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分為3部分,第1部分為色彩的基本理論,包括色彩的光學原理、色彩屬性、色彩空間體系和色彩的色系。第2部分為色彩的配色規律及情感配色。第3部分為紅、橙、黃、綠、青、藍、紫和無彩色色系的配色技巧。本書觀點明確,圖文并茂,詳盡地闡述了色彩的基本理論、色彩的聯想與表現,以及色彩的配色法則等一系列內容。廣大讀者通過本書的學習,可以了解綜合配色的基本規律,增加配色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并嘗試創作出優秀的色彩作品。
Sun I視覺設計編著 ·藝術理論 ·3萬字
《2021年中國秦腔優秀劇目會演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是“秦腔與中國戲曲現代戲”學術研討會的理論成果,全書20萬字,共收錄北京及西北五省戲曲界三十多位專家學者的30余篇論文,主要研究探討了文秦腔與中國戲曲現代戲的現狀、存在問題、未來發展方向及對策建議等。如甘肅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于濤從對《花兒聲聲》《狗兒爺涅槃》《王貴與李香香》等近十年秦腔現代戲的優秀作品分析入手,對秦腔現代戲進行梳理,勾畫其創作發展的軌跡,為秦腔現代戲創作尋求或確立前行的方向和路徑的有效方法……本書的出版將會加強理論評論與創作實踐雙輪驅動,共同探索古老秦腔藝術的現代化之路,促進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
陜西省藝術研究院 ·藝術理論 ·19.2萬字
本選題,以情緒為目錄,將人一生會經歷的各種情緒作為暗藏順序,展現平面中的色彩渲染的力量。如果情緒有顏色,溫暖、幸福、喜悅、平和是什么顏色?疲憊、憂傷、孤獨、冷漠是什么顏色?從初生的溫暖平和到長大的喜悅,習得失去的痛苦,感受到孤獨的滋味,承擔壓力的焦躁,耽于幻想的美妙,歸于百味的平靜。一生的情緒,在顏色中都能得到體現。本書的每一個情緒都有至少一幅完整大作品,在多種色彩搭配都可體現該情緒時會有多張完整作品。通過分析該主題情緒中的色彩搭配、機理用法、構圖布局,令讀者直觀學習到顏色在平面中給人帶來的情緒、心理、個性的通感。
鑫玥 ·藝術理論 ·1.9萬字
《設計思維行動手冊》由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設計思維創新中心主任稅琳琳主筆,先從總體上介紹了設計思維行動地圖,闡述了創新的基本單位、如何構建創新環境以及我們如何工作,然后結合設計思維的具體實踐,提出了其行動地圖,并基于設計思維創新過程的共情、重構、創意、測試四大核心步驟,梳理和總結了目前國內外常用、實用、有效的33個工具,并從設計思維創新文化的營造進行了闡述,提出了具體建議。本書對于創新創業人群及從事創新教育的人來說,是一本值得放在案頭的工具書。
稅琳琳 郭埡霓 ·藝術理論 ·8.4萬字
任率英(1911-1989)是20世紀中國著名的工筆畫家,他早年拜著名工筆畫家徐燕孫為師,擅長工筆重彩人物畫。新中國成立后在人民美術出版社長期從事新年畫和連環畫創作,在工筆畫、新年畫和連環畫領域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京派”工筆畫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貢獻。但是,與他的藝術成就相比,對任率英的理論研究仍相對薄弱。為系統深入研究任率英工筆畫藝術,本書通過對任率英不同時期工筆畫作品的分析,結合時代背景摹畫其工筆畫風格演變的過程,總結任率英工筆畫的藝術價值與意義。
