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語言相通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服務國家戰略,寧夏大學著手打造“一帶一路上的語言”系列叢書,重點研究“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的語言國情和語言政策,搭建“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和地區語言和語言政策的數據庫平臺,為政府和企業提供決策參考。本書為叢書第二卷,將研究亞、歐、非洲共15個國家的語言狀況與語言政策,涉及各國語言狀況、語言政策、語言教育、對中國的啟示和借鑒等內容。
王輝主編 ·中國文化 ·23.4萬字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中國古代身體哲學理論體系奠基性部分,下篇為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闡發和拓展。筆者通過對中國古代文本的一種后現代主義的解讀,為我們彰顯出前理學和更為原典的中國哲學中“身體”的本體論的哲學意義。因此,身體乃為中國哲學之為中國哲學的真正隱秘。本書從一種后現代型的后意識的哲學范式出發,對中國古代哲學之性質內容給予了一種全新的理論解讀,并從中開顯出以身體為本,以兩性生命對話為取徑,以歷時性和族類化的歷史生成為終極指歸的所謂“身體哲學”體系。該體系的推出既可視為是對中國傳統哲學本來面目更為忠實的現象學還原,又同時以一種別具一格和自成一體的理論建構,使中國傳統哲學的研究最終告別了以西方意識哲學為其元話語的哲學上的宏大敘事。
張再林 ·中國文化 ·20.9萬字
“香之為用從上古”,香料被人類使用的記載始于三千年前。歷代文人騷客與“香”素有不解之緣,他們通過詩詞歌賦、繪畫創作將香料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經過幾千年風風雨雨,“香”在社會生活中演變成一種獨特的文化,成為中華精粹中的翹楚。《香譜》共四卷,內容包括香之品、香之異、香之事、香之法等,是記載香料源流、工藝,香文化發展的浩博之作,完美呈現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狀態。
陳敬 ·中國文化 ·20.1萬字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民族性”話題曾引起了數次學術界及民間的激烈論戰。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將“民族性”作為“七.五”重點科研項目進行研究。本書選取的文字,有些出自魯迅、張愛玲,錢鐘書等大家之手,有些是李敖及柏楊等人狂傲尖銳又不失深刻之作,并有早期來華的英美法等國傳教士的觀察記錄。這些都是對于中國人民族性格最具有代表性的論述,處處真知灼見,當然在見仁見智中也不免劍走偏鋒。隨文還配以數百幅生動形象的老照片、漫畫及古代繪畫作品,使之更為直觀、精彩。以本書講述的“民族性”為切入點,讀者可以更深切地了解我們國家與國人的缺憾與優勢,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過往、把握現在與將來。
丁偉 ·中國文化 ·28萬字
《鏡花緣》是清代李汝珍創作的長篇小說,共一百回。小說前半部描寫了秀才唐敖和林之洋、多九公等人海外游歷及唐小山尋父的故事,他們路經幾十個國家,見識了許多奇山異景、奇風異俗、奇人異事、仙花怪獸,并結識了由花仙轉世的十幾名德才兼備、妙齡美貌的女子,其中就包括女兒國、君子國、無腸國等國的奇幻經歷。后半部則寫武則天科舉選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參加科舉考試,中舉后歡宴賽文的故事。全書充滿神奇的想象,今天讀來仍覺作者腦洞大開,且在奇幻故事中書寫了世間萬象,具有現實意義。
(清)李汝珍 ·中國文化 ·40.9萬字
《搜神記》是中國第一部志怪小說集,書中記述了許多神靈怪異之事,其中不乏古代神話、民間傳說,后世許多奇譚怪談都能在本書中找到源頭。書中故事篇幅短小,想象奇譎,反映了兩漢、魏晉流行的時代風尚,對后世的文學創作影響深遠。是書久佚,此前的注譯本多以明代胡應麟輯錄的二十卷本為底本。而著名學者李劍國所輯校的三十卷本,去偽存真,內容比較準確完備,代表了《搜神記》研究的最新成果。本書即以李輯三十卷本為底本,進行注釋、翻譯及簡評。注釋力求精準,個別生僻字給予注音;譯文通順流暢,文字優美;簡評扼要,或補充故事背景信息,或以富有時代精神的見解拋磚引玉,給予讀者以啟發。
(東晉)干寶著 陸蓓容譯注 ·中國文化 ·22.3萬字
