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曲蘊華章》是一部集音頻、視頻、唱段文本、教學示范于一身的鼓曲類出版物,內容涵蓋單弦牌子曲、岔曲的各種表演形式,涉及74段曲目。絕大多數唱段文本都來自張蘊華1960年作為學員時手抄的珍貴文字,音頻、視頻則是張蘊華在知命之年錄制下來的珍貴資料。希望這些珍貴的單弦藝術資料能為曲藝從業者提供參考,同時也為曲藝愛好者提供一個近距離接觸單弦藝術的機會。這也彰顯了張蘊華為傳承并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單弦牌子曲項目付出的辛勤勞動。
張蘊華 ·音樂 ·4.7萬字
本書內容共分四個歷史時期,每個歷史時期開頭用一段兩三千字的獨立文章描述歷史大背景,接著用每個作品按時間先后順序串起樂曲的歷史脈絡。所挑選的音樂都是旋律優美動聽的經典名作,每一首樂曲對應有輕松筆談,內容包括作者簡介、創作背景及對首鋼琴曲的特點概括,并有一些感想。本書內容為深入淺出、趣味十足的音樂普及知識,希望帶領讀者走進經典作品并欣賞經典作品,聆聽音符背后的美麗心靈。
李小庚 ·音樂 ·9.2萬字
簡要介紹室內樂的發展歷史。室內樂在我國的發展程度遠不及歐美等發達國家。通過對室內樂這一表演形式長期的實踐與研究,試圖通過此教材加強綜合類院校音樂專業學生室內樂課程的訓練,達到以下目的:1.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2.通過對作品的和聲、復調、多聲部織體等方面的分析,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全面認知能力及總譜研讀能力。3.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素養。4.以室內樂課程為平臺,進一步推動大學交響樂團的發展。
常林 ·音樂 ·1.7萬字
本書將陸在易具有啟示和指導意義的音樂文論集結成冊,分為”藝術思考”“人物春秋”“直面音樂”“藝術訪談”四個部分,并收錄了部分評價他的文章,以文字的形式展現陸在易音樂創作的藝術內涵與價值,這對中國音樂的發展,尤其是中國音樂創作的發展具有現實意義。陸在易,又名梓鈞,當今中國樂壇著名作曲家。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上海音樂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作曲。歷年來特別是在合唱及藝術歌曲創作領域所表現出的近乎癡情的執著追求和取得的藝術成就更深為音樂界所稱許。其中混聲合唱《雨后彩虹》被評選為20世紀世界華人音樂經典;藝術歌曲《祖國,慈祥的母親》等則早已流傳海內外,并被各音樂院校選入聲樂教材;
陸在易 ·音樂 ·14.7萬字
本書為“禮俗之間——中國音樂文化史研究叢書”系列之一,以中國封建社會國家禮樂的一個特殊承應群體——"禮樂戶"為研究對象,是首部較為全面研究中國禮樂戶的正式出版著作。全書共四章,分別梳理了禮樂戶自萌發到解體的歷史,分析了該群體的"非賤民"特征、職能與承載之太常雅樂,以及管理、分布及影響。禮樂戶是一個特殊的用樂承應群體,承載特定的禮樂類型。研究中國禮樂戶,明確其主要特征,有助于全面認知禮樂戶所處歷史階段的中國音樂文化。
張詠春 ·音樂 ·19.6萬字
本套童聲合唱作品集改編自中外經典兒歌、民歌、樂曲,共收錄65首,并根據排演難度分為四冊:第一冊,二聲部及簡單三聲部;第二冊,較復雜三聲部及簡單四聲部;第三冊,復雜三聲部及四聲部;第四冊,復雜四聲部及五至八聲部。每首樂曲均含合唱譜、鋼琴伴奏譜、作品介紹、排練導航,并附有制作精良的樂隊伴奏版示范演唱,供讀者掃碼聆聽。本套曲集經典、實用,是華語地區童聲合唱團進行日常訓練或演出比賽的不二之選。黃薈,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音樂制作人。1990年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20世紀90年代末因連續制作出版了聲樂套曲《蘇武牧羊》、民族音樂《云之南》等風格特異的豪華唱片而為中國樂壇矚目。他的音樂創作被歸入世界音樂風格。他一直堅守著特立獨行的創作觀念:長期只身行走在中國各民族地區,融入民生民俗,汲取深度的文化藝術滋養,從而形成富于想象力和辯識度的音樂語言。其創作并制作出版的中國音樂系列作品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并獲國家級大獎。他曾受聘入選第29屆奧運會閉幕式音樂創作組。在2007年第六屆中國金唱片獎評選中,他獲得“音樂創作特別獎”殊榮。2015年9月,在由中國音像學會、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學會主辦的中國原創音樂致敬盛典頒獎活動中,他榮獲“杰出貢獻詞曲作家獎”。
