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作者上的課程《中國文化概論》的配套教材,用于學生閱讀朗誦的輔助教材,在課程的教學中也需要有對一定量的經典深入研討,從元典入手,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而編寫的標準是基于“文化”的含義:以文教化。另一方面,作者也申請了校級課程《中國文化概論》的范式教學改革項目,這本書也是其中的成果之一。內容包括儒家的“四書”、道家的《老子》、《列子》、《莊子》等。
朱懷清 ·中國文化 ·26.4萬字
《毓老師說論語》以1999年至2000年毓老師在奉元書院講述《論語》的內容加以整理而成。《毓老師說論語》將《論語》《大學》《中庸》《春秋》等經籍打通開來,闡明中國古典思想的精髓;以平視的眼光解讀孔子,還原了孔子活潑、生動的本來面貌,使讀者如同面對一個德望、智慧、學識兼具的溫厚師長,怡然領會儒家思想的美與智慧。毓老認為,《論語》中孔子的思想發展分三個層次:一、“郁郁乎文哉,吾從周。”二、“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矣!”三、“吾其為東周乎?”孔子的思想隨著年齡、智慧的增長而發展變化。
愛新覺羅·毓鋆講述 ·中國文化 ·25.3萬字
此《周易話解》與坊間“白話易經”一類版本不同,以我們日常生活經驗來解說《易經》的內涵,因此明白、易懂,是宣揚中華文化之珍本。劉思白研究易學至四十余載,今欲本其所得以貢獻于世人,乃著為《周易話解》,深者淺之,晦者顯之,有難言詮之處,則引古人古事,以比附而佐證之,苦口婆心,務使人了解而后已。——史菡(清末舉人、書法家)劉子思白,懼后學索解難,而作《易》之旨之終晦也。余以其為說《易》簡,足以傳世行遠無疑。得是以通消長之機,識進退之故,其于挽風俗、正人心,所稗補不尤大乎。——孔祥熙
劉思白 ·中國文化 ·20.2萬字
《孫子兵法》是世界公認的現存最古老的兵學著作。此書是精通《周易》且又深曉《孫子兵法》的劉君祖先生新作,《孫子兵法演義》的特色除了以兵論兵外,即以《易》演兵,其特點有:其一,《易》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諸子百家無不受其深刻影響。其二,孫子論戰而不黷武,不得已才以戰止戰;易理崇尚和平,主張更是明確。其三,孫子對人情人性及群眾心理的掌握相當精確,懂得以情動眾,對高層領導卻要求他們冷酷無情,不可因個人感情而誤了國家大事。其四,孫子暢論形勢虛實,機變靈活,讓人大開眼界。其五,當代戰爭已進入徹底信息化、集成化時代,從軍事理論、作戰技術到部隊組織,都有革命性的變化。
劉君祖 ·中國文化 ·20.4萬字
本書共分十二個專題講座,分別講解民間文化中的禮儀、飲食、建筑、起居、文學、游樂、禁忌、節日、婚假、喪葬等民俗和民間文化的知識。每個專題兩萬字左右。全書配圖約一百幅。既可以作為高校同類課程的通識教材,也可以作為一般讀者了解民間文化的入門讀物。
萬建中 ·中國文化 ·33.5萬字
本書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對《道德經》做了創新解讀。書中按照《道德經》原著的結構,條分縷析,旁征博引,廣泛闡述了老子思想與哲學、現代物理學、社會科學等的相通之處,論證《道德經》具有的哲學意蘊、科學價值和人文精神,揭示出這部經典的傳世價值和永恒魅力。
黃鋼漢 ·中國文化 ·39.4萬字
本書是袁珂先生多年來研究中國“廣義神話”,對古籍文獻中的文學性神話片段進行系統梳理和深入分析的重要成果。初名《中國神話漫談》,袁珂先生于1989年修訂后,改名為《中國神話通論》,分“概論之部”與“分論之部”,合共九十九篇。“概論之部”從《山海經》談起,分析了上古神話的起源,神話與宗教、仙話、歷史、文學等的關系,神話的流變、發展、散亡和整理過程。“分論之部”則具體分析了傳世神話故事的不同版本,著名神話角色罕為人知的不同面貌。
袁珂 ·中國文化 ·23.1萬字
