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南北朝時期,臨川王劉義慶廣招天下文人雅士,搜集名士逸聞趣事,經過潤色整飾,編撰成書,是為《世說新語》。本書收錄了自漢末至東晉數百年的段子精華,文辭優美,簡樸雋永,可謂篇篇珠璣,是文學中之極品,影響了一千多年來中國文人的風度,被魯迅先生稱為“一部名士的教科書”。本書精選世說新語條目,奉清簡好讀為第一要義,以公認善本——日本尊經閣文庫藏宋本為底本,博采眾家之長,力求臻美。
(南朝宋)劉義慶 ·集部 ·8.4萬字
《孫子兵法》是只講戰爭的書嗎?《孫子兵法》就是《三十六計》?《孫子兵法》作為一部兵書,竟不主張打仗?……《孫子兵法》是眾人皆知的兵書,但其實又有許多方面,與讀者的一般印象截然相反。《〈孫子兵法〉通識》不僅在書中回應了上述問題,更打破常規的按篇章講解的模式,將《孫子兵法》不同篇章的相關內容融會貫通,從“兵圣”孫武、《孫子兵法》其書及其流傳、戰爭審思、微言大義、思想內核、國際傳播、比較視野里的《孫子兵法》等七個方面,對《孫子兵法》全書進行了有機串聯、生動講解,既從原典大意和思想內核兩個角度出發,幫助讀者對《孫子兵法》的內容和智慧建立完整而立體的認知,又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使讀者對這部“古代第一兵書”的成書、流傳及其影響建立清晰而整體的了解。文字可讀性強,閱讀體驗流暢有趣。
尹世尤 ·國學普及讀物 ·7.3萬字
《漫畫禮記》是一本以7—15歲的青少年為讀者對象的經典國學漫畫書,以漫畫形式詳解古典名著《禮記》,并根據禮記主旨意趣進行漫畫引申。書稿中的每個篇章都可分為3個部分:原文、釋義、漫畫趣說。為了更適合少年兒童閱讀,內容編排時,我們在每個章節的篇首部分列出《禮記》中的經典名句和譯文,然后用與名言名句內涵相通的歷史典故或故事來對其進行通俗易懂的解讀,這樣更利于少年兒童讀者閱讀、理解和記憶。在書稿的最后一部分,我們集中列出了《禮記》的部分經典原文,方便少年兒童進行誦讀。閱讀本書能幫助青少年了解國學典籍,提高文學素養,并通過書中這些頗具教育意義的故事受到啟發,從而塑造完善的品格,提升自身能力。
童心編繪 ·國學普及讀物 ·6959字
《國學概論》是章太炎先生1922年4—6月在上海講授國學的記錄稿。書中精辟論述了國學的內涵以及研治國學的方法,系統介紹了傳統經學、哲學、文學的流變、對各時期學術發展的特點、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獨到的評價,可視作一本中國經學、哲學、文學的簡史。由本書足可窺見國學總體概貌之一斑,是國學愛好者、研究者最佳指引之書。湯志鈞的導讀兼及思想史、近代史,對章太炎研究十分熟稔,故所論允切。
章太炎講演 曹聚仁整理 湯志鈞導讀 ·古籍整理 ·6.1萬字
《南史》本紀和列傳,無表、志。本紀十卷,列傳七十卷,共八十卷,是合南朝宋、齊、梁、陳四代歷史為一編的紀傳體史著,記事起自南朝宋武帝劉裕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止于陳后主陳叔寶禎明三年(公元589年),記述南朝四代一百七十年的歷史。
尹小林校注 ·古籍整理 ·82.2萬字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趙清文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19.3萬字
本書精選國學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邀請業內專家結合時代需求進行精細、精確解讀,力求以最權威的解讀區別于市場上良莠不齊的同類書,給讀者帶來深刻的啟發,并將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的精華應用于工作和生活。《細讀》全面解讀了《周易》中寶貴的思想內容,逐條提煉標題進行細讀,以通俗簡練的語言和內容角度,為讀者提供了與治國治家、領導管理、個人修養有關的《周易》的精華思想內容。