尤明輝 ·藝術理論 ·13.9萬字
本書為浙江省哲社課題《新藝術社會史》(項目編號:16NDJC272YB)的成果。本書選取邁克爾﹒巴克桑德爾和T.J.克拉克為代表,試分析解讀藝術與社會的關系。巴克桑德爾的《繪畫與經驗》試圖探尋諸多概念如何直接地置于社會控制中。在這樣一些特定的群體,他們不一定是同一個階級,但是可能有機會接觸和了解一系列“較普遍的鑒別風格”,這些共享的視覺經驗也是畫家的創作來源,正如巴克桑德爾所說的,“畫家總是根據他的觀眾的最普遍的技巧來創作繪畫。”意識形態的問題是克拉克定義新藝術史分支的中心問題,也是劃分馬克思主義學派和巴克桑德爾的依據所在。與巴克桑德爾不同,克拉克在藝術社會史研究中提出了幾個概念,即“階級”(class)、意識形態(ideology)、景觀(spectacle)等。他的研究對象投向現代繪畫,他認為現代繪畫是對現代生活的社會與政治條件的闡述,而繪畫作品在塑造社會和政治態度方面扮演著積極的角色。
毛巍蓉 ·藝術理論 ·8.4萬字
一談起藝術大師是不是只知道凡·高、畢加索、達·芬奇?一聊起藝術史是不是只能想到文藝復興時期?一講起藝術風格是不是只知道學院派、印象派?其實藝術遠非如此。《非主流藝術史》詳細介紹了23位大眾不熟悉卻又十分重要的藝術家,以及許多有趣而又冷門的藝術知識。全書分五卷。每卷的第一章介紹一位“非主流”藝術家,并從該藝術家的作品向外延伸擴展出一個有趣的小專題;第二章梳理該卷主題下主流藝術史的發展脈絡,搭建起必要的歷史框架,再用幾小節去介紹與該卷主題相關的非主流藝術知識。全書內容始于文藝復興,止于20世紀,是一部視角獨特的西方藝術發展史。
安爭鳴 ·藝術理論 ·13.5萬字
后現代主義完結了嗎?藝術批評死亡了嗎?當代藝術中的形式還有意義嗎?具象繪畫算得上前衛嗎?身體藝術是否是一種政治語言?視覺文化研究取代了藝術史嗎?而后殖民又如何變成了跨文化?我們如何看待今天身處的數碼時代的影像藝術呢?又該如何走出后現代主義理論的困境和面臨的新問題?讓這些問題帶著你閱讀這本書,穿越繁盛而又貧弱的當代藝術景觀,觸摸這個不再受主義和理論束縛的時代的脈搏,也許你會提出找到滿意的答案,也許你會提出更多的問題。
邵亦楊 ·藝術理論 ·9萬字
數字特效造型語言及其美學思維研究,主體是數字特效造型特征、語言風格、表現形式、美學價值。數字特效造型語言發展和創新趨勢為主要線索,探索數字特效重塑電影語言的可能性,進而揭示數字特效造型語言與電影創新的內在關系。將數字特效從技術性提升到應用美學的研究高度,即從實際生產創作中凝練美學價值。在理論上重新定義電影數字特效的屬性,探索數字特效重塑電影語言的可能性。數字特效造型語言及其美學思維研究,主體是數字特效造型特征、語言風格、表現形式、美學價值。數字特效造型語言發展和創新趨勢為主要線索,探索數字特效重塑電影語言的可能性,進而揭示數字特效造型語言與電影創新的內在關系。將數字特效從技術性提升到應用美學的研究高度,即從實際生產創作中凝練美學價值。在理論上重新定義電影數字特效的屬性,探索數字特效重塑電影語言的可能性。
袁萱 ·藝術理論 ·17.2萬字
實力派插畫大師、美術教育家安德魯·路米斯集大成之作。十二項美的要素,十二堂審美大師課,從題材到技法,從認知到心態,系統建立審美認知基礎,從生活中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解讀莫奈、凡·高、倫勃朗、馬蒂斯等大師70余幅經典畫作。無論是一般藝術類愛好者、初級學畫者、插畫師等藝術類工作者都能有所收獲。
(美)安德魯·路米斯 ·藝術理論 ·8.5萬字
