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動畫電影《白蛇:浮生》官方藝術畫集,以絕美的場景、經典的臺詞、細膩的情感線索,呈現“浮生一年”的動人故事。300余幅高清大圖,把浪漫開放的南宋帶回眼前。你將領略西湖斷橋、九溪十八澗、河坊街等人文與自然美景,看到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更有小白與許仙斷橋重逢、許宅大婚、寶青坊戲曲表演、小白盜仙草、法海捉妖等名場面。本書收錄影片中所有應當被“記得”的故事。
追光動畫編著 ·媒體藝術 ·158字
朱彬是人像攝影師,他曾經在國內外的大賽中獲得數百個獎項,同時兼任多家機構和器材廠商的特約講師和形象大使。本書是朱彬多年攝影經驗的總結。本書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攝影佳作的要素;第二部分是設備工具概述;第三部分是后期制作與輸出;第四部分是50個創意光影案例;第五部分向讀者提供了數碼攝影術語的中英文對照表。本書的重點是第四部分,作者將自己精心創作的50個案例奉獻給讀者,這50個案例分為日光、陰天、夜景、室內四個場景逐一進行介紹。每個案例作者都詳細講述了拍攝的環境、用光、焦距、構圖、造型、擺姿、后期等技術細節。作者為了讓讀者便于理解,還專門繪制了布光圖。本書的技術含量很高,介紹了職業攝影師需要掌握的關鍵細節,適合職業人像攝影師、人像攝影愛好者學習參考。
朱彬 ·攝影 ·8.5萬字
陳文璟,藝術學博士,供職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其代表作有《云舒浪卷——南宋時期的名畫》《元代繪畫十講》等。擅長以傳統文化觀照中國繪畫,深析繪畫中的人文精神。
陳文璟 ·繪畫 ·6.9萬字
本書以散文隨筆的形式記錄了作者多年的攝影經歷、學習攝影的曲折過程以及領悟到的攝影技藝要點。書中既有入門知識,也有攝影技巧進階方法,更有深入的藝術攝影理念,還收錄有作者360余幅精美的藝術攝影作品。本書名為“潛談”而非“淺談”,是因為本書內容不是白水,而像是一杯醇厚的香茶,要讀者慢慢去品,才會有所收益。作者力圖用淺顯的思路、語言,潛談攝影的深層問題,鉆研攝影的理論問題,希望不同水平的攝影人都能從本書中找到自己所需。
王啟 ·攝影 ·2.2萬字
《瞬間打動人心的設計》是全世界最知名的設計師寫給普通人的審美啟蒙讀物。設計無處不在。從一目了然的自動取款機,到抓人眼球書籍封面,到追求實用的藥品包裝,再到桌上咖啡杯的精美設計。曾經與奧爾罕·帕慕克、村上春樹等合作的全球平面設計師奇普·基德使用其獨創的“神秘值圖表”來對設計做出評判。這個圖表能夠把好的與壞的、混亂的與清晰的、荒唐的與精彩的區分開來。他認為,有些作品需要清晰易懂;有些作品需要保留更多的神秘感;而大多數作品需要二者兼顧。在本書中,基德揭示了他選擇設計方案背后的秘密,同時不動聲色地向我們展示了審美的技術,借此真正看懂一件攝人心魄的藝術品,體驗一次精彩紛呈的審美之旅。
(美)奇普·基德 ·設計 ·2.5萬字
希臘人樂于挑戰由來已久的傳統,大膽革新所帶來的種種問題使他們備受激勵,而他們所尋得的解答亦成為后世公認的典范,羅馬人承認希臘人的偉業,卻并未高山仰止,他們增添了組織的天才和建造巨構的本領,留下了自已的藝術華章。蘇珊·伍德福德考察了古希臘羅馬視覺藝術的方方面面,完整地呈現了古典藝術和建筑的輝煌成就,她的文字所傳達出的那種令古代世界的藝術家們靈感噴涌的創造激情,亦會令你感同身受。
(英)蘇珊·伍德福德 ·各國藝術 ·7.6萬字
創造力從哪里來?創造力如何培養?腦中的創意如何實現落地?AI會代替沒有創造力的人類嗎?這些創意工作者苦苦思索的問題,本書將提供靈感與參考。美國藝術和設計教育領域領航人物洛恩·M.布克曼20余年行業觀察與經驗總結。曾擔任戲劇導演、作家、戲劇文學教授和全球公認的“設計學院中的哈佛”——藝術中心設計學院院長的洛恩親手執筆,破解創造力、靈感與執行落地的密碼。創造力并非是靈光一現的魔法,而是能夠通過訓練習得。全書以具象的方式揭示創意的實現過程,顛覆了關于天賦和天才的流行觀念,作者走訪50余位創意工作者,涵蓋小說家、編劇、設計師、短片導演、建筑師、裝置藝術家、作曲人、策展人……通過大量采訪實例,見證和理解創意的誕生與實現過程。
(美)洛恩·M.布克曼 ·藝術理論 ·14.2萬字
