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想當一個被蟲子喜愛的昆蟲學家。”兒時就著迷于昆蟲的浩太郎,復讀考上大學,誤打誤撞開始了蝗蟲研究,苦讀多年卻發(fā)現(xiàn)日本根本不需要蝗蟲博士。前途未卜之時,遙遠的非洲爆發(fā)蝗災,他賭上自己的人生,遠赴撒哈拉,決心要實現(xiàn)夢想、拯救非洲!不料,接踵而來的意外讓一切陷入停滯。環(huán)境惡劣、語言不通、研究經費即將見底,甚至險些命喪沙漠……一邊是夢想,一邊是現(xiàn)實,該如何抉擇?
(日)前野·烏魯德·浩太郎 ·生物世界 ·12.4萬字
《草木有本心:生活中的博物學》從北大四院的植物說起,帶領讀者從留意身邊的草木步入植物世界,觀察植物,記錄植物,理解植物。書中介紹描述植物要用到的術語,包括命名、手性、入侵物種以及植物倫理、人與植物的關系等文化內容。鼓勵讀者親近自然,找到植物的名字,發(fā)現(xiàn)它們的故事,逐步建立自己的自然檔案,開啟自己的博物人生。為人們了解植物種類、植物保護、自然教育等提供鮮活的材料,也為自然愛好者快速熟悉陌生環(huán)境、準確識別當地物種提供了樣本。
劉華杰 ·生物世界 ·9.7萬字
《植物的欲望》講述了蘋果、郁金香、馬鈴薯等植物與人類之間的故事。在這本書中,邁克爾·波倫巧妙地論證了人類和馴化的植物是如何形成一種類似的互惠關系的。他巧妙地將人類的四種基本欲望——甜蜜、美麗、陶醉和控制——與滿足這些欲望的植物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講述四種常見物種的故事,波倫闡釋了這些植物是如何進化以滿足人類最基本的渴望的。正如我們從這些植物中受益一樣,我們也通過它們做了很多事情。那么到底是誰在馴化誰呢?在一個更寬廣的論題上,本書談論的是人類與大自然世界之間的復雜的互惠關系。對此,作者用一種非傳統(tǒng)的角度來講述:從植物的眼中看世界。這本書幫助《紐約時報》暢銷書《如何改變主意》、《烹飪》和《雜食者的困境》的作者邁克爾·波倫成為美國最值得信賴的食品專家之一。
(美)邁克爾·波倫 ·生物世界 ·17萬字
“熊在嗎?”來到動物園看熊的游客常常會問道。有的人將激動和期待放在心里,有的人迫不及待地宣之于口,有的人則動筆寫了下來。有一天,朱贏椿來動物園玩,他在熊館門口發(fā)現(xiàn)一個“行為記錄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游客的觀熊留言。朱贏椿看得不亦樂乎,萌發(fā)了做一本好玩的“熊書”的想法!經過反反復復的方案提出和推翻后,這本圍繞游客記錄和飼養(yǎng)員日志的觀熊書,終于誕生了!它不僅展現(xiàn)熊的千姿百態(tài)和有趣日常,也揭開了紅山動物園飼養(yǎng)熊的更多內幕……這本書等比例還原紅山動物園熊館前的“行為記錄本”,設計可愛巧妙,心意滿滿!500+游客留言、飼養(yǎng)員日志大公開,快來和許多人一起發(fā)現(xiàn)熊的秘密吧。
沈志軍 朱贏椿主編 ·生物世界 ·72字
瑜伽、冥想,真的有利于健康嗎?長期996,真的會猝死嗎?為什么選個好伴侶如此重要?睡眠真的那么重要嗎?長期熬夜會有什么后果?基因和情緒是如何相互影響的?現(xiàn)在的孩子,為什么更容易抑郁?關于健康的傳言,我們聽了太多。到底哪些是真知灼見、哪些是空穴來風,這些依據從何而來?《基因,這么聊我就懂了》是華大集團CEO尹燁的全新科普力作,書中通過68個基因科普,全面解碼我們與基因的關系,揭示了基因如何影響我們的認知、行為、兩性關系、遺傳、情緒和健康。基因幾乎是每個人的底層生命代碼,看似遙遠卻從根本上影響著人的方方面面。而基因并不是始終不變的,人的行為、習慣和觀念,也在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和改變著基因的表達方式,這反過來又深化了基因對人的影響。可以說,誰能用好基因,誰就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尹燁 ·生物世界 ·10.8萬字
