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圍繞臨床診治以及慢病管理過程中患者最關心的問題以及影響患者臨床療效的問題,以真實的臨床故事及專業分析為抓手,以專業理論知識與通俗化解釋為核心內容,提出具體的實施方案。克羅恩病屬于不死的癌癥,需要長期維持治療,患者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但無法找到客觀、正確的答案。本書為患者提供規范、標準、客觀、真實的科普知識,增加患者慢病自我管理的依從性和有效性,協助患者選擇正確的生活調理觀,為疾病達到穩定的維持緩解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供幫助。
陳延 張北平主編 ·中醫 ·8萬字
什么樣的舌象才是健康的舌象?您孩子的舌頭如何?有沒有仔細端詳?舌頭是健康的一面鏡子,舌的異常可反應體內臟腑的病變,無論舌形、舌苔、舌色、舌態、舌下脈絡都透露著身體的疾病征兆。本書共分為13章,手把手教會家長看舌,將看舌分為望舌神、望舌色、望舌形、望舌態、望舌下絡脈、望舌苔、望苔色七步;告訴家長,不同的舌質、舌苔,分別代表寶寶哪里出了問題?同時,重點講述了平和質(精力充沛)、氣虛質(疲乏無力)、陽虛質(怕冷喜熱)、陰虛質(咽干便秘)、脾虛質(厭食消瘦)、痰濕質(心寬體胖)、濕熱質(急躁上火)、氣郁質(憂郁敏感)、特稟質(遺傳過敏)九種體質寶寶的舌象特征與調養。本書為作者30多年臨床舌診心得的總結,圖文并茂,特點鮮明,實用價值高。寶寶小小舌頭,揭露健康大秘密;掌握小兒舌診,養出健康寶寶。
萬力生 李海朋主編 ·中醫 ·8萬字
如何讓青年中醫成才?如何讓青年中醫盡快找到學習中醫的感覺?尤其是如何讓青年中醫能夠對這門傳統醫學產生“信”呢?本書生動展示了多位青年中醫從求學跟師、獨立診療、學術研究、帶教講學等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他們的中醫成長經歷,能夠給全國的青年學子提供生動而親近的參考。本書是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青年中醫培養工作委員會“探尋青年中醫成長之路”的案例和范本,是該委員會的重要階段性成果。本書有王實(老才)進行訪談全國青年中醫才俊匯編而成。
同有三和 老才 ·中醫 ·8萬字
中醫的診病手段主要有望、聞、問、切四個方面,其中尤以望診最為神奇,素有“望而知之謂之神”之說。本書將中醫望診中最突出的四部分內容,即耳診、面診、眼診、手診,采用“知識點+圖片”的方式向大家展開,包括達到對疾病的定性、定位、定量、定質一體化診斷,真正接觸到古代中醫的望診境界。希望本書能成為廣大中醫愛好者學習經典中醫望診的參考資料,同時希望本書能為廣大讀者進行自我健康體檢提供支持,因為望診可以對許多疾病進行超前診斷,所以,可以未病先防,小病防漸,已病防重,做到真正的早診斷、早預防、早治療。
姜軍作 衣運玲主編 ·中醫 ·8萬字
孩子的免疫力還沒有完全建立,常常會因為飲食不當、空氣變化而出現過敏問題。本書針對孩子常見的過敏癥狀和反反復復的過敏問題,比如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晨咳、哮喘、中耳炎、濕疹、蕁麻疹等問題,從中醫推拿的角度剖析病因,結合眾多的調理案例,為焦慮的媽媽們提供既直觀明了又綠色健康的小兒推拿方案和食療方法,以便從根本上改善孩子的過敏體質。
緣緣 雯婷茜子 ·中醫 ·8萬字