朱光潛先生的《西方美學史》。是中國學者撰寫的第一部系統闡述西方美學思想發展的專著,梳理了從古希臘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到現代歐美,包括蘇俄的美學思想。全書結構清晰,融會貫通,深湛的西學修養中透出東方的靈性。這部著作對我國的美學研究具有開創性意義,也是深受歡迎的高校人文通識教材。
朱光潛 ·藝術理論 ·47.7萬字
本書講述了未來的產品設計,重點在于在人機交互方面的設計。書中對未來產品設計中可能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并探討了解決方法和指導原則。從“話嘮”GPS系統到“壞脾氣”的冰箱,諾曼博士用詼諧的語言和生動的案例,大膽預測了未來產品的發展趨勢,并總結了未來產品設計的六大法則。本書可以啟發到人們用一種全新的視角看設計,并揭示了在未來設計中設計師應該堅持的方向和原則。本書不僅適合專業領域的設計師閱讀,同樣也適合對未來產品設計的發展趨勢有興趣了解的非專業人士閱讀。
(美)唐納德·A·諾曼 ·設計 ·9.7萬字
《人人都該懂的古典音樂》是一本簡單有趣的音樂入門讀物。從中世紀的為神歌唱、巴洛克時期的為貴族演奏、古典時期的為觀眾寫作、浪漫主義時期的為自己作曲,到20世紀的矛盾與多元;從巴赫到貝多芬、瓦格納,到莫扎特、肖邦、舒曼,再到立體主義、偶然音樂等風格,本書系統地梳理了從中世紀到20世紀的西方音樂的發展變化,給我們呈現了一部西方音樂發展史。
(英)朱利安·約翰遜 ·音樂 ·12.4萬字
諾曼博士《設計心理學》中強調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哲學,提醒消費者在挑選的物品,必須要方便好用,易于理解,希望設計師在注重設計美感的同時,不要忽略設計的一些必要因素,因為對于產品設計來說,安全好用永遠是競爭的關鍵。諾曼博士用詼諧的語言講述了許多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的挫折和危險,幫我們找到了這些問題的關鍵,即產品設計忽略了使用者在一定情境中的真實需求,甚至違背了認知學原理。
(美)唐納德·A·諾曼 ·設計 ·14.1萬字
《牛津通識讀本:達達和超現實主義》被廣泛認為是20世紀最神秘莫測又最富影響力的藝術運動。與其相連的藝術和詩歌——如安德烈·布勒東、馬塞爾·杜尚、馬克斯·恩斯特、約翰·哈特菲爾德、胡安·米羅和薩爾瓦多·達利等主要人物的作品——包含了令人難以忘懷(痛苦嚇人)的激情和無政府主義的幽默和挑逗。達達被認為是叛逆和玩世不恭的,超現實主義在精神上是反資產階級的,但是它更沉迷于稀奇古怪的事物。這兩場運動都因其關注性欲、身份、戀物癖和驚悚而出名。
(英國)戴維·霍普金斯 ·藝術理論 ·9.6萬字
《牛津通識讀本:西方藝術新論》引發了對于藝術的思考。作者解釋了藝術中的創新和爭議為什么一直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以及藝術為什么重要的原因?!段鞣剿囆g新論》中探討了藝術與美、與文化、與金錢、與性別以及與新技術的關系,從拉馬錢德蘭、戈雅、達明·赫斯特一直論到非洲的釘神、印第安村莊的舞蹈和音樂電視。
(美國)辛西婭·弗里蘭 ·藝術理論 ·8.8萬字
《牛津通知讀本:設計,無處不在》從早餐時喝粥用的湯勺到救人性命的醫療設備,設計無處不在。設計不僅意味著風格和品味,還融入了文化與個性。當代設計將“需要”和“期望”相結合,借助形式和裝飾反映了不同的身份和多樣的向往。
(英國)約翰·赫斯科特 ·設計 ·7.5萬字
《聲聲入心:重塑你的聲音魅力》是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教授給大眾的好聲音練習法。18年教學指導經驗沉淀,超過5萬名不同行業學員案例總結,更適合非專業人士練習。逐個擊破日常面臨的聲音問題:微信語音不好聽、口音太重常被取笑、當眾發言時聲音小沒氣場、說話久了嗓子沙啞、大聲說話容易破音、演講時臺下昏昏欲睡、朗誦激發不了聽眾興趣、熱情洋溢的話聽起來總是冷冰冰。通過發聲技巧和場景演練,配套音視頻示范,幫你實現:音色美化,聲音悅耳鏗鏘有力;口音糾正,吐字清晰又飽滿;會呼吸,聲音洪亮有氣場;懂護嗓,說話一天都不累;掌握聲音邏輯,演講更“吸睛”;打好朗誦基本功,“聲”動全場;學會聲音禮儀,社交場合更自如。讓你的聲音成為你的優勢。
趙琳 ·音樂 ·7.2萬字