本書從生命的起源,到人類的出現(xiàn),從奇特怪異的動物,到多種多樣的植物,每一種神奇的生靈都值得我們探索。在浩瀚的生物種類中,既選擇了逾百例獸、鳥、魚、蟲、樹、木、花、草研究,也分析了人類本身。這是一本揭示奧秘、展現(xiàn)多彩生物世界的知識書籍,書中既有幾十億年的生物奇觀,也有身邊種種奇聞怪事,可謂內容豐富,選材新穎,涉獵廣泛。本書一定可以成為一本愛不釋手的課外讀物,翱翔其間,也定能開拓視野,增長智慧,更能從中汲取知識,完善自我。
侯東政 ·生物世界 ·12.9萬字
《花鏡》是中國清代主要介紹花卉植物的專著。全書共七卷。卷一“花歷新裁”,就每月在移植、扦插、壓條、下種、收種、澆灌等方面的工作做了具體而細微的羅列。卷二“課花十八法”,內容涉及花卉特性和嫁接、扦插、移植、下種、澆灌、培壅、治蟲、催花等方法,以至盆景、插瓶、花園款設等,是全書著意所在,所陳技術,有不少獨到之處。卷三至卷六分別介紹植物花木類65種、花果類50種、藤蔓類78種、花草類102種,共295種。卷后附錄敘述調養(yǎng)禽鳥、獸畜、鱗介以及昆蟲的方法。
陳淏 ·生物世界 ·18.1萬字
人類視覺在暗處比深海魚類更敏銳,甚至能感知到單個光子?人類嗅覺比出色的獵犬更強大,能區(qū)分至少1萬億種氣味?失明者可以用耳朵“看見”周圍空間,也能憑借手的觸摸成為畫家;我們身體的每個細胞幾乎都掌握著生物時鐘,我們無意識散發(fā)的信息素決定了獨一無二的偏愛……從“視聽觸味嗅”到疼痛感、愉悅感、方向感、平衡感、時間感、欲望和本體感覺,“感知”是我們體驗外界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們其實一直都低估了感官的能力。本書將探究12種擁有非凡感知的動物,并以它們作為對照物,發(fā)現(xiàn)人類感知并理解世界的方式和潛能。在此過程中,我們還將在人類神經科學案例中認識一些“異類”,他們所引起的科學變革將為我們展示人體運轉和人類生存的怪異與迷人之處。在當今這個變化越來越難預測和知覺越來越麻木的世界中,本書將科學事實與近乎玄妙的感官體驗相結合,讓讀者在思索現(xiàn)實與意識之間種種聯(lián)系的同時,也領會到自然世界的奇跡。
(英)杰姬·希金斯 ·生物世界 ·20.3萬字
一套解鎖昆蟲與植物的雙重奧秘。陶秉珍兒童自然科普經典全集,科學家為孩子寫就的自然詩篇!全書以嚴謹的科學知識為基石,用優(yōu)美的文學筆觸和200余幅精美手繪插畫,共構建出一個迷人的昆蟲與植物知識王國。《昆蟲漫話》——中國版“昆蟲記”:以擬人化角色、生動對話展現(xiàn)昆蟲微觀世界,揭秘木葉蝶擬態(tài)、螢火蟲發(fā)光等生存智慧,并巧妙融入《莊子》等傳統(tǒng)文化典故。上卷:趣味問答解析植物分類、種植與實用價值,配珍貴初版手繪。下卷:散文詩般語言描繪紅葉變色等生命現(xiàn)象,更融入蘇東坡“只恐夜深花睡去”、杜牧“霜葉紅于二月花”等詩詞意境。在小主人公吉兒與父母的一問一答中,將生活中常見的植物以豐富有趣的圖文逐一展現(xiàn),既有嚴謹的植物學知識,又有詩意的文學表達,集知識性、文學性與藝術性于一體,讓孩子在閱讀中開拓眼界,感受自然的神奇與生命的美好,點燃探索生命奧妙的好奇之火。
陶秉珍 ·生物世界 ·18.5萬字
《藥用植物圖鑒》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詳細介紹了285種藥用植物的分類和鑒別方法,并按照莖葉類、根莖類、花類、果籽類、藻菇類分成五章,詳細介紹了每個章節(jié)內所含植物的性味、歸經、別名、分布、習性、功效主治、人群宜忌,并提供了溫馨小貼士。相信會為讀者了解和掌握藥用植物的相關知識提供很大幫助。
尚云青主編 ·生物世界 ·8.8萬字
