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通過對創新實踐范疇的剖析,從馬克思立足于實踐觀實現了對傳統哲學的革命這一事實出發,把實踐進一步劃分為常規實踐和創新實踐,并指出了創新實踐更能體現實踐的“自由的自覺的活動”這一人的本質存在方式,正如馬克思通過確立實踐存在論構建了歷史存在論的唯物史觀一樣,當今時代迫切需要在創新實踐基礎上進一步確立創新實踐存在論的唯物史觀。
董振華 ·知識讀物 ·15.3萬字
《思考的智慧》考察了人的本質、宇宙的真相和思想的力量,是帕斯卡留在人間的風景。書中關于宇宙、社會、人性、信仰與生命的意義的闡述,敏銳獨特,充滿哲學思辨的魅力和激情,深深觸動每個人的心靈。近400年來,無論是大師還是普通讀者,都從中受益無窮。
(法)帕斯卡 ·知識讀物 ·8.7萬字
本書源于作者在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的教學講義,由最初口頭授課的內容整理而成。作者在東西方哲學的基礎上,以鮮活直白而又充滿趣味的語言將快樂的秘密帶入人們的心靈深處,快樂是有方法的,且通往快樂的途徑有三種,在書中作者啟迪人們,所謂完美的快樂是生命本身的一種深刻、積極和有意識的表達,它與生俱來,當我們輔之以智慧,那么我們就會區別于當下建立在消費主義和自我陶醉基礎上的虛假的現代幸福觀,進而獲得真正深厚而持久的快樂。
(法)弗雷德里克·勒努瓦 ·知識讀物 ·6.4萬字
本書為何兆武先生2002年為清華大學中文系本科生所作的三次講座,在這三次講座中,作者分西方哲學概述、西方古代哲學、中世紀和近代西方哲學三部分對西方哲學精神的源流和主要哲學家做了一份簡明而概括的介紹,并談及中西方哲學的差異。內容通俗簡約、語言樸實流暢,是作者經過多年的滄桑風雨和中西文化交融的熏陶后的心得與精華。
何兆武 ·知識讀物 ·6.4萬字
本書詳細闡釋了包容這一人生大智慧的深刻內涵,及其在為人處世、婚姻家庭、成就事業、面對成敗、化解苦難等方面的廣泛運用。閱讀本書,你將明白:包容是靈活處世的哲學,是審時度勢的大智慧,是成熟人生的自我完善。
文思源編著 ·知識讀物 ·9.8萬字
本書初版于1663年,是斯賓諾莎生前用他自己的名字出版的唯一著作。本書包括兩部分:《笛卡爾哲學原理》和附錄《形而上學思想》。前者是采用幾何學方式講述笛卡爾哲學原理,后者是對一些重要的形而上學問題和概念分析說明的札記。
(荷蘭)斯賓諾莎 ·知識讀物 ·12.2萬字
2025新版!得到近80萬總訂閱主理人熊逸頗具思辨張力的經典神作,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知識宏博,文筆生動,打破思維的邊界,觸達人性的涯岸,這是一場融匯古今貫通中西的思想盛宴,這是給獨立思考者的心靈地圖。貪欲、暴力、腐敗……誰偷走了我們的正義?大到戰爭、社會爭端,小到人際糾紛、倫理問題,這是個充滿矛盾的世界。所以從古至今,人們是如此渴求著正義,有關正義的問題也一直深深困擾著杰出的才智人士。但是從古代中國的百家爭鳴到西方世界功利主義、自由主義、社群主義,正義的觀念一直是混沌的、模糊的。熊逸圍繞正義話題,分章從不同側面闡述了:要幸福還是要公正,何謂正義,自由意志的兩難,原罪的兩難,康德的失誤,偉大的嫉妒心……他以縝密的思辨,融會貫通古今中外代表哲人的相關思想,比如中國的儒家、道家、墨家,還有西方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蒙田、斯賓諾莎、盧梭、亞當·斯密、羅素、康德、哈耶克、弗洛姆、羅爾斯等;并列舉大量歷史案例和文學經典,層層深入,探討何謂正義、正義從何起源及如何實現正義。這部足以撼動人心的作品,以通俗生動甚至帶有文學意味的語言,帶我們進入一個精心布局的智力迷宮,在與各位先哲對話的過程中,獲得思辨的快感與智慧的啟迪。
熊逸 ·知識讀物 ·19.8萬字
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樣一個人?我是個成功者還是失敗者?每個人的內心,都潛藏著對自身身份的一種難言的“焦慮”。可有誰曾真正審視過這種身份的焦慮呢?睿智的德波頓做到了,他首次引領我們直面這一人心深處的焦慮“情結”。德波頓援引藝術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觀點與作品,抽絲剝繭般地剖析身份焦慮的根源,并從哲學、藝術、政治、宗教等各個角度探索舒緩和釋放這種焦慮的途徑。一枝生花妙筆,伴以廣博的學識和獨特的視角,澄清種種心性的困惑和社會的壁障,讓你不經意間峰回路轉,解開心結,感悟人生更加豐盈適意的含義。
