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讀經典,跟名師,做臨床”,是學界公認的中醫成才之路。名師難覓,臨床難做,但書人人可讀。經典永遠是中醫臨床的理論指導,初學中醫者讀,具有臨床經驗者讀,國醫名師、國醫大師依然在讀,不同層次的閱讀者對經典領悟的程度不同。對經典,尤其是對無解釋的經典原文的閱讀,可使讀者想象的空間更大,理解更加深刻,這就是閱讀經典原文的意義。中醫經典注釋叢書,旨在向讀者提供較好版本,注釋其中難以理解的字詞,使讀者在閱讀時更好地理解和學習。
(晉)王叔和撰 張曉梅 楊天舒注釋 ·中醫 ·10.7萬字
1981年至1985年,周鳳梧、張奇文、叢林主編的《名老中醫之路》第一輯至第三輯相繼正式出版發行。記錄了著名中醫學者和名老中醫的成才之路,對一代青年中醫的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張奇文作為原作者之一,繼承《名老中醫之路》之志,繼編《名老中醫之路續編》?!睹现嗅t之路續編》,載名老中醫近200位,他們學習中醫理論,則記誦、精讀、覃思、博覽,夜以繼日;學習中醫臨床,則嘗藥、侍診、求師、省身,未曾停頓;其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更是來自實踐,豐富多彩,理論創新成一家之言,臨證積累殊多真知灼見和獨到之秘,誠為中醫藥學之瑰寶;而他們百折不回、艱苦奮斗、精誠專一的治學態度和高尚的醫德醫風,更令人肅然起敬。合集將之前我社出版的1—6輯何在一起,按照老中醫姓氏筆畫排序,分冊出版,這對于宣傳中醫,繼承和發展名老中醫之學術經驗,以及培育新一代名中醫,具有重大積極意義。
張奇文等主編 ·中醫 ·61.9萬字
本書為“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之一。匯集多位名老中醫治療免疫性疾病的經驗薈萃,展現不同名老中醫治療免疫性疾病的學術思想,診療特點等風采。本書分別從醫家介紹、學術觀點、臨床特色、病案精選四方面對7位名老中醫臨床經驗進行整理和分析。醫家簡介部分重點介紹醫家基本信息和主要成就,從傳統的客觀化、數據化的角度綜合簡要地介紹醫家情況。學術觀點部分力求全方位的展現醫家獨特的學術觀點,及其學術觀點形成的淵源及延展。
翟雙慶 徐云生主編 ·中醫 ·16.3萬字
本書是作者研習《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中所用藥物之小結。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張仲景習用藥物,從“基原探討”“條文輯要”“病機辨析”“應用探究”展開論述,通過“析藥測證”“以藥串方”的形式,努力探索,還原張仲景時代諸醫者的用藥思辨規律,從“證-藥”角度全新地詮釋每味藥物;第二部分為張仲景使用次數不多的藥物,重點厘清其基原及本草歷史沿革,內容、形式不拘一格。本書以臨床實用為指歸,融思想性、學術性、可讀性于一體,所論特色鮮明,法度從容,為促進經方研究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對于廣大中醫藥臨床工作者及中醫愛好者來說,都是一本不錯的參考書。
張宇靜主編 ·中醫 ·18.6萬字
子午流注是中醫診療過程中所運用的時間規律,源遠流長,價值巨大,歷來對于這方面的研究很多。各種證據表明,生物的生理病理過程在時間尺度上具有明顯的節律性,掌握這些規律,對于疾病診療、養生保健,具有很大指導作用。本書原作者李白清先生幼承庭訓,深研岐黃,對子午流注進行長期研究后發現,子午流注的某些內容及其模式符合《黃帝內經》中提出的“運氣學說”,以天干、地支為代表的日、時、陰、陽、五行與人體的臟腑、經脈、氣穴息息呼應,渾束為一,古人以此為基,構建了一套博大精深的中醫診療體系,福澤萬世。
李白清著 李彩霞等整理 ·中醫 ·6.4萬字
本書通過詳細真實的保守聯合治療方案干預案例介紹,以科普骨齡測評相關知識,中醫兒灸、兒推、食療方調理孩子健康相關問題,讓家長可以了解到專業的骨齡知識,如了解國家骨齡測評行業標準《中華05》,避免非行業標準骨齡測評的“小的偏小大的偏大”的問題造成孩子耽誤最佳干預時間和被誤打抑制針及生長激素,在不打針不吃藥的前提下,幫助孩子通過保守聯合治療方案干預多長5-10cm,教會家長通過中醫兒灸、兒推、食療方調理孩子常見健康問題。同時還能改善孩子體質提高免疫力。本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科普骨齡測評相關知識,第二部分是近200個身高管理案例分享,第三部分是保守聯合治療方案里兒灸、兒推、食療方調理孩子常見健康問題的介紹。
余如山 ·中醫 ·6.3萬字
本書以《中醫基礎學》為藍本,擷取各類國內外中醫學基礎教材之長和多年教學經驗編寫而成,全面、深入地闡釋和介紹了中醫學基礎理論,可以作為國際化中醫學教材使用。翻譯者多年從事中醫學基礎英語教學,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翻譯經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國際化英語教材。
