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何兆武作品集之一種。何兆武先生畢業于西南聯大,學貫中西,先后在中國社科院歷史所、清華大學從事研究與教學,研究涉及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思想史、歷史哲學等領域,有學術專論數十篇,均卓有創見,先后結集成書;此外還有大量學術隨筆文字。此次經系統整理,將其著述文字編訂成書,分專題五種出版,為其一生學術精華的總結。本書收入作者有關西方思想文化史、中國近代思想史的演講文字,是作者在清華大學為學生講授的課堂記錄。
何兆武 ·西方哲學 ·22.8萬字
漢娜·阿倫特晚期的“心靈生活”研究對康德批判哲學進行了系統的、富有啟發的闡釋和發展,本書就圍繞這一闡釋展開。結合阿倫特前期的政治理論,本書首先分析了阿倫特康德闡釋的問題背景,即艾希曼審判及其思想后果。阿倫特前期的政治理論以行動和公共領域為核心,以此為基礎,《心靈生活》對思考活動、意志活動和判斷活動進行了深入研究,而且對批判哲學也進行了創造性的發揮和改造。本書也重點討論了阿倫特的政治理論工作在當代西方政治哲學領域的意義和反響。通過對康德政治哲學的闡釋,本書將呈現出共同體、思想、道德、生命意義、政治判斷和歷史敘事之間的復雜關系,為當代政治哲學的理論建構提供有益啟發。
陳聯營 ·西方哲學 ·22.8萬字
“未經檢驗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人生”,當代政治哲學中的“極端自由主義”代表人物、《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一書作者涉足日常哲學的思考沉淀;對“自由主義至上”觀點的自我反省與批判,回歸蘇格拉底式的人生探討。在《被檢驗的人生》一書中,諾奇克以才華橫溢的思辨方式,傳承蘇格拉底的精神,對前作思想進行了批判性的反思和修正,大膽探討了親情、愛情、性、幸福以及大屠殺、宗教信仰、政治和智慧等人生重大問題,旨在揭示什么是真正有價值的生活,使哲學重返人生這一最重要的主題,將哲學帶回到了普通人的身邊。
(美)羅伯特·諾齊克 ·西方哲學 ·25.1萬字
《九章集》是普羅提諾的傳世作品,10年前“兩希文明哲學經典譯叢”出版了石敏敏教授翻譯的《九章集》全本,是漢語希臘哲學研究的重要學術譯著之一,推動了漢語學術界普羅提諾和新柏拉圖主義研究。自該譯著出版之后,普羅提諾和新柏拉圖主義研究逐漸浮出希臘哲學研究的水面,成為西方哲學重要的研究主題。“《九章集》(希中對照)集釋系列”是在上述翻譯基礎上的新校釋本,是一個極其學術性的校釋本,這個校釋系列將成為中國古代西方哲學的傳世作品。
(古羅馬)普羅提諾 ·西方哲學 ·23萬字
這是國內第一部斷代西方美學史。書中將美學置于現實生活的廣闊背景中,同時將美學家置于各自的生活場域里,結合不同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的發展,從哲學層面上對和諧、有用(有益)、善、理式、整一、悲劇、崇高等審美范疇做出了系統和完整的概括。
閻國忠 ·西方哲學 ·27.2萬字
笛卡爾是法國哲學的靈魂人物,圍繞著他的對話與闡釋,形成了現代歐陸哲學史的內在線索。20世紀以來,胡塞爾和海德格爾從現象學角度對笛卡爾進行的解釋,推動了當代歐陸哲學的發展,不過在馬里翁看來,這兩位德國哲學家都沒有從笛卡爾自身出發去理解,相反,他深耕笛卡爾文本,從中尋覓思想資源,為當代法國現象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書收錄了馬里翁2017年訪華時所做的一系列演講和訪談,以法文中文對照的形式,為讀者呈現出法國哲學研究的最前沿內容。馬里翁從怎樣理解笛卡爾的“自我”出發,就現象學對笛卡爾的依存、笛卡爾哲學中的感受性問題、現象學在神學與美學中的效用等主題進行了探討,呈現出馬里翁“給予性現象學”的獨特視野。同時,他還針對德法哲學傳統、法國當代哲學流派、法國哲學與中國哲學交流的可能性,表達了自己的關切。
方向紅 黃作主編 ·西方哲學 ·20.3萬字
《孟德斯鳩論政制衰敗》為“經典與解釋”輯刊總43期,論題部分集五篇文章,其中四篇談孟德斯鳩對政制衰敗的論述,一篇談孟德斯鳩對兩種自由概念的論述。孟德斯鳩《羅馬盛衰原因論》和《論法的精神》都涉及孟氏對政治衰敗的關注,但是,《羅馬盛衰原因論》不是一部開誠布公的作品。事實上,它甚至不肯透露自身的目的,在這一點上,它與孟德斯鳩另外兩部主要著作截然有別。它既無序言,書中其他地方也沒有聲明其意圖。因此,我們必須推測它的目的。它那信息異常豐富的標題,表明孟德斯鳩的主要興趣不在于展現羅馬的一般歷史,甚至也不是其偉大和衰落的歷史,而是敘述其偉大和衰落的各種原因(causes)。羅馬人(Romans)——一個超越各種特定政治形式的實體,而不是他們的共和國或帝國本身,才是作者研究的對象。相比之下,《論法的精神》極其全面地考察了幾乎所有有關政治制度生活的內容。作為一位現代思想家(和一位自由主義者),孟德斯鳩深信每一種政制都具有衰敗的必然趨勢,這個趨勢不一定能夠被完全克服,但他的確相信減緩的可能——盡管未必一定會取得成功。
