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對于針灸學而言,民國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時代。傳統的知識不斷被質疑與解構,新的知識體系又沒有完成構建,保守主義的針灸師與頗具新思維的中醫醫家之間既有學術共同體內部的共享利益,同時又有學術觀點與新舊之爭。日本明治時期經歷了針灸近代化歷程,民國時期日本針灸醫籍的譯入,也影響了中國針灸的理論與實踐。本書是關于民國時期針灸問題的學術論文集,分為民國針灸文獻、民國針灸醫家、民國針灸教育與傳播、民國針灸學術變革4個部分。
張樹劍主編 ·中醫 ·22.2萬字
根據人體解剖結構實際彩繪,能較好地顯示皮膚及隱現于皮下的肌肉、骨骼背景,具有立體感。圖面凈潔淡雅,便于清楚顯示經絡與穴位。描繪的是中國成年男性,具有靈氣、活力,既能使經絡穴位清晰,又能得到美的感受。由14幅經絡穴位彩圖組成,配以適量的文字說明。
靳士英 靳樸 劉淑婷 ·中醫 ·2018字
《劉學勤醫案選粹》是從全國名老中醫劉學勤教授的大量臨證醫案中,篩選、整理了具有代表性的醫案編輯而成。《劉學勤醫案選粹》共分辨治特色、驗案擷英、經典方醫案、經驗方醫案四章,選錄醫案386則。經典方醫案主要是指《傷寒論》《備急千金要方》《醫林改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等中醫經典所載方劑治病的案例;經驗方醫案是指應用劉學勤教授通過臨床總結、提煉而創立的方劑治病的案例,其中既有從古方化裁而來者,又有劉學勤教授自創之方?!秳W勤醫案選粹》所載醫案后均附有“按語”,概述、總結、分析了該案的特點、難點、辨證及用藥特色,包括少數初治效果欠佳或治療中病情反復,經重新辨證、調整治療方案后終獲佳效者。這些珍貴醫案的收集、整理與總結分析,對于讀者更好地理解劉教授的學術經驗起到了拋磚引玉、畫龍點睛的作用。
劉學勤 ·中醫 ·35.5萬字
以研究SabineWilms翻譯的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英譯本《VeneratingtheRoot》等著作及其譯者為主要內容,以中醫典籍文獻的特點、古典文獻研究方法為原則,對中醫典籍的文本翻譯進行研究與評價,包括譯者的譯內和譯外評價,從而總結中醫典籍翻譯原則,進而指導翻譯實踐。書中包函的實踐部分為食療名物詞譯釋實踐,既能突顯創新性(國內目前并無類似圖書出版),也有相對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主要內容分為理論與實踐兩部分,理論主要是對英譯本翻譯研究與評價,實踐部分是以理論為指導下的以食療名物詞為范例開展的翻譯實踐。
曲倩倩 李永安 李亞軍 ·中醫 ·10.4萬字
結構針灸是當前針灸研究熱點,本書為結構針灸研究叢書之一。結構針灸學是近年來的針灸新興學科,該學科是中醫針灸理論與時俱進的代表之一,強調在全面繼承傳統經絡理論的基礎上,結合精細解剖和生理、病理、生物力學等現代醫學知識,對腧穴定位、針刺手段、針刺理論、進針手法、療效判斷、康復預后等進行再研究,提出更加適合現代針灸臨床需要的理論及治療措施。本書基礎部分圍繞針灸科醫師臨床必備的解剖基礎,結合臨床實際、現代生物力學知識和中醫傳統經絡、腧穴理論,并配以高清圖示,對周圍神經的精細解剖予以解說,刺法部分結合實踐經驗,分析穴位選擇、針灸用具、針刺方向、針刺角度、針刺有效深度、捻轉提插手法等針刺取效關鍵環節,對提高療效有重要指導價值。
關玲編著 ·中醫 ·6.3萬字