(英)阿蘭·德波頓 ·知識讀物 ·12.1萬字
本書為《跨界對話》系列第一部,精選具有挑戰性的研究主題,匯聚國內外一流學者,以對話爭鳴的方式,生動呈現認知科學這一交叉領域的前沿動態和人文關切的焦點所在,旨在探微人類認知和心智的本質,以及進行認知科學前沿的人文反思。全書以六場圓桌對話為主體,主題分別為:1.哥德爾定理與認知科學的局限;2.理解;3.什么是洞見;4.無知與偏見;5.主體性建構;6.記憶。此外還附有三個主題報告,分別為:1.貝里特·布羅加德談心靈認知;2.朱銳談藝術視覺;3.朱銳談顏色視覺。本書通過科學與哲學和藝術的跨界交流,對腦神經科學、人工智能和認知科學的新進展給予深入淺出的解讀,對理論困境與走向作出路徑指南式梳理,對認知科學研究范式的創新和理論漏洞給予深刻而不失幽默的點評,并鼓勵跨領域專家直言不諱地表達各自的真知卓見。
朱銳主編 ·知識讀物 ·19.9萬字
這是一本借助佛學智慧,通曉人生哲理的身心靈修養書。佛學是一個“百寶箱”,從最膚淺的做人做事的技巧,到最高深的生命哲學,里面應有盡有。本書主要選擇跟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加以介紹,例如,怎樣美化自我形象?怎樣贏得他人的愛和尊重?怎樣和他人友好相處?怎樣體驗快樂富足的生活?怎樣解脫煩惱、痛苦?怎樣應對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怎樣擦亮慧眼、獲得真正的智慧?怎樣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怎樣為自己播種福緣?怎樣安頓自己迷茫的靈魂?等等。
智藏法師 ·知識讀物 ·14萬字
哲學,從來都不是哲學家的專利,每一個經常對自己及與自己有關的事務,進行反思和總結的人,都應有自己的哲學。
365天讀經典編委會編著 ·知識讀物 ·15.7萬字
本書中,作者從黑格爾《法哲學原理》、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薩繆爾森《經濟學》等作品切入,對黑格爾、馬克思、熊彼特、薩繆爾森等人的思想進行了梳理與導讀,重點就自由意志、勞動、人的全面發展、以人民為中心、人類命運共同體、國家與文化、建設現代化國家等要點作了思想脈絡的梳理,并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意義作了深刻而生動的闡釋。作者通過對這些經典作品的重新解讀,以專業、深刻的見解,成就了這部堪稱建構中國自主體系、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啟蒙之作。
韓毓海 ·知識讀物 ·14.6萬字
個人發展學會創始人劉sir的經管勵志新作,一本寫給渴望快速簡潔地找到人生答案的年輕人的認知升級之書。在日益復雜的世界中,給人生開掛的方式,就是把一部分思考外包。搜索并非所謂的“百度一下”,而是一種用快速有效的方法找到人生答案的贏家思維。掌握這種思維方式,能讓你在人生的岔路口,提出正確的問題,打破資源的迷思,借力強大的助推,找到為自己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
劉Sir ·知識讀物 ·7.8萬字
想象一下,如果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柏拉圖、尼采與其他哲學家們共同參加環法比賽,與職業的自行車運動員同場競技,會是怎樣的場景?在這本書里,作者打開了想象力的閥門,用顛覆傳統的方式闡釋哲學,展現了哲學家們的全新形象。作為觀眾的你,將跟隨作者進入哲學和自行車運動相融合的世界,在觀看這場別開生面的比賽的同時,見證哲學家們的思考與懷疑、瘋狂與滑稽、失敗與成功。擁有“愛和智慧”的車哲家們能否突出重圍?一路上會發生什么有趣的故事?誰將最終穿上象征冠軍的黃色領騎衫?我保證,不看到最后你絕對猜不到結局!這不僅是一本好玩又特別的哲學入門書,還是一本能讓你重視運動與哲學關系的書。
(法)紀堯姆·馬丁 ·知識讀物 ·9萬字