宋一同 ·中醫 ·12.3萬字
經過長期以來對中醫所做的考古式研究及多年臨床經驗,作者立志直探中醫的發源真髓,遵循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結合現代醫學常識和統計學知識,對中醫及現代養生觀念出現的大量庸偽之作,進行去偽存真,并對中醫與當代醫學中出現的相悖部分進行理性分析和思辨。特點:1.全書內容是作者多年經驗總結,完全原創,沒有抄襲現今中醫養生作品。2.對當前流行飲食養生流派去偽存真。3.對當代中醫學的幾個重要錯誤進行修正。4.通過實踐經驗來詳解天道飲食養生法。天道:“中華文明的核心”;“天道更是我國文化的根源”;“天道正是中醫學,中醫養生學的正根,而且是主干”;“天道就是主宰宇宙的一個法則,一個原則,一個邏輯”。
解博 ·中醫 ·9.4萬字
本書為全國著名中醫萬友生教授所著。內容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總論分為傷寒和溫病的病因病機、傷寒六經辨證論治的基本內容、溫病三焦和衛氣營血辨證論治的基本內容、八綱是傷寒和溫病辨證論治的總綱四章;下篇各論分為表寒虛實證治、表熱虛實證治、半表半里寒熱虛實證治、里熱虛實證治、里寒虛實證治五章。本書在八綱的主導下,把傷寒六經和溫病三焦、衛氣營血的理法方藥統一起來,從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外感病辨證論治體系。其中所引歷代醫學家的方藥用量及其用法等,悉仍其舊,以免失真,并便于古今對照研究。臨床可因時、因地、因人不同,結合各自的實踐經驗,靈活掌握,不必拘執。作者簡介:萬友生(1917—2003),男,別號松濤。江西省新建縣西山鄉人,江西省全國著名的中醫學術專家,國家級著名老中醫,國務院特殊津帖專家。生前曾任省衛生廳中醫科負責人,省中醫藥研究所所長,江西中醫學院教授,中華中醫學會第一、第二屆常務理事等職。傾畢生精力提出寒溫統一的外感熱病理論體系,在全國中醫學術界獨樹一幟。
萬友生 ·中醫 ·21.8萬字
《芷園素社痎瘧論疏》,簡稱《痎瘧論疏》,約成書于清·順治十四年(1657)。明·盧之頤撰。盧氏著有《本草乘雅半偈》一書,后著成《痎瘧論疏》1卷(附痎瘧疏方1卷),列于該書第十二帙。該書后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單獨收刊于《醫林指月》中。盧氏以《內經》理論為主,結合后世論瘧及個人經驗詳述痎瘧因證,內容涉及痎瘧的病因病機、證候辨證、發病特點、治療原則和具體治法。此書有“芷園素社痎瘧疏方”部分,分證選方38首,分類列方,并詳細記載了藥物炮制及服用方法。該書論述痎瘧病證理、法、方、藥齊全,闡述精當、條理,較為實用。本次整理以光緒二十二年(1896)上海圖書集成印書局鉛印本《醫林指月》為底本進行??弊⑨尅?/p>
盧之頤 ·中醫 ·3.3萬字
《秘傳眼科龍木論》又名《眼科龍木論》,全書10卷,由《龍木總論》與《葆光道人眼科龍木集》兩書合編為主,和其他資料匯編而成。是我國著名的古代眼科專書,現被臺灣考選部列為中醫師特考眼科必讀醫書,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葆光道人等 ·中醫 ·5.9萬字
本書分老年保健常識、老年慢病防治、老年安全用藥和老年家庭護理四個篇章。本書采用問答形式,幫助老年人了解健康基本知識,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腦血管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病防治基本常識;幫助護理人員掌握老年家庭日常護理常識及常見疾病護理技術。提高老年人慢性防治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健康行為(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實現少發病、晚發病。讓患病老人在家庭能分享到醫院的專業醫療照護。作者簡介:現任農工黨寧夏區委會主委,寧夏醫科大學碩士生導師,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常委,全國婦聯執委,寧夏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中國科協代表,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
王曉娟 戴秀英 ·中醫 ·14.4萬字
基于中醫“治未病”理論,將中醫藥的理念、技術和方法應用于居家社區醫養結合全過程,并依據SPO理論模型建立評估框架,圍繞基本醫養結合、中醫健康教育、中醫藥健康管理、中醫診療、中醫康復護理等內容,對服務結構、服務過程和服務結果進行科學、客觀評估,探尋服務結構、服務過程對服務結果的影響,進而提出優化策略,提升居家社區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服務績效??茖W、有效的進行居家社區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服務績效評估,對于提升居家社區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服務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司建平 王先菊 ·中醫 ·8萬字
