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你怎么證明喜歡我?”“你愛我的條件還是我本人?”“我們是注定在一起嗎?”……戀人總愛問這些奇怪的問題。如果你給不出答案,對方一定會非常生氣。可是,這些問題其實非常艱深——一個人本人真的和條件不同嗎?什么又是“注定在一起”?這些其實都是延續了千百年的哲學問題。本書以戀愛為視角,通過戀人的十個經典提問,講解十個基礎哲學問題,涵蓋認識論、形而上學、倫理學等哲學基本領域。原來,戀人們在認真追問的時候,常常和哲學家不謀而合呢。
張小星 ·西方哲學 ·17.9萬字
托馬斯·阿奎那與阿維洛伊的理智學說之爭是中世紀神哲學史上一場極其重要的學術之爭。阿維洛伊不僅將亞里士多德的可能理智稱作物質理智,宣布理智是一種脫離身體而獨立存在的實體,而且還宣布這種可能理智為全人類所共有的獨一的理智。阿奎那則依據亞里士多德的《論靈魂》、《物理學》和《論動物的產生》等論著,從“理智是靈魂的一種能力,而靈魂則是身體的形式和現實”這一基本原理出發,突出和強調人的可能理智及其理解活動的個體性。阿奎那畢生都在與阿維洛伊的獨一理智論作斗爭,他于晚年(1270年)所寫的這部論著可以看做是他對阿維洛伊理智學說的一次清算。
(意)托馬斯·阿奎那 ·西方哲學 ·8萬字
《神圣真理的毀滅》是哈羅德·布魯姆在哈佛大學諾頓演講的精華結集。在基督教與猶太教信仰的大背景下,布魯姆主要從三個角度評論,即對前人的繼承,作家所獨有的原創性以及對后人的影響。書中評述了西方文學傳統中影響巨大的作家、作品:從希伯來《圣經》寫起,到弗洛伊德、貝克特等現代派作家為止,他重讀了荷馬、但丁、莎士比亞、彌爾頓、布萊克、華茲華斯、卡夫卡等重要作家。同時,他在描繪文學發展的框架中,對信仰與文學之間的關系作出了極富啟發性的闡釋:文學在人性的立場上與神學及宗教抗衡,才能使人的創造力與神的創造力頡頏。
(美)哈羅德·布魯姆 ·西方哲學 ·13.6萬字
蘇格拉底之死,是古希臘哲學的分水嶺,也是歐洲乃至世界歷史上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本書收選的三篇柏拉圖對話:“申辯篇”“克里同篇”和“斐多篇”——分別記述了蘇格拉底在審判時、入獄后和服刑前的經歷。這三篇完整地展現了甘為信仰和真理獻身的蘇格拉底對自我、對人生價值、對生命和靈魂的看法,讓我們在領略他光輝獨具的人格與思想魅力的同時,更好地了解到古希臘人是如何將哲學與生活結合在一起的。
(古希臘)柏拉圖 ·西方哲學 ·7.4萬字
盡管福柯很少言及他的私生活以及私生活與學術的關系,但是在他晚年他一改這種態度,轉而開始談論“生存美學”,其中生活和工作是合二為一的。對此,作者認為,這些矛盾使得講他的作品和生活聯系起來成為了可能。在探討福柯的復雜的學術和政治生活,以及這些東西如何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反映的過程之中,本書作者描述了一位活生生的福柯:他是一個精明的戰略家,一個時時刻刻把自己稱為“與特殊階層的知識分子不結盟”的人。本書敘述了福柯的從舒適的鄉間生活到學術的塔尖的生活歷程。
(英)戴維·梅西 ·西方哲學 ·8.6萬字
“神話學家”羅蘭·巴特在《神話修辭術》中破譯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神話,探索將真實與人類、描述與闡釋、對象與知識的重新和解。巴特試圖向讀者表達,我們不斷地在對象與破除其神秘性之間航行,沒有能力恢復全貌:因為,如果我們進入到對象之中,解放了它,但卻摧毀了它;如果我們放任不管,我們尊重了它,但卻又使其神秘化。
(法)羅蘭·巴特 ·西方哲學 ·13.7萬字
在數學中近來可以看到一種旨在達到證明的嚴格性和概念的精確的理解的努力。證明最終的必然也涉及數這個概念。證明的目的。如下的研究的哲學動機,有爭議的問題,數的定律是分析的。真命題還是綜合的真命題,是先驗的還是后驗的,這些表達式的意義。本書的任務。一些著作家關于算術句子的性質的意見數公式是可證明的嗎?算術規律是歸納的真命題嗎?算術定律是先驗綜合的還是分析的?一些著作家關于數概念的看法數是外在的事物的性質嗎?數是主觀的東西嗎?關于單位和一的看法
(德)弗雷格 ·西方哲學 ·7.1萬字
黑格爾的著作令人望而生畏,本書卻別開生面,通過譯編書信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現出黑格爾的生活道路、政治態度及其哲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全書共收錄黑格爾與荷爾德林、謝林、歌德、道布等人的通信共百封,附錄中還收錄了費爾巴哈書信二十封。