魯洪生 ·國學普及讀物 ·38.3萬字
《歷代筆記小說大觀:清異錄江淮異人錄》介紹“筆記小說”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寫的志怪、傳奇、雜錄、瑣聞、傳記、隨筆之類的著作,內容廣泛駁雜,舉凡天文地理、朝章典、草木蟲魚、風俗民情、學術考證、鬼怪神仙、艷情傳奇、笑話奇談、逸事瑣聞等等,宇宙之大,芥子之微,琳瑯滿目,真是萬象包羅。文筆有的簡潔樸實,有的情文相生、美麗動人,常為一般讀者所喜愛。
(宋)陶穀 吳淑撰 孔一校點 ·集部 ·5.4萬字
《顏氏家訓》既是一部宏大的家訓教子經典,也是一部學術著作,其內容豐富、廣泛,體制宏大,在我國家訓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體現了我國古代的教子智慧,形成了一種新的、獨特的文化形態。《顏氏家訓全鑒(典藏誦讀版)》在參考大量權威古籍的基礎上,將正文編寫分為原文、注釋和譯文三個板塊,并對生僻字詞進行了注音,以方便讀者閱讀。
楊敬敬解譯 ·集部 ·16.5萬字
《閱微草堂筆記》一書為紀昀晚年所作,寫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慶三年(1798)之間。全書共二十四卷,1196則,包括《灤陽消夏錄》、《如是我聞》、《槐西雜志》、《姑妄聽之》和《灤陽續錄》5種。整部作品恬淡古雅,質樸簡潔,無論是寫人還是敘事,皆著墨不多,不過粗陳梗概,點到為止,但極有章法,頗見情致。其弟子盛時彥對此也有概括:“敘述剪裁,貫穿映帶,如云容水態,迥出天機。”魯迅所言,“立法甚嚴,舉其體要,則在尚質黜,追蹤晉宋”。
韓希明譯注 ·集部 ·18.3萬字
《六朝隋唐漢籍舊鈔本研究》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漢籍從考》,中篇《經史發覆》,下篇《輯佚考辨》。本書以日本京都大學所藏重要舊鈔本(《講周易疏論家義記》、《偽古文尚書》、《禮記子本疏義》、《琱玉集》、《翰苑》等)為核心,對漢、唐文學學術嬗變的內在理路進行再估量;并對公元九世紀前,中國在“東亞文明圈”中的價值進行再審視。
童嶺 ·古籍善本 ·18.3萬字
《俘虜》李青崖譯,開明書店1932年版。這是部短篇小說集,一共包含13篇,都是選譯自法國自然主義幾位大師的作品,有:都德,莫泊桑、左拉等李青崖(1886—1969),湖南湘陰人。1907年肄業于上海復旦大學,1912年畢業于比利時列日大學。1921年參加文學研究會。曾組織湖光文學社,致力于法國文學的翻譯和介紹。主要譯著有《莫泊桑短篇小說全集》、福樓拜《包法利夫人》、左拉《饕餮的巴黎》、大仲馬《三個火槍手》等。
(法)都德 莫泊桑 左拉等 ·古籍善本 ·58字
《論語》一書,成于很多人之手。主要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先祖為宋國(今河南商丘市夏邑縣)貴族。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理論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相傳曾修《詩》、《書》、《禮》、《樂》,序《周易》,撰寫《春秋》。他一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被中國人尊稱“至圣先師,萬世師表”。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曾帶領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孔子的思想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著名的儒家學派經典的《論語》。
鄒憬通解 ·國學普及讀物 ·7.9萬字