本書由“中醫臨床必讀叢書”精選而來。該叢書暢銷十余年,累計數百萬銷量,久居圖書暢銷榜前列。所選醫籍,多為醫家推崇,尊為必讀經典醫籍,占有重要的學術地位。所選醫籍均為各位專家遴選精善底本,加以嚴謹校堪,為讀者提供精確的原文。本次修訂擬從開本、裝幀形式、用紙方面進行調整,同時針對原書錯訛之處進行訂正,并改寫導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說明等。本書是我國最早的著名古代眼科專著。全書共有十一卷。其中卷首為龍木總論。卷一至卷六為七十二證方論,每一方論下皆有“審的歌”及方劑。卷七為“諸家秘要名方”。卷八為針灸經,卷九至卷十為辨論藥性。末附葆光道人《眼科龍木集》一卷,以七十二問形式,闡述眼科疾病的病因、病機、證治、處方用藥等內容。本次整理后,書末附方劑筆畫索引,便于讀者進閱。
接傳紅 高健生整理 ·中醫 ·8萬字
《中醫藥文化與健康知識》主要內容包括中醫藥的起源與發展、名醫故事、中醫藥典故、中醫藥知識、中醫特色療法等,內容嚴謹、簡明有趣、圖文并茂、生動直觀,具有閱讀性、趣味性、專業性特點,非常適合普通民眾閱讀。本書旨在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提升讀者的中醫藥文化興趣,提高對中醫藥知識的認知水平,加深對中醫藥文化的理解,滿足廣大民眾對中醫藥文化與健康知識的需求,促進中醫藥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及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戴銘 周祖亮主編 ·中醫 ·7.9萬字
張京春教授長期研究清宮醫案,并在北京電視臺“養生堂”欄目作系列專題講座,在群眾中有一定影響,本書系作者講座的進一步完善,突出了清代宮廷養生方法與當前民眾養生需求的結合。本書用生動簡明的語言,針對普通群眾中常見的不適癥狀及病患如眩暈、心慌、胸悶介紹了清代宮廷中的精良方劑及方劑功效、服用方法、宮廷軼事等,可讀性強,有一定推廣價值。
張京春 ·中醫 ·7.9萬字
《高秉鈞醫書兩種》由《高氏醫案》與《謙益齋外科醫案》兩書組成,為清代高秉鈞之醫案類著作。《高氏醫案》按面部、中部、流痰流注部、諸風部、兩腿部、內科部分為6部,每部所附醫案例數不等。醫案首論病因病理,次列治則治法,后附臨證方藥,內容精要,條目清晰,共收220例醫案,計344方。《謙益齋外科醫案》按人體部位及病種分20部,97個病種,分門別類匯輯。每證詳辨八綱,隨證立法處方,并指出防止病情惡變及病后調理之法。案末附瘍科日用丸散膏丹論略,闡述若干外用藥的藥理、效能。《高氏醫案》與《謙益齋外科醫案》具有共同的學術特點,均以“治病求本論”為指導思想,并把這一思想運用到外科領域;倡“外瘍實從內出”論,闡明“外瘍與內證,異流而同源”;執內科以御外科,融溫病學說于治瘍之中;創火陷、干陷、虛陷“三陷變局”學說。
(清)高秉均 李政 王培榮校注 ·中醫 ·7.9萬字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老齡化的加速,人們對于養生的熱情及需求越來越大,“食療”,即通過日常食材進行日常的健康調養,是最受關注、接受度也最廣的養生方法。食材本來就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唾手可得之物,且不會像藥物那樣讓人產生畏懼心理,既方便又安全,因此各種食療方、藥膳方都備受歡迎。然而,要讓食材切實發揮其養生效果,有兩個前提,一是充分了解各種食材的特點,二是根據具體的體質需求選擇相應的材料。要讓這些日常的普通食物產生養生效果,一定要用準材料,用對地方。尤其是隨著讀者知識水平和養生需求的提高,他們已不滿足于僅僅獲得幾個簡單的“食療方”,更希望能夠得到一些整體方向上的指導,了解常用養生食材的相關性質,以便能夠根據具體情況的變化,運用食材進行自我調養,這就要求相關方面的科普工作者,不僅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要把養生食材的特點和作用講清楚、講明白、講得通俗,讀者看了能懂、能用、能舉一反三。