本著作介紹及論證了從生活習慣干預到心理干預、從經絡原理到經絡治病術、從疾病的診斷治療以及相關人體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藥物原則及注意事項等內容,是文獻可考證的我國現存最早的、影響最大的一部醫學著作,所以被稱為醫之始祖。內容豐富廣博,被譽為綜合性百科全書。
李楠編著 ·中醫 ·8.9萬字
孫樹椿編的《中醫臨床診療指南釋義·骨傷疾病分冊》,是在2012年發布的《中醫骨傷科常見疾病診療指南》基礎上,結合臨床實際新進展,對其整體內容進行的釋義。本書編寫目的在于對骨傷常見病證的中醫臨床診斷、治療進行深入分析,為臨床醫師提供切實可行的中醫常規處理策略與方法,力圖提高各級中醫院骨傷科臨床療效和科研水平及規范化意識。本書可作為中醫骨傷科臨床實踐、診療規范和質量評定的重要參考依據。
孫樹椿主編 ·中醫 ·10.5萬字
《常青內婦科臨證精華》一書,共6章,由常老工作室團隊經過多年耕耘提煉,整理總結的常青名醫在內、婦科領域的主要學術思想和診治特色,以頑固性哮喘、重癥肺炎、冠心、腦卒中、糖尿病、胃癌、肝癌病變等內科重點病和痛經、盆腔炎、崩漏、子宮良惡性腫瘤等婦科重點病為例,從中西醫診斷要點、中醫論治特色、常氏理法方藥經驗及驗案論析等角度,展示了常青名醫的臨床經驗及學術精華。
常青 ·中醫 ·24.7萬字
本書由上、下篇構成,共6章。上篇總論,分兩章,第一章嶺南中藥業簡史,第二章嶺南中藥特色炮制探析。下篇各論分四章,第三章蒸法,包括中藥蒸法的歷史沿革研究、清蒸、鹽蒸、酒蒸、醋蒸、姜汁蒸、發酵蒸法、四制蒸法;第四章泡法;第五章其他特色制法,第六章香港的特色切制藥物等。全書共收載60多個特色炮制品種,包括來源、飲片歷史沿革、規范與標準、炮制作用、現代研究五部分,其中現代研究部分包括工藝、藥效、成分、作用機制、質量分析等內容。
曹暉 孟江 張英主編 ·中醫 ·17.3萬字
《長沙藥解》,四卷,清代醫家黃元御撰,成書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是書選《傷寒》《金匱》所載藥物162種,以藥名藥性為綱,以仲景某方用此藥為目,逐一闡發。每藥先述性味、歸經、藥性特點;再引《傷寒》《金匱》方劑,分析該方主治、病機、證候;繼釋該藥及其組成藥物在此方中的功效意義、用藥宜忌及制備方法等。釋藥與議方、論病相結合,源于經典又切于應用,使藥效闡述不流于空泛。本次整理以《黃氏醫書八種》道光十二年(1832)陽湖張琦宛鄰書屋刻本為底本。
黃元御 ·中醫 ·9.7萬字
本書屬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共衛生資金項目“民族醫藥文獻整理項目”廣西部分。廣西項目共出版15種圖書,分別為《實用壯醫學》《實用壯藥學》《壯醫藥學概論(中英文版)》《壯醫針刺學《中國壯藥材》《壯醫方劑學》《中國壯醫外科學》《壯醫基礎理論研究》《中國壯藥資源學》《廣西民族藥志》《抗腫瘤壯藥彩色圖譜名錄》《壯藥民間驗方集》《壯醫診療標準與規范》《壯醫常用診療技術操作規范》《瑤醫診療技術操作規范》,對廣西壯族和瑤族傳統醫藥學進行了系統整理。本套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適合館配。
呂琳 曾振東 ·中醫 ·15.3萬字
中醫有關腫瘤的記載資料豐富,古代醫家在漫長的臨床實踐中,對腫瘤病因、病機的認識從淺入深,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寶貴的不傳之秘,許多都隱藏在其醫案著述中,載有完整的理法方藥理論體系,包括基礎理論、癥狀、證候、病因病機、治療方法,是一座珍貴的知識寶庫,“中醫之成績,醫案最著”。《古代名家腫瘤醫案選評》本著“少而精”的原則,從眾多古代醫案中,選擇癥瘕、積聚、癭瘤、翻胃、噎膈、乳巖、失榮、石疽、惡核、腸覃、石瘕、惡瘡、喉菌、繭唇、舌菌、鼻淵、黑疔、臟毒、陰菌、腎巖翻花等200多則典型醫案進行點評,希望對今天臨床有重要啟示和借鑒作用。本書適合廣大醫務工作者和中醫藥科、教、研專業人員學習參考。