黃薈編著 ·音樂 ·1.6萬字
趙曉生交響作曲集,共四個樂章,分別為《追日》《奔月》《填海》《補天》。趙曉生,作曲家、鋼琴家、音樂理論家與教育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音樂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專科學校暨附屬小學校長。1984年,美國密蘇里哥倫比亞大學客席教授。在中國二十余個主要城市(150場以上),美國(20余場)及香港等地舉行鋼琴獨奏會,擅長即興作曲演奏;創立“太極作曲系統”及“音集運動”理論系統,創作數十部作品,在外產生廣泛影響。
趙曉生 ·音樂 ·691字
作者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甘肅人,敦煌文化對作者的熏陶已根植于心。管弦樂作品《敦煌神鹿》是作者對敦煌題材音樂情有獨鐘的最好體現。
韓蘭魁 ·音樂 ·1006字
本書是一本尤克里里和弦的學習工具書,書中包含了尤克里里常用及拓展的和弦,每個和弦的按法都配有正面圖、俯視圖、背面圖及細節照片。零基礎的讀者可以邊看圖片邊學習,按照書中的按法,輕松學會和弦的正確彈奏方法。本書還配備的教程相關視頻,讓讀者不僅可以看圖自學和弦彈奏,也可以看視頻輔助講解,循序漸進的學習。
灌木文化編著 ·音樂 ·3972字
本書涉及了鋼琴常用的基本技術,三個階段的不同練習,包括了五指練習,音階練習、琶聲、雙音彈奏、和弦支撐、顫音彈奏、六度、八度等基本技巧的練習。它能夠使手指,輕巧敏捷、靈活、手指獨立、結實有力、還能使手腕放松、自然、富有彈性。然而,哈農如同拜厄,都是學琴者必選的教材,幾乎每個學琴的人都要練習哈農。它也是學琴者必不可少的教材。
(法)夏爾·路易·哈農 ·音樂 ·2106字
本書適用于即將進入復調學習的鋼琴初級學習者,是專門針對復調基本功訓練的系統練習,可以銜接小巴赫。本書有兩個教學宗旨:一是提供一些復調織體彈奏所需要的最為基本的手指技巧訓練方法;二是通過實例對復調音樂織體作最為簡單的介紹,曲后也附有針對特定樂曲作的特定說明。本書編曲有三種類型,一是彈奏復調作品的基本運指練習,二是用實際的音樂進行,對各種織體模式以及格律作些簡單的解讀練習,最后是較為完整的復調小曲練習。本書的系統化訓練,將作為學生彈奏古今中外經典復調音樂作品的良好的入門鋪墊。
林華 ·音樂 ·2.3萬字
《金湖大合唱:總譜》這部交響音詩是作者在深入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采風獲得靈感所作,作者根據自己的選材,立意,集中筆墨寫人的內心世界,把側重點放在抒情內容的表現上,作品融合朗誦、聲樂和管弦樂的多種藝術手法,用詩和音樂的語言,記敘一個青年初到林區的種種感受。作品的音樂語言未采用現成的民歌,而是作者自己從生活出發創作的,使作品具有一種抒情的氣質,并體現了作者的創作個性。
張敦智 ·音樂 ·534字
本書為“禮俗之間——中國音樂文化史研究叢書”系列之一,作者從對歷史上樂籍為集中區域之一山西省所存樂后人的實地考察入手,以樂籍制度、樂人為主脈對中國音樂文化傳統進行梳理,從文獻學、社會學、民俗學、音樂學、歷史學、考古學等層面對這一群體在歷史上各個時期的自下而上方式、社會地位、信仰崇拜、組織形式、進行全方位的研討,力圖做出新的解釋,是一本集學術性、全面性、邏輯性為一體的音樂史學專業書籍。
項陽 ·音樂 ·36萬字
楊天解的交響樂作品在運用民族音樂語言結合西方現代作曲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本部作品選收入了管弦樂作品《苗寨狂歡節》、交響詩《太行山記憶》、交響曲《湘江頌》和《東方之子》這四部代表作品,均獲得廣泛的好評。楊天解,國家一級作曲,中國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廣播電視音樂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其作品體裁豐富,獲得包括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文華音樂創作獎、全國群星獎作曲金獎、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大獎等二百七十余項獎項。其傳略載入英國劍橋名人傳記中心編錄的國際音樂家名人辭典。
楊天解 ·音樂 ·6225字
