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人間逍遙游》以《莊子·內篇》為底本,北大青年作家、古典文學學者陳可抒從思想、文化、藝術、人生等多方面,進行了旁征博引式的注釋與解讀,有深度、有角度地對莊子的文章進行了現代性的思維擴充,文筆流暢、意蘊精深、文辭斐然、精義迭出。
(戰國)莊子著 陳可抒評注 ·中國文化 ·3.2萬字
丹·本-阿默思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民俗學教授,是猶太民俗、民俗學理論,以及非洲口頭傳統研究的著名學者。30多年前,他的關于母題的文章就已被翻譯成中文,激發了國內學者不少人對母題的興趣,此后的“在承啟關系中探求民俗的定義”“結構分析”等理論一直為國內民俗學所重視。這本文集是一本完整介紹他的學術思想的譯文集,可以完整地展示他的理論思想及其在半個多世紀的進化發展,以及民俗學學科在過去的五十多年的變化。該書的出版,將會對了解國際民俗學的發展和促進國內民俗學科的發展有幫助。
張舉文編譯 ·民俗文化 ·29.3萬字
本書從文化資本的角度切入研究當代中國電影產業。收集并處理2002年至2014年中國電影產業的相關數據,用數字解讀電影產業現狀。基于相關事實,對文化資本的生成與積累、文化資本的深化與拓展、文化資本的生成結構以及電影產業的藝術自主與資本轉換等重要問題,逐一作了深入探討。文化資本的概念將資本擴大到各種非物質性的領域,資本除了直接轉換成金錢的經濟形式之外,它還以文化的形式存在。電影場域之中生產者及其公司團體的文化素養、文化資質、文化能力等方面的無形資產,已經成為當下文化生產的關鍵因素。文化資本通過電影生產者的文化實踐、影片的文本表達得以積累,并且憑借電影獎項、教育體制和觀眾評價等社會機制的認可而得以擴展。本書在電影產業研究中采用回歸分析等統計學方法,將數據分析和文化闡釋結合起來。全書客觀地呈現近年中國電影產業的面貌,一方面展開以客觀數據、經驗證據為基礎的實證研究,另一方面展開以文本細讀、理論闡述為基礎的文化研究,是科學態度和人文精神相結合的著作。
周才庶 ·文化產業 ·18.5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有:一是民俗學與民間文學研究,主要有對民族學和民間文學性質的研究,以及廣西壯族的民間文學總體風貌、民族文學史觀的變革等進行了調查研究。二是審美人類學研究,主要內容是關于審美人類學的價值取向與方法抉擇、學理基礎與實踐精神、審美人類學:研究方法與學科意義、審美人類學與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當代發展、審美理論研究研究,同時,也對藝術人類學的審美認知、人觀表征以及藝術與人類學的關系進行了探討。三是民間信仰與民族文化研究,本部分內容除了對中國民間宗教信仰現狀與改革進行研究之外,主要還對廣西境內的少數民族地區的民間信仰和民族文化進行了調查和研究,包括壯族師公教基本要素的田野考察、度戒儀式、壯族民間師公教與巫儺道釋儒的整合等,同時,也對紅瑤身體裝飾的文化表達、紅瑤身體裝飾中的剪發易服的身體政治以及紅瑤身體裝飾與身體與家屋空間的構建、身體與南嶺瑤族村落空間的構建等進行了調查研究。四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研究,主要對廣西傳統特色文化、民俗文化等體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調查和研究,并對廣西民族民間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和建議。
楊樹喆 海力波主編 ·民俗文化 ·24.8萬字
早期郵壇(清末民國時期)的上海集郵文獻,其重要性和郵學價值,是構成中國集郵通史和專業史的核心。研究早期郵壇的上海集郵文獻有助于考察、梳理中國郵政史、郵票史、集郵史上的許多重要問題。本著以甄別搶救清末民國時期上海集郵文獻為主旨,將散見于清末民國時期各種報刊、文集、日記等文獻中的有關集郵資料進行剔抉爬梳,置清末民國時期的上海集郵文獻于中國集郵史、郵政史、郵票史的大視野中,從文獻學視角系統記述從1872年至1949年上海集郵文獻的編輯、出版、發行狀況及其特點,客觀評價這一時期上海集郵文獻的歷史地位。并且力圖將集郵文獻史這一課題擴展深化,挖掘華郵珍品、郵商行業、郵票拍賣、郵會、郵展以至新郵炒作、郵票造假等在當時集郵書刊披露的史實遺聞。
朱勇坤 ·文化史 ·50.4萬字
本書集黃老30多年的辛勤研究成果,將普洱茶千百年來的發展及演變系統地記述出來,是一本記述了普洱茶“前世今生”各方面歷史源流脈絡之書。本書還記錄了考古、地理學家出身的黃老為“世界茶源”綜合研究,發表的論文、資料等珍貴手稿、第一手材料,解決了“世界茶樹原產地在何處之爭”,成為首例追溯世界茶源的書籍,資料詳盡,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本書將成為普洱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推動力之一。
黃桂樞 ·文化研究 ·46.7萬字
