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分為上下冊,分為“習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兩個結合’的思想內涵”“文化傳承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六個專題,共收集2023年6月至2024年4月期間正式發表的63篇文章,集中展示了講話發表以來的階段性研究闡釋成果。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學者發表的相關學術理論文章收錄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專題文集》之中。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編 ·文化事業 ·71.5萬字
《史通》是一部系統性的史學理論專著,為唐代劉知幾所撰。全書現存49篇,分為內篇、外篇兩個部分。內篇為其主體,著重講史書的體裁體例、史料采集、表述要點和作史原則,而以評論史書體裁為主;外篇論述史官制度、史籍源流并雜評史家得失。《史通》論述了唐以前的史籍源流以及前人修史之得失,其中一些史觀,時至今日也具有借鑒意義。
白云譯注 ·中國文化 ·55.1萬字
唐代筆記小說集,有前卷20卷,續集11卷。所記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動物、植物、酒食、寺廟等等,分類編錄,一部分內容屬志怪傳奇類,另一些記載各地與異域珍異之物。是一部上承六朝,下啟宋、明以及清初志怪小說的重要著作,對后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魯迅曾予以高度評價,認為這部書與唐代的傳奇小說“并驅爭先”。這是一部相當有趣好玩的書,全面反映了唐代多元文化背景下社會生活的大千風貌。
張仲裁譯注 ·中國文化 ·59.1萬字
《論語日記(全2冊)》以日記的形式把《論語》二十篇作別開生面的解讀,如道家長里短般向讀者娓娓道來。作者注重對《論語》每一個重點字詞和句子的詳細解讀,且匯集歷代儒學名家的不同解構形式,讓讀者可以從不同角度梳理《論語》所反映的內涵。同時,作者還深挖《論語》中每一個字的來源及引申義,讓讀者可以了解漢字的由來和該字的微言大義。《論語日記(全2冊)》在闡述《論語》文本所包含的深意時,還結合經典佐證,以及史料、文獻、文學資料進行側面的闡述和對比,讀者從中得到的不僅是視野的擴增,更重要的是知識的累積和智慧的提升。總之,《論語日記(全2冊)》堪稱一本閱讀《論語》的工具書。
孫中興 ·中國文化 ·94.4萬字
2023年12月19日,在“長干古城——南京西街遺址重要考古成果專家論證會”上,權威專家認定,在南京西街發現的“越臺環壕聚落”應稱“長干古城”,始建于3100年前的商、周時期。這是南京歷史考古和研究的重大突破。本書開篇從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北圖霸業建造越城和長干古城的驚天發現說起,追溯南京文化的源頭:從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從北陰陽營文化、點將臺文化到湖熟文化、吳文化,從商周到春秋戰國,從太伯奔吳到楚吳爭戰,從長江到秦淮河,從長干古城、越城到金陵邑,浩浩蕩蕩,開天辟地,南京像一顆遙遠的星辰,在遠古、上古時代隱隱閃耀。然后是秦始皇游秣陵,揭開金陵王氣的序幕。從中古到近古,南京屢屢成為龍興之地,歷經東吳霸業,建康風云,南唐偏安,宋元滄桑,大明基業,清代浴火重生,中華民國肇建。在中國的許多歷史轉折點上,南京都濃墨重彩地登場,成為華夏文明傳承不可或缺的環節。它清晰地展現了中國歷史的滄桑。除了王氣隱顯這條主線,本書還重點探索南京綿延不絕的“煙水氣”,將文脈綿延、商貿集散及佳麗沉浮等數條歷史脈絡貫串全書。雖云“人文”,但其中政治、經濟、藝術、文學、宗教、建筑、園林、飲食、出版、教育與科舉史、城市發展、對外交流、地理變遷等諸方面,大小史事,種種變遷,無所不包,將南京三千年來的滄海桑田——歷史與現實、地域與文化、城市的興廢與時代的嬗變、王朝的氣運與文化的傳承、世道的滄桑與人性的駁雜等——浩瀚而又清晰地呈現于字里行間。
薛冰 ·文化史 ·71.4萬字
