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東方哲學與文化》是由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南京大學道學與東方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學術集刊。每年出版兩輯,向國內外發行。本刊旨在繁榮和推進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在內的東方學研究,構建具有鮮明特色的東方哲學與文化平臺,發掘東方文明的精神內涵與時代價值。本刊常設欄目包括:理論前沿、專題研究(道學、佛學、儒學、印度哲學、猶太教、日本哲學等)、比較研究、文化專欄、書評訊息等。
徐小躍主編 ·文化研究 ·20萬字
本輯“專題報告”聚焦媒介文化,揭示當今媒介文化的發展態勢,深入剖析現象背后的社會文化邏輯;“學術沙龍”關注新媒體語境下的知識傳播,分別探討知識傳播機制,實踐困境與疏導路徑,馬賽克理論視角下碎片信息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及其影響,社交媒體環境下恐慌性謠言的傳播特征與管理策略;“學術沙龍”還聚焦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媒介使用和媒體與社會公共治理問題;“個案研究”就城市網絡視聽產業與城市品牌形象展開探討。
謝耘耕 陳虹主編 ·非遺 ·20.7萬字
本書在結構上分為理論篇、案例篇和實踐篇。理論篇在內容上首先從文化與城市發展關系入手,著力解析世界文化名城的理論基礎,闡釋文化發展推動城市轉型的作用機理和世界城市文化發展的重要趨勢,提煉出世界文化名城的內涵、特征、功能和建設基礎,構建起世界文化名城的評價指標體系。案例篇通過對倫敦、紐約、芝加哥、東京等世界文化名城在文化城市建設方面的主要做法,總結出城市文化發展的綜合經驗,為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實踐提供借鑒。實踐篇則根據已建立的世界文化名城評價指標體系,從文化活力、文化制度、文化市場、文化基礎等多維度探析成都在世界文化名城建設中面臨的主要瓶頸和制約,提出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應著力在天府文化創新性發展、“三城三都”建設、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思路與策略。
尹宏 鄧智團 余夢秋等 ·各國文化 ·21.5萬字
《蜀學研究》輯刊作為中華孔子學會蜀學研究會和四川省中國哲學史研究會的學刊,由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巴蜀全書》編纂組承辦,旨在凝聚當代海內外學術研究有生力量弘揚蜀學,主要突出研究蜀學人文精神、學術思想和文獻詮釋,兼顧蜀學各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促進蜀學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蜀學是誕生于中國西南巴蜀大地、與中原學術互補互動的一方學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制度層面、經典層面、信仰層面、核心價值層面都具有獨特的造詣和豐碩的成果。以儒家學術為主,會通三教的蜀學,自古及今一直具有積極進取、恢弘兼蓄、精深激揚和開拓擔當的文化特質,在制度建設、信仰體系、經典體系、核心價值、儒道合治、家族文化等方面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和有益的經驗。《蜀學研究》第二輯在創刊號系統全面展示當代主要蜀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集中力量對巴蜀經學問題進行研究,對巴蜀經學的發展源流、主要經典解讀文本,以及蜀地特有的蜀刻石經等進行專門研究,擬編撰一部巴蜀經學最新成果研究的特輯。
王小紅主編 ·文化研究 ·21.3萬字
作為全國第一本名師工作室“藍皮書”,長達72萬字的篇幅涉及全國28個省級單位的約156個城市、共691個樣本點,堪稱一部詳細的全國名師工作室發展資料檔案,對各省區工作室活躍度作了對比,對各學科的名師工作室情況也作了分類比較,并根據人口數量、在校生人數等信息,得出了名師工作室發展綜合指數和各省區的指數排名,直觀清晰地呈現出了全國范圍內名師工作室活躍度分布地圖。既有參考借鑒價值,又有研究推廣價值和史料保存價值。同時,項目組還整理出了比較系統的《中國名師工作室發展大數據》,與主報告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北京大學教師教育中心 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師資培訓中心 中國名師工作室發展指數項目組主編 ·中國文化 ·20.6萬字