明末清初文學家李漁的《閑情偶寄》,又名《笠翁本草》,共分《詞曲》、《演習》、《聲容》、《居室》、《種植》、《飲饌》、《器玩》、《頤養》八部,是李漁一生藝術和生活經驗的總結,觸及中國古代生活的許多領域,是明清小品文中最富盛名的一種。此書自康熙十年(1671)付梓以來,一直備受矚目。本次約請李漁研究專家,以國家圖書館藏翼圣堂本為底本,進行精心校勘、曉暢翻譯、詳盡準確的注釋和見解獨到的題解。
李漁 ·集部 ·51.6萬字
《墨子》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部奇書。墨子,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墨家學派創始人。其墨家學說在當時與儒家并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并且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
李小龍譯注 ·集部 ·13.5萬字
《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記》,全書七十四卷,包括本紀十二卷、列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世家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四卷。是唐代設館修史以后唯一的私修正史。本書的世家及世家年譜,大致相當于《舊五代史》的《世襲列傳》和《僭偽列傳》,明確將中原以外的割據政權分為吳、南唐、前蜀、后蜀、南漢、楚、吳越、閩、南平、東漢等十國。
尹小林校注 ·古籍整理 ·35萬字
《荊楚歲時記》是記錄中國古代楚地(以江漢為中心的地區)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筆記體散文著作。全書記載了自元旦至除夕的24節令和時俗。如荊楚地區的農事、治病、祭祀、婚嫁等民俗習慣和民間故事。本書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了各種風俗的來源,偶爾也記載北方的節令時俗。《荊楚歲時記》涉及民俗和門神、木版年畫、木雕、繪畫、土牛、彩塑、剪紙、鏤金箔、首飾、彩蛋畫、印染、刺繡等民間工藝美術以及樂舞等。這些民俗、民間工藝美術傳自遠古,延續后世。其中如門神、彩蛋畫、土牛、木版年畫等民間工藝美術,至今仍在城鄉流傳。書中用生動的語言敘述了吃喝玩樂敬神虐鬼,習俗流傳眾生相,用點點滴滴的文字繪成民俗長卷,在今天讀來仍讓人倍感親切。本書記載了楚地20多個歲時、節令和風物故事,時間跨度從元日到除夕,正好是一年。作者文采風流,書中各種史料、詩文、傳說旁征博引,可讀性極強。
宗懔 ·國學普及讀物 ·1.8萬字
《國學小叢書-中國文學論略》陳彬龢商務印書館。全書共分8章,概論:詩、楚辭、賦、駢文、詞、曲及小說的基本知識及發展流變。《國學小叢書》是由王云五策劃并擔任主編。王云五于1922年由胡適推薦進商務印書館擔任編譯所長,他大刀闊斧地按新知識、新學科改組編譯所,擴大出書范圍,以新知識為內容,以通俗為目標,以商業為前提,加強出書的系統性。他非常注重小叢書的出版。他做的第一套書是《百科小叢書》,以后又陸續出版了《國學小叢書》等數十套,并在這些小叢書的基礎上匯編而成大型叢書:《萬有文庫》。
陳彬龢 ·國學普及讀物 ·67字
王象晉以自己躬耕多年的經驗和廣泛的文獻收集,編著了《二如亭群芳譜》。書中包含農時、農作物、蔬果及園林植物等內容,體系龐大。除總論外,每種植物詞條下包括:植物特性與品種、園藝技術、附錄(即相關植物)、典故、詩歌。因作者對植物的特性、應用、養護及文化內涵等闡述完備,使該書被奉為經典,后世公認為集大成之作。至清代,經過進一步增補,收入“四庫全書”。
(明)王象晉 ·古籍整理 ·0字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玄部本文類「太上黃庭外景玉經」。參校版本:一、《云笈七簽》所收務成子注本。二、《修真十書》梁丘子注本。三、《道藏輯要》尾集二蔣國祚注本(簡稱蔣本)。
尹小林點注 ·史類 ·1576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