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是一本以河流為主題,講述英國歷史的通俗史學讀物。全書共分為八章,涉及英國薩塞克斯地區與烏斯河有關的歷史。從十三世紀野蠻的貴族戰爭到十九世紀博物學家對恐龍化石的挖掘,從古老的民俗傳說到二十世紀文學家弗吉尼亞·伍爾夫對河流的詮釋。作者用流暢且富有詩意的語言,將河流沿岸不同時期的歷史串聯在一起,探討河流在人類歷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與人類文化不可忽視的關聯。
(英)奧利維婭·萊恩 ·文化史 ·14.2萬字
你相信嗎?80個漢字就能展開一個朝代的歷史!“習字通史”是一套集提升書寫水平、了解漢字演變、速通朝代歷史為一體的多功能叢書。每冊圍繞一個朝代,通過80個漢字的演變過程與書寫指導,展開80段歷史故事。《寫好八十字,通習元代史》圍繞元代展開,成—成吉思汗、太—太子真金、坡—南坡政變……一本書讀下來,讀者既能夠掌握80個漢字的書寫技巧(提供軟筆、硬筆書法雙視頻),了解80個漢字在演變過程中的“前世今生”(從甲骨文到今天的楷書),又能夠在80段歷史故事中輕松學習元代史。內容豐富,發散性較強,可以讓讀者多方面地了解中國文化。
張矗編寫 陳泊涵繪 景喜猷 楊子實書 ·文化史 ·4.8萬字
古希臘神話中,人類邂逅神靈變為植物,通常是由于神靈對人類產生的情欲。達佛涅變成了月桂樹、敘任克斯變成了蘆葦、德律俄佩變成了忘憂樹、赫利阿得斯姐妹變成了楊樹、米拉變成了沒藥樹,而許阿鏗托斯變成了風信子、克羅科斯變成了番紅花、阿多尼斯變成了銀蓮花、那喀索所斯變成了水仙花……但為什么,在這些神話中,女孩變成了樹木,男孩變成了美麗的花朵?攜著這個疑問,古希臘神話專家弗朗索瓦絲·馮蒂希-迪庫把我們帶入一場流浪形式的探索。它將走入神話,穿過那些或虛構或真實的地中海植物。它將不憚于離題、旁逸,甚至打亂時代順序。專博的文章和著作,繞不過去的關鍵評論,它們不但助長了遐想,有時甚至指引著遐想的方向。
(法)弗朗索瓦絲·馮蒂希-迪庫 ·文化史 ·7.8萬字
張矗編寫 陳泊涵繪 景喜猷 楊子實書 ·文化史 ·5萬字
元曲以其特殊的藝術成就,與唐詩、宋詞并列為“一代之文學”。本書稿首先將元曲置于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分析元曲興盛的原因;然后從宏觀上介紹元散曲與元雜劇的體制特征與歷史分期,再詳細介紹元代曲家的生平思想和他們的代表名篇,讓讀者領略到元代曲壇的星漢燦爛之美。
曹明生 ·文化史 ·16萬字
張矗編寫 陳泊涵繪 景喜猷 楊子實書 ·文化史 ·4.9萬字
縱觀歷史,海洋如何促進了人類的跨文化交流、貿易往來和移民遷徙?本書是六卷本海洋文化史系列的第二卷《中世紀海洋文化史》,探討了在歐洲中世紀的時間范疇(公元800-1450年)內全球范圍內的海洋文化史,包括人類關于海洋的知識、航海技術的發展、海洋資源開發、與海洋有關的社會群體的生活方式、海上旅行、海路貿易和世界聯系網絡、對海洋相關意象的認識和表現等。從中可以得出結論:中世紀海洋文化史的內涵非常豐富,在歐洲人發起全球擴張之前,世界各個地區都發展出了不同風格但同樣水平高超的海洋文化,各個地區之間的海上聯系也比我們想像的更緊密。
(美)瑪格麗特·科恩主編 (美)史蒂夫·門茨編 ·文化史 ·18.1萬字
本書共分為六章,是作者對晉派電影創作進行的一場歷史性回溯。晉派電影,特指山西籍編劇、導演創作的電影,以及非山西籍編劇、導演創作的山西題材作品。如呂班、伊琳執導,林杉編劇的電影《呂梁英雄》,賈樟柯導演的《山河故人》等。作者從現代晉派電影創作的初興出發,在傳承發展中回望當代晉派電影薪火相傳的歷程,為探索發展方向的同時,發掘出晉派電影的文化、藝術價值,并對其未來的發展進行一定程度的反思。本書以作者獨特的角度解答了如何用電影服務文化強國建設這一新時代命題。
劉子琪 ·文化史 ·14.1萬字
《形象史學》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辦的中文學術集刊,所收論文主要以中國古代歷史上各個時期不同形式的物質文化為研究對象。本輯收錄研究論文十四篇,內容涉及金維諾先生學術紀念專題、器物與圖像、文本與圖像、地理與圖像等多個領域,分別從圖像學、文學、語言學、地圖學、建筑學、民俗學等多個學科對形象史學的跨學科意義進行實踐性探討。
劉中玉主編 ·文化史 ·17.4萬字
