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2022年度宇宙獎獲獎作品,費米獎等多項大獎得主新作文津獎獲得者、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李淼全文審校,做序推薦。自《時間簡史》以來,近幾十年中既詩意又前沿的時間真相本書是一本前沿、優美的時間簡史。在書中,作者從經典物理中的時間、相對論中的時間和量子力學中的時間三個方面,帶領我們沿著一條曲折的道路、從全新的角度去認識時間,感受速度、懸念、加速和等待。本書不僅講述了有關時間的科學理論和發現,還囊括了古老神話、藝術、詩歌、文學、歷史,以及人類的恐懼。
(意)奎多·托內利 ·科學世界 ·8.5萬字
核輻射?核事故?核戰爭?只要是核,總牽動著億萬人的神經,但從沒有一本書,能夠從專業視角,深入淺出的解答人們對核的迷惑,本書的初衷和目的就是這樣,做最專業的核科普,做大眾看得懂的核科普。本書共設置三大部分,囊括了公眾最關心的幾乎所有核話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解讀,您將對核不再陌生,將不再談核色變。另外作者將加入一些兩彈一星元勛科學家的精彩故事,將正能量傳遞給觀看此書的年輕人,引導他們加入到我國建設核強國的大潮中去。第一部分核懼之有,講人們對核的擔憂和害怕,生活中的核知識,用來解惑;第二部分核災防護,講歷史上的核事故,怎樣防護核事故,跟核電廠掛鉤;第三部分涉核新奇故事,名稱再斟酌,講一些有趣的核故事,腦洞大開的設想。
鄒屹峰 ·科學世界 ·4.9萬字
我們的能量從哪里來?為什么會有兩種性別?我們為何會成長、死亡?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大獎決選入圍作品,揭秘生命、宇宙和一切的問題的答案。人類總是仰望星空,想知道我們為什么會在這里,我們是否在這個宇宙中是孤獨的。我們問為什么世界充滿了動植物,這一切沒有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們來自何方,我們的祖先是誰,我們的命運將是怎樣?對生命、宇宙和一切的問題的答案神秘而簡短:線粒體。因為它告訴我們分子是如何在我們的星球上產生生命的,為什么細菌會主宰這個星球這么長時間。它告訴我們第一個真正復雜的細胞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為什么從那時起,地球上的生命就沿著復雜性斜坡上升到如今我們周圍的繁榮景象。它向我們展示了為什么燃燒能量的溫血生物會崛起,沖破了環境的枷鎖;為什么我們有性行為、有兩種性別、有孩子,為什么我們必須墜入愛河。它還向我們展示了為什么我們在這片蒼穹下的日子是有限的,為什么我們必須最終變老和死去。它們也向我們展示了,怎樣做才能改善我們的晚年生活,以避開身為人類的詛咒———老化的痛苦。就算它沒有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它至少能讓我們理解生命為何是這般模樣。
(英)尼克·萊恩 ·科學世界 ·27.2萬字
本書是一部科普讀物,著重介紹模糊邏輯提出的新的邏輯思想,邏輯概念和邏輯規則,盡量少用邏輯符號,以通俗易讀的語言介紹模糊邏輯史話,模糊性,模糊邏輯的數學基礎、模糊邏輯概念、判斷、推理、論論以及模糊思維和模糊邏輯的應用,包括模糊控制、模糊決策等等。
苗東升 ·科學世界 ·12.9萬字
從100米比賽到100英里超級馬拉松賽,在人類各項極限運動中,忍耐力是決定成功甚至生死的重要因素。本書作者將科學與引人入勝故事結合在一起,總結了過去10年科學家對人體耐力的諸多革命性的研究成果,并仔細分析了不同生理限制下,比如疼痛、肌肉、氧氣、熱度、口渴、燃料,大腦和身體之間微妙的相互作用,最終提出:人體耐力的極限不是一成不變的,是由身體和大腦共同決定的。作為《戶外》雜志和《跑步者世界》雜志“出汗科學”專欄的長期作家,以及前國家長跑隊隊員和劍橋大學物理學博士的哈欽森曾是被允許實地參觀耐克公司馬拉松“破2”項目的記者之一,他將這一探求人類身體耐力極限的壯舉貫穿于本書之中。他從跟蹤世界上優秀運動員身上所獲知的經驗與從世界各地高科技實驗室中所獲得的結論呈現出驚人的一致性。關于耐力,他寫到:“是持續抵制不斷增強的停止意愿所做出的努力”,人們總是能夠將自己的身體耐力極限進一步提高。
