县| 广州市| 烟台市| 盘山县| 沙坪坝区| 恩施市| 依兰县| 上虞市| 佛坪县| 馆陶县| 甘谷县| 即墨市| 平顺县| 和田市| 荣昌县| 高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