向來,中國有“道不盡的紅樓夢”,西方有“說不盡的莎士比亞”,對莎士比亞的研究早已成為一門顯學。中國對莎士比亞研究的相關著述較多,但該書并非對莎士比亞著作的文本解讀或進行文學批評的研究,而是依據大量文獻史料,對莎士比亞于17—18世紀的兩百年間如何一步步成為西方文化符號做了有力的論證,這樣的早期莎士比亞文化史的學術著作不多。全書對考察莎士比亞如何成為“莎士比亞”的研究,不僅涉及17—18世紀戲劇舞臺史和演出史、編輯史、新聞史、審查制度史等傳統史學考證,還涉及兩百年間歐洲的經濟、政治、意識形態等其他人文領域,這些最終造就了“莎翁”的誕生。
辛雅敏 ·文化史 ·19.4萬字
全球視野下的中外交流史力作!九州之外,更有瀛海!從中國看世界,更要從世界看中國!本書獨辟蹊徑,以晚清詩人海外游歷詩為主題,再現晚清中外交流與互動。全書涉及數十位晚清詩人古體詩詞,帶讀者從晚清詩人的海外見聞里,從詩詞中感受晚清外交的艱難挑戰與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更收錄有近百幅歷史圖片,反映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世界各國風土人情,圖文并茂,輔助閱讀。鴉片戰爭以后,中國迎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此影響下,晚清詩人或出使,或游歷,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他們的足跡遍及五大洲,行程遠涉茫茫重洋。在與海外世界的接觸和交流中,他們的心靈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因此留下大量的古體詩詞,內容涉及朝貢體系瓦解、個人身份定位、西方新技術觀察、跨洋旅行體驗和對西方女性的全新認識等等。本書把這些詩詞作為切入點,在反映近代文人的思想嬗變之余,還為我們了解中國近代史、認識現代化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沙紅兵 ·文化史 ·12.2萬字
17—18世紀,當“中國風”吹到歐洲,“中國”便成了歐洲人關注的焦點。孔子及儒家經典被引入歐洲,孔子被稱為“哲學家”,儒學被稱為“哲學”。歐洲人這才發現,中國人除了有絲、瓷、茶,還有歐洲人所說的那種“哲學”。隨著理性的上升,“哲學”的地位日益提高,以理性取代神性、取代宗教,而與神學平起平坐了。不僅如此,“哲學”還賦予國家絕對精神,使得國家觀念成為絕對精神的集中反映。作為國家主義的代表,孔子的歷史地位與歐洲的國策密切相關。作者回應了黑格爾提出的中國“非歷史”這一命題,反思謝林中國“非神話”的論斷,回顧了一個中國人對孟德斯鳩的啟示,再現伏爾泰與孟德斯鳩關于中國思想文化的辯論,分析了尼采的精神變形,講述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社會背景中,經歷了軍事革命、經濟革命的歐洲人,在思想文化轉型期,對中國思想、中國文化、中國器物的追捧,以及在思考“歐洲向何處去”的問題時,歐洲人對中國儒學、道學等思想的吸收與評判,分析了在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影響下,歐洲人對國策、國家道路如何做出方向性選擇。
劉剛 李冬君 ·文化史 ·19.6萬字
本書聚焦于首批中國共產黨黨員的譯介活動,以譯者、譯事、譯作和譯論為線索對其進行描寫性的梳理,在此基礎上提供史料、還原歷史語境,對這些活動進行實事求是的解析與評價,挖掘其在中國翻譯史、中國革命史乃至民族救亡史中的積極意義。本書適合翻譯專業學生,以及對中國翻譯史、中國革命史和中共黨史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陳德用 ·文化史 ·16.6萬字
本書以“二重證據法”,對楚簡文字的形義進行思想文化的解析,揭示出了先秦思想觀念史上的一些新的特點和發展規律,個別地方破解了相關學術研究中長期懸而未決的疑難問題。本書的內容共分五部分。第一章概述了本書的“漢字文化學”研究視角及楚簡文字與先秦思想文化研究的相關問題。第二章對楚簡文字中的“道”(“”)“仁”(“”)“賢”(“”)和若干從“刀”“斤”“戈”字的特殊寫法及其所反映的哲學思想內涵進行了深入探討。第三章通過對楚簡文字中的“性”(“”)“情”“心”“志”“詩”(“”)等的漢字形義學分析,揭示了先秦文藝審美觀念的演變特點。第四章通過研究楚簡文字中“教”(“”或“”)“師”“保”“傅”等字的特殊寫法,深入探析了先秦教育思想觀念在楚地的傳播與演變。結語對全書內容進行了簡要總結。
高華平 ·文化史 ·19.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