“對一個地方生動或逼真的描述,也許就是人文主義地理學的最高成就。”1930年,段義孚(Yi-fuTuan)出生于中國天津,先后在中國、澳大利亞和菲律賓就讀小學和中學,在牛津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分別獲得地理學學士和碩士學位。他在明尼蘇達大學執教多年。自1984年至1998年正式退休期間,他曾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分別以約翰·K.賴特地理學教授和維拉斯地理研究教授的身份擔任講座教授。段教授是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是美國地方中心的創始董事會成員,并于2012年獲得著名的瓦特琳·路德國際地理學獎,該獎是地理學界的最高獎項。段義孚認為:“對一個地方生動或逼真的描述,也許就是人文主義地理學的最高成就。”段義孚的人文主義地理學并不研究客觀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現象,而是以人之生存為核心,研究人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把研究重點置于人直接經驗的生活世界和環境的社會建構,強調人性、人情、意義、價值和目的,關注人的終極命運,進而發現人類在生態整體中的定位以及人類與環境的本質關系。《人文主義地理學》是他作為地理學家所認識和經歷的一切的見證,書中他反思了之前所有作品的內容,并將其重新呈現。
(美)段義孚 ·知識讀物 ·12.1萬字
《自我的超越性》是薩特最早的著作。此前出版的僅有的兩部作品嚴格說來不能算作哲學研究。其一是1927年發表的有關狄驥(Duguit)法律現實理論的文章,另一篇則是在1931年發表在《公牛》雜志上的《真理的傳說》,薩特在這篇文章中以寓言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薩特以這部著作開始了通向《存在與虛無》的探索。此外,薩特的生平紀事也可肯定它與薩特當時的哲學關注是一致的。可以說,薩特那時的所有著述,如果不是同時的,至少也是同時構思的。《自我的超越性》寫于1934年,其中一部分是薩特在柏林為研究胡塞爾現象學而寫的。1935年間,他還寫了《想象》和《想象物》(分別在1936年和1940年發表),后來在1937年和l938年間完成1934年就構思的《心理》。
(法)薩特 ·知識讀物 ·9.9萬字
《給青年人的哲學十二講》是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寫給青年人的一本哲學入門書。這原本是他的一系列電臺講演,雅斯貝爾斯將自己深邃的哲學思想用通俗化、大眾化的方式闡釋出來,并在講稿的基礎上成就本書。這本書從什么是哲學、哲學的本原、人、世界、信仰和啟蒙、人類的歷史、哲學思考者的獨立性、哲學的生活方式、哲學的歷史等十二個方面,闡述了哲學的一些基本思想,讓讀者對哲學有具體的感受。對于一些歷史上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以及西方和東方哲學,他都提出了簡明扼要的評論,還就青年人如何學習哲學提供了自己的樸素而坦誠的建議。與一般的哲學著作不同,這本書簡明而有深度,語言流暢好讀,沒有難記而惱人的哲學名詞和教條,對于青年人了解哲學的基本命題,培養對哲學的興趣和愛好多有幫助。
(德)卡爾·雅斯貝爾斯 ·知識讀物 ·7.9萬字
《一切特立獨行的人都意味著強大》一書可以比作是一本心情日記,它詳細記錄了作者心中的陰晴冷暖,酸甜苦辣,書中的主旨是生活,通過對自然風光的描寫,讓人對身邊的人和事處處充滿了熱愛,讓人們在這個喧鬧、繁雜的世界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妙,享受著生活的樂趣,使人對未來有一個美好的向往。
(法)阿爾貝·加繆 ·知識讀物 ·14.4萬字
悲劇意識是對人類生命在世生存的悲壯性的意識。生命悲壯性是由人類既有生存發展的強烈欲望又沒有達到目的的可靠能力,只能依憑追求生存發展的意志和有局限性的能力冒險在世這一生存處境決定的。悲劇意識是人類生命的根基性意識,它與生命同在,盡管因為復雜的原因常被種種妄念所遮蔽。本書從悲劇意識的共時性、歷時性兩向維度進行思索,引經據典,邏輯嚴謹地梳理中國國民悲劇意識的來龍去脈,并結合向西學的啟示以期正視生命的悲劇意識,實現人的自由。
程亞林 ·知識讀物 ·14.9萬字
《積極生活的理由》收錄了浙江大學哲學教授孫周興的七篇小文,關注技術世界的生命問題。人工智能、基因技術、大數據監控……技術突飛猛進,人類的價值體系不斷受到沖擊,生活受技術塑造和統治,虛無成為時代的癥候。面對時代的巨變,必須有新的生活方式和哲思風格。作者在本書中延續了“未來哲學”的探討,尼采的“積極的虛無主義”將成為抵抗虛無的良藥。無論世界好或不好,都值得積極生活。
孫周興 ·知識讀物 ·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