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歷史學和考古學的觀察為依據,以材料學的常理及材料冶金史的研究為基礎,將材料工程科學和社會科學兩方面研究成果相結合,簡述了對中西方文明形成初期及后續過程中材料技術發展過程的觀察,并嘗試以材料學視角探索和挖掘影響中西方文明發展的某些客觀因素。本書僅涉及社會科學和工程科學兩方面的普及知識,適合用作工程專業研究生階段選修課教材,亦適合于廣大讀者閱讀,也期待能為社會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學者提供一定參考。
毛衛民 ·文化史 ·14.6萬字
一提到昆蟲或蟲子,總不免讓人感到厭惡。但實際上,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昆蟲。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昆蟲如魅影般無所不在,并以超乎想象的方式影響人類的文明與發展。在美洲,使用胭脂蟲紅有著悠久的歷史——阿茲特克人繼承了前輩的傳統,胭脂蟲雌蟲被碾碎,制成深紅色染料,在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內都能保持鮮艷的色彩。殖民時期歐洲人對此興致盎然:紅色對他們來說象征著活力。“想象一下,滿載著胭脂蟲紅的船只接連橫渡大西洋,每磅胭脂蟲紅染料都要用7萬只被碾碎的雌蟲尸體制作而成。”蠶絲在世界歷史和當代社會中都迸發著強大的影響力。羅馬人在公元前53年第一次見到了光彩奪目的絲綢,當安息帝國的旗手展開用金線繡成的猩紅色絲綢旗幟時,羅馬軍隊呆住了,以至在戰爭中分了心。絲綢的現代制造工藝與古代的非常相似,這一古老工藝與21世紀的營銷手段相結合,確保了絲綢在時裝業的中心地位。蟲膠來自紫膠蟲的琥珀色樹脂分泌物,用于制造包括蟲漆、留聲機唱盤、種植牙體在內的多種產品。從19世紀90年代蟲膠唱片問世,到1962年百代唱片公司將其最后一批78轉蟲膠唱片撤下,這些脆弱的凹槽唱片曾經占據了世界各地樂迷的書架。
(美)愛德華·梅利洛 ·文化史 ·14.4萬字
本書講述了人類癡迷肉類250萬年的歷史。從15億年前地球上古老的細菌接觸到其他肉類開始,你將穿越歷史和空間,從前寒武紀的深處到21世紀中期,從印度的牛排屋到貝寧的伏都廟,再到賓夕法尼亞的肉類實驗室,尋找人類對肉類的癡迷是如何開始的,為什么越來越強烈,以及最終是否會結束等問題的答案。如果你是一個狂熱的肉食愛好者,那么這本書可以幫你了解是什么驅使著你的味蕾,并且可以讓你意識到,原來吃肉也會影響你整個人的性格與行為。如果你是需要在飲食結構中努力減少肉食的群體中的一員,那么這本書可以幫助你改變你的飲食習慣。通過讓你理解減少肉類消耗非常困難的原因,幫助你對癥下藥。如果你是堅定的素食者以及虔誠的素食者,本書則可以幫助你去理解為什么大多數人不愿跟隨你的腳步,并且在你鼓勵吃素時他們時常會表現出憤怒。
(美)瑪塔·扎拉卡 ·文化史 ·14.2萬字
古希臘,又稱希臘的“古典時代”。在這個時期,希臘文明達到巔峰。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由古希臘文明所繁衍出來的子文明如此繁榮而強盛,至今仍令人嘆為觀止。從希臘神話到荷馬史詩,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從建筑雕塑到天文地理……本書全方位解讀古希臘文明的精華,囊括其歷史、文學、哲學、數學、藝術、建筑、地理等各個領域,全景再現古希臘文明昔日之光輝。
文聘元 ·文化史 ·14.1萬字
文藝復興,顧名思義,是文學與藝術的復興,也是古希臘文明的復興。文明的所有主要領域,即文學、藝術、科學等,都得到了全面的發展,誕生了眾多巨人與巨作。這些巨人與巨作,如永恒星辰,閃耀在歷史的天空中。自文藝復興之后,世界文化的發展可謂如江河湖海,洶涌澎湃,滔滔不絕,直至今天。
本書共分為六章,是作者對晉派電影創作進行的一場歷史性回溯。晉派電影,特指山西籍編劇、導演創作的電影,以及非山西籍編劇、導演創作的山西題材作品。如呂班、伊琳執導,林杉編劇的電影《呂梁英雄》,賈樟柯導演的《山河故人》等。作者從現代晉派電影創作的初興出發,在傳承發展中回望當代晉派電影薪火相傳的歷程,為探索發展方向的同時,發掘出晉派電影的文化、藝術價值,并對其未來的發展進行一定程度的反思。本書以作者獨特的角度解答了如何用電影服務文化強國建設這一新時代命題。