苗力田 ·西方哲學 ·15.9萬字
本書指出,齊澤克主體性的意識形態理論,實質上,就是以拉康的精神分析學嫁接馬克思的意識形態理論,以拉康的無意識主體縫合馬克思的拜物教理論,這種結合彰顯出意識形態的主體間性、幽靈化和不可能性的理論特征。但這種縫合顯然不可能完美無瑕。在理論上,齊澤克的意識形態理論陷入了后結構主義的窠臼中;在實踐上,滑入了后馬克思主義的泥沼之中。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視野,批判性地考察齊澤克的意識形態理論,為我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提供啟思。
袁小云 ·西方哲學 ·14萬字
《社會契約論》,是一部政治哲學著作。它探討的是政治權利的原理,它的主旨是為人民民主主權的建立奠定理論基礎。它的問世,是時代的需要,是人類社會向前進步的產物;它正確回答了歷史進程提出的問題:法國命運的航船駛向何方。人類是幸運的,人民是偉大的,在歷史發展的緊要關頭,總有人指引前進的道路,人民總能及時做出正確的抉擇。“在18世紀的法國政治思想領域里,存在著三種改革國家政治制度的學說:孟德斯鳩主張立憲君主制,伏爾泰主張開明的君主制,而盧梭主張民主共和制。
(法)盧梭 ·西方哲學 ·6.9萬字
作者通過分析“神圣性的退隱”、“主體中心主義的興起”、“價值的位移”,并通過論述“俄羅斯文學中的反虛無主義主題”、“尼采對虛無主義的確認與克服”、“海德格爾對虛無主義的反思與超越”,將價值虛無主義的思維方式根源歸結為以獨斷論和懷疑論為代表的知性思維方式;進而立足于黑格爾辯證法對知性思維方式的理論批判,提出了超越價值虛無主義的思想路徑,即走出價值觀上的思維方式誤區,從辯證的視角看價值問題;最后立足于馬克思辯證法對傳統形而上學的社會歷史批判,提出了超越價值虛無主義的現實路徑,即瓦解物化邏輯對人的統治。
馬新宇 ·西方哲學 ·14.5萬字
本卷收入梁漱溟先生所著《印度哲學概論》《究元決疑論》和《唯識述義》。梁先生二十歲(1912?1913?)后思想折入佛家,專心佛典者四五年,其間作成《究元決疑論》(1916)。遂以此文為契機,至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哲學課程(1917),1918至1919年陸續完成《印度哲學概論》,以為課程講義。1919年增開“唯識哲學”課程,又有講義《唯識述義》。這三部作品俱為梁先生早年鉆研印度及佛教哲學的論著,故同時收錄于本卷。其中,《印度哲學概論》于1919年12月由商務印書館初版發行,1922年三版時有增刪。其后再版多次,均以三版為準。本次編校,以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全集》(2005年)為工作本,以商務印書館1922年發行的第三版為對校本。《究元決疑論》1916年發表于《東方雜志》第5、6、7期,1923年收入《漱溟卅前文錄》,同年12月由商務印書館作為《東方文庫》第45種出版單行本。本次編校,以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全集》(2005年)為工作本,以商務印書館1924年再版的《漱溟卅前文錄》為對校本。
梁漱溟 ·西方哲學 ·17.7萬字
肯定神學是由上而下,以最高超之名來確定地指述至高者;否定神學是由下而上,肯定與否定并非相反或相對的兩極,乃是人朝向上帝同時進行之道。上帝超出所有的否定,超出所有的斷定。《神秘神學》是偽狄奧尼修斯的一部重要著作,在書中作者為人們指出了一條神秘神學的道路,即與上帝神秘合一的道路。這一道路的基礎就是上帝的愛。
(偽)狄奧尼修斯 ·西方哲學 ·17.1萬字
現象學的歷史命運歸根結底似乎是在兩種動機之間被理解:一方面,現象學是素樸本體論的還原,是向意義與價值的生動結構的回歸,是向著普通符號制造真理和價值生命的活動的回歸。而同時,由于另外一種必然性沒有簡單地與這個運動(4)并列,這種必然性也就證明了古典形而上學的在場,并且標志著現象學對于古典本體論的依附關系。
(法)德里達 ·西方哲學 ·7.2萬字
《歐悌弗戎》是柏拉圖的一篇早期對話作品,它還有一個為后人所加的副標題“或者論虔敬的東西”。對話人物蘇格拉底和歐悌弗戎相遇在國王執政官的門廊前,他們各有將要處理的官司。蘇格拉底急于向這位神學家學習“什么是虔敬”,來面對將要到來的法庭上的指控,即指控他是一位不虔敬、不敬神的人。對話以蘇格拉底當下所面臨的困境為契機,以對“什么是虔敬”的發問而展開,在蘇格拉底不斷追問下,自詡擅長宗教事務的神學家歐悌弗戎并沒有把“虔敬”的問題解釋清楚。最后,對話倉促結束,蘇格拉底一個人走向法庭去為自己辯護。柏拉圖的這篇對話,對古希臘傳統神學提出了質疑,也暗示了對蘇格拉底的指控是毫無理性根據的。