婁林 ·西方哲學 ·20.4萬字
本書作者展示了如何建立一種科學的神話哲學的過程,亦即通過批判地考察由古至今的各種具有代表意義的神話觀(比如把神話理解為純粹的詩意發明、科學真理和宗教真理的扭曲或掩飾等等),表明神話本身已經是一種哲學思維,但它不是個別人或個別民族的自覺的發明,而是人類原初意識的基本結構和發展運動在不同民族的意識中的反映。
謝林 ·西方哲學 ·20.5萬字
本書從哲學角度出發,闡述了古今中外哲學史上的名家對當代哲學和古典哲學的分析研究,有對古典作品的研究,對思想史的研究,還有舊文新刊上的重要論題。真實作為歷史的基礎我們應該了解;篇幸布局與行文明晰作為手法應該通俗易懂。一個是肌體,另一個是肌體的健康。當我專注于哲學與城邦之間的張力,也就是專注于政治哲學的至高主題時,就進一步確定了這種想法。至高形式的、或海德格爾式的當代哲學與古典哲學的區別,是由當代哲學的歷史特性塑造出來的,以所謂的歷史意識為先決條件,因此必須了解這種意識多少有些隱私、的根源。
劉小楓 陳少明 ·西方哲學 ·28.2萬字
本書的主題是“西塞羅的蘇格拉底”,主要借助這兩位思想者的相遇來接近更大的歷史問題。西塞羅和蘇格拉底有更多共同點而非差異,他們作為羅馬人和希臘人的事實,明顯次于同為人類的事實,他們共同關注人類的問題。西塞羅宣稱自己是蘇格拉底的哲學信徒,并反復標舉蘇格拉底為道德楷模。本輯探討了蘇格拉底式的世界主義、西塞羅如何捍衛羅馬共和國以及西塞羅的悖論和義利觀等等。
劉小楓 陳少明 ·西方哲學 ·21.7萬字
本書主要收錄《同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年發表的文章,外加其他文章。特設“尼采/海德格爾研究”“德國現代哲學”“德語詩學與文化研究”“比較思想與文化”等欄目。
孫周興 ·西方哲學 ·24.4萬字
本書是國內系統研究懷特海過程哲學的第一部學術專著。作者主要依據懷特海的原著,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和參照系,全面概括和闡述了懷特海過程哲學的基本特征、主要內容和廣泛影響,深入探析了懷特海過程哲學的范疇體系、基本原理(過程原理、攝入原理、相關性原理和創造性原理等)和觀點,揭示了這些原理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同時實事求是地分析了其存在的理論不足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本書由中美學者共同完成,對中外文化交流溝通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楊富斌等 ·西方哲學 ·42萬字
道德學(倫理學)和法權哲學在德國古典哲學中具有優先的地位,因為它們共同探討和力求踐行的都是“自由”主題,換言之,自由是通過道德與法權的途徑實現出來的。本書旨在研究德國古典哲學中的道德與法權問題,主要包括:(1)道德學(倫理學)與法學各自在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哲學中的發展演變過程;(2)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各自哲學體系中的道德(倫理)與法權的關系問題;(3)在德國古典哲學的整體視域中,道德與法權的關系背后所涉及的實踐哲學基本范式的轉變。德國古典哲學家對道德與法權及其相互關系的宏富論述,見證了他們一路探索和論證“自由”這個偉大命題的崎嶇歷程。這一自由的歷程,在英美自由主義長期占據主導的格局下,給我們提供了一幅別樣的風景。
張東輝 ·西方哲學 ·22.7萬字