而在養生的諸多目的中,最受關注的點便是“養脾胃”。脾胃乃是氣血生化的源頭,所有食物都要經過脾胃的運化吸收,才能對人體產生作用。養好了脾胃,能夠從食材中汲取所需要的精華,食療方法才能發揮相應作用。名醫曾謂,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由此可見脾胃在于健康長壽中的重要性,也可見它與食療調養關系之密切。因此,本書所納入的素材都是老少皆知的日常食材,圍繞著它們對于脾胃的調養作用,以季節為比喻,分為五大類。書中不僅會逐一解釋這些食材的具體作用,還會用通俗形象的語言講清楚其發揮作用的原理,并且給出精心設計的藥膳以示范其使用方法。讀者不僅可以通過本書掌握方便易上手的各種食療方法,又能從中學到不少食材知識,能夠更為自主靈活地進行養生調養。
盧傳堅 陳延主編 ·中醫 ·7.9萬字
60種常見病對癥艾灸療法,170個艾灸演示視頻,如何取穴,如何艾灸,看這本就夠!居家艾灸,輕松解決常見問題!隨書附贈四季艾灸保健掛圖。
陸亞麟主編 ·中醫 ·7.9萬字
《方癥會要》全書共收46種病癥,以內科疾病為主,每病有論有方,其論多結合經旨及臨證體驗而發。是一部較為實用的方論醫書,國內尚未見現代整理校注出版。該書在國內僅存有清乾隆丙子二十一年(1756)吳氏家刊本,本次校注也以此本為底本
(清)吳邁等編撰 陸翔 郜巒 卜菲菲校注 ·中醫 ·7.9萬字
《幼科醫學指南》又名《幼科指南》,作者為明末清初醫家周震。全書共四卷。撰于清順治十八年(1661),初刊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全書分述小兒危癥、小兒雜證、小兒五經主病及兼證、虎口脈紋歌等,并補充前人三關辨證,指出脈紋青紫為病在心肝,脈紋黃白為病在肝肺,脈紋色黑為病在腎。論小兒病證多列效方驗案,師古而不泥古,且各卷末設有類方,或載明藥物炮制方法,或注明飲服冷熱及速度。此次校注以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吳潘兩氏校刻本宜興道生堂藏板為底本,以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刻本溧陽保赤堂玉樹堂藏板、清嘉慶十九年甲戌(1814)刻本溧陽保赤堂藏板為校本進行點校整理。
(清)周震 ·中醫 ·7.9萬字
本書為中醫眼科學專書。全書分四卷。卷一敘述中醫對眼生理的認識以及眼病的病因與病理,卷二主要討論各種眼科疾病以及傷寒、中風等十六種常見疾病所兼有的眼病,卷三為應用中藥,卷四為醫案。譚紅兵,畢業于南開大學歷史系博物館專業,長期從事中醫藥古籍文獻和文物研究,曾主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專項《四川中醫藥傳統知識調查研究》、《四川省高校博物館發展戰略研究》等課題,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醫簡整理研究》、四川省財政專項《中華醫藥史話》等重大科研項目。
顧錫 ·中醫 ·7.8萬字
《減肥瘦身怎么吃》由北京中醫藥大學楊毅玲教授主編,在簡要介紹減肥成因、誤區、方法和飲食原則基礎上,從中醫學和營養學角度,收錄了豐富的減肥食材、減肥中草藥、減肥飲品、減肥代餐和減肥零食,全面涵蓋了各類減肥飲食品類。術后還附入減肥的簡易運動方法。本書素材豐富,科學準確,可供上班族及相關肥胖患者查閱參考。
楊毅玲主編 ·中醫 ·7.8萬字
《龔氏三代家傳骨傷秘驗方》作為《巴蜀名醫遺珍系列叢書》之一,不僅完整收載了龔氏三代百年來創制應用的百余首骨傷秘驗效方,還記錄、總結了龔氏三代的臨證醫案、診療經驗。秘方內服外用皆有,丸散膏丹酒俱全,大都簡便效廉,非常難得;醫案真實完整,剖析入微,足資借鑒。