為了解釋情感因素在設計領域扮演的角色,本書詳細探討情感元素的三個不同層面:包含本能的(產品的外觀式樣與質感)、行為的(產品的功能)和反思的(個人的感受與想法),并提出因應不同層面的設計原則;對目前越來越重視客制化與互動設計的服務產業來說,情感設計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在諾曼博士的暢銷書《設計心理學1:日常的設計》中說明了:為什么生活用品不應該讓人困惑、惱怒,還有沮喪;《設計心理學3:情感化設計》則解釋了為什么它們也必須迷人、賞心悅目,以及充滿樂趣
(美)唐納德·A·諾曼 ·設計 ·13.8萬字
浪漫主義很難精確界定,但是作為一項運動,它又必定存在著一些共同特征,有著一些公認的成員。本書從探討“浪漫主義”(Romanticism)一詞的詞源和定義入手,以華茲華斯、拜倫、雪萊、濟慈、雨果、拉馬丁、繆塞、奈瓦爾、斯塔爾夫人、歌德、席勒、施萊格爾兄弟、謝林、荷爾德林、密茨凱維奇、普希金、舒曼、肖邦、李斯特、柏遼茲、瓦格納、貝多芬、舒伯特、透納、德拉克洛瓦、愛默生、梭羅、狄金森、惠特曼等多位19世紀文學、藝術和哲學領域的創作天才為經緯,勾勒出浪漫主義的總體樣貌,展現了這一思潮的紛繁和豐富。浪漫主義和我們理解的一般意義上的“浪漫”并無多少關聯,它是藝術和哲學領域的一場運動,重新定義了西方文化思考自身和世界的方式。邁克爾·費伯在書中對“浪漫主義”進行了界定和探討,探究了誰是浪漫主義者,以及他們在觀念、信仰和志向等方面的共同之處。全書涵蓋了文學、音樂、繪畫領域廣泛的藝術形式,以及宗教、哲學和科學等主題,考察了浪漫主義在整個歐洲的誕生和發展,并通過舉例和引證,對這一紛繁多樣的思潮給出了清晰洞見。
(美國)邁克爾·費伯 ·各國藝術 ·9.4萬字
時裝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全球化產業,既體現著高雅藝術,又反映了流行文化,在廣大消費者群體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交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雖然常常被人斥為虛榮和自戀的標志,時裝卻是一個遠比我們想象中更加復雜的議題。本書作者是研究20世紀時裝的重要專家,她對時裝作了全面而富有啟發的論述,勾勒出時裝的發展史,分析了高級時裝與成衣設計師的演化、時裝與藝術相互滲透的關系、時裝生產的歷史演變等內容。此外,時裝在道德上的爭議以及它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的發展也得到了深刻的探討。
(英國)麗貝卡·阿諾德 ·設計 ·8.3萬字
一個多世紀以前,盧米埃爾兄弟的《火車進站》曾讓電影的第一批觀眾感到震驚和害怕。如今,電影已成為一種通過光影講述故事的重要藝術形式,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造夢空間,一次與“真實”世界親密接觸的機會。本書中,伍德為我們擷取了種種發人深思的電影片段,對電影的方方面面進行了鞭辟入里的探討,帶領我們領略電影這一夢幻國度的絕美風光。一般認為電影是20世紀最主要的藝術形式,它包羅萬象——對事件的記錄、現代神話、一項愛好、職業生涯或是一整個產業。然而,如邁克爾·伍德所說,電影雖然意義廣泛,但它首先是一種通過光影講述故事的形式。很多人指責電影是一種制造幻象的工具,但也有人歌頌其另一面:電影讓我們盡可能親密地接觸真實世界。在本書中,伍德對電影的本質做了一系列深刻的分析與探討,對于電影中真實與虛構的關系、電影的實驗性及電影產業的發展等話題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英國)邁克爾·伍德 ·戲劇藝術 ·8.4萬字
在《設計心理學2:與復雜共處(修訂版)》中,諾曼博士探討了為什么我們的生活需要復雜,而不是簡單,而設計促成了復雜生活的實現。作者以清晰而又輕松的行文,為讀者講解了為什么我們渴望的不是簡單。當物品的設計是可以被理解的、易于管理的、令人愉悅的,在適度的情況下,在適合的時間里,我們渴望的是復雜。實際上,通過基于良好溝通的設計,復雜可以被管理近而生產出最實用的產品,形成理想的、以人為中心的設計。
(美)唐納德·A·諾曼 ·設計 ·1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