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杭城活地圖”錢益知先生遺作,初名為“杭州地名史話”,是考察歷史悠久的杭州城各處地名前生今世的珍貴作品。從杭州地名探源、城垣街巷及河道橋梁地名、南宋皇城及城內諸山、西湖及各景點地名、西湖湖區景點地名、西湖北山景點地名、西湖西山景點地名、西湖南山景點地名等八大方面較為詳盡地考述了各處地名的來歷,間以地名的考證、掌故、名人軼事、文人題刻等,并配以插圖,集歷史、文化知識和閱讀趣味性為一體。
錢益知 ·地域文化 ·14.4萬字
我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在農村,傳統村落保留著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是承載和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重要載體。由于保護體系不完善,同時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一些傳統村落消失或遭到破壞,保護傳統村落迫在眉睫。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仙居傳統村落的數量、種類、分布、價值及其生存狀態,包括村落基本信息、村落傳統建筑、村落選址和格局、村落承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村落人居環境現狀等是認定傳統村落保護名錄的重要基礎,為構建科學有效的保護體系提供重要的依據。
龐乾奎 申志峰 周志勇 ·地域文化 ·9.6萬字
“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以“記一城一市之概貌,溯一城一市之源流,述一城一市之風物”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大連的人文歷史、社會生活、時代風貌,著力弘揚城市文化精神,充實城市文化內涵。《街巷尋遺·大連老街》為“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之一,講述了大連主城區數十條老街百年來的變遷,如團結街、煙臺街、鳳鳴街、南山街、天津街、東關街、朝陽街等。如果說城市如樹,老街就是這棵百年大樹的枝與蔓,存儲著城市歷史文化發展的脈絡,它的每一條枝、每一片葉都印記了城市所走過的艱辛和坎坷,承載了每一代大連人與故鄉共同成長的希望。
嵇汝廣 ·地域文化 ·18.3萬字
“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以“記一城一市之概貌,溯一城一市之源流,述一城一市之風物”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大連的人文歷史、社會生活、時代風貌,著力弘揚城市文化精神,充實城市文化內涵。《文明尋脈·大連掌故》為“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之一,本書在歷代地方史志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地名探源、古跡尋史、歷史風云、事業發展、名人軼事、文化春秋等方面,以掌故的形式寫歷史,通過一件件事、一個個人,來反映大連地區數千年來的歷史風貌及發展變遷。其中對近代兩次外敵入侵及半個世紀殖民統治歷史的描寫,反映了大連人民所遭受的民族摧殘和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
韓悅行 ·地域文化 ·18.1萬字
“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以“記一城一市之概貌,溯一城一市之源流,述一城一市之風物”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大連的人文歷史、社會生活、時代風貌,著力弘揚城市文化精神,充實城市文化內涵。《舌尖尋香·大連美食》介紹了大連美食文化來源、發展及特色。餐飲名樓牽出了大連菜鮮為人知的秘密,七次人類遷移史啟幕了大連美味飄香的百年大戲,三位大連籍中國名廚烹出了大連菜變與不變的主題,六大美食話題開席了魯菜、東北菜、日韓料理、俄羅斯菜大融合的"海雜拌"式的大連菜盛宴……鮮香爽脆的風韻里,盡顯山峻海俏的情懷。
王希君 ·地域文化 ·17.9萬字
本書按照黃河上、中、下游分為三輯,對黃河全流域重要城市、關鍵節點進行了掃描,多點和多側面展現了黃河流域的歷史性變化,文章旁征博引,有歷史性的探討,也有社會治理和生態文明方面的思考。