(古希臘)柏拉圖 ·西方哲學 ·3.1萬字
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新聞評論家及傳播學大師李普曼深入剖析公共哲學,透徹分析西方民主社會的變化!自由與責任密不可分。20世紀極具影響力的新聞評論家及傳播學學者李普曼的這部經典作品對西方民主社會的變化展開了透徹而令人信服的分析,為20世紀每一位公民所面臨的關鍵性決策困境進行了清晰明了的總結。他呼吁所有追求自由的人們積極主動且負責任地關注政府決策,以保障自身自由權利不受侵犯,避免陷入極權主義。
(美)沃爾特·李普曼 ·西方哲學 ·7.4萬字
《海拉斯與斐洛諾斯對話三篇》是英國經驗論代表人物貝克萊的代表作。在本書中,作者進一步發揮了他在《人類知識原理》一書中的基本觀點,認為物質不是客觀的,物質只是在被人感知的范圍內存在,物質只是人的各種感官知覺的一些印象或觀念的結合體。書中的海拉斯借指古代希臘哲學中唯物主義的主張者,而斐洛諾斯直譯就是“愛努斯”。“努斯“即希臘語中的心靈靈魂,泛指感覺、思想、意志等精神活動。作者在本書中所要維護和闡發的,就是作者以“怒斯”統攝存在的著名哲學主張:存在就是感知與被感知。本書以對話體闡發該原理,整個作品顯得活潑流暢,因此比其《人類知識原理》一書更具有可讀性,觀念的闡發也更加完整和邏輯一貫。
(英)貝克萊 ·西方哲學 ·6.6萬字
三大批判誠然是康德批判哲學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康德的批判哲學、先驗哲學就是借著三大指判建立起來的。但康德的哲學體系一般區分為理論哲學與實踐哲學,后者又區分為倫理學與法權哲學。而法權哲學又區分為自然狀態與國家狀態的法權哲學,前者稱為自然法學,后者稱為國家哲學。有關“外王”的學說,即集中于法權哲學。而康德有關法權哲學的主要著作幾乎都出版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后,尤其是大1793年元月法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之后。康德有關國家正當性的依據以及“革命權”的討論都是圍繞著法國大革命而來。康德法權哲學的專著《道德形而上學》上卷——《法學的形而上學原理》——即出版于1797年,這也是康德生前除了三大批判外最重要的著作。本書第一篇即綜論康德哲學,第二篇論述康德實踐哲學,第三篇為康德的自然法學,第四篇為康德的國家哲學。第一、二兩篇為第三、四兩篇的基礎,后兩篇則是到目前為止在中文世界有關康德“外王”之道較為系統與完整的論述。此外,在附錄中收入何兆武先生為本書所寫的跋——《批判的哲學與哲學的批判》,簡要地回顧近百年來康德研究在中國的發展。
朱高正 ·西方哲學 ·10.5萬字
大約3500年前,摩西給以色列人頒布了十條誡命作為道德準則;后來,這十條誡命成為了西方的社會道德基礎。然而,這十條誡命從內容上看,都是針對大奸大惡之事,似乎與常人無關。那么如今應該怎樣看待這些道德準則呢?本書對這些道德律進行了探究,為讀者展現了古人的準則背后的精神風貌和價值立場,并由此與當今的生活相結合,為現代人提供了大有裨益的參考。
(英)彼得·馬斯特斯 ·西方哲學 ·6.6萬字
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李秋零主編、主譯的《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以普魯士王家科學院本(通稱“科學院版”)為底本,全部直接從德文譯出,原文為拉丁文的則直接從拉丁文譯出。科學院版《全集》包含了康德生前公開發表的所有著作和文章,并且經過了德文編輯者的詳細校勘。中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參考了已有的各種譯本,同時也對一些名詞、術語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中譯者以其在西方哲學、宗教學、語言學方面的深厚學養,以及十年如一日的苦心孤詣,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信、可讀的康德著作文本,對康德翻譯與研究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德)康德 ·西方哲學 ·15.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