廣府文化是一種粵語文化,也是在海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一種地域文化。廣州大學廣府文化研究中心是廣東省委宣傳部批準建立的“廣東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也是廣州市規劃辦確認的“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匯集了省內外一大批從事廣府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該書是由廣州大學廣府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廣府文化論壇”之論文精選,每年一輯,已出五輯。本輯刊設有“廣府論壇”、“史海鉤沉”、“文化隨筆”、“調研報告”、“廣府文學與語言研究”、“廣府美術與民間工藝研究”、“廣府民俗研究”、“廣府建筑與古村落研究”、“廣府宗教與民間信仰研究”、“廣府音樂與地方戲曲研究”、“廣府文化的傳承與活化”等欄目。本輯刊自問世以來,頗受讀者歡迎,
紀德君 曾大興主編 ·中國文化 ·20.7萬字
傳統蒙學讀物中,《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是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幼兒啟蒙教材,俗稱“三、百、千”,在歷史上對普及文化知識、加強道德教育發揮過積極的作用,我們本著歷久旎新的精神。力圖把本書打造成融知識性和藝術性于一體的文化作品。
任媛媛 ·中國文化 ·23.8萬字
本書作為我國公共文化政策實踐領域最權威的年度研究成果之一,主要反映了近年來我國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站)、文藝院團等公共文化行業的最新進展,對基層文化單位的體制改革、服務創新、發展績效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做了個案剖析和解讀,可以為文化管理者、文化理論研究者和基層文化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參考。
傅才武主編 ·文化事業 ·21.8萬字
“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第一輯)系列之一。本書通過剖析中日漢籍交流的生動實例,探明“書籍之路”的內涵與外延,考察漢籍傳播異國他鄉的途徑與方式,梳理漢籍在東亞諸國本土化過程中的化用與變異,闡釋中國文化的海外影響力和輻射力。
葛繼勇 ·文化交流 ·20.5萬字
一部大熊貓文化文明研究的奠基之作。本書從地理、生物、政治、歷史、人文等方面,將大熊貓的進化史與人類的文明史緊密聯系、并行講述。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在地球上擁有八百萬年的歷史。大熊貓發源于中國云南,從史前時期就與人類相伴同行,一路走來,直到今天成為人類社會中獨特、珍貴的動物伙伴。本書以圖文并茂的方式,精彩講述了人類與大熊貓這兩個物種從相遇開始,就注定擁有深深羈絆的故事。在八百萬年的時光里,大熊貓和人類文明漸行漸近,人類給大熊貓種群帶去過威脅,又攜手拯救了這一珍稀物種,使其從瀕危狀態中走出,將其從可觸摸的實際存在變成一種抽象的文化符號。從古猿到能人,從直立人到早期智人,再到晚期智人,從始熊貓到小種大熊貓,從巴氏大熊貓到現生大熊貓,人類與大熊貓共同面對了自然的滄桑巨變。
考拉看看 ·文化史 ·23.6萬字
本書為“互聯網+”與文化發展研究系列叢書的總卷,通過回顧互聯網在我國的發展歷程,展現互聯網從小范圍應用到大規模發展背后,我們對其認識上的階段性特點。在此基礎上,通過梳理“互聯網+”的提出背景,尋找其中的理論支撐,提出本書對“互聯網+”的定義和范式,奠定全書的論述基礎。全書內容豐富,案例鮮活,有血有肉,涵蓋了“互聯網+”對多個傳統行業的影響和顛覆時,特別強調了對文化產業的變革,可讀性強,思想性強,是一本難得的對現實具有指導性的讀物。
范周 ·文化產業 ·23萬字
本書的內容與立意,是對文化現象的意識與邏輯的思考。作者認為,文化從精神層面講,與人的實踐生活及其身心機理密切相關,因而,作者主要探討文化與人的關系,內容涉及意識與無意識、文化意識與無意識、個體的無意識與集體無意識等。對歷史相關的論述,做出新的詮釋,全書的內容與闡釋方式具有前沿性,原創性。
