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精選高清典型的舌象圖片300余幅,分別從舌診的原理和方法、舌診具體內容、舌診的臨床應用等方面詳細的講解舌診的全部知識。書中結合現代數字技術,每張舌像圖配有二維碼,將高清圖片細節及各類舌象的顯微結構呈現出來,便于讀者學習研究參考。本書具有以下特點:①內容全面,精選典型舌象圖片200余幅;②部分圖片可呈現高清細節特征,清楚直觀;③分別從基礎和臨床應用等方面詳細講解。內容既豐富又精要,可以幫助讀者快速學習、掌握舌診辨證的技巧。
陳家旭主編 ·中醫 ·1.9萬字
本書在深入研究中醫經典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浮針醫學臨床實踐以及現代醫學關于肌肉、結締組織的研究,對氣血理論提出了創建性觀點,重點展示了氣血新論指導下的針灸解讀、氣血新論對浮針治療的指導意義和提高浮針療效的新方法。本書有一定的原創價值。包括:浮針簡介、氣血新論形成與意義、氣血與八綱辨證、氣血與五行、臟腑辨證、氣血與經絡辨證、氣血與衛氣營血辨證、四診與氣血、氣血與辨證論治、整體觀念、氣血新論下的針灸解讀、氣血新論的內科臨床運用。
符仲華 甘秀倫 ·中醫 ·14.9萬字
本書對栗德林教授近50年來的中醫臨床、科研、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經驗和體會進行了總結,對其學術體系進行了系統整理,以期對讀者有所幫助。全書分醫家簡介、專病論治,診余漫話和傳承譜系四部分;醫家簡介通過老中醫豐富的閱歷,展現名中醫的成長過程和一般的成才規律;專病論治對栗德林教授臨床擅長的疾病診療經驗進行了系統整理和總結;診余漫話對能代表栗德林教授學術思想體系的醫療、教育、科研等論述進行了總結;傳承譜系對栗德林教授的學術淵源、學術傳承情況進行了系統梳理,以便于研習者全面了解和學習。
栗德林主編 ·中醫 ·13.5萬字
本書以基層婦科常見病、多發病為切入點,以行業最新診療規范指導診斷及中醫辨證分型,在應用中醫藥傳統經方,結合中醫藥適宜技術,診治常見病方面充分體現中醫藥特色優勢,突出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應用,推動婦女健康保健中醫藥適宜技術的發展和臨床應用。
張世琨 馬堃主編 ·中醫 ·12.9萬字
本書梳理“少陽主骨”學說的歷史浮沉、厘清其生理病理內涵和意義、以及臨床對應的疾病原型等,構建出相應的理論驗證模型,將湮沒千年的“少陽主骨”學說引入現代科學研究領域,介紹從動物實驗,臨床驗證一系列完整過程。建立起“和解少陽”為主要治療措施的骨病治療新模式,并將臨床治療范圍拓展到原發性骨質疏松癥、骨平衡紊亂性膝骨關節炎,以及氟性骨關節炎等。希冀形成以“和解少陽”為大法,內治與外治結合、中藥與針灸并用,綜合治療骨重塑失偶聯性骨病的新局面。
王鴻度主編 ·中醫 ·18.2萬字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是全國首家針灸科研機構,通過對針灸研究所所史的梳理,可以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針灸科研、教育、醫療、對外交流等方面的基本概貌;同時,也是研究整個中國針灸發展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系統梳理與呈現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原始資料,努力再現針灸研究所發展的歷史史實畫面。全書共分為6編,主要包括:前身與初創階段;奠基與建設階段;停滯與重生階段;恢復與改革階段;發展與振興階段;繁榮與興旺階段。
景向紅 段玲主編 ·中醫 ·19.4萬字
全書分七章,介紹了寸口、人迎、趺陽三部合參脈診體系;厥陰病、陽明病、太陽病、少陽病、少陰病及太陰病臨床醫案解析,每個醫案包括脈診分析、病機分析、選方用藥、治療結果、全案解析五部分。最后附歷年專題講座資料匯總。該書從理論到實際運用,以大量臨床醫案為依托,詳細為讀者展現了運用寸口、人迎、趺陽脈三部合參的脈診體系在傷寒六經?。ㄘ赎幉 ㈥柮鞑?、太陽病、少陽病、少陰病、太陰病)以及多經合病等錯綜復雜的疾病中的臨床診治過程,從診斷到病機分析,再到選方用藥,詳細解析,為讀者開闊了治療思路。
唐紹華 ·中醫 ·19.4萬字
