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刺血法,是祖國醫學的寶貴遺產,不僅在民間廣為流行,而且很多醫家十分重視,廣為采用。刺血法不僅對常見病有應手之效,對一些令人棘手的疑難雜癥亦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療效。本書內容翔實,語言通俗,共介紹了135種常見病的病因病機、取穴、方解、方法和注意事項,可供專業人員、醫學院校師生、養生保健人員及普通讀者閱讀參考。
向陽 向云飛 ·中醫 ·7萬字
《四十年基層針灸得失錄》作者楊承岐是河北省石家莊地區的基層醫生,曾任職鄉鎮中心衛生院院長。作者十二歲學醫,十六歲懸壺鄉里。雖然因小兒麻痹癥奪去了左腿的健康,但為了診治患者,靠一根拐杖,一架破舊自行車的幫助,走遍了方圓百余里大小村莊的千家萬戶。作者將其三十多年臨證得失傾囊寫出,毫無保留。所有的觀點和方法都源于臨床又驗之臨床,是他后半生攻病克難的“百寶囊本書既有理論探討,又有臨床研究:既有成功的經驗,又有失敗的教訓;既有中醫臨證發微,對針灸方法和穴位功效進行新探討。
楊承岐口述 楊麗平整理 ·中醫 ·10.3萬字
《本草綱目》為明代醫學大家李時珍所著,載有藥物1800多種,方劑11000多首,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本書以權威金陵版《本草綱目》為底本,選取最實用的內容進行編排。本書包括氣味陰陽、升降沉浮、對癥用藥等用藥治病內容。本草部分選取目前常用、常見的品種,內容包括釋名、集解、修治、氣味、主治、發明、附方等內容。書中針對具體品種配有藥材圖、植物圖或動物圖以及藥材或植物的識別特征、分布、采集等文字介紹。本書內容實用、簡潔,配圖清晰精美,將現代中草藥研究與《本草綱目》相結合,便于讀者參考閱讀。適合中醫藥工作者和中醫藥愛好者閱讀和參考。
(明)李時珍著 岳桂華 楊高華編 ·中醫 ·14.4萬字
中成藥是居家生活不可或缺的“健康好伙伴”,選對藥、用好藥,更是每一位家庭成員都應熟諳于心的常識。但是中成藥的合理使用并非人人都懂,據統計90%的人曾經陷入過用藥誤區。本書針對家庭常見病給出詳細的中成藥調理方案(所選中成藥多數為經常使用的非處方藥),為讀者在生活中明白選藥、正確用藥提供參考。
裴勝 ·中醫 ·9.4萬字
《難經》相傳為戰國時期醫學家秦越人(號扁鵲)所著,是一部中醫古典理論書籍,全書采用問答方式,分別論述了脈學、經絡、藏象、疾病、腧穴、治療等醫學內容,是對《黃帝內經》相關內容的補充與闡發。該書以基礎理論為主,著重介紹了經絡學說、五輸穴、俞穴和募穴等特定穴,以及針刺的補瀉運用等,為中醫脈學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是中醫四大典籍之一,對后世醫學理論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扁鵲 ·中醫 ·1.5萬字
《中醫必背紅寶書》精選中醫經典中的重要篇章、段落、條文,包括《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黃帝八十一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熱論》《溫病條辨》等。
劉更生主編 ·中醫 ·6.9萬字
本書名為《中醫入門路徑》,由山東省棗莊市中醫院主任醫師、棗莊十大名醫劉翔關于中醫入門的講稿整理而成。劉翔曾多次辦班,教授中醫愛好者及初入臨床的醫師學習。作者從氣火(能量)、氣化、氣機角度講述臟腑、經絡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全書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將氣火(能量)的產生,主要是心腎功能;第二部分講氣火(能量)的運行,主要是六經的功能;第三部分講氣火(能量)的載體,主要講肝、肺、脾胃的功能;第四部分講中醫思維方法、運氣學說及八卦理論。
劉翔編著 王子依整理 ·中醫 ·13.8萬字
