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于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簡煉明雋,兼采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靜鐘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洪應明編著 ·知識讀物 ·4.7萬字
洪應明編著 ·知識讀物 ·6.3萬字
愛因斯坦曾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融會思考理論與技法,體悟創新之道。本書共分五章:“啟動創意之輪”、“破舊思維,迎新意念”、“直覺與夢境的啟導”、“視象視維與左右腦互動”及“實踐創意思考技法”,以63篇文章介紹多元思維方式。作者除深入介紹了眾多古今大師如阿基米德、席勒、達爾文、愛因斯坦、畢加索、費曼、楊振寧等人的思維方式,論述他們如何突破思考的框框,達至創新解難之外,亦融合了個人曾在眾多領域進行開拓的經驗與實踐,更上層樓探討創意思考的理論與技法,如視象思維、類比思維、直感與夢境的作用、心靈地圖、風暴寫作、跨媒體技法等,讓你悟到如何擺脫種種束縛,達成創新。
陳載澧 ·知識讀物 ·8.6萬字
本書立足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以價值論為研究視角強調從人的主體性出發分析價值共識的內生性形成路徑,強調研究價值共識需要從價值共識產生的前提因素、過程視角和主體特征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和全面把握。同時,理論上本書還吸收了羅爾斯“重疊共識”和哈貝馬斯商談倫理的部分思想,重視社會交往實踐對推進價值共識的影響,主張以利益導向促價值共識。
劉寶福 ·知識讀物 ·21.4萬字
中華民族自古講求榮辱之道,認為只有知榮辱,才能有修養、懂修身。時代發展到今天,注重修身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往往對如何汲汲爭先、求功立名的事情冥思苦想,卻忽略了對自身品格的修煉做深入的思考。流傳千載的經典歷史故事,今天仍能啟發我們的心智;千百年前的古人智慧,今天仍能賜予我們力量!人們往往忽略對自身品格的修煉作深入的思考,而先人們的這些故事將不再讓你局限在一種膚淺的生存狀態之中,會讓你的存在充滿血肉和意義,也讓你的靈魂更為高貴……
趙濤主編 ·知識讀物 ·27.7萬字
本卷收入馮友蘭先生所著《南渡集》。《南渡集》于1946年結集,是馮友蘭自九一八事變以來所作短篇論文的選集。結集之初,本擬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而未果。1959年4月,收入由商務出版的《資產階級學術思想批判資料》第三集。《三松堂全集》(第三版)以此為據,進行校勘。
馮友蘭 ·知識讀物 ·17萬字
宗教特性綜要。各人的宗教不必相同。“宗教學”只能暗示,不能公布,一種宗教信條。宗教是否原始思想的遺跡?近代科學擯除人格這個概念。神人同形說及對有人格者之信仰是前科學的思想之特色。雖是這樣,有人格者的力量是實有的。科學的對象是抽象的,只有個人化的經驗是具體的。宗教是倚仗具體的。宗教主要是生物上的反應。它的簡單方式是不自在和得救;敘寫得救的情形。...