本書是社科院老干部局主持的“老學者文科項目”。內容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江時學在國內期刊上發表的約30篇論文,涉及拉美經濟、政治、外交即社會等領域,其中包括:拉美為什么經常爆發金融危機、拉美現代化研究中的若干問題、拉美國家的結構性改革、全球化與拉丁美洲經濟、影響拉美現代化道路的若干種思潮、拉美國家的經濟治理芻議、影響中美洲國家發展前景的若干因素、拉美二百年發展進程中的五大難題、阿根廷危機的由來及其教訓、拉美民族主義的興衰、拉美左派的東山再起、“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后拉美政治發展進程的特點、從拉美和東亞的發展模式看政治與經濟的關系、美洲的毒品問題、拉美國家的社會問題、拉美國家的收入分配為什么如此不公、從南北關系的新變化看歐盟與拉美關系的特點、基于“一帶一路”倡議的中國—拉美命運共同體探究、對中國與巴西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認識、拉美國家反腐敗的政策及狀況、美國與古巴改善關系的動因及其影響。
江時學 ·各國文化 ·35.4萬字
《美國反正統文化運動:嬉皮士文化研究》在條分縷析其歷史成因、社會背景和思想淵源的基礎上,對反正統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反叛形式和追求目標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和論述,精辟地揭示了嬉皮士文化的根本特性和內在本質。《美國反正統文化運動:嬉皮士文化研究》資料翔實,分析綿密,論證嚴謹,文字流暢,是國內研究美國嬉皮士文化的最新學術成果。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反正統文化運動力圖從根本上否定和顛覆美國主流價值觀及其倫理道德,不僅對當時的美國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時至今日余波依存。
王恩銘 ·各國文化 ·17.7萬字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本書立足于世界文化發展的視野,從文化與文明切入,對中華文化的內涵、中華文化的起源及其本質特點進行了點睛式論述,對先秦諸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與道教、南北朝隋唐佛學、宋明理學進行了較為系統地梳理,對儒、釋、道三教在中國文化中地位以及儒學何以成為中國傳統社會主流意識形態進行了探討;對中華文化的核心觀念諸如天人合一、守中貴和、與時偕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推己及人、舍生取義、以德服人、天下一家、民胞物與等所體現的民族精神的現代價值進行了深入挖掘。該書論說平實,觀點新穎,文風清新。
顏炳罡 ·中國文化 ·12.5萬字
本套書系的特點是全景展現,縱橫捭闔,內容采取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敘述,語言通俗,明白曉暢,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古風古韻,格調高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欣賞性、知識性和延伸性,能夠讓廣大讀者全面觸摸和感受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中華兒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繼承和弘揚中國文化,創造未來中國特色的先進民族文化。
高立來編著 ·中國文化 ·6.6萬字
本套書精選“三百千弟”(《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和“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12種我國古代啟蒙教育的經典,采用大字注音,并附有準確釋義,同時根據每節內容,配以精彩故事或文化常識、文學典故,閱讀性強,文、史、哲涉獵廣泛,專注塑造國學精神。在原文和故事中,配有原汁原味的古代珍稀插畫,或者相關的文物圖片,以反映傳統的生活情境,匯集豐富多彩的中華元素,打造與眾不同的國學盛宴。
蕭史 ·中國文化 ·4.9萬字
全書圍繞文創理念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融合發展這一主線,以文化創意為重點,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行性的文化創意與價值層面的轉化,試圖展現非遺的獨特魅力與文化精髓,促進非物質文化在現代的傳承與創造。
黃曉洲 ·非遺 ·17.9萬字
該書作者從事民藝研究三十年,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對漢族鄉村和少數民族村寨的一草一木、一壇一罐都有詳細的追蹤和民俗學考察。全書按四季分類,將鄉土中國常見或不常見的農具、布料、瓶罐、窗戶等加以描摹和記錄,結合歷史發展和社會變遷,繪制了一幅包含著民俗、民風、民情的民間文化畫卷,向我們展示了中國民間社會的多姿多彩,以及鄉土中國的文化形態、藝術形態和生活形態,為弘揚傳統文化、記住中國人共同的鄉愁保存了一份充滿了美感的田野調查實錄。
潘魯生 ·民俗文化 ·14.8萬字
呂叔湘先生學兼中西,文章一流。作為語言學家、老資格的教師和編輯,他對學文、作文與“咬文”之道卓有心得。本書從其一生著述中精選呂先生有關讀書、作文、治學、處世的文章四十余篇,分“書太多了”“語文常談”“論學憶往”三輯,覆蓋他一生各時期,展現了他多姿多彩的思想譜系。雜文也好,咬嚼文字也好,回憶故人往事也好,這些文章都貫穿著呂叔湘文字不變的清淡風格,節制卻也有張有弛。“讀書如做事,宜節制,勿過度”——這種寬容節制的人生哲學對于我們不失為一味清涼劑。