(加)亞力克斯·哈欽森 ·科學世界 ·21.2萬字
為什么你本打算去健身房,卻發現自己已經走在回家的路上?為什么你總在網上買買買,快遞到家卻發現你根本不需要這些東西?為什么當需要認真學習時,你總是沉浸在社交網絡中無法自拔?為什么我們明知哪些事情對自己有幫助,還是不去行動?我們的大腦里隨時隨地都在發生多重化學作用,多巴胺和血清素便是一對作用幾乎相反的激素。多巴胺引起興奮、喚起,讓人愿意冒險;血清素壓抑人的欲望,讓你產生防御心理,是延遲滿足背后的推手。本書作者根據這兩種截然相反的作用將大腦分為兩個類型:劍型和盾型。作者認為,不同類型的大腦在面對問題時會不自覺地做出不同的選擇與反應。你可以通過分析自己屬于哪一種大腦,了解自己的微觀和宏觀思維模式。大腦自私又狡猾,它不在乎我們的目標與意圖,只在乎如何讓自己感覺良好……這使得人們在面對壓力時會做出不同的反應。劍型大腦人會正面處理壓力,想出策略;盾型大腦的態度更被動,往往不會意識到事件的重大影響。通過了解自己可以被劃分到哪個類型,并根據相應的策略調整自己的應對方法,我們就可以掌握正確處理壓力、感情問題的方法。
(美)康奈爾·考恩等 ·科學世界 ·21.6萬字
《給青少年講物質科學》講述了一段始于物質什么,終于物質是什么的物質世界探索之旅。清華大學孫亞飛博士從宇宙大爆炸講起,從原子開始,用中學物理和化學的底層基礎知識,一點一滴帶領讀者體驗物質世界被搭建的過程,理解其中知識和原理,理順物質、能量和生命的關系,讓我們在重新認識物質世界的同時,也重新認識自己。
孫亞飛 ·科學世界 ·8.6萬字
沖突適應效應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這些差異被用來研究精神病人特定的認知與神經失調(Kernsetal.,2005;Melcheretal.,2008),而且沖突適應的個體差異與精神分裂特質相關(Voelteretal.,2012)。對于正常個體沖突適應效應個體差異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認知及神經失調,特別是對于尋找精神分裂特質的神經標記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從靜息態腦活動、靜息態腦網絡、任務態腦網絡、腦結構的灰質體積以及彌散張量成像等多個角度對沖突適應效應的個體差異進行考察,發現DLPFC及PPC在沖突適應效應中起重要作用;而腦網絡的研究結果提示我們,高沖突適應效應個體更多采取主動的自上而下控制策略,低沖突適應效應個體更多采取反應性的自下而上的控制策略。最后,為了使研究結果更具生態學效度,我們將實驗室中的研究拓展到生活中的自我控制能力,發現DLPFC的ReHo值能夠預測個體生活中自我控制能力的兩個維度,說明可以將實驗室中的腦成像研究運用到對日常生活表現的預測中。
王婷 ·科學世界 ·5.8萬字
《給青少年講腦科學》整理和借鑒了前人的部分研究成果,北京理工大學閆天翼教授結合多年的研究經驗,主要介紹了大腦研究的發展歷程,大腦的基礎知識,以及腦科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為了兼顧趣味性和科學性,《給青少年講腦科學》使用了類比手法,將大腦的知識變成了大家在實際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既可以激發青少年的閱讀興趣,同時還能掌握相關的科學知識。
閆天翼 ·科學世界 ·7.8萬字
本書是知名腦科學專家趙思家神經科學的科普代表作,以問題為引,輔以圖畫、打比方、舉例子,將人腦工作機制等神經學科理論知識向讀者娓娓道來。
趙思家 ·科學世界 ·8.8萬字