斯蒂芬·平克在這本令人震撼的著作里告訴我們:暴力其實在減少,我們正生活在歷史上特別和平的時代。他以暴力水平為標尺,用“六大趨勢”重新歸納了人類的文明進程,并展示了大量數據資料和上百幅圖表,量化了暴力減少的趨勢。平克認為,解釋暴力減少的關鍵在于理解將我們推向暴力的“五種心魔”和將我們帶離暴力的“四位善良天使”,以及這些內生的心理機制如何影響人的行為。人性并沒有改變,但諸多有利的外生力量(如政府組織、識字率、商業和都市的文明進程等)出現,讓天使壓制了心魔,使我們越來越有能力控制沖動,對他人懷有同情,寧愿做交易而不是搶劫,揭露那些毒害人心的意識形態,發揮理性的力量,克制暴力的誘惑,導致暴力的減少。平克以他的獨特視角和充分證據,啟發我們進一步反思我們對人性、進步和現代化的固有觀念。本書的結論必然會引起爭論,但這只是一個開端,它將引導我們用更科學的視角、更開放的心態來思考人類社會的未來命運。
(美)斯蒂芬·平克 ·文化史 ·61.2萬字
在中華文明賡續傳承中,儒學思想已長久而深刻地滲透在中國幾千年的政教體制、社會習俗,以及中國人文化心理結構的塑造過程中。本書從梳理儒學學派發展脈絡切入,縱觀解讀了近3000年中國儒學發展流變,講述其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嬗變的各個階段,并對不同階段儒家派別的起源、繼承和影響進行了詳盡的講解。通過本書,廣大讀者不僅可以對儒家及儒家學派史有系統而清晰的了解,而且能更好地看懂中國歷史、政治和文化演進的底層邏輯。
韋力 ·文化史 ·56.1萬字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文明進程中創造出許多優秀的神話。創世神話不僅是眾多神話類型的主體,而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往往蘊含著一種積極向上、奮發有為、敢于創新的民族精神。《中華創世神話選注》將中華創世神話劃分為綜合型創世、神的起源、世界萬物起源、人類起源、動植物起源、自然現象起源等六大類型,共選錄各類創世神話3000余篇。本書選錄的是綜合型創世神話。每篇神話除盡可能呈現文本的原來面貌之外,還增添了相應的閱讀提示、基本母題等信息,并對原文本出版信息作出必要的補充和規范,使用者能夠據此對每篇神話文本的出處、流傳情況、敘事主題、文化內涵、關鍵情節、基本母題等有所把握。自2017年以來,在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在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的支持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積極聯系國內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深入開展專題研究,在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的研究基礎上,集中研究力量和學術資源,推出了中華創世神話研究工程系列叢書。本叢書旨在通過整理編纂各民族中華創世神話資料,研究和梳理中華創世神話脈絡和體系,講好中華創世神話故事,探索中華文明之源,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為中華文化培根固源,為中華民族塑魂鑄魂,為今后學術研究、文藝創作提供參考。本叢書的編纂得到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大學、上海政法學院等單位學者的鼎力支持,也得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單位專家的大力幫助。
《中華創世神話選注》編輯組選編 王憲昭 王京評注 ·中國文化 ·85萬字
這是一本濃縮了世界文化常識的知識寶庫,集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于一體。全書覆蓋面大,涉獵面廣,具有超強的參考性與指導性,既是一部容納世界文化百科知識的實用工具書,又是休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快餐。一書在手,讓你盡覽世界文化全貌;一卷在手,讓你輕松掌握世界文化精華。
文若愚 劉佳 ·各國文化 ·63.1萬字
早期郵壇(清末民國時期)的上海集郵文獻,其重要性和郵學價值,是構成中國集郵通史和專業史的核心。研究早期郵壇的上海集郵文獻有助于考察、梳理中國郵政史、郵票史、集郵史上的許多重要問題。本著以甄別搶救清末民國時期上海集郵文獻為主旨,將散見于清末民國時期各種報刊、文集、日記等文獻中的有關集郵資料進行剔抉爬梳,置清末民國時期的上海集郵文獻于中國集郵史、郵政史、郵票史的大視野中,從文獻學視角系統記述從1872年至1949年上海集郵文獻的編輯、出版、發行狀況及其特點,客觀評價這一時期上海集郵文獻的歷史地位。并且力圖將集郵文獻史這一課題擴展深化,挖掘華郵珍品、郵商行業、郵票拍賣、郵會、郵展以至新郵炒作、郵票造假等在當時集郵書刊披露的史實遺聞。
