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全書收入作者近年來發表的十余篇隨筆。內容分為兩大類,第一部分是參觀各音樂博物館印象,第二部分是樂器品鑒。本書的樂器書寫并非一般性介紹,而是立足同類收藏,發掘千里伏線,重在世界視野,呈現跨文化敘述的新視角。文章采用文學性與學術性結合筆調,力求雅俗共賞。該作所配圖像典雅美觀,烘托氛圍。每篇文章,配以十幅圖片左右,總數量為近百幅,其中許多樂器,極少見到,可使本書文圖并茂,賞心悅目,吸引讀者。
張振濤 ·隨筆 ·10.3萬字
作者以冷峻幽默的筆觸詳細記錄了特殊的1913年,巧妙地展開了一幅歷史全景圖。在文學、藝術和音樂領域,一切都被推向極致,仿佛沒有明天。在巴黎、莫斯科、倫敦、柏林和威尼斯,社會精英層出不窮,他們的作品對我們的世界產生了持久的影響。人們喝酒、沉淪、寫作、繪畫,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相互愛慕又相互詛咒。在這一年里,似乎一切皆有可能。然而,璀璨的開端卻隱藏著衰敗的預兆。文學、藝術和音樂在1913年證實人類已經失去純真。作者用碎片化的描寫拼湊出這一年,一個既輝煌又充滿厄運的年份。
(德)弗洛里安·伊利斯 ·隨筆 ·14.9萬字
本書由32篇文化散文構成,通過漢字和英文單詞的構成分析兩種語言的文化思維模式。文字是在一定的文化思維模式中構成的,我們使用文字就會很自然地接受這一文化思維,并潛意識地運用到現實生活之中,因此語言使用者都具備了一定的文化屬性。詩歌對字詞的選擇實際上也是一種文化思維的體現。本書采用可讀性強的散文筆調解構文字,揭開文字所含的文化密碼,引導讀者感悟文化,感悟人生。
謝艷明 ·隨筆 ·9.6萬字
《江南詩性文化》是作者劉士林十多年來關于“江南文化”思考的學術隨筆合集,從“時間與文脈”“空間與變遷”“此在與詩境”三個層面對江南詩性文化的產生、發展變化及個人體驗等方面進行闡釋。江南詩性文化善于處理和協調“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社會和個人”的矛盾關系,能最大限度實現物質與精神、功利主義與審美主義的融合發展,對社會來說,可以為推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協調發展提供重要的思想文化資源,指導長三角一體化的城市發展方向;對個人來說,書中描繪的諸多江南生活細節,可以思考如何在當下物質世界生活得更詩意。
劉士林 ·隨筆 ·15.2萬字
《大秦之道》起自《石鼓山之謎》,結于《三秦之游》,五十二篇文章,一以貫之,是一個人的路。阿瑩先生在陜西這片土地上一路行去,尋幽探勝,撫今訪古。一邊走著,有所見、有所感、有所思,形諸筆底,蔚為大觀,一個人的路竟被他走成了“大秦之道”,大道朝天,所通者古今之變、文明之理。
阿瑩 ·隨筆 ·5.1萬字
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近四十年來,從國到家,上上下下都有著巨大的變化。家庭是多元共生的時代最直觀的縮影。在家庭層面,獨生子女家庭增多,而每戶家庭的人數顯著減少;大量女性走出家庭投身到廣闊社會,以尋找和實現個人更大的價值;代際之間的婚戀理念、價值觀有著巨大差異,導致家庭、婚姻和教育的形式走向多元化。本書從家庭視角切入,窺見與日常的家庭生活息息相關的改變,涉及的內容包涵家庭的性質、結構、功能和倫理關系等內容,全書共分為四輯,“關于父母”一輯回憶了與父母的相處經歷,也喚醒了童年記憶和成長經驗;“夫婦之間”一輯,以文學的形式觀察夫妻相處,反映了現代多元化的婚姻理念;“家有兒女”一輯中,我們我們可看到兩代人之間的矛盾以及理解、原諒;“情理之思”一輯,則有對男女家庭分工、性別平等、性別意識的思考。
陳平原 顏浩 ·隨筆 ·15.3萬字