馮并 ·地域文化 ·18.7萬字
這里有濃縮歐洲百年建筑精華的中央大街,這里有中國現存最早的聲光影色的表達者——和平藝術電影院,這里有旋律優美的“哈夏”音樂會,這里有魔幻又驚艷的冰雪大世界,這里還有風靡網絡、口味獨特的面包飲料“格瓦斯”。這里曾是中國“開眼看世界”的最前沿,這里曾是引領時尚潮流的第一線。……作者以深沉的情感、靈動的筆觸、獨特的視角、詩意的語言,向讀者介紹了哈爾濱的冰雪浪漫、音樂之風、建筑特色及文博旅游、美食文化等,呈現了哈爾濱充滿魅力的城市風貌和城市氣質。
劉冬穎 ·地域文化 ·8.9萬字
本書作為與北京大學產業與文化研究院合作的“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智庫研究叢書”之一,以撫州為案例,討論了新時代文藝精品創作的標準、地方特色文化挖掘與解讀,以及文藝經典化和走出去的基本規律等問題,并對十四五時期撫州推進文藝精品創作提出了建議。全書既觀照文藝精品創作這一重要主題的一般規律,又有充分案例支撐,將這些規律進行了有針對性的闡釋,可以填補撫州文藝精品創作研究領域的空白,對于地方特色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意娜 ·地域文化 ·17.6萬字
日本書肆較國內若有若無之舊書攤不可同日而語,許多書肆都有數百年歷史,甚至就默默地杵在鬧市中心。無論生意好壞,一般店主都將其看作祖上基業而盡量維持,加之日本藏書未經兵燹,故貨源亦足。加之自楊守敬以還,國人向有至日訪書之佳話。故作者至日便發愿搜羅日人所刊漢籍之足為國內古籍之補充者。孜孜以求,以迄于今。求書之過程,苦樂備嘗。作者慕楊守敬《日本訪書志》及葉昌熾《藏書紀事詩》之作,故依其例,稍加變通,撰寫此書。內容以書店為綱,一可為此后游日訪書者之指掌,二可了解日本(尤詳于京都)書肆之概貌與風情,三亦不至演為純粹之古籍介紹。每文依葉昌熾例得詩一首,以紀其事。
李小龍 ·地域文化 ·18萬字
涼山有大美。古韻猶存的西昌驛站,驚險的金沙江大峽谷,油畫般的苦蕎……充溢涼山地理的玄機,大處著眼,細處結裹,顯示了作家們對山水形勝的獨到研判,對宏觀和微觀的有機把握。《涼山故事》磅礴大氣,悠遠深沉,生動活潑,是一部徐徐展開的人文地理筆記。本書的作者,皆為當地文壇的一時之選,他們對這塊土地有深深的熱愛,又多年執著于實地的田野調查,文字深郁宛轉,皆以揉雜史實與現場的冷靜敘述,豐富而多層面地展現了大涼山在歷史風貌、自然資源、人文傳承、美麗鄉村等方面的大美。
李輝 ·地域文化 ·6萬字
本書以廿四節氣為經,本土民俗為緯,帶你游遍香港,尋找特色風土習俗、吸睛美景,如何花費最少,享受充滿活力的生活。是內容充實,多采多姿,港人愛不釋手的樂活生活指南。詳述廿四節氣的內容、風俗、食俗、養生須知、飲食、四時相應活動。
駱思嘉 ·地域文化 ·10.1萬字
本書通過作者少兒時代耳聞目睹、印象深刻的經歷,以貼近日常的視角,用圖文形式重溫大連舊事,描繪了大連地區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動蕩起伏的社會現狀和簡單淳樸的百姓市井生活場景,對那時大連的民風民俗,家庭學校街巷建筑等做了比較詳盡形象的描述,希望能為大連的史料記載填上一筆,為后人了解那時真實的大連提供一點有價值的資料。
楊艾荷 ·地域文化 ·9.4萬字
本書通過社會學調查和口述史研究的方法占有資料,多維度地探尋了一座建筑、一例公共藝術品的來龍去脈,描述了行政權力、社會思潮、建筑師、營造隊伍、普通市民和其他各種專業人士在公共藝術產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方式,介紹了一個文化符號的創意、設計、構建和解讀、追認以及后續開發利用的過程。
嬰父 ·地域文化 ·7.8萬字
本書綜述仙霞古道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仙霞古道位于浙江省與福建省之間,是浙閩交通咽喉之一。仙霞古道作為浙閩交通流線,早在南宋已被定為官驛道。仙霞古道沿線的江郎山、仙霞嶺、楓嶺和梨嶺等山嶺,或因險峻,或因秀美,或因其為省界象征,時時激發著詩人們創作的靈感;作為浙閩兩省之間的交通要道,仙霞古道是兵家爭奪的目標。不同時期的歷史文獻,如《浙江通志》、《衢州府志》、《江山縣志》乃至明清文人的筆記小說等等,對于仙霞古道上軍事事件的記錄和描述極多;仙霞古道,在充當浙閩商貿運輸線時,沿途的幾個集鎮也因此發展成為浙閩贛交界山區的經濟樞紐。仙霞古道沿途誕生了一批富有特色的碼頭、集鎮和村莊。本書通過探討仙霞古道自然、歷史、人文等,從浙閩兩地的歷史背景出發,有助于了解仙霞古道在交通、軍事、經濟貿易以及文化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羅德胤 ·地域文化 ·11.9萬字
