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傳統文化經過輝煌又進入挫折與失敗,現在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如果可以肯定這是一種意義上的崛起的話,那么其文化層面的貢獻就在于對傳統文化的否定,以及對西方文化秉持拿來主義所帶來的混合文化的存在,現在需要我們來再一次專注自己的文化了。回到周易,回到春秋戰國,那里才是中華文化最豐盛的源頭。任何個人、群體和國家的最終成就都不可能超出其“文化基因”所規定的界限,他們的地位和存亡興衰,全部可以在文化基因之中找到深層的答案。本書就在探尋這種深層的答案。
絲工 ·中國文化 ·8萬字
國學,傳承數千年,博大精深。當世界普遍出現反思傳統、走向自然、文化回歸的思潮,國學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熱點,本書則是立足于北大各位先哲、國學大師對諸多國學典籍的講解和梳理,結合古今中外的諸多例證,從多個角度闡述國學中的哲理與智慧。相信讀者在書中北大國學思想的引導下,能夠走好自己的道路!
徐兵智 謝寒梅主編 ·中國文化 ·12.5萬字
本套書精選“三百千弟”(《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和“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12種我國古代啟蒙教育的經典,采用大字注音,并附有準確釋義,同時根據每節內容,配以精彩故事或文化常識、文學典故,閱讀性強,文、史、哲涉獵廣泛,專注塑造國學精神。在原文和故事中,配有原汁原味的古代珍稀插畫,或者相關的文物圖片,以反映傳統的生活情境,匯集豐富多彩的中華元素,打造與眾不同的國學盛宴。
蕭史 ·中國文化 ·4.8萬字
這本書主要講解了作者對中國酒文化和酒行業的認識和理解。在弘揚民族文化的時代,我們有必要揭開外國酒的面紗,并展示真正的中國白酒。翻開這本書,你會看到無數個曲折跌宕的情節;無數個精彩紛呈的歷史故事。首先,你將學到一套簡單實用的“鑒酒法”。酒好酒壞,一鑒可知。學會了這個方法,就可以真正認識各類酒。然后,通過深度剖析龍舌蘭酒、朗姆酒、白蘭地、威士忌等有代表性的外國酒,你就能明白,它們之所以在市場比較成功,主要是因為它們的企業文化和品牌包裝。最后,通過深度解讀中國白酒,你會發現其酒體品質和更深層次的內涵。借由對大趨勢的理性分析,你可以解鎖中國白酒產業下一個發展階段的財富密碼。
王為 ·中國文化 ·10.4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金開誠編著的《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古代舞蹈的形成與發展》為叢書之一,系統全面介紹了古代舞蹈史相關知識。《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古代舞蹈的形成與發展》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 ·中國文化 ·3.3萬字
南懷瑾先生常謂:立國之本是文化。中華民族歷經千年萬載,文化淵遠流長,在新世紀到來之初,世界瞬息萬變,炎黃子孫又該何去何從?本書為南懷瑾先生于廿一世紀初應各方邀請之講課記錄,內容涉及廣泛,但終不離文化之根本;除凸顯眾所關心之話題,更望能喚起讀者對文化教育之重視。
南懷瑾著述 ·中國文化 ·14.9萬字
《墨子間詁》是集清代《墨子》校勘大成之作。被公認為清代樸學家研治《墨子》最重要的學術成果,是研究先秦墨家學派及其創始人墨翟思想學說的重要著作。對傳統經典文化感興趣的讀者,本書值得一讀。《墨子》一書在中國長期備受冷落,但書中保留有大量科學知識,如力學、幾何、光學,到了清朝中葉才開始有大量的學者考據。孫詒讓吸收王念孫、王引之、洪頤煊、戴望、俞樾、黃仲弢、楊葆彝等人的研究成果寫《墨子間詁》,把《墨子》校注推向高峰。在這之前,《墨子》長期以來“傳誦既少,注釋亦稀,樂臺舊本,久絕流傳,闕文錯簡,無可校正,古言古字更不可曉”。本書是公認清末墨學研究的重要作品。梁啟超曾說“自此書出,然后《墨子》人人可讀,現代墨學復活,全由此書導之,古今注《墨子》者固莫能過此書。”
孫詒讓 ·中國文化 ·4.3萬字
“山外風光古,洞中日月長”,盡管游人如織,當我們來的時候依然被這里的安寧與和諧吸引。
《姓氏書》編輯部 ·中國文化 ·9.1萬字
本書編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來,精選出數百則典故,并對每則典故的出處、故事、含義、用法進行了詳解。為了方便讀者查閱,根據含義的異同對這些典故進行了分類,使讀者用起來方便快捷、得心應手。一書在手,盡覽中國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竭寶峰主編 ·中國文化 ·10.2萬字
說到“學習教育”,你會聯想到什么?是再熟悉不過的校園,最親密不過的同學,還是可親可敬的老師?在書中,我們陪你穿越時空,走進古人的學堂,一起探訪古代的私立學校,拜會古人的家庭教師,了解那時的同學們如何給漢字注音。我們也會把你帶回現實生活,告訴你“大手筆”的用法,“斗大的字不識一個”的典故,老師何以稱“老”……學海無涯,我們以“樂”為舟!