什么是快樂?快樂在大腦中究竟源自何處?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實際上,那些普遍被認為能帶來快樂的因素,也可能讓我們非常不快樂,甚至追求快樂這件事本身都通常會適得其反,成為許多焦慮和沖突的根源。本書便旨在解答關于快樂的諸多疑問,破除關于快樂的種種迷思。作者不僅充分發揮自己作為神經科學家的專業優勢,還采訪了來自各行各業、有著完全不同人生經歷的人物,包括演藝明星、百萬富翁、頂尖科學家、記者,甚至驅鬼師等,盡可能全方位地向讀者介紹大腦如何讓我們體驗到快樂。本書無法為你提供自救的指南,或是展示某種快樂的范本,卻一定能讓你更理解快樂,并且真的從閱讀中獲得快樂。
(英)迪安·博內特 ·科學世界 ·19.1萬字
人類有史以來為解決衰老問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活到200歲也不再只是科幻小說中的場景。《年齡革命》這本書為我們揭示了保持健康和活力的新科技,告訴我們如何在25歲的身體里活到200歲。這是一本關于長壽技術發展的書,濃縮了長壽領域的科研成果、激動人心的科學突破。多年來,作者謝爾蓋·揚以獨特的方式訪問了長壽領域前沿的科學家、技術專家、醫生、投資者和企業家,參閱了成百上千的學術論文、新聞文章、書籍和演示文稿,也接觸了上百家長壽領域的前沿企業,濃縮了50多位長壽領域的先驅的研究精華,寫就了《年齡革命》這本書,與讀者分享長壽領域前沿的科研成果與技術突破。這是一幅開啟逆齡時代,通往200歲的青春永駐路線圖。謝爾蓋創造性地提出了年齡革命的近景與遠景,讓讀者身臨其境般地感受科學家們在物理、生物和智能層面提升人類的方式,從150歲到200歲,一步步帶我們見證科技如何讓我們“在25歲的身體里活到200歲”。10個建議,助你以健康狀態迎接年齡革命的到來,學習在25歲的身體里活到200歲。謝爾蓋在《年齡革命》一書中打破了長久以來關于長壽的3個謬誤,并為我們每個人都提供了10個實用的建議,讓我們可以在健康的身心狀態下迎接年齡革命的到來。健康地活著是人生的快樂,而且從未有過比今天更好的時代。這本書將打開你的思維,讓我們以健康、高質量的生活迎接年齡革命的到來。
(俄羅斯)謝爾蓋·揚 ·科學世界 ·15.3萬字
記憶,它有著神奇的能力,也會犯莫名的錯誤。我們不懂它如何運作,但總希望它狀態絕佳……記憶究竟是什么?我們有幾種記憶?記憶容量會到頭嗎?本書中,身為神經科學家兼記憶運動員的作者帶領我們關注記憶本身:它是什么,它如何運作。作者深入淺出地講解記憶的生理機制、引用神經科學的經典案例與眾多實驗,并分享專業運動員對記憶的非凡應用。通過本書,讀者能感受到大腦運行的復雜與奇妙,也能客觀看待記憶的“不靠譜”,找到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了解記憶為何,才能更好地迎接生命中不絕的記憶時刻。
(德)鮑里斯·尼古拉·康拉德 ·科學世界 ·12.1萬字
本書圍繞科幻小說《三體》世界觀展開,介紹了小說中涉及的數學、物理學、信息科學等領域的知識,討論了科學哲學問題,同時加入了作者在科研過程中的一些思考。本書包括6個章節和附錄。前3章從物理學的角度介紹了三體問題的研究進展、多種星際旅行技術的可能性、不同的空間維度的規律等,第4章講解了信息科學中簡單的計算機原理和半導體知識,第5章討論了外星生命的存在概率,第6章探討了物理學的存在基礎。最后在附錄中討論了《三體》中存在的一些紕漏,介紹了相對應的科學知識。本書適合科幻小說愛好者和科普愛好者閱讀。
王一 ·科學世界 ·15.2萬字
量子計算是量子物理與計算機科學的完美融合,將20世紀物理學中那些令人驚嘆的觀點融入一種全新的計算思維方式中。本書由數學家Bernhardt撰寫,用簡明的數學語言來描述量子世界,只要求讀者具備高中數學知識。書中從量子計算的基本單位——量子比特開始,然后討論量子比特測量、量子糾纏和量子密碼學。之后回顧了經典計算中的標準主題——比特、門和邏輯,并描述了EdwardFredkin獨創的臺球計算機。最后定義了量子門,考慮量子算法的速度,以及量子計算對未來生活的影響。本書涵蓋量子計算方方面面的基礎知識,適合所有感興趣的初學者閱讀。
(美)克里斯·伯恩哈特(Chris Bernhardt) ·科學世界 ·9.3萬字