龔桂烈 ·中醫 ·7.8萬字
本書系中醫臨床必讀叢書之一。該叢書暢銷十余年,累計數百萬銷量,久居圖書暢銷榜前列。所選醫籍均為精善底本,為讀者提供精確的原文。本次修訂針對原書錯訛之處進行訂正,更新使用說明等。本書據明萬歷二十九年辛丑正脈本整理。本書是綜合性醫書,全書共三卷。上卷以《素問》病機為據,總論醫理,廣泛闡述有關養生、診法、病機、本草理論等問題,共9篇;中卷11篇、下卷12篇,分述內科雜病、婦產、小兒等科多種常見病證的病原、證候及治療,其中有不少較好的見解和治療經驗,可供臨床借鑒。
(金)劉完素撰 孫洽熙 孫峰整理 ·中醫 ·7.8萬字
《圣濟經》一書,十卷,四十二章,成書于政和年間(公元1111~1118年),乃宋徽宗敕編《圣濟總錄》時親自撰寫,以闡發《內經》之奧旨。《圣濟經》主要論述陰陽五行、天人相應、孕育胎教、察色診脈、臟腑經絡、病機治法、五運六氣、食療養生、藥性方義等。每篇各有小序,其內容大旨融合《素問》之義,而闡釋其要。論述文淺意深,言近旨遠,是學習《內經》的重要參考書。對現今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和臨床運用亦多幫助和啟迪。本書流傳較廣且未有散佚,南宋與金元時期,多見于史書、私家藏書載目。明清時期版本流傳完整,清人陸心源刊行《十萬卷樓叢書》時收錄《宋徽宗圣濟經》,始得以流傳至今。當代有關《圣濟經》多以研究的方式見于著作、論文以及點校方面。《圣濟經》流傳期間,諸多醫家吸收發揮了運氣學說、法象藥理以及兒科理論,為宋以后乃至于今天的中醫學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圣濟經》的深入研究,有利于進一步從整體上把握兩宋之際醫學理論的特點,深入理解宋以后醫學理論衍化的內在理路。本書節選《圣濟經》64條,先注釋詞句再講經意,有的條目附有醫案及學生的感言。
蘇興華編著 ·中醫 ·7.7萬字
本書汲取了全國基層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指導老師馬萬千主任醫師及其團隊的豐富實踐經驗,結合中醫臟腑理論,系統介紹了中醫辨識35種亞健康狀態的方法。書中強調亞健康狀態是介于生理和病理之間的中間狀態,其是否進展為疾病與人體臟腑功能強弱、氣血和陰陽平衡密切相關。全書分為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總論部分概述了健康與亞健康的概念、亞健康狀態的中醫分類,以及影響因素與中醫調理法則。各論部分則詳細介紹了不同類型的亞健康狀態,如氣虛、陰虛、陽虛、痰濕、濕熱、氣郁、瘀血和血虛等,并針對每種狀態提供了個性化的中醫干預指導,包括飲食、運動和情志調理。
馬萬千 邱新萍 蘇華巍主編 ·中醫 ·7.7萬字
《臟腑證治圖說人鏡經》,簡稱《人鏡經》。經脈著作。原書八卷,著者佚名。本書以十二經脈、表里臟腑為綱,每卷以二經總圖、二經總論、脈解、經脈圖、步穴歌、是動所生見證、氣運、二經引藥、二經治法為目,綱目分明。后續奇經八脈、正內形圖、背內形圖、側內形圖、背經總圖、面經總圖、三部臟腑脈位圖、頭面圖、腹脅手臂圖、腰脊圖、足膝圖。附錄及續錄補其未竟之旨。圖論相參,條分縷析,論治結合,內容豐富,示人以規矩。對研究藏象、經絡學說及臨床辨證施治有一定參考價值。本次整理以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館藏之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溫陵洪啟睿刻本為底本。
佚名 ·中醫 ·7.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