柴可群主編 ·中醫 ·8.9萬字
《名醫推薦家庭必備偏方(珍藏本)》以病為綱,以方為目,在浩如煙海的中醫文獻中,收集治療包括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的400多種常見病、多發病的必備偏方,優中選優,每病精選1~6方,可謂集偏方大成之精萃。每方按組成、主治、用法進行編寫,讀者一目了然,且易于取材,易于制作;特別是每病均載有“名醫指導”,從生活起居、飲食宜忌、心理調節等諸多方面進行指導,可謂授諸病調養秘籍之大成。
曠惠桃 ·中醫 ·29.3萬字
本書全面總結了劉德玉教授從醫40年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內容涵蓋其成才之路、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和典型病案等。劉德玉教授在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學的理論創新方面有突出貢獻,尤其在“四動五步法”治療四肢骨折和“補腎活血法”治療股骨頭壞死方面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療效。書中還詳細介紹了劉德玉教授創立的“關中李氏骨傷學術流派”,并收錄了師徒問答和部分典型病案,展現了其在中醫基礎理論和骨傷科理論方面的深厚造詣。
劉德玉主編 ·中醫 ·15.2萬字
全書對蘇滬地區古籍文獻做了系統整理。首先標明書目卷數及存、佚、未見、闕等情況,介紹作者;書目正文載錄原書序跋及作者傳記,載錄目錄學著作有關提要、按語,搜集史傳、方志、宗譜、墓志有關記載等;所附按語則載錄考證結果,表明別名和版本,考證真偽,簡述內容,記錄演變過程或收錄的叢書,孤本、稿本、抄本等珍稀版本則載其收藏單位,末附書名和著者索引、參考書目。本書對蘇滬地區的醫學古籍進行了全面的挖掘整理與考證,資料豐富,內容精專,考證周密,立論嚴謹,學術挖掘深透,為中醫學術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資料,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自可為“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階梯。本書也是研究中醫學術淵源和中醫醫術發展脈絡的重要學術專著,可為從事中國醫學、中國醫學史、中國文化史與中國歷史以及地方史研究者提供重要的學術資料。
劉時覺主編 ·中醫 ·200萬字
本書以《中醫基礎學》為藍本,擷取各類國內外中醫學基礎教材之長和多年教學經驗編寫而成,全面、深入地闡釋和介紹了中醫學基礎理論,可以作為國際化中醫學教材使用。翻譯者多年從事中醫學基礎英語教學,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翻譯經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國際化英語教材。
宋一同 ·中醫 ·12.3萬字
