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整合中、日資料,探討當年的電影內容、風格和影響。其中包括:川喜多長政為何要把明顯有抗日訊息的《木蘭從軍》發行到淪陷區和日本?張善琨是否國府的「無間道」?「中聯」如何保存中國電影的元氣,同時讓日軍宣揚「中日親善」的目標落空?并介紹朱石麟、岳楓等電影大師當時的創作情形。
林暢 ·媒體藝術 ·12.9萬字
本書是粵劇評論人張敏慧對于香港粵劇表演的評論結集,她評論粵劇表演,雖也會分享資深老倌們的老辣經驗,但更多筆墨是落于對新生代粵劇新苗的關注、點評與鼓勵,那些提示善意而犀利:經典劇目被新編后有甚么問題?經典題材如何創新?年輕演員的“手眼身步法”有哪些可喜可惜之處?值得讀者細細品味。
張敏慧 ·媒體藝術 ·8萬字
本書以中國影視動畫產業作為研究對象,提出把轉型與升級作為推進中國影視動畫產業發展的戰略舉措,從宏觀(產業)和微觀(企業)兩個視角入手,構建和提升中國影視動畫產業發展的持續競爭優勢。作者特別注重實證研究、案例研究,專程到國內各大動漫展會、生產企業、傳媒、院校、協會和相關機構進行實地調研,考察了央視動畫、奧飛動漫、華強方特、玄機科技、淘米、藍弧文化等數十家企業,訪談了蔡曉東、蔡志軍、尚琳琳、沈樂平、路偉、王巍、汪海兵等幾十位領軍人物。
張慧玲 ·媒體藝術 ·22.1萬字
全書共有七章。主要內容包括:第1章微電影概述、第2章介紹導演和編劇知識、第3章是拍攝器材及其使用、第4章微電影構圖、第5章微電影照明、第6章是拍攝人物和風景等實戰技巧、第7章為后期編輯制作。
陳勤 佟忠生主編 ·媒體藝術 ·9.5萬字
柏林國際電影節作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之一,有著華語電影“福地”的稱號。在柏林電影節上獲獎的華語電影從數量上較其他國際電影節占有優勢,贏得了無數榮譽和贊賞,為電影走出國門創造了很好的有力條件。鑒于華語電影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獎項數量較多,本書對柏林電影節獲獎華語片進行梳理,分析柏林電影節獲獎華語片的現狀,運用電影學和符號學的原理,選取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影片金熊獎的華語片為例,探討獲獎華語片的影響力,以期為華語片在國內電影市場的傳播提供借鑒意義。
黃敏 宋湘琴 張文博 ·媒體藝術 ·8.2萬字
本書是一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技術與實務相結合的教程,詳細講解了微電影完整流程中的各知識模塊。通過基礎知識模塊的講解,幫助學習者在較短時間內比較系統地了解微電影創作的主要知識與理論;通過前期拍攝、后期制作兩個模塊,讓學習者全面了解了微電影制作過程的各個環節及相應知識與技能,并配有從劇本創作到成片輸出的完整案例,以便讓學習者更直觀地學習微電影制作的各項技術。最后的知識拓展模塊,通過對微電影評價、大賽介紹等內容的拓展,鼓勵學習者多向優秀微電影學習,在實踐中提高創作水平。本書適用于數字媒體、廣播電視藝術、電影藝術、動畫等專業作為師生教學用書,又可以作為相關行業從業者的參考書。
吳小明 單光磊 徐紅林 焦廣霞 ·媒體藝術 ·11.9萬字
地處西南邊疆的七彩云南,一直被建國60多年的電影所關注、所想象并不斷的重新建構,進而成為中國電影史中的一個特殊現象。本書對百余部云南題材的電影、微電影、紀錄片、電視劇進行研究,既有微觀的電影賞析,也有歷史發展線索的梳理,還有云南電影的體制改革等,并從“云南形象建構”的角度分析主流文化對云南的藝術想象,探究主流文化、邊疆少數民族文化、市場經濟文化之間的微妙互動,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郭鵬群 ·媒體藝術 ·20萬字