愛因斯坦經常被視為天才的象征,他的理論因其美麗和深邃而受到人們的欽佩。這本書記錄了科學家們的冒險經歷,他們以前所未有的精確和驚人的方式,來測試了愛因斯坦的理論。從中子星的爆炸和黑洞的碰撞,到探測引力波的引人注目的測試。這本書帶著讀者踏上了一段歷時百年的探索之旅。
(美)克利福德·威爾等 ·科學世界 ·18.7萬字
我們大部分人認為眼見為實。我們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和手觸摸到的,相信感官告訴我們的是真實的客觀實在。果真如此嗎?認知科學家唐納德·霍夫曼對此提出了挑戰,他告訴我們,我們應該認真對待我們的感知,但不應該照單全收。如果你曾懷疑過自己眼前的世界,霍夫曼這部令人著迷的作品將為你打開新世界的大門。自從智人出現在地球上,自然選擇在塑造我們的感知時,始終偏愛隱藏真相的感知,目的是引導我們采取有用的行動,讓我們得以生存和繁衍。我們看到飛馳的汽車知道避開;看到面包長了霉知道不能吃。然而,這些感知并不是客觀實在。我們都能理解電腦桌面上的文件圖標只是便于使用的符號,并不是計算機文件的真實呈現。其實我們的感知也是一樣,我們每天看到的物體只是圖標,目的是讓我們可以安全輕松地漫游世界。這個發現對現實世界的影響巨大。為什么時裝大師設計的服裝會讓人身材更性感?如何利用顏色引導消費者的情緒?甚至推翻時空是客觀實在的觀念。這本書將讓我們敢于質疑我們對眼前世界的一切認識。
(美)唐納德·霍夫曼 ·科學世界 ·14.9萬字
他是不是沒有在聽我講話?他為什么不懂浪漫?他為什么不能自覺做家務?……對于老公的憤怒,大多都是因為誤解。本書作者黑川伊保子活躍于AI(人工智能)、物理學、腦科學等領域,熟知男性的思維方式與行為習慣。看過這本書后你可能會發現,對于老公的憤怒多半來自女性大腦的陷阱及對男性大腦的誤解。男性習慣性的發呆和迷糊,是經歷幾萬年的狩獵生活進化而成的男性大腦的優秀特質。比如,男性在高度集中的狀態時會關閉聲音識別功能;不擅長應對突發的危機,才會格外遵守一成不變的規則;他們擅長運用大腦和眼球瞬間瞄準遠處快速移動的“獵物”,卻對半徑3米內發生的事毫無意識……在了解男女大腦差異后,作者更是提出一份“實用男性相處指南”,教你如何“改造”另一半,讓老公變得更擅長傾聽和溝通,用腦科學助你打造可靠的人生隊友。
(日)黑川伊保子 ·科學世界 ·4.8萬字
為什么聊天時我只是提出一個小建議,她就突然發怒了?為什么她能清楚記得十幾年前發生的事?為什么她在逛街時總是要繞一大圈?……有此疑問的老公們,你不是一個人!日本知名腦科學家黑川伊保子,帶領你從大腦、心理、生理等角度,重新解讀所有你搞不懂的女性迷思。讀完這本書,你將發現關于聊天、家務、購物等,女性的所作所為并不是出于一時的情緒,只是因為大腦結構和刻在DNA里的天性。比如,女性的大腦能夠瞬間提取所有相關記憶,快速化解眼前危機。而女性每天的嘮叨和突如其來的怒火,只是想要保護全家人。你的一句“我很理解你”,會比任何建議都要管用。然而只是掌握科學道理,并不能走通女性迷宮般的腦回路,作者還貼心奉上了一份“男性生存指南”:購物時如何發揮自我價值;與女性對話時的黃金法則,讓你在危急時刻迅速想到應對策略。
(日)黑川伊保子 ·科學世界 ·4萬字
本書是科普類讀物,作者哈利·帕克在阿富汗因簡易爆炸裝置失去了雙腿,他的生活一夜之間發生了變化。在書中,他帶領我們領略令人振奮的新技術,會見那些挑戰我們身體和大腦極限的人,并在這一過程中努力克服著殘疾,適應著自己的新身份。在思考殘疾人輔助技術的同時,本書也在討論,當我們的身體與科技緊密相連時會發生什么?我們中的大多數人24小時都與手機相連,依賴眼鏡或心臟起搏器,但我們生活的時代充滿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新可能性。帕克見到了擁有最先進的骨整合技術的士兵、第一批在車庫里搗鼓DIY電子的生物黑客,以及開創最新機器人和植入物的科學家和外科醫生。他追溯了它們如何引導我們走向強大解放新的可能性——如何成為混合型人類。
(英)哈利·帕克 ·科學世界 ·11.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