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由陶笛入門知識與提高的訓練組成。在學習了任何樂器之初的基本樂理之后,便開始第一章的學習了,在第一天拿到陶笛時,就能夠讓音色好聽,吹奏簡單的小練習曲和樂曲,這有助于提高陶笛愛好者的興趣和信心。在之后每一章的學習中,作者都按照由淺入深的基本功練習以及這一天能夠涉及到的樂理知識進行了科學編排。曲目中有經典樂曲,有流行歌曲,讓讀者選擇更多。能讓愛好者在堅持練習中,手指更靈活,基本功扎實,吹奏好聽的樂曲,享受音樂的美妙,愉悅身心。
周子雷 王麗輝編著 ·音樂 ·2.6萬字
《朱塞佩·威爾第、賈科莫·普契尼室內樂聲樂作品選集》教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16首威爾第的室內樂聲樂作品和兩套浪漫曲,歌詞均選用了偉大詩人的詩作,蘊含了很高的藝術價值,作品音域適中,旋律優美而流暢,富有英雄般的豪放氣質,具有典型的威爾第風格和獨特的藝術魅力;第二部分是11首普契尼的室內樂聲樂作品,這些作品在國內編譯出版尚屬首次。
周玲等編譯 ·音樂 ·2280字
聽燕子姐姐講故事是年輕父母童年時代難忘的記憶,如今經典童話配以經典名曲和經典繪畫元素,以三維形態立體呈現,使燕子姐姐經典品牌注入新音響新視界,為少年兒童傾情打造成長新樂園。許多人也許都能在過去的記憶里找到她,那個聲音甜美清亮的“燕子姐姐”,當年主持少兒節目“燕子姐姐講故事”。陳燕華不光會給小朋友講故事,還會擺弄小木偶演木偶劇,而且也出演了一些電影和電視劇。她比較有影響的作品是電影《郵緣》,這部電影曾經捧紅了陳燕華。
陳燕華 ·音樂 ·105字
寫作時間橫跨二十年,陳丹青最雋永感性的音樂書寫。本書是《陳丹青音樂筆記》的彩圖增訂版。文集收錄了1992年到1998年間,陳丹青在上海《音樂愛好者》雙月刊陸續發表的十幾篇文章,所談多為作者在紐約的音樂見聞。此番增訂再版,除重配插圖外,另增四篇長文,記述作者在維也納(兩篇)、布拉格、薩爾茨堡的音樂見聞與感想;亦恢復原本設想的書名:《外國音樂在外國》。
陳丹青 ·音樂 ·15.1萬字
本書從求是書院講起,將浙大的辦學經歷分為五個階段來論述。但本書不是一本全面的歷史,而是作為校史的補充,避免與以前的歷史記述重復,旨在發掘不為大眾所知的歷史,充滿新鮮感和紀念意義。
許高渝 ·音樂 ·3.3萬字
《四境“為大提琴、鋼琴與打擊樂而作”:面具(為中提琴與四件弦樂器而作)》作品于2007年受瑞士新音樂團委約創作,并于同年10月“武漢國際新音樂節”上首演。Bardos來自于藏語,Bardo意為“中陰”,是指“兩種狀態之間的間隔”,Bardos是復數形式,為幾種狀態之間的間隔。在藏傳佛教的中陰教法中,主要指“生”“臨終”“死”“轉世”四種狀態即“四種中陰”。作曲家則稱之為“四境”。《四境“為大提琴、鋼琴與打擊樂而作”:面具(為中提琴與四件弦樂器而作)》從“轉世”開始,逐漸走向“生”,在樂曲的高潮后進人“臨終”,在“死”中結束。分別體現了生命誕生與逐漸成熟的力量、生存奮斗的喧囂與躁動、以及臨終的解脫與死的寧靜。
劉健 ·音樂 ·2544字
《鋼琴基礎教程》中既有簡單的鋼琴入門彈奏方法,又有復雜的鋼琴考級曲目,也有實用的即興伴奏歌曲。《鋼琴基礎教程》對一些作品的體裁特點、作者的生平與創作特征以及彈奏方面的教學要求等,作了簡明扼要的注釋。《鋼琴基礎教程》希望從鋼琴教學的初級階段開始,就將音樂理論的基本知識和對音樂形象的理解力、表現力以及鋼琴彈奏技巧這三方面的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的音樂素質和專業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與發展。
劉昊主編 ·音樂 ·9387字
