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歷代名畫記(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會員

《歷代名畫記》全書十卷:前三卷共十五篇,具有總論性質,主要內容為畫學和畫論,對中國古代繪畫的歷史、理論、名作、技法、裝裱、畫具和鑒賞等方面,進行了分門別類的論述。后七卷所占篇幅較大,按時代順序列畫家小傳。縱觀全書,《歷代名畫記》幾乎涵蓋了古代繪畫藝術在當時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敘源流、論技法、談師承關系的淵源、書畫收藏裝裱的知識、記錄各地寺觀壁畫、著錄歷代的珍圖秘畫等等,還有采用夾敘夾議的評論方式介紹各時期畫家的經歷、風格及其作品,既有引用前人評論,又融合個人獨到的見解,為讀者呈現了一幅更加豐富、立體的藝術發展圖景。唐代書畫家兼鑒賞家張彥遠所著得《歷代名畫記》,是一部比較完備研究畫史的論著,具有貫通古今的繪畫通史性質,同時也闡發作者的觀點和褒貶意見,具有史學家客觀公正的學術意識,被后世學者稱為“畫史之有是書,猶之正史之有《史記》”。因其內容豐富、體例完備、版本眾多而備受后代的重視。歷代的研究者對其評價頗高,尤其宋代以后,與《歷代名畫記》相關的重要著錄逐漸增多,到了近現代關注度更高。在今天的美術教學和研究中,《歷代名畫記》仍是一本非常重要的經典著作。

尚蓮霞 尚榮譯注 ·古籍整理 ·39.7萬字

莊子全集
會員

《天人國學》邵雍說:“學不際天人,不足以謂之學。”“天人國學”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學術和修養混成體系。“天人”取義于“天人合一”;“國學”取材于“傳統經典”。“道”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基因,“天人合一”是“道”的基本命題,“傳統經典”是“道”的基本載體。“天人國學”從研讀中華經典繼承“道”、“德”精髓且構建體系,進而去指導研讀中華經典且發展和完善“天人國學”。“天人國學”以明道、修德、做人為根本,內容包括一個中心即“道體德用、道生德畜”;兩個基本點即“常道非常道”、“上德和下德”;五條原理即“無中生有、自本自根”的生成論,“有無相生、至大至小”的認識論,“存無守有、下學上達”的實踐論,“作君子、為圣賢”的價值論,“演繹仿真”、“數據挖掘”的方法論;兩個環節即“知行合一”、“天人合一”;一個目標即“歸根復命”、“萬物合一”。《天人國學書》:乾坤八卦源伏羲,文王周公演三易;老聃函谷闡道德,孔丘絕編著十翼。焦氏小黃吟易林,穎達潛心作正義;魏晉玄學談虛靜,天才少年算王弼。鐘呂超越秉伯陽,陳摶華山逢麻衣;太極圖說周敦頤,學際天人邵康節。程朱格致分知行,守仁龍場心即理;良知良能關鍵處,洞察道德大奧秘。天人國學承遠緒,道體德用定根基;有無常道非常道,善惡上德下德立。無中生有化生成,有無相生呈本體;存無守有在下學,君子圣人為價值。公式模式再趨勢,八卦甲子藏神機;知行和合齊身心,天人相諧自抱一。復命歸根形氣神,明修得道返聽視;熟讀箴言八千年,唯有金針乃克倚!

毛佩琦 徐昌強主編 楊郁 宿巋嵐譯解 ·古籍整理 ·35.4萬字

最新章節 第34章 天下 2021-11-25 22:19:36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赉县| 栾城县| 天台县| 册亨县| 城口县| 灵宝市| 宁都县| 苏州市| 武川县| 天祝| 镇宁| 上林县| 页游| 五莲县| 高平市| 博客| 东丰县| 宁蒗| 老河口市| 阿荣旗| 双柏县| 五常市| 连州市| 潜山县| 中西区| 龙江县| 垫江县| 加查县| 个旧市| 新平| 金山区| 靖江市| 蒲江县| 衡阳市| 梁平县| 普兰县| 班玛县| 基隆市| 中超| 高邑县| 南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