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學術思想,介紹朱祝生學醫問道經歷及其學術思想的形成;第二部分醫療經驗,介紹朱老臨床診治經驗,以驗案實錄形式介紹了朱老在腎病、腦病、肝病、肺病及婦科病等諸病方面的獨到經驗;第三部分醫話精要,則是朱老對中醫理論的“鉤沉稽古,發微抉隱”認識和闡述。全書內容豐富,理論聯系實際,是朱祝生從醫50余年的獨特參悟和經驗總結,字里行間除見朱老對中醫的熱愛之情外,還可見朱老治學之嚴謹,有較高的臨床指導意義,值得醫者借鑒學習。
龔文偉 朱鴻 朱祝生主編 ·中醫 ·11.8萬字
本書系中醫臨床必讀叢書之一。該叢書暢銷十余年,累計數百萬銷量,久居圖書暢銷榜前列。所選醫籍均為精善底本,為讀者提供精確的原文。本次修訂針對原書錯訛之處進行訂正,更新使用說明等。本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兒科專著,在兒科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次整理以清代起秀堂本為底本,全書三卷,上卷脈證治法,論及小兒生理、病理,列舉常見小兒病證80余條;中卷記載危重疑難病案23個;下卷諸方,介紹了錢乙經驗方122首。書后附有方劑索引,便于讀者查閱。
(宋)錢乙著 (宋)閻孝忠編集 郭君雙整理 ·中醫 ·5.1萬字
《溫熱論》(另一傳本為《溫證論治》)由清代著名中醫溫病大家葉天士編撰。內容簡短,僅四千余字,卻對溫病理論與臨床有極大的指導價值,對后世溫病學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是一部切合臨床實用的溫病理論性著作。《濕熱論》《濕熱論》(又名《濕熱條辨》)由清代著名溫病學家薛雪編撰,約成書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以前。不分卷。全書僅論35條,直述濕熱病證候表現、傳變規律及治法方藥。所論多為作者臨床心得,間或論及張仲景《傷寒論》及吳有性《溫疫論》的理論或治法。此書是一部切合臨床實用的溫病理論性著作,雖僅六千余字,卻在濕熱病方面對溫病理論有創新性的補充。
(清)葉桂撰 張志斌整理 (清)薛雪著 張志斌整理 ·中醫 ·3.1萬字
本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系統介紹了五運六氣的理論體系及其在中醫臨床和養生中的應用。全書分為九講,內容涵蓋五運六氣的基本概念、發展歷程、基本原理,以及其與中華文明的緊密聯系。書中還重點探討了五運六氣在中醫臨床中的應用,包括病象因機、治則治法、臨證方藥等方面,并結合具體案例進行講解。此外,書中還介紹了如何利用五運六氣理論進行養生和預防疾病。本書語言通俗,采用講故事的方式,將復雜的理論簡化,適合中醫初學者、中醫愛好者以及對中醫養生感興趣的讀者。
鄒勇 ·中醫 ·13.4萬字
薛一濤教授是山東省名老中醫藥專家,從事臨床工作近40年,具有豐富的心血管病臨床診治經驗,是齊魯心病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總結其學術經驗、挖掘其中醫理論及學術思想具有臨床意義。對指導心血管疾病的中醫治療以及膏方的應用具有現實意義和價值。系統總結其心系疾病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思路,利用醫案、醫話的形式彰顯薛教授中醫治療特色,特別是在心力衰竭、冠心病治療上創立了以膏方治療為特色的療法。主要內容包括心血管疾病治療學術特點、方劑使用心得、中藥和藥對使用心得、心病典型醫案等。
薛一濤主編 ·中醫 ·15.6萬字
本書主要從醫案、醫話兩個方面匯集整理孟如教授臨床診治疑難重癥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重癥肌無力、硬皮病等經驗,主要體現其注重脾腎,把握病機,妙合經方,擅用“方對”,兼蓄中西救治疑難重癥的臨證特點,具有較強的臨床實用價值。
孟如主編 ·中醫 ·14萬字
全書分19章,共收錄醫案100余則,涉及不育癥、男性性功能障礙、前列腺疾病、睪丸附睪與精索疾病、男科雜病、不孕癥、月經病、帶下病、妊娠病、婦科雜病、消化系疾病、肝膽系疾病、肺系疾病、泌尿系疾病、癌病、心腦系疾病、水液代謝疾病、皮膚病、疑難雜病等,每則醫案基本上分為醫案初診、西醫診斷、中醫診斷、醫案證型、醫案治則、醫案主方、醫案藥物、藥物服法、醫案復診、醫案按語、醫案加減等11個部分;其中,醫案初診部分包含主訴、現病史、查體及輔助檢查等內容,醫案藥物部分包括處方藥物、具體劑量等,醫案按語部分包含病因病機、辨證分析、診療思想、處方方解等。