劉子琪 ·文化史 ·14.1萬字
中國古代法制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本書從目的與理想、價值目標、政策與原則、主體結構、判決依據、方法技藝六個方面入手,對自西周以來中國幾千年法制史中的“家天下”、“教化”、“無訟”、“慎刑”等至今都對中國司法實踐產生深遠影響的理念和制度,進行了基于經、史、子、集等大量傳世文獻的文本分析。體例獨特,內容新穎,觀點原創,有助于提升人們對中國古代法制文化的認識水平。
何永軍 ·文化史 ·14萬字
三里不同調,十里不同音,“南腔北調”的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載體,維系了各民族的歷史記憶。本書將大眾熟悉的31個趣味話題分成八大版塊,解讀其內在的語言學原理;又從每一個話題延展開來,闡明同一話題在不同方言的流變,鋪陳出一幅幅民族歷史文化的畫卷。讀者在收獲語言學知識的同時,更能從各自方言的角度找到共鳴,在方言里發現不一樣的中國。
鄭子寧 ·文化史 ·14萬字
本書敘述了檳榔這種小小的青色果子在世界范圍內如何傾倒眾生,著重梳理了它在中國兩千年來幾起幾落的流行史,并揭示出其背后社會與文化的種種變遷。青年學者曹雨結合歷史文獻研究、人類學視角和社會學調研,再現了檳榔與人類社會關系的演變歷程——它作為一種熱帶作物,如何從太平洋的南島文化圈走出來,如何傳播到南亞,與佛教文化交融,更重要的是,如何從秦末漢初開始在中國的歷史和社會文化中留下印記。鮮為人知的是,檳榔在“癮品”之外,還有豐富多面的文化內涵:從兩漢時期驅除瘴癘的靈藥,到魏晉名士高潔情懷的寄托;既是南北朝時常見的佛教供品,也是嶺南男女的定情之物;曾在清朝滿洲貴族中風行一時,又在當代的勞動人民中復興。此外,作者亦深入調查了檳榔在當代社會再次流行的緣由與現狀,并探討了今日飽受爭議的檳榔產業未來將何去何從。
曹雨 ·文化史 ·13.9萬字
是浪蕩王爺、亡國之徒?還是影響深遠的藝術家、地方文化的贊助人?一部逆轉“邊緣”與“他者”的明代藩王物質文化史,揭示明代藩王的文化參與和政治貢獻。拱衛皇室為“藩”,展現皇權為“屏”,明代藩王被賦予藩屏天下的重任,后人卻道他們是百無一用的貴族寄生蟲。然而正是這些“無用之人”,為世人留下無數珍寶。晉王的崇善寺,肅王的玄妙觀;周王的《東書堂帖》,魯王的《畫法大成》;潞王的仿古銅鼎,梁王妃的寶石金簪……還有寧化王的老陳醋,無處不見宗藩的參與或贊助。柯律格通過對藩王物質文化的實地考察,展現了藝術對藩屏帝業的重要意義,從反思史學研究中的刻板偏見出發,力圖構建更全面、更多元的明史敘事。
(英)柯律格 ·文化史 ·13.9萬字
宋代文化在中國歷史上有獨特的地位。文人士.大夫自覺追求審美意味的生活帶動了平民階層。花成為優雅生活的表征。本書以花為媒,透過在文人士大夫和平民階層審美活動和生活實踐中的賞花、詠花、養花、簪花、贈花等現象,以及遍布在宋代史籍、詩文、筆記和圖譜等文獻中關于花的著錄、描述、分析、研究、闡釋等理論表述,探討宋人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領域所呈現出的“審美化”轉向,中國傳統審美文化的日常化、生活化拓展等話題。
吳洋洋 ·文化史 ·13.8萬字
本書稿以上海“孤島”時期藝術期刊為主要研究對象,考察了當時各類藝術期刊的特征和風貌,對戰時上海產生了何種影響,并探討了在戰爭時期,文化藝術和娛樂性藝術期刊背后蘊含的歷史鏡像和人文意義以及“孤島”時期的藝術期刊和海派文化的關系。書稿認為,從整體上看,“孤島”時期的藝術期刊在其發展過程中,既有堅守抗日救亡的辦刊理念,又有以發表藝術理論為主的傳播策略,也有為迎合市民娛樂需求的消遣替代品,從而形成了一個獨立于“大后方”或“根據地”主流意識形態之外的文化空間。本書稿對“孤島”時期藝術期刊的全面、系統、深入的研究,對于加深“孤島”時期藝術史、藝術刊物、海派文化等研究頗有助益。
游溪 ·文化史 ·13.7萬字
宙斯、赫拉、阿波羅、雅典娜……您了解希臘的神嗎?天神宙斯如何風流?天后赫拉如何善妒?雅典娜如何智勇雙全、義薄云天?不和女神的金蘋果如何刺激了神的虛榮,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遠古戰爭?西緒福斯如何忽悠眾神,落得一輩子推石頭上山的下場?愛神和戰神如何被火神捉奸在床,引來看笑話的眾神?被赫拉克勒斯扼死的巨人是因為離開了大地,說明做人還是要腳踏實地;被阿波羅射殺的阿喀琉斯是因為腳后跟上的致命弱點,提醒我們任何時候都要保護好自己的命門;斯芬克司問路人:“早晨用四只腳走路,中午用兩只腳走路,晚上用三只腳走路的動物是什么”,答案是“人”——世上最難解的迷就是我們自身。希臘的神就是鏡子中的我們;讀希臘神話,就是讀人和人性。
