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衢州區域文化集成叢書的一種,《圍棋仙地——衢州爛柯山》在1998年版《爛柯山志》的基礎上作了增刪、修改和調整。全書共八章,分別從柯山概貌、石室仙蹤、勝景盤點、地靈人杰、圍棋文化、名山文緣、作品集粹、叢錄縱覽等八個方面詳細介紹了爛柯山這一風景文化勝地。
衢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地域文化 ·15.8萬字
本書是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早期北京話珍本典籍校釋與研究”之“早期北京話珍本典籍集成”系列中的一冊,本書由《京華事略》《北京紀聞》合集而成一本。《京華事略》為日本北京話教材,作者為晚清旗人金醒吾。該書之原本系豎排繁體,無句讀,無注音。《北京紀聞》由岡本正文編譯摘錄了足以窺見北京風俗習慣、官衙商賈狀態的報道,經金卓安校訂審閱。校注者對其重新錄入整理,并加以校釋。這項工作不僅將為今后的早期北京話研究奠定堅實的材料基礎,而且將極大地推進漢語研究,因此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和出版意義。
金醒吾等 ·地域文化 ·17.1萬字
書稿分析了上海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從理論上闡述了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的重要性、可能性與迫切性,書稿引用了大量近代以來中外學者關于上海的通史、政治史、經濟時、城市史等著作和引文資料,國外典型城市如紐約、倫敦、東京等的發展過程與現狀的數據與資料,以及詳盡的各種上海統計數據,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深入的歷史分析與理論探討,總結了成功和失誤的經驗教訓,并對今后的發展提出了頗有見地的想法和見解,全稿脈絡清楚,文字流暢,資料翔實,內容全面,對于上海如何加快推進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具有指導和借鑒作用。
鄭崇選等 ·地域文化 ·13.2萬字
本書乃《香港中區街道故事》的姊妹篇,著重介紹包括灣仔區、跑鵝區、銅鑼灣區、北角區以及筲箕灣區等區域中,共十多條頗具代表性的街道。除了描述各個街道的命名和掌故外,本書也重視各個街道早期開發及后期發展的歷史,從而反映英國鴉片煙商、傳教士東來、早期華人參政、農村變馬場,以及香港電影業、發電廠、游泳場、廟宇等的發展,使讀者對各個街道,及整個香港的歷史發展,能夠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
魯金 ·地域文化 ·16.9萬字
自明中葉葡萄牙人入居澳門以來,圍繞著街市,在澳門演繹出了許多故事。從這一點來說,澳門街市變遷史,實際上就是一部澳門城市發展史、澳門生活史。同樣,澳門街市也是中葡關系、粵澳關系發展的晴雨表!開埠以來,隨著澳門城區的發展,人口的增長,澳門地區內出現了一些大大小小的街市。昔日一些澳門古老街市,隨著社會變遷而消失,擴建,遷址,被現代化街市取代。這本小書,就是在嘗試將澳門街市置于澳門開埠以來數百年的歷史脈絡之中關照。首先為讀者諸君呈現澳門街市與澳門城市發展間的緊密關聯,繼而采取一章一街市的方式,進一步展示澳門現有九個街市的歷史與現狀。
葉農 ·地域文化 ·2萬字
現今,中國的旅游業已形成良好的發展基礎,這離不開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更離不開當代國人對于傳統文化、地域文化、人文特色的重視和利用。未來,我國旅游行業的發展會更加精品化、品牌化、全面化,隨之而來的也將是更加專業有效的傳播策略。因此,本文以甘肅旅游中成熟、全面的旅游文化發展策略為例展開研究,希望能為我國未來的旅游文化發展提供助力,促進國內旅游行業長久而繁榮地持續發展。
衛華 袁波盛 方潔 ·地域文化 ·8.5萬字