好萊塢一線編劇搭檔從業30年的成功秘訣,《老炮兒》編劇董潤年作序力薦!每個階段編劇都適用的實用指導手冊!《好萊塢編劇的生意經》是一本實用性極強的編劇方法書。好萊塢的一對非常成功的編劇搭檔,公開了他們從業30年的寫作戰術。他們極其擅長打造賣座的口碑類型片,并將實戰經驗整理成一套精密的寫作系統,幫助編劇打造出能夠順利出售的高分劇本。
(美)大衛·韋斯曼 大衛·戴蒙德 ·媒體藝術 ·9.6萬字
本書以當代中國電影發展史為基本脈絡,以電影中的日本人形象為考察對象,在文學、電影學、美學、社會學、心理學的觀照下,借鑒參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對當代中國電影中的“日本人形象”進行梳理、總結,力求在中日關系語境下,通過“異國形象”來反觀國人對日本認知變化的歷程。既做到在中國電影發展的歷史環境下對日本人形象存在及變化的統觀,也做到對典型電影單片的個性化文本分析。作者還著重探討了在中日關系語境下當代中國電影中日本人形象的成因。無論是作家進行文學創作,還是電影人進行電影制作,都很難擺脫以本國文化為中心的立場,所以電影主體創作的銀幕形象會帶著一定程度的“本國思想”和“自我意識”,而這些思想和意識隨著歷史演進、文化變革、政治經濟發展以及中日關系的親疏冷暖而不斷地發生著變化,這些因素對于電影中日本人形象的塑造也產生一定的影響。在現象和本質之間,作者對中日關系語境下當代中國電影中日本人形象的成因予以剖析。
胡婷婷 ·媒體藝術 ·12.9萬字
精美的圖片和易懂的語言讓你快速了解影片故事情節和影人生平;獨特的鏈接版式可以很快找到相關的影片和影人介紹;電影流派、類型和國際電影節的介紹,為電影愛好者提供了便捷通道;獲獎名單和片名人名索引提供了解國際電影資訊的平臺。無論電影入門者還是電影愛好者,這本電影手冊都可以幫你擴充對大獎電影的認知度,加深對當代電影的認識和理解,或成為你和朋友談論的又一話題。
藝術大師編輯部 ·媒體藝術 ·41.2萬字
“好萊塢編劇教父”羅伯特麥基30年授課“故事”培訓班的精華梳理,全世界編劇經典之選,當然也適用于小說家們。自1997年初版以來,《故事》一直是全世界編劇必讀經典,至今,仍屬于美國亞馬遜最暢銷圖書中的Top1%。本書集結了羅伯特·麥基30年的授課經驗,在對《教父》《阿甘正傳》《星球大戰》等經典影片的詳細分析中,清晰闡述了故事創作的核心原理,其指導意義不應只被影視圈的人所認識,更應得到小說創作、廣告策劃、文案撰寫人才的充分開發。
(美)羅伯特·麥基 ·媒體藝術 ·28.5萬字
他是最具有日本特色的導演,獨特的風格被稱為“小津調”。1923年,小津安二郎以助理身份進入電影行業,十年后憑借《心血來潮》被《電影旬報》評為年度最佳電影。此后,《晚春》《麥秋》均被列入日本電影名片200部,《彼岸花》《秋日和》《秋刀魚之味》等名片亦獲獎無數,其傳世之作《東京物語》更是蜚聲國際。他的作品總是從細微之處觀察生活的幸與哀,通過省略與留白讓觀者體會人生的無奈或明朗,始終堅持“電影以余味定輸贏”的理念。他喜歡女人卻終身未娶;他親歷過戰場卻從未拍攝戰爭題材;他作品眾多卻始終風格如一。他無意成為藝術家,只想做一名電影的工匠。小津安二郎的一生就像他的電影一樣,余味綿綿。
(日)小津安二郎 ·媒體藝術 ·9.9萬字
五百年前,捕蛇少年阿宣為救一條白蛇化成的少女,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五百年后,南宋臨安,小白終于覓得阿宣的轉世——許仙。本書是動畫電影《白蛇:浮生》的官方藝術設定集,揭開全新故事背景下的場景與角色設定。闊別5年,小白、小青、許仙、寶青坊主等角色紛紛登場,再續前緣;19個引人入勝的情節帶你走進浮生的故事;近20個場景,西湖斷橋、河坊街、九溪十八澗、金山寺……邀你共賞臨安的市井生活與詩意美景;元宵、寒食、端午……融入傳統節日特色。書中還將收錄近萬字獨家主創訪談、故事板藝術,更有刪減故事板畫面呈現,打造一部“白蛇”系列終篇紀念。
追光動畫編著 ·媒體藝術 ·2.7萬字