本書以中國傳統書畫、雕塑版畫、工藝美術、建筑園林和動畫藝術中的名篇佳作為主要內容,同時選取西方國外繪畫、雕塑版畫、工藝美術、建筑園林和動畫藝術中的經典作品作為輔助內容,從藝術美學、文化學、文學等多視角切入,深入淺出地闡述分析美術作品的美感和審美價值。以求激發學生興趣,提升其美育素養之目的。
周永民編著 ·藝術理論 ·6萬字
元圖像是瓦爾堡的《記憶女神圖集》,是普桑的《金牛犢》,是我們熟稔的“鴨兔圖”,也是任何一張對根本性問題發問的圖畫:圖像到底是什么?它們與語言的關系怎樣?它們如何被創造、生產、復制?又如何影響觀者?在將形象主體化的進程中,元圖像是一座里程碑。本書為中英雙語讀物,由四個章節及附錄部分的三講講座問答構成。這本書的出現標志著作者近三十年來對那些能夠審思自身存在的圖像之追索的高潮。這不僅是一次橫向拓寬其視覺文化研究維度,發掘吸納當代社會現象和公共事件中案例的旅程,也是一部縱向挖掘其圖像及媒介理論源頭,輻射統籌諸如哲學、語言學、政治學、美學所提供的解釋路徑的奧德賽之書。
(美) W.J.T.米切爾 ·藝術理論 ·9萬字
《羅丹藝術論》成書于羅丹晚年,是保羅·葛賽爾所記羅丹關于雕塑藝術和歷代大師的評述議論,集中反映羅丹藝術觀和美學思想,既是對歐洲雕塑史的科學總結,又是個人經驗的精練概括,其中貫穿著羅丹對前人的崇敬、對名作的卓見和創作的喜悅、深思的刻痕、點滴的自省。
(法)奧古斯特·羅丹述 保羅·葛賽爾記 ·藝術理論 ·5.8萬字
本書從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出發,引領大家回到古代的藝術世界,去欣賞和探討書畫作品的內涵與趣味,進而理解作品所傳承的中國文化精神,讓我們掌握藝術、文化和生活的關系之余,更可以藉藝術發掘個人潛能,培養個人審美觀和價值觀。本書除可配合中學通識課程“現代中國”單元之“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外,也可以為“獨立專題研究”中的“藝術”提供基礎知識,藉教導學生如何欣賞書畫藝術,來發掘個人的潛能及培養價值觀和審美觀。書中也有介紹一些可以在香港欣賞到的中國書畫,例如為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舉行的“國之重寶”展覽中的部分展品,老師可據此擬定一些導賞路線。
徐麗莎 黃佩賢 ·藝術理論 ·5.5萬字
《形式的生命》是福西永的方法論代表著作,是一次激動人心的心靈冒險。作者遵循了最優秀的法國文學傳統,運用文學修辭手法,將自己對于形式與風格問題的思考呈現出來,分別論述了空間王國、物質王國、心靈王國和時間王國中的形式,全書貫穿著縱橫馳騁的思緒和奔放的想象力。全書由六篇組成,是一個有機整體。第一篇“形式的世界”揭示了藝術形式的內在邏輯和變形的基本原理,接來各篇分別討論形式與空間、物質、心靈、時間各王國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最后一篇“手的禮贊”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將前幾部分的內容有機貫穿起來。他以獨特的視角和方法,為美術史貢獻了一種別樣的形式主義理論,與沃爾夫林形成了鮮明而有趣的對比。
福西永 ·藝術理論 ·9.9萬字