《山家風味》是張西昌所著的一部深入探討秦嶺地區飲食文化的書籍。本書以二十四節氣為脈絡,細致描繪了秦嶺山脈不同季節、不同地區的特色食材及其烹飪方式,展現了山鄉人家的生活智慧和對自然的深刻感悟。書中不僅記錄了各種野菜、花卉、果實等天然食材的采集和食用方法,還深入介紹了當地的傳統習俗和飲食哲學。從春天的薺菜、香椿,到夏日的神仙粉,再到秋天的洋芋糍粑和冬日的臘肉,每一章節都如同一幅生動的畫卷,讓讀者仿佛置身于秦嶺的山水之間,感受著山民們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方式。作者通過對食物的深入觀察和體驗,傳達了對傳統飲食文化的尊重和對現代生活節奏的反思。《山家風味》不僅是一次味覺上的旅行,更是一次心靈上的歸隱,引領讀者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尋找到一片寧靜和詩意。本書適合對傳統飲食文化、地域特色美食以及自然生活方式感興趣的讀者。它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份對傳統生活方式的致敬,一次對自然和人文的深刻對話。
張西昌 ·隨筆 ·7.5萬字
本書主要收集了作者在日不到兩年間發表的文章。作為戰后日本的文明批評論,這本書在日本文化界備受稱贊,到六十年代已多次再版。日本人愛讀陶晶孫,日本學者甚至說,中國現代作家給日本影響最大的,除了魯迅,就數陶晶孫了,日本人能從陶的幽默諷刺中,感覺出日本愛。
陶晶孫 ·隨筆 ·4.2萬字
《鄉風市聲》一書由錢理群選編,收錄了沈從文、張愛玲、茅盾、豐子愷、賈平凹等21位名家36篇文章,描寫古已有之的、在20世紀又增添了新的意義的鄉風與市聲,這些文章展示了“中國走出自我封閉狀態,打開通向世界的窗口,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現代化的歷史”,同時也揭露出“古老的農業文明的舊中國與現代工業文明的新中國”之間的傳承與對抗、消長與起伏,而面對“鄉”與“市”的對立,諸多先哲也不免陷入內心糾結甚至自我割裂的境地,這也從側面狀寫出過往百年間中國社會與中國文化的命運。
錢理群選編 ·隨筆 ·12.1萬字
本書由多篇論文組成,從歷史學、社會學、藝術學、哲學的角度,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價值及其表現形式、思維特性、發展軌跡等進行探討,并以綜合性的思維對民俗喪葬文化的地位及其當代構建進行研究。涉獵廣泛,角度新穎,觀點獨特,思維嚴謹,立意鮮明。
李鋼 ·隨筆 ·18.9萬字
《人間滋味——尋味記》通過百十篇食譜,將河南滋味躍然紙上。不僅寫的是河南飲食文化,更有著對河南樸實人性的刻畫。大菜能吃,小菜也能吃,薺菜、茭草、蔥、白菜、大蒜等等以平常蔬菜為題的篇章卻寫出了平常物的不平凡,書中不僅深挖這些普通食材的文化底蘊,為其正名,更寫出了普通豫人身上的那種不平凡的象征。
張富國 ·隨筆 ·12.4萬字
一支柔軟而富于彈性的毛筆,看上去是那么古老,卻包孕著倔強的青春。它為什么被這個智慧的民族所選擇、堅守,并演化為不可替代的載“道”之“器”?由此產生的中國書畫藝術具有怎樣的獨特屬性?“書為心畫”“畫如其人”,生命與藝術如何融為一體?……作者以二十年之苦心孤詣,試圖解答傳統文化所面臨的種種時代命題。
何光銳 ·隨筆 ·6.9萬字
《北京的王府》一書,深入挖掘并細膩展現了北京城內眾多皇家貴族府邸的輝煌歷史與獨特魅力。從恭王府的精致園林到醇親王府的宏偉建筑,作者不僅描繪了這些王府的建筑美學與布局藝術,還深入剖析了它們作為權力與地位象征的深刻內涵。書中穿插著王府主人的傳奇故事與家族興衰,讓讀者在品味建筑之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通過對王府的詳盡介紹,本書不僅是對北京古都文化的一次致敬,更是對中華歷史文脈的一次深刻探索。
楊天杰 ·隨筆 ·2.5萬字
《說東道西》由錢理群選編,收錄了魯迅、周作人、林語堂、陳源等大家的散文作品。文章中,他們以全球意識、博大情懷,站在平等、獨立的角度,用平和的語調,灑脫的態度,自由無羈的評說東西方各國文化的優劣得失,也表現了自尊自重、敢于自我批判的健全的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文章字里行間的幽默感,包孕著慈愛、溫馨與苦澀,豐厚而不輕飄,既耐品位,又引人深思!
