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西南邊疆民族研究》是由云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集刊。本輯共有邊疆學研究、民族史研究、宗教文化研究、民族關系研究、民族社會研究、旅游人類學研究、民族理論研究、研究評述八個欄目,內容涉滇南游記中的瘴癘研究、清代中越邊疆的“禁防”與“通市”、中緬邊境的哈尼人橡膠種植研究、傣族“梅”的研究、花腰傣村寨儀式研究、湘西土家族“偷梁”習俗研究、滇西民族文化旅游發展研究、歷史人類學“他者”的思考等多個領域。
李志農 何明 朱凌飛 ·地域文化 ·28萬字
梅嶺自越人開發后,成了中原漢人南遷的落腳點,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嶺生根開花,并向嶺南傳播開去。梅嶺既是古戰場,也是革命戰爭年代紅軍多次戰斗過的地方,特別是陳毅同志帶領部隊在這一帶堅持了三年游擊戰,并在臨危之中寫下了壯志凌云的《梅嶺三章》,使梅嶺的知名度更高。
孫軍 鄭明武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在生計方式、家庭規模、家庭觀念等不斷變遷的背景下,白族人“不招不嫁”的婚姻形式也經歷了從最初不被接受到普遍被村民接受的過程。本書圍繞“不招不嫁”雙方家庭之間的無限博弈展開論述,其中婚后孩子的姓氏選擇是“不招不嫁”婚姻中最核心的問題。孩子姓氏的選擇既是“不招不嫁”帶來的結果,也是人們嘗試通過這種方式來解決雙方家庭的繼嗣問題,以保證祖蔭的延續。當然,“不招不嫁”也帶來了如家庭認同感缺失、因孩子姓氏爭執導致家庭不和等問題。
許沃倫 ·民俗文化 ·25.5萬字
本書選編自《孫子淺說》,最早于1937年出版,由北洋時期著名軍事理論家蔣百里和劉邦驥合作,共分為7篇,是對《孫子兵法》所作的校釋和注解。《蔣百里劉邦驥講孫子》通過介紹悖論戰爭、止戈為武、慎戰、軍爭為利、雜于利害、出奇、兵不厭詐、權謀補白、兵形似水等內容講述孫子的主要思想。一方面承曹操、杜牧、王皙等歷代為《孫子兵法》做注大家的心得成果,另一方面大量引入西方現代軍事思想,著重從整體上闡述孫子的兵學思維,具有很強的現代意識和實用功能。
蔣百里 劉邦驥 ·中國文化 ·5.8萬字
嚴紹璗,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后擔任北大比較文學研究所所長、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日本佛教大學文學部、日本文部省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等。著有《日本的中國學家》《中日古代文學關系史稿》《中國文學在日本》、《日本中國學史稿》等14種專著。發表論文、譯文170余篇。《日本藏漢籍善本研究》收錄嚴紹璗教授二十余年間出入日本三十余次,在日本數所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期間,在各界朋友的幫助下,從北海道到沖繩群島,從太平洋之畔到日本海沿岸,走訪了日本近百所漢籍收藏機構的訪書心路歷程。全面調查了日本現今所藏的漢籍善本,其中許多已被日本定為“日本國寶”,許多善本在國內早已無存,是了解我國漢籍在日本流布的重要記錄。
嚴紹璗 ·文化研究 ·30.4萬字
吳在慶,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被聘為臺灣大學、臺灣逢甲大學、安徽師大兼職研究員、客座教授。著有《杜牧論稿》、《杜牧集系年校注》、《韓偓集系年校注》等。本書匯集了作者歷年來研究韓偓的文章,作者通過《韓偓集系年校注》的工作,進行了深入細致地探索揣摩作家的生平和詩文內涵底蘊的研究過程,本書涵蓋了韓偓集的整理、韓偓生平的梳理、韓偓詩歌的解讀等方面,文獻扎實,觀點新穎,學術性強。
吳在慶 ·中國文化 ·30.1萬字