中國的上古神話,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遺產,然而,因其來源復雜、傳承曲折,又多經砍斫嫁接,僥幸留存至今的,不僅大多只言片語,而且往往自相矛盾;并且,深奧難懂的古漢語也往往使普通大眾敬而遠之。作者本著一種文化傳承的自覺意識,以接近“譜系化”的邏輯方式對雜亂的上古神話進行了系統的歸類,對眾多神祇及其相關的神話故事進行了連綴、貫通和闡釋,使支離的中國神話資源呈現出了清晰的結構和線索;以一種更貼合當今社會現實、更具拓展性的語言風格,對古漢語神話進行現代重述,使古奧晦澀的古漢語神話,變得鮮活、豐滿、靈動;對上古神話背后的“天”(自然)“人”(社會)觀念進行了別具一格的解讀,使讀者得以重新回到中國智慧和傳統的源頭,追尋中國人共有的集體記憶和文化基因。《諸神紀》中每一段神話都由“故事文本”“內容解讀”“原文出處”三大板塊組成,并配以相當數量的原創性和資料性圖片。故事講述生動活潑;內容解讀有理有據;原創插圖精美考究,資料圖片豐富厚重;由此實現了知識性和可讀性、趣味性的完美結合。
嚴優 ·中國文化 ·21萬字
本套書精選“三百千弟”(《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和“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12種我國古代啟蒙教育的經典,采用大字注音,并附有準確釋義,同時根據每節內容,配以精彩故事或文化常識、文學典故,閱讀性強,文、史、哲涉獵廣泛,專注塑造國學精神。在原文和故事中,配有原汁原味的古代珍稀插畫,或者相關的文物圖片,以反映傳統的生活情境,匯集豐富多彩的中華元素,打造與眾不同的國學盛宴。
蕭史 ·中國文化 ·22.8萬字
中華民族素來以有家教而著稱于世,我國不僅有數千年傳承不棄的重視家庭德育優良傳統,而且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積淀發展成為一種家訓文化。這種民間大眾教化方式,對中國人成長成才具有永續習染和人格型塑作用,經過反復實踐“學而時習之”的家庭教育,它與修齊治平的社會理想一起成為中國人治家教子的育人長效機制。家長們希望后輩子孫世代傳承家教思想、遵從家長教誨、自覺踐履家訓遺規,從而養成不墜家風。這成功地訓育出了一代代中國人的德性品格。傳承和創新中華家訓文化,在探明其精神實質、作用機理及發展演變歷史的基礎上,應堅持與時俱進,直面現代家庭德育面臨的突出問題,才能提振現代家教精神,創新家庭德育路徑;完善現代家訓模式,防止和糾正家教偏頗;樹立良好家風門風,治家教子塑造人格;繼承家訓文化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書將古代家訓里有效培育德性人格的理念和方法,接續傳承到今天的家庭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推廣實施符合現代家庭教育實際與時代要求的家訓模式,為現代家庭教育及人格塑造提供理論支持和中國方案。
馬建欣 ·中國文化 ·25萬字
本書是袁珂先生多年來研究中國“廣義神話”,對古籍文獻中的文學性神話片段進行系統梳理和深入分析的重要成果。初名《中國神話漫談》,袁珂先生于1989年修訂后,改名為《中國神話通論》,分“概論之部”與“分論之部”,合共九十九篇。“概論之部”從《山海經》談起,分析了上古神話的起源,神話與宗教、仙話、歷史、文學等的關系,神話的流變、發展、散亡和整理過程。“分論之部”則具體分析了傳世神話故事的不同版本,著名神話角色罕為人知的不同面貌。
袁珂 ·中國文化 ·23.1萬字
典故,就是古書中的經典故事。每一個典故大致由出處、故事、含義三部分組成。中華文化淵源流傳,每一個典故的背后,都有一個激動人心引人思索的歷史故事。
周治主編 ·中國文化 ·34.9萬字
《孟子》一書體大義全,周應之先生傳述《孟子》而成《孟子述要》一書,其體會《孟子》既深,遂而得《孟子》之總綱,足以為學者入《孟子》之門徑也。至于章句解前人之未解,詞義發前人之未發,《述要》往往有得。
周應之 ·中國文化 ·20.7萬字
此書稿《國學教程》系列第一冊,主要是以講義的形式,解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括對國學經典(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的引導性解讀,也包括對社會生活教育、科技文化應用、傳統修身技能等層面傳統文化的歷史概貌、核心思想、社會價值的解讀。
湖南省教師教育學會組織 編寫 ·中國文化 ·21萬字
《說孟子》是許仁圖先生論述孟子學的深入發揮之作。《說孟子》全書探究孟子學說,重視孟子的好辯。許仁圖先生認為,要貼近孟子思維,就不需要把孟子捧得高高在上,應該學孟子,好好跟孟子辯說,才能體悟孟子哲學的要義。
許仁圖 ·中國文化 ·31.4萬字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語文字奧妙無窮。悠遠的歷史為我們創造出了鮮活精彩的語言和文字,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一個故事,都牽動著華夏文明的神經。《大眾語文全書》收錄了大量從古至今人侗耳熟能詳的語言,分為對聯、謎語、歇后語、俗語諺語四大部分,在四大部分下又分為若干條目。全書分類清晰,內容全面。這些鮮活的語言大多經過千錘百煉,代代相傳,才流傳至今。《大眾語文全書》能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閱讀《大眾語文全書》,既能提高語言能力,也能開闊心胸,激活思維,領悟到傳統文化中的深邃智慧。《大眾語文全書》實為一座語言寶庫,一位良師益友。