《國學大綱》是學者汪震和王正己合著的一部國學論著。《國學大綱》原為民國中學生經典國學教材,其中所含國學常識,條理清晰,不甚艱深,又不失偏頗。文經史哲,皆有涉及;總論分述,各有所長。《胡適談讀書與做人》分為“談讀書”與“談做人”兩部分。“談讀書”從讀書的原因講起,再論讀書的方法、習慣、樂趣,并夾以文學評論;“談做人”先總論人生,進而談論容忍與自由,修養與哲學。《經典常談》是朱自清撰寫的一部講述國學經典文化的著作,意在啟發一般人親近經典的興趣,將他們引到經典的大路上去。
胡適 朱自清 汪震等 ·中國文化 ·46.6萬字
書由上種下尾四編所組成,其中上編為‘秘書文化本體篇“,包括秘書文化的內涵、起源文化、定義文化、以儒為本文化等;中編為”秘書文化思想篇“,包括秘書文化的精神內核、秘書人格論、職業道德輪、古代秘書家思想、古代秘書學專著思想、我黨領袖秘書思想等;下編為秘書制度文化篇,包括秘書官吏制文化、內外朝爭權制、秘書工作諸制,以及秘書幕友制、科舉制、禮制文化等;尾編為秘書文化物質篇,包括秘書文房四寶文化、秘書酒茶文化、秘書書法文化、秘書寫作文化、秘書版本文化等。
何坦野 ·中國文化 ·36.4萬字
《中國文化常識》是一本面向普通讀者的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入門讀物,一部中國古代文化的說明書。呂思勉先生以淺顯、流暢的文字,對中國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做了詳細的介紹,包括:衣食、住行、婚姻、族制、階級、政體、選舉、官制、兵制、文字、語言、學術、宗教等,旨在說明文化的變遷,“而推求現狀之所由來”。作為呂思勉先生的經典之作,經典性無需贅言,每讀一遍,都能帶給你新的收獲,助你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呂思勉 ·中國文化 ·22.7萬字
《論語通解(一)》許多人很想讀經典,但苦于讀不懂,又缺乏好的方法。作者在書中不僅分享了自己的學習方法,還提倡快樂學習,書畫怡情。《論語》作為儒家經典,仰之彌高,鉆之彌深。故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今人云:一句《論語》治天下;其實不用一句,一“孝”字做真,即可遍行天下,亦可大治天下。
鐘永圣 ·中國文化 ·24.8萬字
本書是根據毓老師1993-1999年在奉元書院講授內容整理而成。《春秋繁露》是漢代大儒董仲舒的哲學著作,是解釋《春秋》最重要的一部書。毓老師認為董子治事之道,超過先秦諸子,并強調要懂《春秋》必讀《繁露》,由此可知公羊學思想,可啟發人的智慧,使人過上理智的生活。《大易》與《春秋》,是中國最難懂的兩部書;這兩部書沒有讀,就難以懂中國文化。古人思想,不能片面讀,必要融會貫通。想重建文化,必下深的功夫,立說才不失其本。成就大事業必有德望,言行不一致的,沒辦法立說。要以古人智慧,啟發我們的智慧,接新枝,發新芽。每個人都有時代的使命,運氣好,就有發展的機會。
愛新覺羅·毓鋆講述 陳絅整理 ·中國文化 ·42.7萬字
本書是根據毓老師1980-1981、1988-1989、1999年在臺北天德黌舍、奉元書院講授內容整理而成。毓老師認為《易經》與《春秋》是中華文化精華之所在,不讀此二經難以明白孔子思想,難以讀懂中國文化,此兩部元經為奉元主經。公羊不易讀,其重在闡釋《春秋》之“微言大義”,公羊學是中國思想之絕學,今人已少研究此學,這也是毓老師的絕學,他講公羊著重其思想、智慧對今人的啟示。
愛新覺羅·毓鋆講述 陳絅整理 ·中國文化 ·28.5萬字
本書是莫礪鋒教授在南京大學講授杜甫詩歌的實錄,舉凡杜詩學的重要問題,如杜詩的流傳和接受、杜甫詩歌的思想內核和藝術特色,以及杜甫本人的詩歌理論等,作者都娓娓道來,引人入勝。書中有許多深入淺出的分析和解讀,且結合了大量的具體實例,處處顯示作者的研究心得,更在潛移默化中給人以治學門徑的指點。不論對于杜詩研究者還是愛好者,本書均為理想的參考讀物。
莫礪鋒 ·中國文化 ·29.1萬字
本書為《中華傳統價值觀叢書》中的一種,著眼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重要的價值取向,編選歷代關于重家國情懷,尚天地正氣,崇民族節概,好經世之用的文章,分“國家危難匹夫有責”“天下平治舍我其誰”“經邦濟世深謀遠慮”“忠心許國九死不悔”“爝火不滅道存國存”五個板塊,并作翔實的注釋和解讀。本叢書是了解中華傳統價值觀的優秀讀物。