《醫學三字經》全書4卷,乃仿效《三字經》的體裁,以三字一句的韻語,概述醫學源流、基本理論和常見疾病證治。卷一、二,除首論醫學源流外,分論中風、虛癆、咳嗽、瘧疾、痢疾、傷寒、溫疫、婦人經產、小兒等33類疾病的證候、病機、治法和方藥。卷三、四詳論《醫學三字經》中所列各種病癥的方藥,有方有論,有詳有略,乃至加減運用,煎服方法均有論述,并于第四卷中對陰陽、臟腑、四診等基本理論簡明扼要地加以論證,便于初學者背誦和瀏覽,是一本入門的好書。作者簡介:《傷寒論淺注》為清代名醫陳修園所著。陳修園,名念祖,清代福建長樂人,生于公元1753年,卒于1823年,享年七十歲。陳修園一生孜孜不倦,從事醫學知識普及工作,著述宏富,有《傷寒論淺注》《靈素節要淺注》《金匱要略淺注》《金匱方歌括》《長沙方歌括》《醫學實在易》《醫學從眾錄》《女科要旨》《神農本草經讀》《醫學三字經》《時方妙用》《時方歌括》、《景岳新方砭》《傷寒真方歌括》《傷寒醫訣串解》《十藥神書注解》等。
陳修園 林慧光 ·中醫 ·4.9萬字
中醫舌診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系統性強,尤其是其直觀形象的特點,易于學習和掌握,不僅在臨床受到中醫、中西醫結合醫師的廣泛重視,在個人健康保健領域也被廣為應用。舌象不僅可以用來診斷病證、指導用藥和評價療效,還可以用來辨識體質、管理健康、指導食療食補等,已成為學習中醫過程中必須掌握的臨床基本技能之一。為了方便國內外廣大中醫初學者、臨床中醫師以及中醫愛好者更好地學習掌握和運用舌診的基本技能,作者團隊從多年臨床診療和研究資料中精選了具有典型特征的舌象照片400余幅,以及一批真實舌診病例,為讀者提供了難得的第一手學習資料。除了傳統舌診內容方法之外,本書還融入了部分現代舌診研究的內容,細致地闡釋了舌象在疾病診斷、遣方用藥、療效評價、體質養生等方面的應用,增強了舌診學習的實效性,是一本精彩的舌診入門和提高之書。
許家佗 ·中醫 ·6萬字
《飲膳正要》,元代忽思慧著。全書3卷。卷一主要記述了養生、妊娠、乳母、飲酒等注意事項及94種珍貴食物的功用、組成和制法;卷二記敘了56種漿湯、益壽藥及55種食療食物的功用、制法以及五味對五臟的影響等;卷三記載了谷、獸、禽、果、菜、料物的性味、毒性、功用等,并指出了服食禁忌及解毒方法。
忽思慧 ·中醫 ·3.4萬字
本書首先詳細闡述四部脈法(人迎脈、寸口脈、沖陽脈、太溪脈)、金銀針、針刺順序、切脈針灸穴組命名規律、取穴方法(附有75穴取穴法)、進針手法等相關知識,然后詳解切脈針灸穴組70余組,分整體上下陰陽調整取穴、辨病取穴、對癥取穴三部分論述,每一穴組均寫明作用、主治病證;每穴均配有插圖,全書共計150余幅。全書文字簡練,重點突出,圖文并茂,方便記憶和臨床運用,適合切脈針灸初學者隨時翻閱學習,對臨床帶教也有很大幫助。
俞云主編 ·中醫 ·2.6萬字
本書是以全國高等中醫院校規劃教材《中醫內科學》為藍本,采用七字歌訣形式,概括了中醫內科學所載病證文精要。歌訣后有證候特征、病因病機、辨證要點、治則治法及分證論治,對歌訣所述病證進行充分地解釋說明,言簡意賅,便于理解記憶。書中另附有方劑組成索引,以利于前后互參,學用方便。本書執簡馭繁,薈精萃要,朗朗上口,使人樂于習誦,便于記憶,適用于中醫藥專業學生參考使用。
李興廣 林燕 ·中醫 ·7.5萬字
《飲膳正要》是一本總結食物、食材藥性的古籍,為元朝飲膳太醫忽思慧所撰。該書是一部古代營養學專著,著成于元朝天歷三年(公元1330年),全書共三卷:卷一講的是諸般禁忌、聚珍品饌;卷二講的是諸般湯煎、食療諸病及食物相反中毒等;此兩卷是古人對各種飲食藥性的總結和飲食宜忌。卷三講的是米谷品、獸品、禽品、魚品、果菜品和料物等,是古人對食材藥性的鑒定。《飲膳正要》書中記載的藥膳方和食療方非常豐富,特別注重闡述各種飲饌的性味與滋補的作用,并有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飲酒避忌等內容。
(元)忽思慧撰 楊德勇解譯 ·中醫 ·19.3萬字
古中醫是指漢唐以前的一種醫學模式,其核心價值觀就是天人相應觀念,即認為人與天地萬物是密切聯系的,人與天地宇宙都是一氣變現的結果,故人要順應天地運行的規律。這種思想深深影響了古中醫學的疾病認識觀與養生診療觀。而《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難經》這中醫的四大經典著作則是古中醫學的的靈魂所在。《黃帝內經》為古中醫學提供了最可靠的理論依據。醫圣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嚴謹精妙的六經法度與千錘百煉的傳世經方則是古中醫學在臨床上的神兵利器。《神農本草經》則為古中醫學展示了用藥大法。漢唐以后,金元以降,明清以還,儒理之道滲入醫林,古中醫學就此陷入了低谷。直至清末民初彭子益的出現,以《易經》河圖中氣升降圓運動之理,破解《內經》、《難經》、《神衣本草經》、《傷寒雜病論》、溫病學說的千古奧秘,批判地繼承發展了古中醫學,找到了古中醫學傳承斷層的脈絡,使古中醫學得以重生。本書為古中醫學入門讀物,由任之堂主人余浩撰寫。著重講解了古中醫學的世界觀,即精氣學說,古中醫學的方法論,即陰陽五行思維和象思維,古中醫學的藏象學說、氣化論、診療觀等。本書由作者的課堂講稿改編而成,語言流暢,通俗易懂,旨在回歸中醫的本原,推進古中醫學的發展,促進中醫學的復興。