夏若生 ·文化史 ·13.6萬字
許暉“100詞”系列的第三部作品。俗語,從古老的華夏大地上長起來。在千百年口口相傳的常言中,封存著多少曾經鮮活可感的柴米油鹽、花前月下?茶余飯后的街談市語里,又流動著多少世俗智慧、人間冷暖?它們如何飽受時間的揉、捏、捶、打,輾轉至今,仍然噴薄著粗放的生命力?《100個日常俗語中的古代社會史》向源頭追溯日常俗語的根系,尋訪如今或已鮮為人知的古代社會生活。從吳地小兒新年叫賣“癡呆”的趣味盎然,到“紅口白牙”說瞎話的活潑形象,從“五毒”竟然是良藥的樸素真理,到“白日見鬼”原來是指清水衙門的恍然大悟......而在100幅與100個俗語一一對應、意趣相映的精選古畫中,俗與雅、下里巴人與陽春白雪水乳交融,為活的語言打開了美的疆野。
許暉 ·文化史 ·13.6萬字
人類的文化是在間性、互文性中發展的。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與民族文化間的滲透影響,導致對具體的文學問題的分析,難以僅僅從某一種文化專論。同時,文學與文化的現象需要闡釋,但闡釋具有公共性。本論文集以間性為視域,主要探討絲路文學與文化、民族文學與文化,以及意義闡釋的公共性等問題。
張同勝 ·文化史 ·13.5萬字
本書作者出于對自身唐人街經歷的探尋,前往五個不同的著名唐人街,采訪了生活在這里的眾多華人。這五個唐人街,各具特色:舊金山唐人街歷史最久、紐約唐人街規模最大、洛杉磯唐人街是好萊塢地標之一、檀香山唐人街擁有最多元族裔、拉斯維加斯唐人街位于購物中心內……作者講述了五個唐人街的異同、唐人街所受到的歧視、艱苦的生活與工作環境、唐人街百年來的演變,揭開了在唐人街這個充滿活力的縮影背后,深藏其中的華人的生命力與文化底蘊。
(美)徐靈鳳 ·文化史 ·13.4萬字
《中國文化史導論》是一部“指陳中國文化之真相”、論證中國文化是“舉世農耕和平文化最優秀之代表”的力作。其內容完成于抗戰時期,是錢穆先生20世紀40年代在完成《國史大綱》后第一部系統地深入討論中國文化史之作。本書從地理背景、國家觀念、治理手段、經濟政策、民族意識、生活形態、宗教思想、文藝學術等方面對中華文化進行評介,兼而比較中西文化的差異。本書有指陳,有回顧,也有展望和預測,集中反映了錢穆先生對中國文化深層次的認識和思考,書中處處可見能引起讀者共鳴的精彩論斷。
錢穆 ·文化史 ·13.4萬字
這是一本關于我們與香料的書,發現、制作、數千年的流傳,過往的奇怪用途以及在現代廚房的使用建議。每天都會用到的香料,似乎永遠來自神秘之地。發生在香料之上的事情,有時令人捧腹,有時讓人心碎。不過對于香料的使用,一定要認真對待,因為這攸關性命,比如吸血鬼來襲時,蒜或者芥菜籽要如何使用才保險。本書來自一個與香料相伴三代的家庭,作者凱特琳·彭齊慕格分享了關于香料的經驗、知識,以及對其的熱愛。
(愛爾蘭)凱特琳·彭齊穆格 ·文化史 ·13.2萬字
《掌故》聘請鐘叔河、董橋、陳子善、趙珩、白謙慎五位先生為顧問,由百年中華書局誠意推出。一方面,從文章體式和趣味上而言,希冀可以延續晚清民國以來掌故寫作的傳統,甚而上接宋元明清筆記文體的氣脈,打通文史,強調文人高雅的趣味與不俗的境界。另一方面,從內容材料上而言,或親聞親歷,或考訂有據,避免道聽途說,希冀采之可以裨信史,豐富我們對相關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的了解。
徐俊主編 ·文化史 ·12.6萬字
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主勘測、自主設計、自主建造的第一條鐵路,是中國鐵路史上的里程碑,京張高鐵是在這條路上的奇跡接力。本書以博物館的文物為著眼點,以全新的視角、拓展的思維、創新的結構、詳實的資料,以及優美的文筆,敘述百年京張故事,傳承京張鐵路精神,發掘中國鐵路的歷史文化。全書透過一張鐵路藍圖、一紙清政府的任命書、一個車站,眾多的儀器設備、鋼軌橋隧,以及鏗鏘的銅像、珍貴的影集,讓人看到不一樣的京張鐵路,帶人梳理近代中國鐵路、中國工業乃至中國的發展脈絡,共同領略更多的奮斗、更堅韌的自強不息。
周雅麟 ·文化史 ·12.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