(美)詹姆士 ·知識讀物 ·34.1萬字
本書是樓宇烈教授六十余年思想精華,來自北京大學火爆的中國哲學大課堂。哲學給人的印象是艱深難懂的,但是經過樓宇烈教授深入淺出、幽默風趣的講解,中國哲學的核心理念變得親切靈動。樓先生醍醐灌頂式的深入分析,有助于培養大眾的哲學思維方式,構筑中國哲學的寬廣知識體系。本書是大眾學習中國哲學的必讀佳作。
樓宇烈 ·知識讀物 ·16.6萬字
《存在主義——從陀斯妥也夫斯基到沙特》,原為美國世界出版公司1956年出版的一部英文著作,是美國存在主義研究專家考夫曼(WalterKaufmann)對陀斯妥也夫斯基、齊克果、尼采、里爾克、卡夫卡、雅斯培、海德格、沙特八位存在主義哲學家原作的編選,對系統了解存在主義基本觀點和各家的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資料價值。本書由陳鼓應、孟祥森、劉崎三人合作翻譯而成。存在主義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強調個人、獨立自主和主觀經驗,主要包括有神論的存在主義、無神論的存在主義和人道主義的存在主義三大類。存在主義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認為,人是在無意義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沒有意義,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礎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該學派最著名和最明確的倡議是薩特的格言——“存在先于本質”。意思是,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沒有天經地義的道德或體外的靈魂,道德和靈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創造出來的;人沒有義務遵守某個道德標準或宗教信仰,人有選擇的自由。
(美)W.考夫曼 ·知識讀物 ·25.4萬字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自由主義》認為,把自由主義作為一種理論進行探討時,其最初的理論就是以洛克、盧梭和潘恩等人為代表的天賦權利論,或者稱之為自然秩序理論。其主要論點是:一個人無法孤立地實現自己的自然權利,他只有同他人簽訂協議,并為此目的建立政府來保護他在社會里的權利。他在訂立契約時為服從共同規則不得不放棄一些權利,而得到的是公民的權利。人民是主權者,政府是人民的代表。政府只能按照社會條件的許可保護人的天賦權利,其他什么都不能做。書中提出的第二種自由主義理論就是邊沁的“快樂原則”。這個原則認為它是一個行為、一個機構或一項社會制度的唯一的和最高的原則。大的愉快勝于小的愉快,不含痛苦的愉快勝于包含痛苦的愉快。痛苦可看做負數量的愉快。因此,它要求每個人必須作為一人來計算受影響的個人的數目。一個人必須毫無偏見地考慮獲得的快樂或受到的痛苦的數量,要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或公正。這個原則還認為,自由不是主要的,它是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人民主權不是主要的,因為一切政府都是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
(英)霍布豪斯 ·知識讀物 ·8.2萬字
埃米爾·迪爾凱姆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一位著名的社會學家。本書是埃米爾·迪爾凱姆的一部重要社會學著作,它和《社會分工論》內容十分密切,也可以說,它是《社會分工論》的續篇。因為在《社會分工論》的最后一部分已對社會分工而引起的社會病態進行了分析。作者認為,所謂自殺,就是“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會產生這種結果的某種積極或消極的行動直接或間接地引起的死亡”。自殺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這種現象之所以增多,是由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分工的變細所造成的社會病態而引起的。它跟種族、遺傳因素、個人素質、心理狀態、精神病、自然條件、氣候變化無重大關系,或者說關系不大,然而它跟社會環境、其中包括經濟危機、政治危機、社會動蕩、改朝換代、工作變遷,生活變化等卻有著密切的關系。
(法)埃米爾·迪爾凱姆 ·知識讀物 ·24.6萬字