朱勇坤 ·文化史 ·50.4萬字
本作品是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是物理世界的“靈異”事件,下部分是徜徉在科學世界里。上部分以物理世界中出現的幾個“靈異”事件為切入點,展示物理學中力學、熱學、相對論及量子力學的重要思想;下部分以原子、時間、宇宙三個主題,介紹人類對這些問題的考察與思索,也包含了作者本人的一些粗淺看法。本作品以隨筆的形式展開,把科學——主要是物理學作為人類文化的一條主線,從內容、思想、方法、歷史、哲學等方面進行介紹,是以文學形式展示的一本非技術性的科普讀物。
管壽滄 ·隨筆 ·68.9萬字
所謂”禮記”,就是關于“禮經”的“記”,即對“經”的詮釋講解,是禮學家對禮經的解釋以及他們所采擇的各種意見的輯錄。《大戴禮記》《小戴禮記》就是這類的書。《大戴禮記》,相傳是由西漢時期的禮學家戴德編纂;《小戴禮記》,相傳是由西漢禮學家戴德之從兄子戴圣編纂。《小戴禮記》,也稱為《禮記》,凡四十九篇。本書是對《小戴禮記》四十九篇全文注譯。內容分為四個部分:首先出題解,扼要概括通篇內容旨意。其次出正文,正文的分節參考了北大標點本《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及各家譯注本的分節,文字也參考各種版本進行了勘校,有調整者在注釋中加以說明。再次出注釋,注釋兼及章句訓詁與名物制度介紹,在引述各家說法時,為求簡明,最常見的鄭玄注、孔穎達疏,簡稱“鄭注”“孔疏”,其他注家或相關著作則引作者與書名,如朱彬《禮記訓纂》、孫希旦《禮記集解》、陳澔《禮記集說》,或徑直引作朱彬說、孫希旦說等。
胡平生 張萌譯注 ·中國文化 ·63.1萬字
《論語說什么》如果說,當今社會有一套幫大家如何獲得快樂、如何避免不快樂的知識體系,那顯然孔子的思想體系更合適。它能讓你成為一個沒有敵人的人——仁者,起碼也能讓你變成一個在朋友圈有吸引力和比較受尊重的人。很多人這輩子都沒活好,總想活出超越這輩子的境界,但很容易走偏。其實,《論語說什么》告訴我們:哪怕我們在正道上前進得慢一點兒,也比走岔路而繞不回來的好。一個人上半生主要是求存,下半生慢慢就要求真。求存是向外的,求真是向內的。不管是求存,還是求真,都要有一個學習的過程。因為你改變不了命運,但可以通過學習改變自己處理命運的能力。讀《論語說什么》,最起碼可以讓你在糟糕的生活中成為一個不太糟糕的人——勤勉而好學,愛生活但不炫耀,正確地好色……《道德經說什么》迷茫痛苦時,您一定想過生命的本質到底是什么?為什么生活中有這么多的糾結與不如意?為什么我們苦苦追尋,但最終總會發現,時間消耗殆盡,而我們仍一無所獲?不是這個世界有問題,也不是我們的努力注定付諸東流,而是我們看待問題的方式方法出了問題。讓我們看到不到真實的快樂;對回報的執著,影響了我們的初心,讓我們無法竭力做好該做的事;對物質無止境的追求,讓我們急切地想要更多,幸福感反而越來越低,身體也越來越吃不消……凡此種種,我們都可以從《道德經說什么》里找到解決之道。知名中醫專家、中醫診斷學博士羅大倫從中醫修養身心的角度,為您逐句逐字解讀《道德經》,把其中的智慧總結提煉成通俗易懂的語言,帶您讀懂、讀透《道德經》,結合其中流傳千年的智慧,助您解決生活中的常見的各種實際問題。教您把自己的位置放低,把心放空,把名利看輕,把事做成,把身體照顧好。這是一本人人看得懂、用得上的《道德經》經典解讀本。
羅大倫 梁冬 ·中國文化 ·62.7萬字
本書從國家政治、思想學術、宗教與信仰、文學、史學、文化藝術等多個方面介紹國學知識,內容廣泛,是學習國學知識的好幫手。
翟文明 ·中國文化 ·76.1萬字
《老子讀本》1997年首次出版后,至今已經四十余次重印,廣受讀者好評。作者金谷治是日本著名漢學學者,專攻中國哲學。《老子》是一本僅有五千余字的作品,共八十一章,是先秦重要的思想典籍。章本無題,該書為方便讀者更好地理解其中內容,依照目錄給每一章都擬了題名。作者對原文的翻譯不取直譯,而是多少添加了一些語言以助理解,注解中又含有不少評語與說明,針對各章的重點進行解說,意在努力引出與讀者對話的主題。《論語讀本》本書作者宇野哲人是日本漢學研究大家,是日本德仁天皇的老師。重印多次,成為日本社會的國民級讀物。書中每部分由經文、譯解、注釋、解說四部分構成,作者以文雅通俗的語言,對經文作出充分的講解、引申,拆解人物行為與心理,重構話語背景,再現其前因、后果,圣賢說話不再是“沒頭沒尾”!賦予面孔嚴肅的經典別樣的溫情與生活氣息。《孟子讀本》作者貝冢茂樹在寫作該書時,沒有停留在對《孟子》原文字句的解釋,而是把孟子放到諸侯混戰、百家爭鳴的時代背景中,追尋了他從游說各國到退而講學的生命軌跡。在此基礎上,選取《孟子》原文進行譯注,并對原文內涵進行詳細的解說,從而深入地闡述了孟子的思想,重現本真孟子。