《京味兒食足》是繼《京味兒》之后,崔岱遠深入挖掘北京文化所推出的又一部介紹北京飲食文化、風土人情的作品。在原作的基礎上,作者新增了三分之一的內容,其中包括《羊肉串進京記》《國際都市東西融》《臭豆腐,醬豆腐》等膾炙人口的名篇。作者對北京文化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北京沒有本地人,所謂老北京也并不能說是祖輩世居,只不過是早些年遷進來,或者晚幾代移過來而已。而北京文化的神奇就在于能夠海納百川,不管從哪來,住上幾輩子就成了老北京了。這種奇妙的融合力體現在吃上就是可以滿足八方口味,讓不同地域、不同階層、不同民族的人士都能在這里享受到口福。
崔岱遠 ·地域文化 ·9.3萬字
《記憶的碎片》是一本筆記類文集,主要取材于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反映了地域文化之一角,世道人心之不同。作者文筆簡約,故事隱藏在文字背后,將大幅想象空間留白給讀者,耐人尋味,值得品讀。
蘇良 ·地域文化 ·7.1萬字
本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課題“東北(遼寧)老工業基地‘勞模文化史料編纂及當代價值研究’”相關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共分為勞模與勞模文化、勞模文化史料、勞模文化價值三大板塊。第一板塊集中展示了對勞模、勞模文化、勞模精神等相關內容的研究;第二板塊是對以黑、吉、遼三省為代表的東北地區的勞模文化史料研究的概述;第三板塊則是在前兩個板塊的基礎上集中展示不同學者對勞模文化的時代價值及其在社會發展中作用的相關研究。
田鵬穎 ·地域文化 ·15.2萬字
作者從琉球群島的自然地理環境、地域構成及空間特征、歷史與地域文化的傳承及其演變過程分析入手,科學地解釋了琉球群島地理單元的特殊性及其與中國大陸和日本列島的相似性與差異性問題;通過各重要時期琉球群島地緣關系要素相互作用的研究,揭示琉球群島地緣關系格局時空演變的特征與機理。在此基礎上,對于與琉球群島地緣關系密切相關的琉球群島的法律地位問題、我國釣魚島主權問題、東海大陸架劃界和油氣田開發問題等涉及我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袁家冬 劉紹峰 ·地域文化 ·14.9萬字
本書作者近十年來從事湖北省文化旅游建設規劃與項目管理工作,走遍了全省的山山水水,深入了解了荊楚多樣豐富的文化。與徐霞客記錄現實的游歷不同,作者寫下的是未來的游歷。他以文化為靈魂精心謀劃一個又一個的景點景區,并用虛擬游記散文的筆觸,妙筆生花,“映日荷花別樣紅”,導引我們神游那一個又一個美妙的意境。本書作者結合實際工作耗時五載所撰。內容包括兩個篇章及三則附錄。
徐新橋 ·地域文化 ·16.7萬字
陜北道情是陜北地方戲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其產生和發展與各地道情的經歷是一致的,均經過講經說唱、地攤坐唱、敘事、代言、一人多角的說唱形式,然后逐步向戲曲藝術靠攏,演化為化妝表演、分行當角色、唱念做打、文武場面皆備的舞臺表演藝術,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傳統劇目。陜北道情主要集中在清澗、延川和子長三縣,影響力很大。
曹伯植 ·地域文化 ·13.4萬字
《安康優秀傳統家訓注譯》遴選了安康12家優秀傳統家訓進行整理、注釋、翻譯、論述。12家家訓涉及家庭生活的諸多方面,作為中國傳統家訓文化的組成部分,本書收集整理的家訓重視道德理性能力的提升、獨立意志的培養、人格尊嚴的保護、儒家人文精神的傳導、知識和技藝的傳承、健康生活習慣的養成及和諧家庭倫理關系的建構,對我們今天的治家教子、立身處世、增強文化自信、建設和諧社會都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安康優秀傳統家訓注譯》編委會 ·地域文化 ·15.7萬字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用“菊”與“刀”來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個西方人的冷靜視角,通覽日本獨特的文化傳統和民族性格。既抓住了日本文化細致的地方,又將它置于人類文化學的視野加以考察。時至今日,本尼迪克特被公認為歷史上懂日本人的作者,作者對日本人性格和文化的定義已經成為一個具有普世性的解讀范本。1946年《菊與刀》出版后,在美國、日本等國引起強烈反響,被譽為現代“日本學開山之作”,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讀書。