本書是日本知名妖怪研究家、收藏家湯本豪一的代表作品。書中匯集了日本第一家暨最大的妖怪博物館藏品精華,近500個妖怪題材的藝術藏品,包括畫卷、土偶、團扇、雙六、羽織等多種形式。這些藝術品是湯本豪一花費畢生精力搜集整理的,其中400多件藏品是初次在中國面世,填補了日本妖怪文化研究的諸多空白,是了解、研究日本妖怪文化的珍貴資料。
(日)湯本豪一 ·各國文化 ·2.4萬字
落后西歐文學至少100年的“晚生子”,如何實現逆襲?為什么俄羅斯文學有動人心魄的力量?是什么造就了俄羅斯文學最與眾不同之處?為什么我們今天仍然需要讀俄羅斯文學?——這些來自極北之地的書頁中,有別處罕見的精神品格。一個10世紀才擁有文字的國家,何以在19世紀登上世界文學的巔峰?百年來,中國人是怎樣接受俄羅斯文學的?作者張建華從普希金講起,直至契訶夫,通過俄羅斯文學史上的一顆顆文學巨星窺見俄羅斯民族的內心世界,領略別樣的人生世相、人性百態、靈魂奇觀。
張建華 ·文化史 ·26.7萬字
本書是一部影響深遠的學術史名著,將近三百年的學術流變,數以十計的學科概貌,上百種學術專著,幾百位儒士學者,縱橫論列,條分縷析,深入淺出,實為梁氏學術論著的代表之作,在中國學術思想史研究上占有很高的學術地位。
梁啟超 ·文化研究 ·24.8萬字
盎格魯-新教是早期北美主導性的核心文化,后來的異域移民都或多或少地放棄了自己原有的文化傳統而認同這個核心文化。然而,有關美國文化起源的爭論在20世紀60年代以后迅速升溫,多元文化論、內部殖民論、文化霸權主義等諸多理論都將批評矛頭對準了盎格魯-新教文化獨創論。此外,現代人在本質上對神學采取科學的理性態度,以及加爾文神學在20世紀20年代以后美國備受冷落等因素,往往會曲解新教與北美文化、文學之間事實的真相。本研究在國外學術熱點基礎上,探討美利堅民族文化與文學初創進程中的一些基本規律。導論與第一章"盎格魯-新教文化的源與流"圍繞從西歐馬丁·路德、加爾文到英國、北美大陸改教運動的政治、經濟、宗教背景來展開,其余四章按照新教觀念在北美不同歷史階段的發展規律來展開,以期揭示美利堅民族文學與文化初創進程中的一些基本規律,尤其是揭示其如何在重新闡釋甚至纂改基督教神學教義的情況下,發展殖民主義與帝國主義的文化邏輯,探討近代啟蒙與宗教變革雙重背景下北美文學作品中自由與秩序的關系問題。
袁先來 ·文化研究 ·25.7萬字
本書詳述了中國茶道的歷史、文化內涵、茶道禮儀、茶道精神,以及各類茶器具、六大茶類、茶禮等與茶相關的知識,深入淺出的講解如何通過學習茶道的各種擺設、禮儀、茶室空間的布置等,來設置一個好茶席,體會獨有的東方美學和中國茶道茶禪一味的文化內涵。本書清新自然的版式,配以極具美感的茶道演示圖和茶席布置圖,讓您輕松掌握中國茶道的各種禮儀與技巧的同時,感受中國茶道獨有的精神之美,體悟茶禪一味,讓心趨于寧靜、感受幸福。
朱仲海 ·中國文化 ·4.7萬字
居庸關,是京北長城沿線上的著名古關城,地勢險要,且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居庸關的得失昭示著王朝的興衰成敗,更成為改朝換代的象征。此外,居庸關一帶的漢族與關外游牧民族在此交匯,融合成具有居庸關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偉的關城及眾多的歷史遺跡,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大門。
岳丕航 淡墨松風編著 ·地域文化 ·3.8萬字
印刷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本書在前人的基礎上,集中論述中國古代印刷發展史上三個關鍵的基礎性問題,也是此研究領域中的重大疑難問題。上篇結合具體的社會文化條件,對印刷術的產生原因和時間,做出了合理的說明。中篇深入考述唐憲宗元和年間是否以雕版印刷的方式大量刊印元稹和白居易的詩集,研究指出,印刷術由民間文化層面進入上層精英文化領域,是唐代末年至五代時期發生的事情。下篇集中論述活字印刷中的銅活字問題。