李圣華 ·中國文化 ·21.9萬字
國學,興起于20世紀初,而鼎盛于20年代,經過20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中國傳統文化”探尋與反思熱潮于今再次勃興。本書收錄了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兩次國學公開講學記錄,系統體現國學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學養,誠為國學愛好者及研究者必讀之書。書中精辟論述了國學的內涵以及研治國學的方法,系統介紹了傳統經學、哲學、文學的流變、對各時期學術發展的特點、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獨到的評價,可視作一本中國經學、哲學、文學的簡史。而且為了幫助讀者能夠更好地了解國學,編者對書中晦澀難懂之處進行了注解,實為國學愛好者入門必備之書。
章太炎 ·中國文化 ·25.3萬字
《文化與人生》是哲學家賀麟撰寫于抗戰時期的論文集,是賀麟先生前期思想的代表作。《文化與人生》中每一篇文字都是為中國當時迫切的文化問題、倫理問題和人生問題所引起,而根據賀麟先生讀書思想體驗所得去加以適當的解答。這些解答所取的途徑,如從學派的分野來看,似乎比較接近中國的儒家思想,和西洋康德、費希特、黑格爾所代表的理想主義。《文化與人生》中大都系親切地自道所思所感和所體察到的新意思,以與青年朋友們談心論學。
賀麟 ·中國文化 ·22.7萬字
《中華禮儀文化與文明北京》從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角度,探索了北京文明的歷史文化基本要素,探索了現在和未來文明北京建設的基本問題,探索了引領文明北京發展的重要思想文化,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廣大市民文明素質和禮儀素養,進一步增強文明北京創建的歷史使命意識、示范引領意識、公民踐行意識。
張繼春 李宗澤 ·中國文化 ·21萬字
本書為“中華傳統價值觀叢書”之一,全書精選先秦至近代詩文詞曲體現浩然正大之氣的作品近二百篇(首),大體為正氣歌、正氣說、正氣譜三部分。正氣歌,是歷代先賢所寫天地正氣的詠歌;正氣說,是前賢有關天地正氣的傳說;正氣譜,是歷代體現天地正氣先賢的傳記。或慷慨赴難,或從容就義,或孤介自守,或時窮節現,或孤弱抗爭,或守正不阿,或挫中奮起……三類作品將呈獻給讀者不同風貌的勃勃正氣。
查洪德 徐姍編注 ·中國文化 ·20.1萬字
《中國文化要義》從集團(集體)生活的角度對比了中國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傳統和生活方式,進而提出了中國社會是倫理本位社會的重要論斷,并根據對中國宗教的深入考察,指出以倫理組織社會,進而實現中國社會改造的出路。作者還考察了中國社會的基本結構,既批判了中國文化的病詬,也揭示了中國民族精神的要旨。書中充滿著“問題意識”。每個人從少年起就回避不了的人生意義問題,古老中國在清末以來所遭逢的民族前途問題,都把梁漱溟引向同一個中國文化。在梁漱溟看來,中國文化既是這兩大問題的根源,也是這兩大問題的解答,關鍵在于如何來認識這種文化。對中國文化本身,梁漱溟也從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入手來探討:中國的知識、經濟和政治無一稱強,卻何以歷史悠久、廣土眾民,以至于面對強悍日寇仍能持久抵御?人們總說西方人是個人本位、中國人是社會本位,但如何解釋中國人的“一盤散沙”,甚至“缺乏公德”呢?中國文明那么早就燦爛輝煌,但何以一直沒有發展出像樣的科學體系?
梁漱溟 ·中國文化 ·20.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