瑪格麗特·米不僅是一位享譽全球的植物學畫家,更是一位勇敢的亞馬遜雨林探險者、一位傳奇的女性。1956年至1988年,瑪格麗特·米一直對神秘、瑰麗的亞馬孫森林所魂牽夢繞,15次深入雨林,進行了動人而危險的探險。在《森林之花》中,她真實地記錄這一次次的探險歷程,講述了她作為植物學畫家的工作:如何在原始森林艱難尋覓美麗的“森林之花”,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兼具的植物學畫作,同時對沿途遇見的花卉、樹木、鳥類、動物、原住民做了詩意而細致的描述,生動再現(xiàn)熱帶雨林瑰麗的面貌、迷人的魅力與原始的風土人情。作為一個環(huán)保主義者,她在目睹急劇消失的熱帶雨林后,多次發(fā)表見解、表達自己的憂思,并因此聞名于世。書中還收錄了瑪格麗特·米160幅精美的植物手繪、素描以及相關照片。
(英)瑪格麗特·米 ·生物世界 ·7萬字
性就是“把A放入B”那么簡單?動物交配只是為了繁殖?為什么動物和人類都熱衷于“求偶欺詐”?我們將繁衍職能從性行為中剝離,會促成人以全新的方式進化嗎?決定生物進化的“性驅力”究竟是什么?本書揭示了兩性沖突和極端性策略背后的成因,收錄了科學尚未能夠解釋的問題。作者卡琳·邦達爾以高度可讀的文本,和睿智風趣的敘述方式,為讀者解析了上百個真實案例,道出關于繁衍的種種真相。
(加)卡琳·邦達爾 ·生物世界 ·15.1萬字
這是一本立足現(xiàn)在展望未來的海洋生物學普及讀物。書中講述了海洋的變遷歷程和現(xiàn)狀,并根據人類世海洋已經及正在發(fā)生的變化,以及人們掌握的技術和正在采取的行動,深入、全面地探討未來海洋的面貌;書中也深刻地探討了人類社會與海洋之間的關系。作者以優(yōu)雅細膩、令人回味的行文,從海洋的迷人歷史開始講述,展示了史前海洋生態(tài)如何以與今天海洋相似的方式運作;然后,她帶領讀者進入鯨、鯊魚、珊瑚等海洋動物的領域,這里有當今日益嚴峻的地球環(huán)境變化的縮影,也有人類為了改善氣候變化、海洋變暖的努力,以及許多令人充滿希望的積極變化跡象。海洋是當之無愧的地球生命搖籃,最早的地球生命就是從水中孕育而出。海洋的未來不僅關系到自然本身將如何延續(xù),而且關系到人類將如何在實踐中和心理上做出適應,特別是適應不可避免的、固有的變化。
(英)海倫·斯凱爾斯 ·生物世界 ·18.7萬字
無論是在屋檐下筑巢的燕子,還是在暗處結網的蜘蛛,在建筑環(huán)境中,幾乎每一個角落里都有動物的身影。《動物建筑》探索了30種動物營造空間的獨特方式,及其對人類建筑的啟發(fā)和影響,為我們重新審視人與其他生命形態(tài)的關系、創(chuàng)造全新的建筑形式打開了思路。建筑作家保羅·多布拉什切齊克不僅巧妙地將建筑學與生態(tài)學融為一體,還從文學、電影和當代藝術作品中梳理人類對動物的復雜情感,呈現(xiàn)了游走于理性與想象力之間的多元視角。在氣候變化、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對于人類與自然如何更好地和諧共生,本書給出了別具一格的精彩答案。
(英)保羅·多布拉什切齊克 ·生物世界 ·13.5萬字
《樹葉的故事》以生活在世界各地的50種植物樹葉為主題,從化學原理、外形特征、實用價值、美學特色等方面延伸開去,講述與樹葉有關的科學知識和歷史典故。在這本書里,有中國的銀杏、連香樹、水杉,有北美的糖楓、顫楊,還有澳洲的藍桉、歐洲的三球懸鈴木、非洲的旅人蕉、南美的智利南洋杉,每一片樹葉都書寫著它們獨特的文化傳奇。
(英)丹·克勞利 (加)道格拉斯·賈斯蒂斯 ·生物世界 ·10.5萬字
誰是陸地上最大的生物家族?為什么大海中沒有昆蟲?細菌也分物種嗎?為什么島嶼上的動物會比大陸上的動物弱?為什么有些細胞不遵守規(guī)則?病毒會讓人進化嗎?《生命大趨勢》從昆蟲世界講起,再轉到細菌、新物種、全球物種生存與分布規(guī)律、人類為什么會在生物界中崛起并占據主導地位,追溯生命千差萬別的根本原理。以雄辯的邏輯為你講述生命世界里的爭斗、繁衍、興衰、合作與共生。生物史上已經發(fā)生了5次大滅絕,第6次會來嗎?如果你想徹底理解整個生物世界,本書提供了必備的關鍵性知識。