本書是豐子愷先生的經典美育之作,他為讀者全方位解讀印象派發展的全過程,內容兼具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唯美畫作的獨到鑒賞和嚴謹專業的繪畫理論。印象派的誕生是西方藝術史從古典向現代發展的重要轉折契機,起到承前啟后的關鍵作用。因此,印象派可以成為讀者探索西方繪畫藝術的切入點。本書既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印象派內在起源、發展,并針對代表性名家名作進行深入的剖析,同時又以印象派為中心,縱向闡明西方繪畫藝術風格的演變,橫向呈現東西方繪畫風格對比研究。豐子愷先生用春風化雨般的語言,為讀者提供更廣闊的觀瀾平臺,讓讀者飽覽東西方繪畫藝術文明發展變遷。通過閱讀,讀者將走進“紙上美術館”,真正懂得如何欣賞一幅藝術畫作。
豐子愷 ·藝術理論 ·5.1萬字
本書以任務引領教學內容,通過精彩、豐富的任務案例介紹了計算機美術設計概述、計算機美術設計啟航(美術設計三大構成—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計算機美術設計應用(廣告設計、包裝設計、書籍裝幀設計、標志設計、網頁設計)等內容。本書美術設計知識講解全面,任務案例豐富,操作性強,既可提高讀者的藝術鑒賞能力和創作能力又可提高讀者的應用操作技能。
陳泓吉主編 ·藝術理論 ·5.7萬字
從凡爾賽到紫禁城,穿衣鏡是否為東西方聯合創造的結果?從怡紅院到養心殿,鏡屏如何引發中國人關于真與幻的文學和藝術想象?從歐洲到全球,穿衣鏡攝影模式怎樣在世界范圍內流行起來?從程式到主體,攝影師和藝術家如何以鏡子表現個人身份和主觀意識?有座架、可移動的落地玻璃鏡被發明,并通過跨國貿易在世界上流通,物品、繪畫和攝影由此在全球歷史進程里串聯起來。帝王、藝術家、作家和民眾在與鏡像相關的視覺聯想和藝術創造中,構建出繁復無盡的時空幻象,既參與著曾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件,又總是映射著超乎現實生活的信息。
(美)巫鴻 ·藝術理論 ·9.2萬字
六舟是清代一位才華卓越而又非常有趣的和尚,在書畫、篆刻等方面皆有不俗的造詣;在八破畫等新型藝術領域更是開創性的人物。浙江省博物館王屹峰借助館內豐富的六舟藏品,通過追隨六舟當年人生足跡的方式,實地勘察其生活場所,多方搜尋資料,撰成此書。作者用精到的語言,實證的材料,配合三百余幅圖版,介紹了六舟在八破、全形拓、古磚花供這三種直接以金石學為學術根柢與形式語言的藝術創新實踐中的淵源脈絡、技法特征和喻義功能,從而以這樣一個切片,呈現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學術、生活、審美的綜合認知,將清代以金石學為代表的傳統學術與朋友圈的文化唱和、藝術的綜合維度和江南的人世情懷、個體的文化追索與國族的文化血脈有機融合。
王屹峰 ·藝術理論 ·15.7萬字
“巫鴻美術史文集”是芝加哥大學巫鴻教授中國古代美術研究成果的全面集成,編年匯集了巫鴻幾乎所有古代中國美術史的論文和未發表講稿,串聯四十年學術歷程中散落的明珠,透視學者思維發展成熟的脈絡。繼2018年出版的《傳統革新》與《超越大限》之后,《陳規再造》為文集的第三卷,收錄作者1995年至1998年關于中國古代美術史的15篇論文和講稿。這一階段的研究仍聚焦于墓葬、佛教、肖像藝術等主題,持續探討圖像內容與空間、媒材的關系。其中《清帝的假面舞會》《屏風入畫》《陳規再造》等一系列論文,圍繞清宮舊藏文物和中國古代藝術審美傳統展開,選擇了雍正乾隆變裝畫像、十二美人圖、屏風文化等精巧的切入點,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引人入勝的同時,進一步發展闡釋了“圖像”與“原境”互動的美術史觀,是為后來《重屏》等專著的雛形與先聲。
(美)巫鴻 ·藝術理論 ·15.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