《腹證奇覽》為日人稻葉克及其弟子和久田寅所著,為傷寒派腹診的代表作之一,同時融入了難經派腹診的部分內容;圖文并茂,互明腹診之法;理術同論,詳細闡述方證之規;比較客觀而全面地總結了腹證的辨證論治規律,被日本漢方醫家奉為圭臬。本書頗得傷寒大家劉渡舟先生贊賞。作者簡介:梁華龍,男,漢族,1958年生,河南南召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1978~1983年就讀于河南中醫學院;1985~1988年北京中醫藥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師從著名傷寒學家劉渡舟教授。1988年至今任教于河南中醫學院,先后擔任河南中醫學院中醫系副主任、科研處長、教務處處長、研究生處長等職務。中醫臨床基礎專業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導師,河南中醫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河南中醫學院教學委員會委員,河南中醫學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方向與重點領域:中醫臨床基礎與辨證體系的研究、經方配伍機理與作用機制的研究。
(日)稻葉克 和久田寅 ·中醫 ·12.7萬字
本書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金石本草篇,包括了230種藥物,按照金、玉、石、鹵的順序排列,其中收錄于藥典者19種、收錄于地方標準者54種,收錄于其他著作者157種。每種藥物從來源、始載、異名、產地、采收加工、性狀特征、成分、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附注等12個方面進行描述。第二部分是金石醫案篇,包括了77種藥物,也是按照金、玉、石、鹵的順序排列,共涉及217位古代醫家,296種病證,1917例醫案。本書是對中華本草的重要補充,具有深厚的學術內涵和積極的學術意義;內容簡明、科學性強、檢索便利,是一部融本草和醫案為一體的中醫藥學集大成著作。
唐啟盛 孫文軍主編 ·中醫 ·52.4萬字
本書收錄孟慶云教授親自撰寫的100篇中醫醫話,包括中醫理論見解、臨證體會、讀書心得、醫林典故、中醫逸聞軼事等。孟慶云教授以獨特的視角,采用醫話的形式,選取不同方面的題材,展示了中醫豐富多彩的內容。
孟慶云 ·中醫 ·20.9萬字
《開啟中醫之門:運氣學導論》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正篇,是根據先師在廣西中醫學院所作的五個晚上講座整理而成;第二部分是附錄,附錄一是先師根據運氣七篇的內容所作的運氣提要,這個提要基本將運氣七篇中帶“常數”性的內容提摘出來,可以方便查找。提要中所列出的時相模式,先師在講座中都有介紹。附錄二是先師部分信件的摘錄,從這些信任可以看到先師的平生志愿、治學態度、治學范圍及思想深度。因此,我們認為這部《導論》不但是運氣學的《導論》,也是整個中醫學的《導論》,同時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傳統文化的《導論》。
李陽波講述 劉力紅等整理 ·中醫 ·19.2萬字
《濟眾新編》為朝鮮李朝正祖時期的內局首醫康命吉編纂。該書歷時約三十年,于正祖二十三年(1799)成書。作者以許俊《東醫寶鑒》為藍本,輯錄多種醫著中有關病證的脈因證治和處方,同時又采掇朝鮮內醫院常用藥方,共編為五冊,厘為八卷。
(朝)康命吉 ·中醫 ·21.1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太極SPA飲食養生法”、“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以及“本草花飲食譜,中國味覺療法”三大部分。
鄧淼 ·中醫 ·2.3萬字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形成一方醫。榆林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榆林百年醫粹》總結了這個地區一個半世紀以來的中醫藥經驗,原生態地再現了榆林中醫藥狀況,尤其是珍貴的醫方及地方中成藥。全書共分五卷,即醫史卷、醫論醫話卷、醫案卷、醫方卷及成藥卷。醫史卷:介紹榆林中醫藥歷代發展概要。醫論醫話卷:以醫家為綱,介紹醫論醫話。醫案卷:以醫家為綱,病證為目,介紹該醫家經驗。醫方卷:按內、婦、兒、外、皮膚、五官、腫瘤分科,以病證名為綱,以醫方為目,介紹各醫家經驗方。成藥卷:收錄地方中成藥。
郭冠英 ·中醫 ·66.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