(美)威廉·C.伯格 ·生物世界 ·20.8萬字
本書記錄了這個令人驚訝的多樣化的冰雪世界——一個在我們眼前逐漸消失的世界。從肯尼亞山霜凍山坡上變色龍的分娩到俄羅斯森林中瀕臨滅絕的東北豹的蹤跡的發(fā)現(xiàn),再到南極洲浮冰上虎鯨獵殺威德爾海豹的精彩畫面,這些之前未被發(fā)現(xiàn)的故事,為這個世界上最脆弱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美麗提供了新的視角。本書中的“拍攝手記”揭示了在冰凍世界中進行拍攝的獨特挑戰(zhàn),無論是攝影團隊還是野生動物,都勇敢地面對極端條件。
(英)馬克·布朗洛 (英)伊麗莎白·懷特 ·生物世界 ·11.8萬字
揭曉你從未知道的植物智能,帶你走入豐饒而另類的植物世界!西班牙科學家?guī)銙侀_動物中心論視角,從全新的角度思考植物,從理解植物智能開始,探尋人類的未來新的可能性!英國著名插畫師納塔莉·勞倫斯特別為本書創(chuàng)作多幅藝術插畫,傳達植物的美麗與奇妙!含羞草能被麻醉?還擁有長達28天的記憶?植物的根相當于它的頭部?植物會通過產生揮發(fā)性物質來“說話”?植物具有驚人的能力:它們可以相互交流、操縱其他物種,并以復雜的方式移動。而且,盡管植物可能沒有大腦,但它們的內部運作顯示它們擁有一種與我們體內的神經網絡類似的系統(tǒng)。植物可以學習和記憶,擁有靈活、具有前瞻性和目標導向的行事智慧。在《植物會思考嗎?》一書中,植物信號和行為學領域的領軍人物帕科·卡爾沃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植物能從經驗中學習。它們具有社會智能和個性,并且還能引領AI領域的前沿發(fā)展!
(西)帕科·卡爾沃 (英)納塔莉·勞倫斯 ·生物世界 ·13.4萬字
“生命是什么?”1943年,諾貝爾物理學家得主、“虐貓狂人”薛定諤首次提出了這一問題,并指出需要用物理學思路解釋生命,彌補生物學和物理學間的學科鴻溝,堪稱世界科學史上的偉大經典之一。全新譯本,完整收錄《生命是什么》《意識和物質》《我的世界觀》:《生命是什么》從“為什么原子這么小”這一原始問題出發(fā),由此踏上一場尋獲有關生命的“真”與“知”的征途。《意識和物質》開創(chuàng)性地將思考境界上升至哲學、倫理學等緯度,探討人的意識對于生命客體的意義。《我的世界觀》直接表明了一個物理學者和哲學觀的緊密聯(lián)系,從此走進科學大家的自我世界。事實證明,這本書已成為分子生物學誕生和DNA雙螺旋結構發(fā)現(xiàn)的啟發(fā)之作,指引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們深思生命的真諦。
(奧)埃爾溫·薛定諤 ·生物世界 ·12.9萬字
作為編輯,我和我的同事們努力想要呈現(xiàn)給讀者一種特別的圖書,能幫助讀者將知識和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精心策劃了這一套《指尖上的探索》系列小百科圖書。這套書,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圖書前所未有的動手效果,實現(xiàn)了同類圖書難以效仿的閱讀體驗。在許多百科圖書將知識拆散、用更多的圖片呈現(xiàn)的今天,我們還是喜歡把一段一段完整的文字提供給讀者。文字帶給人們更多思考與想象的空間。閱讀對思維的促進作用是確定無疑的。閱讀能夠幫助一個人更好地認識和了解我們的世界。深度閱讀尤其有益于小讀者形成系統(tǒng)性的思維習慣。閱讀能力強的人,更容易洞察這個世界,相對而言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指尖上的探索》編委會 ·生物世界 ·5.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