《合唱音詩:森林日記(總譜)》是一部風格清新、色調明朗、抒情氣息很濃的大型聲樂套曲。在這部作品中,作者沒有襲用常見的大合唱寫法,不是去追求史詩般的宏偉氣勢、戲劇性的情節貫穿或色彩斑斕的場景描繪,而是根據自己的選材、立意,集中筆墨寫人的內心世界,把側重點放在抒情內容的表現上,調動朗誦、聲樂和管弦樂的多種藝術手法,用詩和音樂的語言,記敘一個青年初到林區的種種心情感受。通過《迷人的森林》《森林夏令營》《逝去的歌聲》《山泉》《護林人的小屋》《綠色的未來》這六篇“音樂日記”,真實而又生動地將主人公所見所聞、所感所思的記錄,逐頁展示在我們面前,使我們親切地感受到主人公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心靈美。
張敦智 ·音樂 ·3065字
二胡協奏曲《鑄夢》是當今為數不多的以“中國夢”為主題,用音樂詮釋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理解的作品。作品包含3個樂章--第一樂章“復興”,第二樂章“繁榮”,第三樂章“蔚藍”,從不同的時間、階段回溯民族復興走過的艱辛歷程,展現改革開放及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展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藍圖,描繪出一幅積極昂揚、富有中國精神與大國氣象的音樂畫卷。作者謹以此作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王云飛,青年作曲家,浙江音樂學院作曲與指揮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曾先后師從于著名作曲家郭鳴、范哲明、秦文琛、郭文景。創作有多部各類體裁的聲樂、器樂作品。近年來,將民族器樂作品作為創作重心,創作有多部優秀民族室內樂、管弦樂作品。他是當今國內活躍于民族器樂創作領域的優秀青年作曲家之一。
王云飛 ·音樂 ·307字
《崔炳元音樂作品集(套裝版共4冊)》包括歌劇《貂蟬》管弦樂總譜、歌劇《貂蟬》鋼琴伴奏譜、詠誦交響套曲《唐詩之路》總譜、交響組曲《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總譜及第一管弦樂組曲《內蒙古民歌六首》總譜,共4本。其中歌劇《貂蟬》(總譜及鋼琴縮譜)為委約創作,作品版權為甘肅省歌劇院,著作人:崔炳元。該作品的其他主創人士包括編劇:黃維若、李天圣,藝術總監:彭德明。詠誦交響套曲《唐詩之路》總譜為委約創作,作品由浙江交響樂團與中共浙江省新昌縣委宣傳部共同出品。新昌縣委宣傳部在作品創作采風,新昌首演,北京、西安巡演中給予了支持和資助。該作品的主創人員還有藝術顧問:竺岳兵,創意、文學腳本創作:陳西泠。
崔炳元 ·音樂 ·1336字
《兒童歌曲演唱教程(低幼版)》適合幼兒園和小學音樂教學使用。
尤靜波 高歌 ·音樂 ·4.8萬字
古箏作品《秦土情》是近年來陜西箏曲優秀新作品的代表曲目之一。該作品是一首極具陜西風格特征的近現代新創古箏作品,作品以陜西地方音樂為素材,由引子、慢板、小快板、廣板幾部分組成,又在曲式結構、和聲特點、演奏技法等方面融入現代創作技巧,運用多樣的演奏技法以及跌宕起伏的音樂旋律,將凄楚、憂愁、激憤的深厚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盡情宣泄作曲家對故土的熱切思念之情。該曲集收錄了《秦土情》獨奏版、鋼琴伴奏版、民族管弦樂隊協奏版、交響樂隊協奏版、室內樂協奏版、箏重奏版等多個版本。這些版本多是作曲家根據音樂會及演奏者的需求,進行編配或改編,為古箏演奏和教學等多個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意義。周展,青年古箏演奏家,曾獲國際民族樂器大賽古箏演奏獎。除演奏外,還常年致力于古箏教育,錄制出版了《古箏名曲解析》教學視頻、《中國古箏-陜西篇》音樂專輯,并編著了普及教程《學箏一百課》。
周展 ·音樂 ·622字
陸培,博士、作曲家,是許多國際、國內音樂比賽大獎的獲獎者。陸培從小學習小提琴。后考入廣西藝術學院,師從著名作曲家丁丕業,于1982年畢業;后到上海音樂學院學習并留校,于1985年任教上音作曲系至1991年赴美留學。他在美國路易維爾大學(UniversityofLouisville)獲得音樂碩士學位(1995);在美國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ofMichigan-AnnArbor)獲得他的博士學位(2002);陸培博士原是路易維爾大學的作曲教授(2003-2006)。任教國外時,他每年受邀回國內進行講學和學術交流。他于2006年九月起應聘為上海音樂學院作曲教授。
陸培 ·音樂 ·715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