(美)魯思·本尼迪克特 ·地域文化 ·16.8萬字
如今,聞黃山而不知徽州者,大有人在。其實,徽州有綿延千年的歷史,人杰地靈,徽州樸學、徽州建筑,以及徽商、徽劇、徽醫等都曾名動天下,“徽州”有著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1987年,黃山成為這一地區的新名字,“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成為絕響,“徽州”正在被遺忘中。《可惜從此無徽州》是一本文化隨筆,李輝、馮驥才、錢念孫等人心系徽州,細細探究撤徽設黃的前因后果,娓娓道來徽州的歷史、文化故事,以鮮活的筆觸把沉淀的歷史寫活,展現了千年徽州的燦爛輝煌。
李輝 ·地域文化 ·6.3萬字
沙特阿拉伯社會傳統文化有史以來一直未有文字記載,僅憑一代一代口口相傳,以致到訪沙特的游客、商人都很難了解當地的文化禮儀。本書作者介紹了一系列沙特阿拉伯生活以及沙特文化的行為指南,同時也向廣大國外讀者普及了沙特文化中兩性角色的定義,從而彌補了之前傳統記載上的缺失。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特有的行為規范。本書作者連續四年觀察沙特日常社會生活,并采訪了2000多名阿拉伯人和當地居民,記錄了719條在沙特阿拉伯生活的行為準則,其中絕大多數是第一次通過文字記載,涵蓋了沙特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您想在沙特生活得如魚得水,那請牢記本書中的行為準則。
阿卜杜勒·阿爾·莉莉(Abdul Al Lily) ·地域文化 ·10.7萬字
晉城歷史上的“下川文化”代表了中國舊石器時代粟作文化的先聲,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晉城又成為太行之巔崛起的一座魅力新城。本書是秦海軒先生多年來對晉城史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成果,記敘了時間跨度長達兩萬年的晉城歷史的精彩片段和重要人物,內容上涵蓋了政治變革、經濟發展、文化歷史諸多方面,因此具有較強的史料意義和出版價值。
秦海軒 ·地域文化 ·18.1萬字
在當前這個處處充滿浮躁氣息的社會,國學對中國人的生活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我們應該堅持對國學傳統文化的學習,在國學智慧的澆灌下做一個更出色的中國人。國學本身所涵蓋的內容是復雜而又多樣的,它不僅包括了在古代中國長期占據正統地位的儒家學說,還包括了很多其他相關的學說派系,對于每一個中國人而言,國學就是這個古老的民族永遠都不會割舍的文化之魂,是了解這個民族的正面與側面的最佳途徑。因此,我們需要這么一本書———《國學在臺灣》。
王鵬華 ·地域文化 ·8.9萬字
本書聚焦雄安,著眼現實遺跡和相關人物,由現實切入,鉤沉史實,解說作品,以歷史人文的角度,展現雄安的前身今世,滄桑浪漫,描摹其中蘊含的雄安氣質。分前言和五章,章節大體以時間為序,分段表現春秋以來的雄安人文歷史。每章用一種顏色作為統領,重點展示雄安一個側面的歷史積淀和精神氣質。
王文化 ·地域文化 ·15萬字
本書是一部極具哈爾濱情味的史詩性作品。十九世紀末葉,隨著中東鐵路的建設,哈爾濱作為一座國際大都市崛起于東北亞的心臟地帶。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俄國爆發國內戰爭,哥薩克士兵謝苗退居哈爾濱。他解救了正處于饑餓瀕死困境中的俄羅斯貴族之女薇拉,與之結為夫婦,在哈爾濱菅草嶺開辦牧場,飼養奶牛。他(她)們作為第一代哈爾濱俄僑,開創了哈爾濱乳業的先河。二人生活雖貧苦,但自由豪爽、優雅高貴的氣質不改,為保存俄羅斯國寶受盡艱辛。六十年代初,二人再次漂泊,遠赴澳大利亞,不幸感染登革出血熱,雙雙身亡。
李文方 ·地域文化 ·15.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