時白林的《我的音樂生涯》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黃梅戲泰斗時白林先生寫的一部自傳,記述了他個人的音樂生活和經歷,作真實、生動,并附時白林音樂創作年表和珍貴的歷史照片。第二部分是時白林先生一生所論文,包括對老友的回憶、對黃梅戲新秀的期許等等。
時白林 ·音樂 ·14.9萬字
河南墜子在河南生成,流布全國,具有自然、質樸、親切、生活化等特點,是具有河南地方審美特質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者結合多年的教學、表演實踐,研究河南墜子的唱念方法與技巧,全面解析了河南墜子唱念的語音、發聲、呼吸、吐字、歸韻等方面的基本功與技巧,包括五音和四呼,字的頭、腹、尾及十三轍,藝術節奏、聲音化妝及特殊潤腔手法等。豐富了中國曲藝、河南墜子的理論體系,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出版價值。
盧臻編著 ·音樂 ·10.1萬字
《尤克里里從入門到精通》是為零基礎讀者貼身打造,不管你有無音樂基礎,識得樂譜與否,這本書都是你彈奏尤克里里的開始。《尤克里里從入門到精通》共分為9個節課,首先從認識尤克里里,了解尤克里里開始,慢慢地走進尤克里里的世界。每一課都有通俗易懂的理論詳解,幾乎每一條重要理論知識都附有圖片示例,讓你在學習的時候一目了然,輕松掌握。
陳飛編著 ·音樂 ·1.5萬字
作品創作于2005年,分四個樂章,分別為篆書、隸書、行書、草書。該曲的創作構思來自于書法的輕與重、虛與實、快與慢、連與斷、緊張與松弛、發展與繼承、線條的流動與靜止以及字形結構的把握等。其中亦包含著時空與節奏脈沖的急促變換、豐富的表情力度,二胡與樂隊各種特殊技巧的運用,以及六個不同的五聲音階所組成的音高材料與"六音列"數列對全曲音高和節奏的控制。作品的四個樂章是四種字體的不同情趣對比,還有對書法中"氣"與"勢"的追求。作曲家以一把二胡的高超技巧抗衡龐大的民族管弦樂隊,展現出兩種不同音響所需要的平衡感。
溫德青 ·音樂 ·398字
《金湖大合唱:鋼琴伴奏合唱譜》這部交響音詩是作者在深入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采風獲得靈感所作,作者根據自己的選材,立意,集中筆墨寫人的內心世界,把側重點放在抒情內容的表現上,作品融合朗誦、聲樂和管弦樂的多種藝術手法,用詩和音樂的語言,記敘一個青年初到林區的種種感受。作品的音樂語言未采用現成的民歌,而是作者自己從生活出發創作的,使作品具有一種抒情的氣質,并體現了作者的創作個性。
張敦智 ·音樂 ·535字
本書是一本針對中國民族民間舞風格性教學的訓練與教法編寫的實用性藏族民間舞蹈教材。高度,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導師,曾參加編寫《中國民族民間舞教材與教法》并任副主編,獲國家教委頒發的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北京市一等獎。
高度 黃奕華 ·音樂 ·8.8萬字
本書為“禮俗之間——中國音樂文化史研究叢書”系列之一,以明清國家吉禮小祀之三皇先醫為切入點,一方面,把握小祀之全國“通祀”性質及官/民共同參與性,并結合京師宮廷、各級地方官府教坊機構體系之全國化存在,以及其中在籍官屬樂人為主承應小祀祭禮儀式用樂(鼓吹細樂)和場合用樂(戲曲、歌舞等)等情狀。另一方面,在把握禮制——儀式——用樂三者關系基礎上,通過將歷史上三皇先醫儀式及用樂與當下民間祭祀用樂進行對比互證,深入探究封建制度解體后,國家禮制儀式用樂轉化為民間禮俗儀式用樂的原因、條件和過程等問題,并以此進一步辨析在國家制度性傳播影響之下,官方、宗教(佛道)、民間三者之間的用樂關系,以及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呈現出的"整體一致性,區域豐富性"情狀的深層原因。
常江濤 ·音樂 ·19.3萬字