《莊子內篇讀本》半個多世紀以來,該書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經久不衰。該書作者為日本老莊思想研究泰斗——福永光司,他以全新的廣闊視角來解讀《莊子》,在哲學觀點的透視下,坐忘的子綦和加繆筆下的莫爾索、振翅而飛的鯤鵬和尼采的“超人”,超過了時空的限制,展現出相同的精神特征。在作者細致的解讀中,莊子在人性之惡與慘淡現實中找到的那條解脫之道也逐漸清晰。《墨子讀本》作者淺野裕一是日本漢學領域的中國哲學專家,對諸子的精神有著專業的研究與著述,特別是墨子、孫子,墨家思想是他碩博士階段主要研究對象之一。該書摘錄《墨子》原文,先給出譯文,拉近讀者和原典的距離,再對原文詳細注釋,然后進行系統、透徹、簡明的解說。讀者不但能領略原典之美,更能在作者解讀的帶領下領悟墨家思想的內核外延、發展源流,以及作者廣闊視角所帶來的啟發。解說將墨子的時代背景、個人性格、生命故事納入其中,內容鮮明有趣,先賢的形象也不再陌生。《孫子讀本》《孫子》是世界上古老的軍事著作,該書是對《孫子》原典的完整注譯和解讀。作者淺野裕一是日本漢學界的中國哲學專家,其對原典的解讀不僅全方位闡釋了古代戰爭的戰略戰術、攻守作戰、偵查用兵、地形行軍等,還結合豐富的歷史資料還原了立體的時代與人物,以現代的、國際的視角,講述了《孫子》成為經典的歷程,并探討了為何它依然能啟發我們對現代戰爭的思考。
(日)金谷治等 ·中國文化 ·86.7萬字
本書從國學常識、國學經典、國學精粹三個方面深入講解國學知識。國學常識,重點介紹中國的天文歷法、職官制度、倫理道德、禮儀風俗、飲食服飾、考古發現、小說戲曲、醫學養生等方面的國學常識。國學經典,收羅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介紹浩如煙海的中國文化典籍,評點經典、解析經典,讓讀者全面通覽中華傳統文化之博大、浩瀚,對于國人重建文化自信、重振文化尊嚴具有重大作用。國學精粹,精心選取國學中最精華的部分,通過經典名句、精彩華章和趣味典故等形式展示出來,讓讀者在短時間內領略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順利完成今日復興和古老文明內在文脈上的傳承與對接,古今貫通,再創文明輝煌。本書薈萃百家,包羅萬象,充分體現“國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優秀傳統文化的總稱”。國學常識、國學經典、國學精粹,通過豐富的知識體系和文化架構,讓你一本書學通國學知識。
《國學常識 國學經典 國學精粹 一本通》編委會 ·文化評述 ·52.8萬字
《中華創世神話選注》編輯組選編 王憲昭 王京評注 ·中國文化 ·56.5萬字
“刻書家”是古籍編撰出版傳播鏈上的重要環節,但一向被研究者所忽略。本書廣泛利用正史、地方志、家(族)譜以及摩崖、碑刻等史料,挖掘由宋至清福建八百多位刻書家的事跡,不僅為古籍編撰出版的傳播鏈補上“刻書家”這一環節,也為糾正以往古籍鑒定中所出現的誤判提供更多的文獻佐證。書中提出,應以是否接受官私方的委托刻書作為判定“刻書中心”的重要標準;判斷古籍版本,不宜僅憑刻書家的籍貫,而應以刻書地點為主。
方彥壽 ·文化研究 ·54.3萬字
《中國信息化年鑒》是全面反映我國信息化建設實況的大型專業資料工具書。本年鑒由中國通信工業協會主辦、《中國信息化年鑒》編委會編輯出版,旨在總結中央及地方信息化發展的全面情況,聚焦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實際問題,深入研究、探討信息化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集中展示我國信息化建設的成就與經驗,分享兩化融合帶來的深刻產業變革,集紀實性、實效性與案例參考性為一體,為國家相關部委、各級人民政府、各類企事業單位及相關領域的信息化發展決策者提供強有力的信息支持與實例參考。
《中國信息化年鑒》編委會 ·非遺 ·57.5萬字
本書通過對我國古代大量文明遺產(包括各類工藝品、美術作品、音樂舞蹈作品、文學作品、建筑、器具、各類文獻等)嚴謹詳細地審視,透過古代各特定時期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維方式等多重因素對這些審美對象的滲透和影響,以及這些審美對象自身發展演變的規律(如自由與法則的關系、樸素與繁華的關系、通俗與典雅的關系、寫實與寫意的關系、壯美與優美的關系等)的考察和研究,為我們清晰地展現和勾勒出中國古代審美文化史的演進軌跡。
廖群 儀平策 王小舒 ·中國文化 ·9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