卓進盛 董秀娟 王立春主編 ·中醫 ·12.9萬字
廖厚澤承系峨眉臨濟醫學之傳承,畢生精研《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在前人的基礎上形成了獨到見解與臨證用藥體系,指導臨床,療效顯著。其后學弟子,在整理廖厚澤先生多次講學資料的基礎上,匯合臨床帶教指導,與先生口傳心授內容,整理合集成書。本書上編以羅非集飭之先師北京醫科大學講座為藍本,潤以其隨師臨證指導、課徒入室見聞;下編以廖厚澤生前未刊之著述為主,匯集山東新汶王高銀師叔、廖育群師兄等相關文章,以期展現峨眉丹道醫學學術之全貌。此次新加入部分手稿,并結合讀者反饋進行修訂。
趙宇寧 李永健主編 ·中醫 ·18.7萬字
本書系中醫臨床必讀叢書之一。該叢書暢銷十余年,累計數百萬銷量,久居圖書暢銷榜前列。所選醫籍均為精善底本,為讀者提供精確的原文。本次修訂針對原書錯訛之處進行訂正,更新使用說明等。本書據明萬歷二十九年辛丑正脈本整理。本書是綜合性醫書,全書共三卷。上卷以《素問》病機為據,總論醫理,廣泛闡述有關養生、診法、病機、本草理論等問題,共9篇;中卷11篇、下卷12篇,分述內科雜病、婦產、小兒等科多種常見病證的病原、證候及治療,其中有不少較好的見解和治療經驗,可供臨床借鑒。
(金)劉完素撰 孫洽熙 孫峰整理 ·中醫 ·7.8萬字
全書圖文并茂,共包含9個章節,第一章醫藥經典源流長;第二章破除障礙學經典;第三章入品本草是良藥;第四章本草配伍非霸道;第五章大病之主有深蘊;第六章本草名稱藏智慧;第七章優選本草是精品;第八章十探藥性明源流;第九章名稱原有多層次。作者在對《神農本草經》50多年的探索過程中,踏遍祖國山山水水,找到了一條通向神農本草的捷徑,體悟出一些道理,本書將揭示一些謎底,并將親自拍攝精選的照片呈現給讀者,幫助讀者打開《神農本草經》之門。
王德群 ·中醫 ·18萬字
本書由清代外科名家王維德在總結自己40余年臨床經驗的基礎上,參以祖傳秘方編成,于康熙五年(1740)刊行。1卷。分論證、治法、醫方、雜證、制藥、醫案六部分論述。其中介紹常見外科病證治法65種,常用外科效方75首,內、婦、兒科雜病驗方48首,200余味藥物的性能及炮制,醫案15則。作者以治療外科瘡瘍而擅長,創立了以陰陽為主的外科辨證論治法則,重視瘡瘍陰陽辨證,治療上提倡“以消為貴,以托為畏”,臨床治病療效卓著,自詡“治病歷四十余年,用藥從無一誤”,備受后世醫家推崇,所收錄的家傳秘方,如:陽和湯、犀黃丸、醒消丸、小金丹等,至今仍是臨床各科的常用方劑。本次整理,精選底本,增加導讀,編制方劑索引和藥名索引附于書末,便于讀者查閱。本書不僅是外科醫生的臨床必備書,也是臨床各科醫生的重要參考書。
(清)王維德撰 胡曉峰整理 ·中醫 ·4.7萬字
該著作遵循中醫理論指導下的辯證方法論述了肥胖病辯證分型以及治療、并介紹了常用中藥30味。具有實際的臨床治療參考性,同時還包含了中藥機理和疾病的現代科學分析研究,用現代醫學的語言與西醫對話交流。跨學科的翻譯團隊:三位翻譯均為法語專業碩士畢業,長期從事專業的中醫法語教學翻譯,曾參與編輯和翻譯過多本中醫類法文版圖書,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翻譯經驗,同時將與中文版作者團隊密切溝通協作,以期對原文的理解到位,盡可能完美呈現原作內容,確保翻譯質量。
丁學屏主編 ·中醫 ·17.8萬字
本書由“中醫臨床必讀叢書”精選而來。該叢書暢銷十余年,累計數百萬銷量,久居圖書暢銷榜前列。所選醫籍,多為醫家推崇,尊為必讀經典醫籍,占有重要的學術地位。所選醫籍均為各位專家遴選精善底本,加以嚴謹校堪,為讀者提供精確的原文。本次修訂擬從開本、裝幀形式、用紙方面進行調整,同時針對原書錯訛之處進行訂正,并改寫導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說明等。本書由明代著名眼科醫家傅仁宇編撰。共6卷。卷1-2簡述了有關眼科基礎知識以及前賢醫案、五輪八廓定位、用藥寒熱生熟論、內外二障輪等內容。卷3-6為眼科臨證各論,闡述了目病108癥、經驗湯劑丸散309方、針內障手法、開內障圖、煮針法及眼科針灸要穴圖等。內容實用,可操作性強,是一部切用眼科臨床的中醫專著。本次整理,精選最佳底本,反復校勘。書前增加導讀,書末附有方劑索引,便于讀者查閱。本書為中醫眼科醫生必讀之書,也可供其他中醫人員參考。
(明)傅仁宇纂輯 傅維藩編集 郭君雙 趙艷整理 ·中醫 ·15.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