胡瀟 ·理論 ·28萬字
中華國學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是數千年來中國人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提煉和總結,千百年來國學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深入到每一個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意識道德,本書幫助讀者更方便、輕松地了解和掌握國學的必備常識。
付改蘭編著 ·中國文化 ·33.1萬字
魯迅超越他的時代,也超越我們的時代。直到今日我們仍沒有跳出他早已看透的“五指山”。本書對魯迅作品中蘊涵的中西文化比較、改造國民性、文藝與政治的關系等等一系列重大主題進行了深度探討,同時對魯迅周作人羽太信子之間的矛盾、《傷逝》《非攻》等文的創作動機、魯迅赴香港講演等細節進行了令人信服的考辨,旁及澳洲、德國的魯迅研究近況,為后來的研究者厘清了若干問題。作者既能置身于魯迅所處的時代,通過文本辨析、材料分析考索等力圖窺見和還原一個真實的魯迅;同時又能超越魯迅的時代,探尋魯迅在當下的現實意義,挖掘魯迅思想中的特質。
張釗貽 ·文化研究 ·20.1萬字
跨文化的考察,跨學科的思考,一部輕松有趣的人文通識讀本,一本縱橫開闔的文化概覽。梁文道、杜維明、張維迎、榮新江、楊瀾等共同推重的“博雅通識”之人!或是一個人的“隨想曲”,或是邀請李歐梵、鄭培凱、楊世彭、李名強、王士元、金圣華、何弢、葉詠詩等相應領域的一時之選擔任嘉賓,上演“二重奏”,張信剛教授在本書中,廣涉音樂、歷史、科技、文學、建筑、人生、寰宇、翻譯、九八、戲曲、環保、博物館、北京、紐約、美國、法國、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教育、科舉、人才、自由、印刷等諸多話題,為我們奉獻出一部趣味盎然的人文通識讀本、一本縱橫開闔的文化概覽。張信剛教授出入中西文史,縱橫政經社科,堪稱博雅通識的最好示范。36次隨想與對談,即是36次生動、有趣的人文通識講座。廣博的知識和頗具啟發性的識見自不待言,作者自身謙遜、風趣、儒雅之風和深切的關懷亦躍然于紙上。
張信剛 ·隨筆 ·29.1萬字
《世界文化未解之謎中國文化未解之謎》中精選的文化謎題頗具典型性和趣味性,且極富傳奇與神秘色彩,向人們打開了一幅幅色彩斑斕并散發著神秘魅力的文化謎卷。
郭映熙編著 ·神秘文化 ·29萬字
本書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對《道德經》做了創新解讀。書中按照《道德經》原著的結構,條分縷析,旁征博引,廣泛闡述了老子思想與哲學、現代物理學、社會科學等的相通之處,論證《道德經》具有的哲學意蘊、科學價值和人文精神,揭示出這部經典的傳世價值和永恒魅力。
黃鋼漢 ·中國文化 ·39.4萬字
本書系探秘百科全書。全書共分為上、中、下三篇,包括:千奇百怪的自然與科學世界;迥然各異的歷史文化奇談;世界各地的奇異事件。
春之霖 上官紫微 ·神秘文化 ·36.5萬字
中國的上古神話,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遺產,然而,因其來源復雜、傳承曲折,又多經砍斫嫁接,僥幸留存至今的,不僅大多只言片語,而且往往自相矛盾;并且,深奧難懂的古漢語也往往使普通大眾敬而遠之。作者本著一種文化傳承的自覺意識,以接近“譜系化”的邏輯方式對雜亂的上古神話進行了系統的歸類,對眾多神祇及其相關的神話故事進行了連綴、貫通和闡釋,使支離的中國神話資源呈現出了清晰的結構和線索;以一種更貼合當今社會現實、更具拓展性的語言風格,對古漢語神話進行現代重述,使古奧晦澀的古漢語神話,變得鮮活、豐滿、靈動;對上古神話背后的“天”(自然)“人”(社會)觀念進行了別具一格的解讀,使讀者得以重新回到中國智慧和傳統的源頭,追尋中國人共有的集體記憶和文化基因。《諸神紀》中每一段神話都由“故事文本”“內容解讀”“原文出處”三大板塊組成,并配以相當數量的原創性和資料性圖片。故事講述生動活潑;內容解讀有理有據;原創插圖精美考究,資料圖片豐富厚重;由此實現了知識性和可讀性、趣味性的完美結合。
嚴優 ·中國文化 ·21萬字
作為一種文學和文化現象,“摩登主義”對新興的社會思潮、外來文化進行時髦化的模仿和趨附,剝離它們的實踐目標和文化、現實語境,將其變成文化消費品。本書從時尚生產、日常生活美學、雜志生態等方面考察1927-1937年間上海“摩登主義”現象的形成機制;從文化消費、現代想象的角度分析“摩登主義”文學的重要特質;在20世紀30年代“摩登”與“反摩登”力量的競爭、協商之中,揭示摩登與現代之間的復雜糾纏關系。
張勇 ·文化史 ·20.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