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自1956年烙法治療慢性扁桃體炎技術確立(1966年相關著作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以來,幾代遼寧中醫耳鼻喉科人對中醫烙法進行不斷的深入挖掘和整理,并在遼沈地區使用至今,為廣大不適宜手術的慢性扁桃體炎患者減輕了痛苦。在當前仍有一定的推廣價值。本書系統整理了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60年來中醫烙法治療慢性扁桃體炎的技術方法,并總結了圍繞本技術開展的科學研究的成果,書末附有典型病案。
冷輝 ·中醫 ·8.6萬字
“小兒推拿神手”廖品東行醫30年心血力作!睡前捏一捏,感冒發燒去無蹤,睡前按一按,咳嗽過敏不再來。每天10分鐘,徹底激活寶寶自愈力!
廖品東 熊茜 ·中醫 ·8.5萬字
糖尿病治療的指導思想是以“五駕馬車”為基礎——食療、運動、監測、教育和藥物治療。以往強調,該病為終生性疾病,需要終身治療。作者身為糖尿病醫生,通過臨床實踐,使很多糖尿病患者經過積極治療,短時間內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臨床治愈。此書向患者傳遞一個積極信息——患糖尿病后,并非需要終生藥物治療,只要有信心(患者積極配合)、方法得當(醫生對疾病有足夠理解與辦法),就可以戰勝糖尿病。
谷志文 ·中醫 ·8.5萬字
本書收集的是鄒志為的學術論文及其繼承人總結的鄒志為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等文章,是鄒志為一生的經驗總結,是繼承和發揚鄒志為的學術思想并運用于臨床的寶貴專著。全書包括四個部分,即內科辨證、男科論治、婦科論治、方藥應用研究。作者簡介鄒志為,主任中醫師,廣東省名中醫,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曾任韶關市中醫院業務副院長。從事教學、臨床、科研工作50多年,擅長運用中醫理論治療老年病、男科、婦科、小兒科等疾病。總結了40余個經驗方,創制如“痰咳舒”“荊防感冒茶”等10余種中成藥,先后在國家級及省級雜志刊物發表論文27篇。
曾志 劉凌鷹 ·中醫 ·8.5萬字
本書為清代名醫高秉鈞撰著。高氏字錦庭,錫山(今江蘇無錫)人。精通內外科,尤以外科馳名于江浙間。本書共3卷,成書于嘉慶十年(1805),是高氏外科臨證經驗的總結。高氏窮研《黃帝內經》,博綜經典,主張治外必本于內,治瘡瘍須分陰陽虛實,提出“毒攻五臟”的主要證候,確立了“按部求因”的辨證方法,創立了“兩證互相發明”的外科編寫體例,并于書后匯集了260余首外科常用方劑。該書對當今中醫外科臨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本次整理,以嘉慶十一年(1806)初刻本為底本,精審精校,使內容更加準確。書前增加導讀,書末附有方劑索引,便于讀者查閱。本書為中醫外科醫生所必備,也可供其他中醫工作者參考。
(清)高秉鈞著 田代華整理 ·中醫 ·8.5萬字
第一講闡述了《傷寒論》的歷史沿革,以幫助讀者正確理解此書涵義;第二講論述了《傷寒論》條文排列的有機聯系,剖析了它的辨證思想和方法;第三講是六經為病提綱證的現實意義;第四講介紹了《傷寒論》的氣化學說,六經、六氣陰陽變化規律。從第五講至第十三講采用了以方帶證的歸類方法,把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的主要方證進行了歸納,并附有后世方證和醫案,以供臨床借鑒。最后一講為作者使用經方的心得體會,也對上述諸講作了簡明扼要的總結。
劉渡舟 ·中醫 ·8.5萬字