牛冠恒撰 ·中國文化 ·7.8萬字
我們知道,歷代帝王都是我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頂尖級”人物,他們掌握著生殺予奪的大權,把握著歷史的脈搏,甚至改變了歷史的走向。他們以“謀定而后動”的沉穩,指點江山、胸懷萬里。他們以超人的手段,過人的膽識,在看似風平浪靜的時候洞察危機,力挽狂瀾于歷史的險灘急流中。通過欣賞中國歷代帝王的手段、謀略、權術,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成就大事的本領。
石地 ·中國文化 ·15.5萬字
《中華經典誦讀:笠翁對韻》是作者仿照清代學者車萬育的《聲律啟蒙》編寫的。有助于讀者拓展視野,同時有利于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經常誦讀,可以進一步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受到燦爛文化的熏陶,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等方面的訓練。
李漁 ·中國文化 ·3.4萬字
蕭史 ·中國文化 ·3.4萬字
本書選取了燕趙、三秦、三晉、齊魯、吳越、荊楚、巴蜀、滇云、嶺南、青藏、閩南等十一個文化生態群體,擷取了各地的民俗民情、地方風物、飲食、建筑、文化名人等歷史沿革,力圖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區域文化上,構建一個清晰的文化性格脈絡。同一般的人文文化書相比,本書內容廣泛,不僅停留在對風俗人情的簡單介紹上,而且是從“文化性格”上重新審視中國文化,對中華文明的一個深入思考。
秦榆 ·中國文化 ·18.3萬字
本書詳解了歷代家法如何誨喻子孫應世、為政之道,如何化解安危、名利、窮達、情理等二元困境。應世除了才能、志向、性格、人品等要素外,最重要的一面就是如何認知外部世界的規律和人性的本質,知世知人,由此選擇生存發展策略,終其一生,奮斗不止,那結果自然就成了自己的命運。換言之,知世知人,才能知命,才能選取正確有效的應世策略,最大程度避開風險、危險,最高層面實現自我價值。
劉云生 ·中國文化 ·13.2萬字
神話故事是古代文學、哲學、歷史與美學的底色。本書取材整理自《周易》《楚辭》《山海經》《淮南子》等四十一部典籍,將零星散見于古籍文獻中的眾多神、人、精怪、異獸等傳說進行挖掘梳理,重新講述,涵蓋創世神話、大洪水神話、戰爭神話、發明創造神話和精怪傳說。全書按照部族分類、時間傳承的維度,以五部、四十五篇神話故事,一百一十八種靈獸、精怪,二百余幅純美彩繪,有序構建了一個浪漫瑰麗的中國神話世界,是一幅文學與美學的大型畫卷,是獻給青少年的一部豐富的華夏民族神怪志。
白羽著 吟酒 墨人山繪 ·中國文化 ·10.8萬字
在古典名著《西游記》的演繹中,唐僧師徒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方從西天取得真經。八十一難故事的主角便有大大小小的妖邪精怪。本書從《西游記》中的這些妖怪入手,以別致視角解讀了這本古代小說巨著,不但對妖怪們的動物原形、故事梗概、身份后臺、歷史背景、文化涵義等進行了細致剖析,而且以唯美的極致筆觸勾勒出妖怪的面目情狀,是一部閱讀收藏兩宜的中國古代妖怪圖鑒。1.《西游記》里真正有趣、有性格的,正是這些迷人的“反面角色”。2.首次完整梳理《西游記》中妖怪名錄,并結合真實唐玄奘西行史料,將妖怪和歷史的對應進行了巧妙設置。3.全書妖怪采用古典博物繪制方法,并輔以奇妙想象力,讓每一個形象都無比精美,極具收藏感。
五色神石著 呂洋繪 ·中國文化 ·5.2萬字
茶,從喝到品,始于陸羽《茶經》。《茶經》是關于歷代制茶、飲茶、茶道演變的百科全書,后世茶書的開源之作;共十篇,全面記述了唐及唐以前的茶葉歷史與產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飲用方法等。知名茶文化作家周重林,精研茶學15年,功底深厚,詳細參考古今中外版本40余種,勘校精良,帶來原汁原味而又通俗易懂的《茶經》讀本。除對原文的精心譯注之外,還有對每個章節主題的深入延伸探討,從茶的古今演變到茶人的基本修養,從歷代茶事到茶席茶禮,溯本求源,見解獨到,全方位揭秘《茶經》的思想密碼。搭配古代茶具、茶畫圖,幫助讀者更為直觀了解古代茶具的特點和構造,感受茶雅傳統,汲取古人飲茶智慧。
周重林 ·中國文化 ·6.5萬字
南懷瑾著述 ·中國文化 ·10.5萬字
函谷關作為我國一個著名的關隘,它堅固險要而又位置重要,這使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老子在函谷關寫《道德經》,這使函谷關成為了道家之源。其是我國最古老、最重要的關塞之一,在這里,曾經發生過許多故事。因此,函谷關成為了我國的一個著名旅游景區,更成為河南靈寶市的一塊金字招牌。
鄭明武 李妮編著 ·中國文化 ·3.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