本書力圖為新媒體研究這一新興領域描繪出一幅未來的發展圖景。作者將新媒體置于過去幾個世紀以來的視覺與媒體文化史框架中,揭示了新媒體在技術與文化方面的來龍去脈。在本書中,作者運用藝術、人文、計算機等學科的相關理論,討論新媒體對舊媒體傳統的借鑒,展示新媒體作品如何創造現實的假象、與觀眾交互、呈現空間,涵蓋虛擬現實、計算機游戲、人機交互界面等多種新媒體類型。書中詳細地闡述了新媒體的普遍法則與邏輯。此外,作者還考察了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如何影響了電影語言的演進。在宏大的歷史視野下,本書引出了一個問題——“新媒體”從何而來,又如何為我們打開了前所未見的世界?本書被全球數百個學術項目用作教學參考書,曾被譯為俄、法、意、日、韓等多種語言。中文版是其第十五個語言版本。
(俄)列夫·馬諾維奇 ·媒體藝術 ·27.4萬字
動畫創作是基于動畫藝術本身而言的,對影視動畫創作理論知識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對動畫創作技能的學習和應用是實現高質量動畫創作的源泉和動力。本書每章節內容都由淺入深地講述并層層深入,從影視動畫理論研究到個案分析。目前,能夠全面地從各個角度描寫影視動畫創作的書籍較為匱乏,本書不僅為動畫創作愛好者提供了更加完備的動畫創作藍本,也為本科動畫教育學習以及動畫制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王睿 王茜濡 ·媒體藝術 ·6.2萬字
《電影時代》原書為《紐約書評》作者兼凱爾的多年好友桑福德·施瓦茨(SanfordSchwartz)所編,中文版在此基礎上由知名書評人劉錚選篇集結,收錄了凱爾最為風趣、暢快、見解獨到的篇目,讓我們得以與她展開一段充滿啟示與娛樂意義的對話。她帶我們重溫偉大藝術家的精髓——例如奧遜·威爾斯和羅伯特·奧特曼,也不吝于贊美垃圾商業片觸動我們內心深處情感的方式。同時也決不放過整個電影產業日漸墮落與自欺欺人的腐敗事實。凱爾的論點常常走在時代前面,對很多以后在電影史上被認為是具有開創性的作品——如《筋疲力盡》《雌雄大盜》《教父》《巴黎最后的探戈》《納什維爾》等等,她在電影甫一問世時就寫下了極為精彩的評論。
(美)保利娜·凱爾 ·媒體藝術 ·41.2萬字
本書為電影研究類書籍,分為十一章,包括新力量導演的歷史脈絡與群體圖譜、新力量導演的生態與生存、當前中國文化癥候與新力量導演創作等內容,主要分析新力量導演的現狀與發展,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和參考價值。新力量導演的發展前途無量。
陳旭光等 ·媒體藝術 ·32.2萬字
本書以身體這一獨特視角對張藝謀電影進行分析和理解。由于電影中的身體牽涉到文化性別、種族、階級等一系列復雜的文化議題,因此身體研究也必然關聯到文化研究。本書將把電影中的身體置于所處時代的社會文化生態中,在身體理論和電影文本、電影文本和社會歷史文本構成的互文關系中進行論證。同時,堅持文化學研究和影像分析相結合,在影像細讀的基礎上進行文化批評,避免文化研究在藝術批評上的局限。
李強 ·媒體藝術 ·17.7萬字
作者搜集電影藏品近三十年,收藏逾千幀劇照及大量明星照像、雜志、電影特刊,部分為未曾面世的珍貴圖片;輔以演員生平事跡介紹,以及對演員與影圈的印象和懷想,圖文并茂,向讀者展現昔日香港影壇的面貌。全書介紹四十五位國語片男女演員,包括李麗華、夏夢、林黛、尤敏、鄭佩佩、嚴俊、關山、陳厚、王羽、姜大衛等。
連民安 吳貴龍 ·媒體藝術 ·1.8萬字
本書以大量的英漢-漢英影視文本分析為實證基礎,通過對比原語文本與目的語文本,運用接受美學理論和權利話語理論對譯者翻譯中要做出的適應和選擇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詳細闡述了譯者在進行影視翻譯時,如何必須考慮的文本內和文本外的因素,如字幕技術,商業電影的娛樂與盈利,倫理道德規范和文化等,保證譯作的可接受性。本書理論結合實際,具有一定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謝紅秀 ·媒體藝術 ·10.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