辛德勇 ·文化史 ·20.2萬字
服飾史,即文化史。《詩經》中的美人姿色、女服用色和用料反映了先秦女子服飾的清純、質樸,楚漢女子服飾中寬衣大袖和繁復華美的繡紋體現了時代特有的浪漫,六朝女子服飾中的裲襠衫、五兵佩透出颯爽戎裝風采,隋唐女子“高腰掩乳”、身披帔帛、腳踩重臺履從畫中走下來,宋朝女子服飾在簡約淡泊中透出內斂的奢華富貴,遼金元代女子服飾佛妝和高麗風體現的文化交流,明清之際女子頭戴皮毛“臥兔兒”、領口處鈕扣透出的低調奢華……
陳芳等 ·民俗文化 ·12.7萬字
文化創意產業是中國的朝陽產業,也是后發工業國家可以掌控的產業。本書分析了文化創意產業出現與繁榮發展的現實背景、作為創意產業資源的多樣性的中國歷史文化、傳統經典文化在不同條件下的多樣化表達、文化創意產業的集聚與地區發展,以及文化創意產業如何賦能中國的城市更新與鄉村振興;同時,本書梳理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經典案例:從枕邊故事到迪士尼樂園。與本書相配合的慕課課程已經在福州大學開設多年,并上線中國大學慕課網。
蘇文菁 ·文化產業 ·12.9萬字
擔心《道德經》看不懂?有了這本書,輕松讀懂《道德經》!《道德經》被稱為“萬經之王”,是中華文明智慧及哲理的源泉。兩千多年來,備受歷代先賢,王朝統治者,中外大學者、大哲學家推崇,更讓無數人走出人生困局。馮戈吸收老子智慧精華,以趣味十足的漫畫形式講解這部流傳已久的經典。其風格詼諧幽默,文字深刻直白,讓我們笑著笑著就讀懂了《道德經》,學會了《道德經》里的做人處世哲學。
馮戈編繪 ·中國文化 ·0字
《人物志》是中國歷史上一部經典的人才學著作,作者是三國時期魏國的劉劭。全書共十二篇:詳盡地講述了考察、評鑒、任用人才的具體方法,包括各類人才的性情、優點與缺陷、適合的官職,以及選任人才的困難之處,還講述了一些為人處世的良方。讀《人物志》既可以提高自我修養,也可以學習選拔人才、使用人才。《毓老師說人物志》是毓老1988-1989年在臺灣奉元書院講解《人物志》的講稿和2000年講述的增補內容。毓老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精深的國學修養、熱切的現實關懷,在講述《人物志》時引經據典、聯系時事,思緒飛揚于古今中外,臧否人物、議論世事率性、透辟,借《人物志》講出了中國古代思想的精髓和許多精妙的人生哲理。
愛新覺羅·毓鋆講述 ·中國文化 ·15.7萬字
本書探討中國歷史中的醫學知識及身體建構,以及其所衍生的文化、政治、社會與性別意義。中國醫學不僅是一門技術,同時也是一個悠久文明,認識生命,想象身體,辯證知識的入口。本書呈現中國醫學傳統極其多元復雜的面貌,不同的課題之間的關聯,尤其引人入勝。本書內容是作者在臺灣清華大學、臺北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相關課程講座整理、修訂而來。所授內容受到學生的歡迎。目錄附后。
李建民 ·中國文化 ·29.2萬字
本書以武安固義儺戲為主要研究對象,介紹了固義儺戲的基本樣貌,對固義儺戲劇目進行了初步考證,把固義儺戲置于儺文化的時間空間中予以觀照,分析了其類型特征。通過跨地域的研究視角,將固義儺戲與武安社火、邯鄲社火、上黨賽社綜合考察,探究了多種儺文化因子間的關聯。結合田野資料和理論視野,分析了固義儺戲的特點,引出了社火儺俗的個案思考。本書適合儺戲、賽戲研究者參考,亦可為對儺戲、賽戲有興趣的讀者提供素材。
賈利濤 ·民俗文化 ·23.4萬字
本書從曲藝類非遺為切入點,探索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和保護路徑。記錄包括鼓詞、蓮花、灘簧、走書、詼諧曲藝、海洋類等傳承人的學藝、從藝和授藝生涯,以雙語的形式呈現曲藝類非遺的發展,以人文視角聚焦傳承人的生活,試圖以對話,記錄和挖掘與非遺相關的故事和人物。
蔡亮 胡智文 ·非遺 ·25.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