《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在當時思想界所產生的影響至少可以概括以下兩個方面:人批判的角度來看,在《邏輯研究》完成了對心理主義的有力抨擊之后,《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仍需要在兩條站線上作戰:一方面是與自然主義,另一方面是與歷史主義,前者主要表現在當時盛行的實驗心理學的各種學說之中,后者則主要是指為狄爾泰等人所倡導的歷史學派,胡塞爾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是《邏輯研究》中對心理主義批判的繼續,他仍然在堅持不懈地提示這些學說的相對主義和主義之終結局。除此之外,由于胡塞爾在這篇文章中公開表露了他與狄爾泰思想的分歧,因而這篇文字對后人理解現象學與解釋學之間的關系也不無啟迪作用。
(德)胡塞爾 ·知識讀物 ·7.7萬字
人生中有許多煩惱卻怎樣都找不到答案?常常為生活中的瑣事感到困擾?回顧傷痕累累的過往,有沒有哪些傷口是你拼命想要愈合的?不論是在面對工作、人際關系、家庭甚至夢想時,人人都想要擁有幸福的人生,為此用盡各種方式卻左支右絀、進退兩難……本書將揭示以概念解決人生煩惱的哲學正確使用法。
(韓)黃珍奎 ·知識讀物 ·11.6萬字
·如果研究紅顏色的專家是紅綠色盲,還算不算專家?·如果實現了長生不死,那么每一天的意義是什么?·如果救生艇上的物資只夠維持12個人的生命,那么第13個人還要不要救?·如果一幅被埋葬的作品公之于眾之際就會被損毀,該不該公開?·“忒修斯”號船在修補過程中材料被全部替換,用替換下的舊材料又建造了一艘船,那么哪一艘才是原來的“忒修斯”號呢?……100個思想實驗,挖掘我們的真實想法和思想漏洞。
朱利安·巴吉尼 ·知識讀物 ·12萬字
無可否認,找到正確的道路很難,因為既要避免大而無當的宣言和過度修辭造成的故弄玄虛,也要避免深奧、乏味、細而又細的條分縷析。換言之,對復雜問題做出易懂、有趣而嚴格的探討,并非易事。……不過,本書的寫作確實有個目標,那就是既讓有悟性的非專業讀者能讀、能懂,又足夠嚴格,能滿足構成本書期望讀者群的另一部分人,即專業哲學家(及有志于哲學專業的讀者)。但愿我取得了恰切的平衡。
(南非)大衛·貝納塔 ·知識讀物 ·11.2萬字
《實驗醫學研究導論》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法國的克洛德·貝爾納編著的,內容簡介:論實驗的推理、論以察與實驗、觀察與實驗的各種定義、依據觀察獲的各種定義、論研究者與科學研究、觀察者與實驗者;觀察的科學與實驗科學、實驗實際上的只是促成的觀察、在實驗推理上,實驗者與觀察者分不開等。
(法)克洛德·貝爾納 ·知識讀物 ·16.1萬字
羅素盡管是個眾所周知的唯心主義哲學家,但他在本書中所倡導的觀點卻是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唯物主義觀點。他認為自文藝復興以來,科學與神學的沖突和斗爭,每次斗爭的結局,總是科學戰勝神學;宗教雖然始終不渝地為神學辯護,但它在科學進步面前,不得不一步一步退卻,為上帝存在的論證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進行修飾和補綴。羅素的文采是負有盛名的,他的文章寫得深刻而生動,機智又雄辯。因此,本書完全可以用來作為宣傳無神論的材料。
羅素 ·知識讀物 ·9.5萬字
本書涉及哲學基本分支學科,并多有前言研究成果刊出。本書注重對西學和中學兩個文明傳統的源流演變的細致梳理與深入研究,希望能夠通過考察西方文明與中國文明的種種論辯、觀念和主張,而知其利弊得失所在,形成中國當代學人權衡取舍的寬廣視野和文化自覺意識。自2000年出版以來,因為書中所錄文章學術質量較高、審稿程序嚴謹,深受學界的好評。本輯以近代德國哲學與思想傳統為專題,刊出孫帥、吳功青、楊云飛、先剛、莊振華、謝永康等學者的專題論文。
仰海峰 ·知識讀物 ·27.2萬字
《自我的超越性》是薩特最早的著作。此前出版的僅有的兩部作品嚴格說來不能算作哲學研究。其一是1927年發表的有關狄驥(Duguit)法律現實理論的文章,另一篇則是在1931年發表在《公牛》雜志上的《真理的傳說》,薩特在這篇文章中以寓言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薩特以這部著作開始了通向《存在與虛無》的探索。此外,薩特的生平紀事也可肯定它與薩特當時的哲學關注是一致的。可以說,薩特那時的所有著述,如果不是同時的,至少也是同時構思的。《自我的超越性》寫于1934年,其中一部分是薩特在柏林為研究胡塞爾現象學而寫的。1935年間,他還寫了《想象》和《想象物》(分別在1936年和1940年發表),后來在1937年和l938年間完成1934年就構思的《心理》。
(法)薩特 ·知識讀物 ·9.9萬字
本書注重對西學和中學兩個文明傳統的源流演變的細致梳理與深入研究,希望能夠通過考察西方文明與中國文明的種種論辯、觀念和主張,而知其利弊得失所在,形成中國當代學人權衡取舍的寬廣視野和文化自覺意識。自2000年出版以來,因為書中文章學術質量較高、審稿程序嚴謹,深受學界的好評。本次以南北朝佛學研究為專題,刊出王頌、張雪松、鄭興中、張凱等學者的專題論文。另收錄三篇邏輯學方面的專業論文。學術質量上乘,可供專業讀者參考、閱讀。
王博 ·知識讀物 ·24.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