在與世無爭的山谷里,有一片世外桃源。《寬容》是人類文明大眾普及先驅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龍的得意之作,曾被先后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全球發行,至今已暢銷近百年。書中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為出發,以歷史時間為線,站在全人類的高度重新審視人類由史前時代、古典時代、教會時代到現代的幾千年文明的變遷,行走于人類自身寬容與偏執、美德與現實的對立交鋒之間,深度剖析其本質與特征,講述人類奮斗與自我救贖的跌宕傳奇。行文流暢,通俗易懂,孕育著濃郁的人文主義氣息,讓后人在清晰地認識自我同時,也能對人類文明的演與發展方向有著更為深刻的領悟。為了更加便于讀者的領悟與滿足更高層次的閱讀需求,更真切、清晰地介房龍的創作與史實真相,書中在精準翻譯原著的基礎上,附加了海量珍貴的歷史實物、實圖、藝術大師名畫以及詳細的相關資料、剖析文字。相信它在引導讀者閱讀、再現人類尋求自由與思想解放的風雨歷程同時,也能賦予人們更多的智慧與啟發。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龍 ·西方哲學 ·23.7萬字
亞里士多德的《詩學》一直被當成西方美學和藝術哲學的開山之作,這一系統的美學理論將古希臘的藝術精神進行了哲學性的提煉,表達了對藝術及悲劇的觀點,認為藝術的本質是摹仿;而悲劇是對于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這一經典文本對其后西方在藝術的起源和功能等方面的規范性影響一直持續到17-18世紀,隨著18世紀浪漫主義的興起,新的美學思潮才取而代之。20世紀以來,《詩學》對中國文藝思想界的影響也是有目共睹,至今譯本已超過10個,其中以朱光潛所譯《詩學》流傳最廣。
劉小楓 ·西方哲學 ·20.5萬字
《附錄和補遺》是叔本華1850年的封筆之作,這個書名有點笨拙但意思清晰,即“附屬作品和遺漏之篇”,分兩卷。第1卷是附錄,包括觀念論和實在論簡史、哲學史散論、論大學的哲學、論命運、論見到鬼魂及與此相關的東西、人生的智慧6篇。這些后續補充的哲學短文是我的更重要的、自成體系的著作以外的附帶作品,里面既有一些探討相當特別的、各自不同的論題的論文,也有對更加各式各樣的題材的零散思考和想法。把所有這些文章結集在此,主要是因為這些文章由于其題材的緣故而無法收進我那成體系的著作中去,而少數若干文章則因為寫作得太遲了,以致不曾在那自成一體的著作中得到其應有的位置。
(德)阿圖爾·叔本華 ·西方哲學 ·37.7萬字
“一七六六年的盧梭”是一個分析諸多可能性的起點。他是舊制度、啟蒙與革命時代的人,一個科學、迷信與倫理邊界上的孤獨者。生前他在變形,從啟蒙哲學家到浪漫派,去世后又有兩個形象,一個是生命意義的,一個是政治意義的。盧梭是現代解釋學的變形體,他的故事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版本。盧梭的變形源于新舊之變所造就的民族心理困境,制度、風俗與人心是一個打不破的循環,文字懸空,民族知識體系分裂,價值理性、工具理性和生存理性交疊,騎舊制度的人翻身騎上了新制度,現代權力契約難于實踐,民族情感共同體和理性共同體錯亂,法國人在破碎的時代精神里時時有無力感。什么才是法國舊制度的出路?堅固的民族情感共同體、統一的知識體系,還是獨立人格?進退無路時,從破碎感里長出來的理想既給人希望,又讓人絕望,能否從盧梭的命運起伏中發現法國現代歷史的悲劇性?
徐前進 ·西方哲學 ·30.3萬字
本書是著名黑格爾學者王樹人先生(老樹)的一部代表作,由人民出版社于1985年初版。本書不是關于黑格爾整個哲學體系面面俱到的評述,而是作者在當時關于黑格爾哲學研究成果的一種綜合,具體包括“關于邏輯學的研究”、“關于美學的研究”、“關于實踐、自由、哲學史等專題研究”等三部分內容。本書不拘泥于黑格爾整個哲學體系的一般評述,而是根據作者的眼光,就其具有合理意義的一些方面加以剖析,不僅包含著作者受到啟發的合理思想,而且盡可能按照這些合理思想的發展趨勢進行了發揮。
王樹人 ·西方哲學 ·30.5萬字
本期主題是“笛卡爾的精靈”。主要探討近代著名哲學家笛卡爾的哲學思想。尤其是他的名作第一哲學沉思錄。笛卡爾是古典世界通往現代社會的重要人物,一向被視為現代性的前驅,本書從古今之爭的角度,探討笛卡爾思想的多面性:古典與現代、宗教與非宗教,等等。作者多為活躍在國際學術界的名家,內容豐富。中國傳統部分收入易學大家潘雨廷先生的《易學史入門》,該文具有重要意義。
劉小楓 陳少明 ·西方哲學 ·22.6萬字
當我們心中充滿如此沉思和凝視寧靜夜晚那遍布繁星的天穹時,我們自然產生一種只有高貴純潔靈魂能夠感受的歡愉。在自然的通常沉默和感覺的冷靜中,不朽精神那潛藏的直觀能力說著一種難以描繪的語言,以那些只能感受不能描述的尚未展開的觀念給我們表現出來。哲學上的迷狂,或者應該說,哲學,只要它不僅僅作為職業來干,而且也不僅是特定“行話”進行言說這種惡習所構成,可能就是對一種值得認真對待的心靈上的問題的表達。
劉小楓 陳少明 ·西方哲學 ·2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