《中外吉他指彈曲80首》選取了當下很受歡迎的中外經典樂曲和中國流行歌曲共80首,改編成為適合指彈吉他演奏的曲集,編排更加簡單實用,曲目量超大超全,每首歌曲均附六線譜、簡譜。適合指彈吉他初中級愛好者彈奏。
劉天禮 孫鵬編著 ·音樂 ·99字
本書由原上海交響樂團小提琴首席張曦侖先生和指揮家江浦琦共同編著,是一本關于小提琴在樂隊中如何合作、演奏的指導用書,文字親切活潑,內容專業詳實,既有創新觀點,又有實用譜例。眾所周知,近當代的小提琴教育多以培養一個演奏家的為目的而進行,注重獨奏演奏。但現實是,更多的專業人才進入了專業交響樂隊從事工作。那么,如何從一個演奏員的角度來演奏、去合作也就自然地成為了本書最渴望探討的議題。為此,作者慷慨拿出了幾十年工作中精心收藏的譜例,細致地剖析了交響樂隊中容易出現但又被忽視的技術問題與各方合作難題,旨在以豐富的演奏與指揮經驗為樂隊中的小提琴演奏者提供上述問題的合理解決方法。
張曦侖 江浦琦 ·音樂 ·5.6萬字
本書主要針對個人或小型工作室群體,從設備選擇到配置方案都有具體講解,內容涉及有關數字音樂制作的知識、設備配置、硬件和軟件的使用、制作的技巧、混音以及母帶的處理。在制作方面分為MIDI編程、音頻錄制、混音以及母帶等部分,囊括了音樂制作的所有步驟。另外,書中增加了硬件控制臺結合軟件進行錄音和混音的講述,這是目前制作領域的發展趨勢。本書根據作者的制作經驗,結合實例講解制作中的技巧。尤其在設備操作方面,以設備參數之間的關聯關系來講解,使讀者知道每一個參數的調整會對下一級參數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從而建立全局性調整的思維。全書實例豐富,講解通俗易懂,可以作為數字音樂初中級用戶學習音樂制作和后期處理的基礎教程,也可以作為音樂從業人員的參考資料。
游君屹編著 ·音樂 ·16.2萬字
樂理知識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積月累,系統地反復練習、鞏固,才會熟能生巧,眼到手到心到。本書是為音樂基礎理論學習者提供的一本專項綜合樂理題集。本書中包含音的性質、音程、和弦、調式及演奏術語等知識點,還包含六套模擬測試題及其答案。章節內容安排合理,緊扣音樂理論知識,并配有詳細的指導答案,不僅能夠幫助學習者深化理解知識點,還有利于提高學習能力和實戰能力。本書適合音樂愛好者、樂理學習者閱讀,也適合音樂培訓學校作為教程使用。
薇薇安 ·音樂 ·2.6萬字
《南國》創作于2006年,是為鋼琴和銅管、弦樂與打擊樂而作的小協奏曲,2007年在“武漢新音樂節”上首演,2011年獲中國文聯和中國音樂家協會共同主辦的第八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鋼琴作品”金獎。作品的標題來源于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橘頌》,作者取“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這一名句的意蘊,用音樂描繪南國的多彩、刻畫南人的熱烈,抒發了作者的故土情懷。
趙曦 ·音樂 ·1953字
《有一種旋律叫梁祝》以《梁祝的繼承者們》完整劇本為主體,該劇是“生活三部曲”的第一部,即“藝術家”,也是非常林奕華的首部音樂劇。該劇拆解了古老的傳奇故事,讓梁與祝在靜物畫中發現時間,在放大中發現愛與恐懼,在明暗中發現陰與陽,在油畫原理中發現暗戀,在日常風景中發現平凡與不凡,在藝術史中發現價錢與價值,在馬文才身上發現造勢與消費,在與消費的抗衡中發現勇氣或沒有勇氣,進而啟發觀眾在當下重新探討自我、藝術與人生的諸多重大問題。本書通過“前奏”“主歌”“間奏”“副歌”“尾聲”的旋律布局,力圖將創作心路歷程、戲劇內涵、交流訪談、劇本、劇評、歷年演出信息等與該戲劇有關的文本和影像資料編織成一首叫作“梁祝”的完整“旋律”。
非常林奕華 ·音樂 ·11.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