錢理群選編 ·隨筆 ·11.3萬字
維新儒學,不僅為晚清時期維新變法運動提供理論指導,也在西方科學傳播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這在其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的思想中均有著生動的體現,這使得維新儒學成為了研究儒學與西方科學關系的絕佳素材。作為晚清時期出現的一種新的儒學形態,維新儒學的建構過程最大限度地體現了儒學的包容性與開放性。這種包容性與開放性表明:儒學不會排斥西方科學,更不會阻礙西方科學。儒學與科學的關系,可見一斑。
苗建榮 ·隨筆 ·14.1萬字
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背倚廣袤的內蒙古草原,南臨塞外山城張家口,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這里獨具特色的人文與生態環境。這里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匯之地,是“禾”與“草”的交匯區。這里有聞名遐邇的“草原天路”,更有與瑞士達沃斯處于相近緯度的高山滑雪勝地。2022年冬季奧運會的部分冰雪項目將在這里舉行。本書作者數十次專程赴崇禮考察,拍攝植物、勘察地質、記錄民情、尋訪遺跡、探究歷史,從博物學家的視角,以豐富的圖文資料,向讀者展示了一個真實的、立體的崇禮,為崇禮、為2022年的冬季奧運會獻上了一份厚禮。
劉華杰 ·隨筆 ·13.1萬字
該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收錄關于楚文化的篇目如《楚字是這樣寫成的》《秦楚悲歌》等,再現了楚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二部分是關于長江文化的篇目,收錄了《家住長江邊》《我的長江我的船》等,作者以一個文化研究者的身份,追尋了長江文化的起源與演變;第三部分聚焦故鄉,收錄了《鄉愁》《兩棵樹》等篇目,表達了游子對故鄉的真情禮贊。
劉漢俊 ·隨筆 ·18.3萬字
1985年安徽省文科“高考狀元”、魯迅文學獎得主盛瓊,幾年前提出的“快樂教育”法則,曾被媒體譽為“狀元育女心經”,給很多中國家庭帶來啟迪和影響。如今,她的女兒盛羅蘭已經長大成人。本書是她和女兒關于成長主題,首次合作完成的最新文章合集。在這本書里,青春靚麗、好學敏思的女兒,真實地記錄下自己的成長腳步。而人到中年、勤于反思的母親,回望自己的人生,也寫下了諸多感人肺腑的身心體驗。兩代人,因為平等、坦誠、開放的交流,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知己和朋友。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讓我們跟隨這對母女,分享她們一路相伴、一路對話、一路成長的真誠感悟……
盛瓊 盛羅蘭 ·隨筆 ·15.1萬字
本書是吳浩然漫畫作品的合集,每幅畫作配以簡短文字闡述畫面,延續豐子愷輕松、風雅、有趣的風格,展現作者對四季、對生活、對人生的點滴感悟。吳浩然來自孔孟之鄉,因對大師豐子愷先生的一份敬意和執著,悄然南下在豐子愷故里扎根奮斗,成為豐子愷故里浙江桐鄉的一分子。他的綠色調清新雅致,充滿了浪漫和詩情,將江南風韻與豐子愷的繪畫風格融合,并在繼承上有所創新。本集是吳浩然的抒情漫畫集。作者將江南風韻與豐子愷的繪畫風格完美融合,并在繼承上有所創新,讓讀者仿佛回到豐子愷所在的年代,回到他所在的世界,體會那些生活中被忽視的情緒和感悟。
吳浩然 ·隨筆 ·9183字
本書收錄了周墻作為一個好吃佬創作的27篇生動風趣的美食散文,以食物為核心串聯起數十年人生歲月,組成一部懷舊風濃郁的個人回憶錄,既帶著時代共通的烙印,又富有獨特的個性色彩,交織了社會變遷的人情世故,穿插著與各界人士來往來的逸聞趣事,呈現出一幅活色生香的社會眾生百態畫卷。作者筆下縱橫天南海北,有山珍海味,有粗茶淡飯,有珍饈大餐,有溫情家宴,有家長里短,有江湖典故,還有文史暢想,與一眾饕客老友們共同完美地詮釋了“吃喝是本能,美食是冒險”,最終悟得美食遠在煙火庖廚之外。
周墻 ·隨筆 ·1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