杭州,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等美譽,更因其聞名于天下的西湖美景,被稱作“人間天堂”。同時,杭州還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擁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隨著阿里等電子商務的崛起,又給這座城市增加了新的魅力。澎湃的錢塘江大潮,浪漫的西子湖畔,唇齒留香的龍井茶,還有讓人吃了一口就忘不了的杭幫菜,還有那些在杭州留下足跡的文人雅士……古人說“最憶是江南”,江南之中“最憶當是杭州”。作者用一張張走心的繪畫,記錄了杭州美麗的一面;用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記錄了杭州深情的一面;用一冊滿懷溫度的繪本故事,讓你吃喝玩樂可以很文藝,衣食住行可以很浪漫,讓所有人通過這本書,知道更多“杭州故事”。《杭州城事繪》,是青島小哥馬達打造了“手繪中國”這個項目又一力作,它是旅游手冊,也是城市簡史,它輕松快樂地展現著一座城市的曼妙,訴說著一座城的文化與歷史。
馬達 ·地域文化 ·5.7萬字
廣州,一座當之無愧的國際化大都市,有著數千年商業文化的沉淀,坐擁世界名港,匯聚全球時尚。一處普通的街頭,或許站著數個國籍的旅人,這是廣州的包容;一座古老的騎樓,或許住著一位南越的后人,這是廣州的堅守。左手一杯涼茶,右手一本《廣州城事繪》,你可以到小蠻腰(廣州塔)上看珠江東流,去上下九吃遍一條街的美食,到黃埔軍校一睹往日軍容,去高第街給全家買上一整年的衣服……作者用一個個有趣的故事,一張張走心的繪畫,讓你吃喝玩樂可以很文藝,衣食住行可以很浪漫,讓所有人通過這本書,知道更過“廣州故事”。《廣州城事繪》,是青島小哥馬達打造了“手繪中國”這個項目又一力作,它是旅游手冊,也是城市簡史,它輕松快樂地展現著一座城市的曼妙,訴說著一座城的文化與歷史。
馬達 ·地域文化 ·6.5萬字
順德有大量與龍有關的故事流傳,城鎮與村莊中與龍有關的地名仍在使用中。但似乎“飛龍已乘黃鶴去”,如今卻不見龍跡龍影。尋龍之旅是從順德出發的,卻并不局限于順德,而是將視野延伸到整個珠三角地區。然而作者所想要尋找的“龍”,卻不是傳說中已消隱不見的神奇生物,而是當地社會常見的對龍的模擬——龍舟。圍繞著龍舟,有許多故事和內容可以展開,作者對其進行一番全方位的掃描與透視,從各個方面呈現它的魅力。
陳東主編 ·地域文化 ·8.6萬字
廣西是我國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省區之一,擁有獨特的自然風貌和多樣的珍貴物種。《品牌廣西·國家自然保護區卷》全面地介紹了廣西的自然品牌,分為四輯:“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圖文并茂地介紹了這些自然保護區和保護區內珍貴的動植物物種,展現廣西獨特的自然山水之美。
本書編寫組 ·地域文化 ·8.4萬字
本書對山東省內49個各具風格的、正在使用或已經被棄用,卻在運輸史上做過貢獻的火車站進行深度挖掘,對這些火車站的概況和歷史人文進行了介紹。作者懷著對鐵路、對火車由衷的熱忱,講述歷史上發生在各個火車站的故事。
王旭光 ·地域文化 ·14.4萬字
該書基于“基于文化視角的海峽兩岸客家服飾藝術研究(09YJA760017)”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資助,一是從海峽兩岸客家文化與藝術入手,對海峽兩岸客家服飾的種類進行了較詳細的介紹,展示了客家服飾絢麗多彩的一面。二是從服裝學角度研究了客家的服裝材料、服裝款式、服裝結構、服飾工藝、服飾配件、服飾色彩與圖紋等與文化人類學相關的內容。三是從兩岸客家服飾特質與文化詮釋的角度,論述了兩岸客家服飾文化的美學特征和文化特征,同時也揭示了海峽兩岸客家服飾文化同出一源,其服飾藝術文化之根在中原,同屬中華服飾文化。四是探討了客家服飾文化與藝術作為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祖國和平統一以及對現代服飾設計方面的價值和作用。客家服飾文化與藝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值得保護和傳承。該書適合服飾文化藝術愛好者和客家文化工作者閱讀。
陳東生等 ·地域文化 ·1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