山西老中醫閆云科先生先后跟隨梁致堂、李映淮、劉紹武諸先生臨床,臨床主張以病機為圭臬,抓主證作標靶,有是證用是方。著有《臨證實驗錄》《經方躬行錄》,并作為主要負責人整理出版山西李翰卿先生遺稿《傷寒論113方臨床使用經驗》。其對經方運用理法純熟,方藥精當,對經方理論也有自己獨到的認識,充分體現了中醫簡便廉驗的特色。本書系作者學習、運用經方之心得實錄。書中有類似方的比較及作者驗案、得失,分析詳明,文筆樸素,可讀性與指導性較強。
閆云科 ·中醫 ·8.5萬字
本書是根據宋兆友教授五十五年的臨床經驗,由其學生和團隊共同整理而編著的一本皮膚病專著。全書共分三篇:第一篇,常用治療技術(共7章,89項);第二篇,最新研究報告(共5章,174項);第三篇,證治專題講座(共12章)。本書以中醫理論為指導,以中西結合為方法,內容翔實,簡明實用。可供皮膚科醫生、美容科醫生、全科醫生、醫學院校師生等醫務工作者學習參考,也可供科研單位、醫療器械、藥品或化妝品生產單位等參閱研討。
宋兆友 宋寧靜 ·中醫 ·8.5萬字
本書由天津中醫藥大學一線教授傾力打造,以最新教材為底本,作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方劑歌訣引入,對該方配伍特點,臨床應用注意點等以簡練形式列出,重點難點提示,易學易記,旨在幫助中醫初學者、愛好者理解并記憶,較迅速奠定中醫基本功底。以期獲得較好的市場。
嚴哲琳 ·中醫 ·8.5萬字
中國茶療法是指用一味茶葉組成單方或復方,用沸水沖泡或稍加煎煮后取其湯汁飲用,以防病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它是以中國傳統茶學理論為基礎,以中醫藥學理論為指導,專門研究茶葉防病治病功效的一種新療法。本書介紹了中國茶療法的基本內容、優勢及特色,闡述了中國茶療法選擇茶樹與茶葉的特點,包括對茶樹種植的要求、茶葉的采收以及炮制茶葉的方法;闡述了傳統中醫藥對茶葉的性味、歸經的理解及其治療作用;講解了茶療的配伍、劑量及療程;同時,對用水、茶具的選擇、沖泡的方法、環境的配合、茶葉的存放,以及飲用茶藥時的宜忌等,都有詳細的介紹。希望通過本書多方面的詳細闡述,使讀者對茶療有正確的認識,從而能知茶用茶,達到治病強身的功效。
衛明 何翠歡編著 ·中醫 ·8.4萬字
《醫法圓通》為清代名醫鄭壽全所著。四卷。以討論雜病和常見病癥為題目,辨明內外虛實、經方時方之要,再結合時弊詳加論說,頗切臨床實用。綜合類著作。本書成書于同治十三年(1874)。首論用藥弊端,倡治病辨證之理全在陰陽虛實四字,告誡醫者深究醫理,切莫做庸醫殺人。后分癥詳述辨治之法。卷一、二為雜病、婦、兒等科;卷三、四為傷寒、時病及雜論。所論宗仲景之學,且多有獨自見解。如提出失血者正氣實者少,反對概用瀉火涼藥。所繪六經病用藥圖簡捷明了。全書以醫論為主,結合臨證心得辨析病機及治法宜忌,對臨床研究有一定參考價值。
(清)鄭欽安著 張麗君等點校 ·中醫 ·8.4萬字
《陳衛川中醫臨證實錄病案》系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收集至今60余年,共涉及65個病種,100余醫案,包括內科、外科、兒科、婦科、耳鼻喉科等眾多學科,從不同方面反映了其學術經驗。陳衛川重視人體體質,認為人體稟賦的差異與生活環境、民族屬性、精神因素、勞力四時及飲食習慣等有著密切的關系,臨證時強調飲食、運動、治療,以保護正氣、保護胃氣、保護津液的“三保”學說為指導,旨在祛除病因的同時,調整其稟性的衰敗。
曹維宏 陳堃 武春麗 ·中醫 ·8.4萬字
對藥是名醫施今墨的用藥特色,本書收載了祝諶予先生為施今墨老師整理的施氏對藥和施今墨臨床醫案集的內容,書中采用西醫病名,中醫辨證論治、多診次記述的體例,在每類病例前加有按語,對該病例進行分析,有助于青中年醫生掌握施老的臨證精髓。
祝肇剛 祝勇 ·中醫 ·8.4萬字
本書乃徐書教授熟讀《傷寒》百遍,衡之于實踐四十載,讀、思、辨、悟皆俱,而形成的心法薈萃。作者以仲景六經為基礎,從“開闔樞”的理論來理解六經之生理、病理規律,陰為基,陽氣為動力,以及“合病”與“并病”乃疑難病之核心。徐書教授從大量的腫瘤病例中總結出癌毒就是陰毒的理論,并提出“腫瘤的形成不外內、外二因,風毒、寒毒、濕毒皆外所因,虛勞為內所因”,回答了百年來癌毒是什么的問題。此乃徐書教授傷寒學術之精華,療效確切,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值得參考。