呂叔湘 ·文化評述 ·14.9萬字
《視覺文化與圖像意識研究》是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視覺文化與圖像意識研究”(項目批準號:06JA75011-44035)和2006年度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視覺文化研究與都市化生存”(項目批準號:20006-YW05)最終成果。從申報到立項一直到今天最后定稿,耗時近五年。視覺文化研究在當前學界可謂炙手可熱,擺弄這樣一個時髦的話題似有追風趕潮之嫌。然而,視覺文化研究之于我或許是冥冥之中命運的安排。記得在南京大學讀博期間,導師周憲教授為了提高學生的英文水平讓我翻譯了法國社會學家德波的《景象社會》,雖然只發表了其中第一章;隨后也在《江蘇社會科學》、《外國文學研究》等雜志發表了與德波相關的論文,但當時并沒有以為自己已在從事著視覺文化研究。現在回想起來,如果沒有導師的自覺引領,視覺文化或許不會像今天這樣讓我魂牽夢縈,欲罷不能。那時導師除了關注視覺文化,審美現代性是他另一個學術興奮點,我的博士論文選題“現代性困境中的極端體驗”就來自于他天才的發現,論文的中篇部分內容對現代主義藝術中極端體驗類型的考察,實際上就是從藝術史角度對視覺藝術進行美學和社會學的分析,這無疑為今天的視覺文化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然走上視覺文化研究之途,更為重要的是緣于自身的困惑與迷惘:在圖像化生存的當下,不僅年青的學生不再熱衷于閱讀大部頭的經典,就連我自己也每天要耗上幾個小時不是看電視就是上網。我們業已深陷于視覺化生存五彩斑斕的世界,然而對此緣由并沒有在學理上給出一個讓人滿意的回答。于是,我就在力圖嘗試去解決這些問題的意識牽引下,自覺而堅定地把視覺研究作為我學術致思的方向。
肖偉勝 ·理論 ·19.1萬字
牟氏家族是明清以來山東久負盛名、頗有影響力的家族之一,綿延六百余年,人才輩出,一則得益于其在科舉道路上的非凡成就,二則與其醇厚的家風及文化底蘊密不可分。牟氏家訓因其自身的理論化、系統化,日益衍化為家族的規范,向子孫后代傳遞家族文化精神,對家風的形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山東棲霞牟氏家族作為家訓家風成就數百年大族的典型個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王海鵬 藺騰飛 ·中國文化 ·13萬字
功夫是中國文化的一面鏡子。中國功夫有著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其所體現的中國文化和中華美德,對我們的幸福生活有很大借鑒意義。多年來,作者通過大量實地走訪研究,采訪了少林、太極、八卦、形意、詠春等知名流派的代表人物,進而提煉出功夫中蘊含的中國文化哲學的十二個維度:忍、根、忠、敬、和、易、平、中、空、無、實、武。十二個章節分為三組,即本書的三個部分——天、地、人,象征天人合一。作者認為,中國功夫的本質并非好勇斗狠,而是勇于奮斗,勇于拼搏,也是充分釋放潛能,從而達到“功夫不是格斗的藝術,而是停止格斗的藝術”之境。
(美)龍安志 ·中國文化 ·7.3萬字
中國全球圖片總匯是新華社全力打造的國家級圖片庫,管理新華社1.2萬余名簽約攝影師,目前庫存照片千萬余張,并以每天3000張的速度增加。這本畫冊精選近年來中國全球圖片總匯發布的400張新聞圖,其中包括大事件官方攝影報道,編輯專題策劃報道,以及社會新聞和突發事件報道,它們的作者來自全國各地。我們將這些攝影師的作品匯集成冊,以影像紀錄展現時代的變化和人民生活的溫度。
中國國際文化影像傳播有限公司 ·民俗文化 ·2萬字
廣西西江流域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區,多元自然生態環境與多元民族社會生態結構的結合,賦予了西江流域生態文化顯著的民族性特征。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融會貫通的多元生態文化不斷與時推移而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特征。西江流域生態文化的民族性首先表現為世居民族的本土民族性。百越先民及其后裔世代繁衍生息于西江流域,與這一方水土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生態紐帶關系。本書對這一地區的文化進行了細致的研究。
申扶民等 ·地域文化 ·20.5萬字
本書為版權引進圖書,堪稱是韓國的一張文化地理名片。第1-3章是江原道、包括首爾在內的京畿道、慶尚南北島及東南海岸的游記。第4-6章主要是曾屬三國時代百濟林兔的忠清道和全羅道、西南海岸的多島地區和古耽羅王國:濟州島等景點的游記。本書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全面介紹了韓國境內知名人文景觀及自然景觀,令人印象深刻。本書的韓文版由韓國國學資料院出版社出版,并得到了韓國文化部的資金資助,翻譯成中文。
(韓)趙永子 ·各國文化 ·21.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