《醫理真傳》刊行于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唐步祺先生認為:該書以理論指導臨床,從臨床來驗證理論,其卷一除約述祖國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外,有辨認一切陽虛癥法,辨認一切陰虛癥法二目,分辨陽虛、陰虛病情、病象各異,隨即于卷二、卷三分別列舉陽虛癥問答、陰虛癥問答各數十條實例,一一加以說明,卷四更就雜問及認病捷要總訣、用藥金針,一一指出,均極切實用而便于掌握。因其所長尤在治陽虛癥,屢用大劑量姜、桂、附治愈許多群醫束手的重病患者,被人們尊稱為“鄭火神”。今讀其書,陽虛、陰虛各立專卷,病況不同,方藥亦異,而各盡其圓通之妙,故雖長于治陽虛癥,實亦不能以偏概全。鄭欽安序言堪稱醫學絕唱:醫學一途,不難于用藥,而難于識癥。亦不難于識癥,而難于識陰陽。陰陽化生五行,其中消長盈虛,發為疾病,萬變萬化,豈易窺測?診候之際,猶多似是而非之處,辨察不明,鮮有不誤人者也。余蜀南臨邛人也,遷居于成都省城,學醫于止唐劉太老夫子,指示《黃帝內經》、《周易》太極、仲景立方立法之旨。余沉潛于斯二十馀載,始知人身陰陽合一之道,仲景立方垂法之美。所覽醫書七十馀種,每多各逞己見,亦未嘗不講仲景之法,然或言病而不道其病之所以然,或言方而不探其用方之所以妙,參差間出,使人入于其中而茫然。近閱閩省陳修園醫書一十三種,酌古準今,論深注淺,頗得仲景之微,亦且明透。其中分陰分陽之實據,用藥活潑之機關,間有略而未詳者。余不揣鄙陋,以管窺之見,謹將乾坤化育,人身性命立極,與夫氣機盈縮,內因、外因,陽虛、陰虛病情實據,用方用法,活潑圓通之妙,詳言數十條,以明仲景立法垂方之苦心,亦足以補修園先生之未逮。因志在活人,遂不知其言之妄也,高明諒之。
(清)鄭欽安著 李瀟整理 ·中醫 ·6.8萬字
全書六章二十七節,不僅涵蓋了新九針臨床治療內容,還將相關文獻從古到今進行了梳理,內容全面。第一章新九針概論,介紹新九針的歷史淵源、產生背景,科研發展歷程,以及其學術創新,言簡意賅。第二章新九針針具與針法,格式規范,力求精準。第三章新九針相關基礎知識,包括經絡、腧穴及針灸處方等,尤其總結增加了新九針處方,豐富了針灸處方內涵。第四章新九針治療,分列內科病證、骨外科病證、婦兒男科病證、皮膚科病證、五官科病證以及急癥6節,詳細論述了97個目前新九針臨床適宜病種的臨床診療方案,其最大特點是臨床路徑清晰,治療步驟具體,臨床體會真實,可操作性強,便于學習并推廣運用。第五章為新九針論文論著摘要,將部分新九針針具、臨床應用的代表性內容摘錄評價,以供讀者參考。第六章新九針臨床研究進展,囊括歷史文獻、針具發展以及3種代表性針具優勢病種文獻研究,由古及今,總結全面。
冀來喜主編 ·中醫 ·44.8萬字
主要內容:本書是胡隨瑜教授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教學與臨床實踐的經驗匯編,其價值在于傳承古典藥學知識與中醫藥學術思想,為中醫藥傳承的教學與實踐提供重要參考。內容分為上、中、下三卷,匯集了胡隨瑜教授關于《神農本草經》閱讀的難點和疑點解答,中醫臨床治療驗案160例,以及跟師學習心得15篇。特色:古典中藥學經典傳習與現代中醫臨床實踐相結合,傳承以《神農本草經》為代表的古典藥學知識,為中醫藥傳承的教與學提供范例與新經驗。
羅杰坤 ·中醫 ·15.5萬字
本書以中醫骨傷為特色,結合現代醫學治療方法,總結許鴻照教授的豐富臨床經驗及學術思想。全書分為學術思想、手法特色、方藥特點、臨床經驗,以及骨傷科教學經驗總結五個部分進行闡述。本書書為對許老60余年臨證經驗的系統整理和總結,對于提高年輕骨傷臨床醫生提高骨傷臨床水平有重要意義。本書主要分三部分,即成才之路、手法與方藥特色、臨床經驗。成才之路主要介紹許老求學從醫經歷、治學精神、學術理念的形成過程;手法與方藥特色主要介紹許老對手法的研究與運用特點、臨床方藥精選及經驗;臨床經驗主要介紹骨傷常見病、疑難病醫案內容。在病案闡述中,以病統論,以案統話,使讀者更好地了解這一病證辨證、治療的獨特經驗。
許鴻照 姚浩群主編 ·中醫 ·35.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