徐書 ·中醫 ·8.4萬字
本書系常見病癥古代名家醫案選評叢書之一。本書以中風病為綱,先對中風病癥作簡要概述,繼將名家醫案分類歸納,并注明出處,末加"評議"。評議內容客觀準確,且融以作者的心得體會和臨床經驗,著力闡發辨證施治要點,辨異同,明常變,有分析,有歸納,使人一目了然,從中得到啟發。本書體例新穎、內容豐富、評議精當、對臨床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有利于提高診療能力和學術水平。
盛增秀 ·中醫 ·8.4萬字
“胡希恕經方醫學”訂閱號是北京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主辦。胡希恕先生是我國近代著名中醫經方臨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醫界贊譽為“中國有獨特理論體系的、著名的《傷寒論》研究者、經方家”。本書是胡希恕先生弟子與再傳弟子的臨床文章匯編。
馬家駒 ·中醫 ·8.4萬字
共分兩章,第一部分介紹脈學起源、形成、脈名與脈象的分類、分部診法、診脈方法及注意事項、特殊脈象的臨床意義等;第二部分重點介紹各種脈的脈象歌、主病歌以及脈象闡釋、相類脈、脈象主證等,內容淺顯,易于背誦和記憶,書中博引《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方論》以及諸醫家脈學專著之精辟論述,詳加注釋,作為登堂入室之階梯,對于有志學習中醫之士不無裨益。
肖進順 ·中醫 ·8.4萬字
本書由明代著名醫家薛己編著,是一部載有大量外科醫案的臨床專著。共8卷。以腫瘍、潰瘍、瘰疬、楊梅瘡等31種病癥為綱,每一病癥先簡述脈證治則,次列病案,詳記患者性別、年齡、患病時間、癥狀、治療過程、病情分析、診斷及治療方藥,全書附方約200首。特點:①診斷注重望診和切診,辨證準確。②治療以內治為主,長于溫補。全書200首方劑,除10余首為外用方外,其余均為內治方。③醫案均為薛己親自診療的案例,可信度高。全書敘述簡明,醫案真實,層次清晰,實用性強。本次整理精選底本,內容準確,便于讀者學習查閱。本書為中醫外科醫生所必備,也可供其他中醫臨床醫生參考。
(明)薛己著 胡曉峰整理 ·中醫 ·8.4萬字
作者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先后師從于著名國醫大師朱良春教授和國醫大師李士懋教授,中醫外科名家陳瑞山,林偉雄;婦科專家田淑宵女士等等。臨床工作30余年,年門診量萬余人。30多年,徐書一直來致力于經方的研究,在臨床中提倡以脈診為中心,以經方作為龍頭,時方作為龍尾,專病專藥畫龍點睛。由于徐書勤于學習、善于思辨,又臨床,經驗豐富,嫻熟運用經方,一切從臨床實際出發,不只局限于《傷寒雜病論》條文,并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更加豐富了經方的臨床運用實踐。
徐書傳授 支星月等整理 ·中醫 ·8.4萬字
《活幼心書》為元代醫家曾世榮編撰。刊于1294年。全書共3卷。卷上為決證詩賦75則,以歌訣形式簡要介紹兒科診法和小兒病證。卷中為明本論43則,論述兒科各種疾病的病因、病證和診斷治療方法。卷下為信效方,載有治療小兒疾病的各種方劑230首,其中有不少方劑為曾氏所獨創。本書為中醫兒科醫、教、研人員所必備,也可供其他中醫人員參考。本書內容豐富,辨證詳明,處方精審,又以歌訣列于卷首,利于初學者記誦,實為難得的兒科參考書。本次整理,以《中國醫學大成》本為底本,以清嘉慶十六年刻本等為校本,經過精心校勘而成。
(元)曾世榮撰 田代華整理 ·中醫 ·8.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