余浩 熊廣華主編 ·中醫 ·7.1萬字
本書為“用耳朵學中醫”系列叢書拓展卷中的一本。與我社出版的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規劃教材《中醫基礎理論》(孫廣仁主編)相配套,以國內中醫藥本科教育教學大綱為基礎,同時涵蓋國家執業醫師考試大綱,充分體現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內容;對各知識點的概念進行梳理,并正確、全面、簡潔、規范、生動地進行表述。對于書中的知識點,先以歌訣的形式進行描述,其后對知識點涉及的內容再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詮釋,加深讀者對該知識點的理解,便于讀者記憶。本書內容精當簡潔,編排生動活潑,緊扣教材,配以同步的錄音,通過歌訣、表格的歸納記憶和聲音重復記憶,幫助讀者快速準確記住中醫藥基礎知識,實用性較強,適合中醫院校學生和中醫初學者使用。
徐雅 ·中醫 ·5.4萬字
《靈樞經》是《黃帝內經》的一部分,又名《黃帝內經靈樞經》,亦曾稱《針經》、《九卷》。是一部中醫著作,共12卷,8萬字。成書時間,考證者說法不一,約在戰國時代,而漢代以來又續有增補,并非一時一人之作。現在通行的《靈樞》,是經過南宋史崧重新編校而流傳至今的。
(宋)史崧重編 ·中醫 ·8萬字
這是一本全視頻講解的催乳按摩書。不管你是普通型缺乳、氣血不足型缺乳、肝郁氣滯型缺乳、乳汁淤積型缺乳……都能在本書中找到相應的按摩方法。從取穴到按摩手法,掃一下二維碼,無論是在手機還是平板電腦上,都能直接觀看。跟著視頻操作,即使是完全沒有基礎的新媽媽也能輕松學會。書中每個穴位都清楚準確地標上橫縱坐標系,以及穴位周圍的參照物,讓找穴變得輕而易舉。按摩方法真人示范,一步一圖,讓你一看就懂,一會就用。產后催乳很重要,乳房保健也不能忘。乳房下垂、急性乳腺炎、乳房腫脹疼痛等常見的乳房問題,都可以通過正確哺乳和乳房保健來預防,讓你成為一個健康美麗的哺乳媽媽。產后42天坐月子食譜,不用頓頓大補,更不必“食之無味”,保證新媽媽吃得營養又美味的同時,輕輕松松實現催乳下奶。
李紅萍 ·中醫 ·4.1萬字
本書以人體十四經絡的361個腧穴以及48個經外奇穴為主線,圖文并茂地介紹其精準定位、快速取穴法、功效及刺、灸、按摩法,并配有精準的骨骼穴位定位圖和直觀的真人示意圖,目的是使讀者在3秒鐘內找準穴位,解決定穴難、取穴不準的問題,有利于讀者一一對照,使本書的指導性和實用性更加突出。
吳中朝主編 ·中醫 ·7.6萬字
祖國藥學博大精深,我們本著學習、借鑒、傳播的想法,編寫了這本《圖解〈湯頭歌訣〉》。本書主要有以下特色:在忠于原著的基礎上,對生澀難懂的古文進行精心的編譯,以使該譯本更加簡潔明了,通俗易懂。書中選用了307幅藥方實例圖解和248幅精美逼真彩色手繪草藥圖,并對植物的根、莖、葉、花、子等部位做了細致入微的描述和詳細的分解說明,在給讀者帶來強烈視覺沖擊的同時,又可全面地了解植物的藥用價值。書中將原書中的藥味,以現代的克制、元制等方式呈現,用表格的形式圖解用法,一目了然,方便用藥。本書還適當增補附方,大大拓寬了主方的應用范圍,使方劑增至445余方。鑒于歷來中藥材的正品、地區習慣、混淆品、偽品無統一明確的劃分界限,本書對藥材真品特征做細致描述,保證用藥的安全、合理、有效,方便讀者隨查隨用。
常學輝編著 ·中醫 ·17萬字
經常便秘、口臭難聞、吃飯不香、晚上睡不好?這些都是脾胃問題惹的禍。由于工作壓力大、飲食不規律不衛生等原因,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脾胃都出了毛病。“三分治、七分養”,權威專家告訴你通過簡單的飲食調養、運動鍛煉、按摩穴位、調節情緒等,就能遠離脾胃疾病。本書結合國內知名養生專家的脾胃觀點,針對不同體質人群,全面講述保養脾胃的有效方法,讓你輕松擁有好脾胃。
張文高 焦明耀編著 ·中醫 ·8.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