李問渠主編 ·中國文化 ·23.2萬字
這是弘一法師畢生體悟和學佛的心得之集大成。在這部著作中,弘一法師以大學者、大藝術家的俗家修為,向常人揭示了佛門的真諦和人生的真義。書中收集的弘一法師說佛、講禪、解經的內容。因此,本書是全面的反映弘一大師人生境界、佛學思想體系的經典著作。在這本著作中,除了弘一法師的著作之外,還有一部分他的演講稿與處世格言,這些內容被梁實秋、林語堂等名家譽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閱讀、慢慢體味、用一生的時間靜靜領悟”。弘一大師平生注重實踐,本書可謂要言不煩,只要用心品讀,定可見大師的慈悲心懷,并用以啟迪我們的人生。
李叔同 ·中國文化 ·22.5萬字
《易經》就是《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六藝之本”,是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你真能讀明白的》剝離了后來加入的《易》“傳”,展示的是由卦畫、卦名、卦辭、爻辭構成的純粹的《易》“經”。本書貼合“經”文,深入淺出地講明每一卦每一爻的意義與內涵,并結合見諸古代典籍記載的具體故事和生活中的常識常情,揭示《易經》特質。講明了算卦、解卦的基本常識和規則,幫助人們深入理解《易經》所承載的古人的思維體驗和人生智慧。
楊天才評解 ·中國文化 ·25.7萬字
《孫子兵法》是世界公認的現存最古老的兵學著作,精通《周易》且又深曉《孫子兵法》的劉君祖先生新作《孫子兵法演義》創建以《易》演兵的典型,破解了《孫子兵法》眾多軍事范疇的淵源端緒,從而把中國古典兵學的歷史又向前追溯了一兩千年。《孫子兵法演義》的特色除了以兵論兵外,即以《易》演兵,其特點有:其一,《易》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諸子百家無不受其深刻影響。其二,孫子論戰而不黷武,不得已才以戰止戰;易理崇尚和平,主張更是明確。其三,孫子對人情人性及群眾心理的掌握相當精確,懂得以情動眾,對高層領導卻要求他們冷酷無情,不可因個人感情而誤了國家大事。其四,孫子暢論形勢虛實,機變靈活,讓人大開眼界。其五,當代戰爭已進入徹底信息化、集成化時代,從軍事理論、作戰技術到部隊組織,都有革命性的變化。跨世紀以來,世變憂患頻仍,國際間的重大紛爭已不大可能用軍事沖突圓滿解決,而需借助外交、經貿、金融、信息情報甚至宗教文化等的斗智斗力來綜合較量。《孫子兵法演義》提出《孫子兵法》中蘊藉深厚的道勝全勝的戰略思維,特能顯其殊勝,發揮大用。
劉君祖 ·中國文化 ·20.5萬字
莊子的思想不是平空而來的,他率性而活,與天地精神往來。他的那些特立獨行的選擇與行為,都是自己率真任情的心性反映。他的浪漫、超脫和真性情,他超然于世的精神追求,對于現代社會的我們而言,仍然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他告訴我們:逍遙之人精神自由,在黑暗中始終能看見光亮……本書是一位北大才子以生命和靈魂寫就的遺世經典,語言優美,哲思表達深入淺出,生動的故事敘說,詳實的資料雜糅,讓人明白他所有的思想來源于他的人生實踐與深度思考。本書一改以往傳統古典的風格,帶給我們更適合現代人的精神修煉方式,自1992年首次出版以來,暢銷二十余年,多次入選語文教材,是一部優秀的集文學性、學術性為一體的青少年傳統文化讀本,被讀者贊譽為莊子必讀經典。
王新民 ·中國文化 ·21.7萬字
本書分上、下兩編,共十八章。選擇當前富有代表性的十余個文學或文化熱點問題,如“斷裂”事件、重排大師、新概念作文、國學熱與于丹現象、《沙家浜》與紅色經典改編、莫言與諾貝爾文學獎、《上海寶貝》與“另類文學”、網絡文學的現狀與問題、新移民文學的境遇與發展、“金王之爭”“二余之爭”“韓白之爭”、《國畫》與官場小說、《狼圖騰》與生態文學、毛澤東文化熱、“大話”文學潮、底層文學寫作等進行分析。試圖通過這些個例或個案解讀,以點帶面,對當下及近些年中國文壇出現新的文學思潮和動態、趨向進行概括。讓讀者了解當下中國文學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既頻頻多變而又活潑無序的真實狀態,在此基礎上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精神和分析、把握問題的能力,并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參加當下文學和文化的建設。本書在前版基礎上做了較大修訂,新增了一篇前言和四章內容(第七、九、十、十八章),考慮內容方面的因素,刪去了前版中“‘梨花詩’與現代漢詩”一章。
吳秀明主編 ·中國文化 ·31.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