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凝聚了宜春學院政法學院14思政班同學們的心血,承載著他們對《中國哲學史》這門課程課后的心得與體會。他們從我設計的十二個課程教學主題出發(fā),闡述自己對中國哲學智慧的領悟。他們的觀點也許表現(xiàn)得簡單樸素,經(jīng)不起嚴密的邏輯論證,但至少反映了他們內心深處對待傳統(tǒng)文化真誠的態(tài)度。從領悟中國哲學智慧的文字中看到自己思想成長的歷程,對青年大學生來說,注定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尹業(yè)初編著 ·知識讀物 ·24.5萬字
本書立足于我國當代各藝術門類領域中的作品、現(xiàn)象,通過研究中華美學精神的含義、現(xiàn)代性轉化、與西方諸美學思想的比較等方面獲得理論依據(jù),聚焦當代具體藝術案例、熱點現(xiàn)象進行分析論證,突出中華美學精神對當代文藝事業(yè)的針對性與現(xiàn)實性,同時兼顧理論性與傳播性。
王一川等 ·美學 ·23.5萬字
本書是已經(jīng)出版的《存在與實體———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Z卷研究(Z19)》(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的姊妹篇。《存在與實體》是對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Z卷前9章的一個研究,但是,也擴及《范疇篇》第1~5章,《形而上學》Δ7—8、Γ1—3、E1,以及《物理學》A卷。它是對亞里士多德的實體理論循著存在問題線索的一個處理,表明體現(xiàn)在Z卷中的實體理論是對亞里士多德的存在問題研究的合乎邏輯的進展和深化,它將存在問題的解決確定為實際上是對首要的、核心的存在亦即實體問題的研究和解決。
聶敏里 ·理論流派 ·26.6萬字
《日本哲學與思想研究》為中華日本哲學會的會刊。中華日本哲學會作為研究日本哲學、思想與文化的全國性學術團體,成立近四十年來,積極開展對日本哲學與思想、文化方面的學術研究,并促進中日兩國在這一研究領域的學術交流。本輯內容涉及日本戰(zhàn)后、近代以及近世的哲學、思想和文化,作者為國內知名高校的權威學者,并設置了特邀日本學者論壇及代表我國日本哲學、思想研究領域新生力量的青年學者論壇,可以體現(xiàn)目前國內外日本哲學、思想領域的研究水平。
刁榴 ·東方哲學 ·23.8萬字
中國古代哲學的智思之流,可謂源遠流長,千百年來早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傳統(tǒng)和精神風貌,其中包括自己特有的民族風格、社會心理、風俗習慣、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構成了自己特有的精神特質。今天我們要解決中國的現(xiàn)實問題,離不開汲取傳統(tǒng)文化資源,應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相契合的角度全面清理傳統(tǒng)哲學的糟粕,探尋其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方案中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途徑和模式,深入挖掘其對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當代價值。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立場及方向,將其原有的先鋒理念注入中華民族精神的思想精髓中,才能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新的生活背景下,為重塑中華民族的“思想自我”進行積極的精神營造。
朱榮英 ·中國哲學 ·33.1萬字
1.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生態(tài)和諧”幸福觀;2.應有的與本有幸福;3.論作為悖論的幸福,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4.艾思奇對實用主義庸俗進化論的批判及其問題;5.《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對唯物史觀的豐富和發(fā)展;6.“顛倒”還是“改造”——論恩格斯對黑格爾辯證法的超越,中國哲學研究;7.理學之邏輯結構詮釋法與濂溪哲學新解;8.從天理流行的根基深處理解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論”,古希臘哲學研究;9.論柏拉圖《斐勒布》中的“假快樂問題”;10.不被生成的形式與個體形式:《形而上學》Z8章的一個難題,宗教與倫理學研究;11.慈母賢妻孝女的倫理審視;12.論彝族文化與佛教文化關系的特點;13.論僧肇“緣起性空”的思想對“有無”之辯的轉向——以《不真空論》為中心;14.作為法門的宗教——一種后現(xiàn)代的宗教關系理論,分析哲學研究;15.哲學分析的文化維度——概念的文化結構淺析;16.理解“李約瑟難題”的一個新視角;17.斯賓諾莎的意志觀研;18.當代知識論中的證據(jù)主義及其問題,哲學與現(xiàn)實問題研究;19.觸及人性根基、再造社會本質。
李兵主編 ·中國哲學 ·26.3萬字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理想國》是柏拉圖的一篇重要對話錄,對話錄里柏拉圖以蘇格拉底之口通過與其他人對話的方式設計了一個真、善、美相統(tǒng)一的政體,即可以達到公正的理想國。柏拉圖的理想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烏托邦。在他的理想國里統(tǒng)治者必須是哲學家,他認為現(xiàn)存的政治都是壞的,人類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學家掌握政權,也只有真正的哲學家才能拯救當時城邦所處的危機。這種信念構成了柏拉圖成熟的政治哲學體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學家”有著特殊的內涵。
(古希臘)柏拉圖 ·理論流派 ·21.7萬字
本書打破“兩軍對壘”和“人頭列傳式”的傳統(tǒng)框架,按照中國哲學發(fā)展的本來面目貌,采取以學術思潮、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所關心所爭辯的哲學概念和命題為基本框架而編寫,既簡明扼要,又抓住哲學本質,是一部反映時代精神的“哲學問題史”。在內容上,將近年出土的簡帛《老子》和郭店竹簡的哲學思想,及時地納入這部論稿。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所創(chuàng)新,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葛榮晉 ·中國哲學 ·29.7萬字
牟宗三,中國現(xiàn)代學者、哲學家、哲學史家,海外新儒學的重要代表和集大成者。哲學大家劉述先曾說,牟宗三在當代中國哲學的地位比之于康德在西方哲學的地位。《中國哲學十九講》為牟宗三的代表作之一,全書分為十九講,大體按照時間順序,論述中國哲學的特殊性問題、先秦諸子的起源及系統(tǒng)、魏晉玄理的內容及價值、佛教的哲學問題、宋明儒學等。書中所講,關系到中國哲學的系統(tǒng)格局與義理綜述。書中厘清的問題,對中國哲學的發(fā)展具有重大的啟發(fā)性。
牟宗三 ·中國哲學 ·26.3萬字
史文哲翻譯的《道德經(jīng)白話全譯》借鑒了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隱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經(jīng)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國學大師馮友蘭、知名學者傅佩榮、大作家王蒙等。《道德經(jīng)白話全譯》體例,先列原典,后附譯文、注釋,并精選古人所做注解,隨后再通篇加以詳細解析。最后,再從原文中提煉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經(jīng)過深入淺出的推敲演繹,把它們一拳一腳、一招一式地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領您走進《道德經(jīng)》這一塊古老文化的寶地。
文史哲 ·中國哲學 ·20.8萬字
本書分為十章,從作者的奮斗歷程、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對未來的暢想等方面,寫出了自己對生活和事業(yè)的觀點和態(tài)度,也可以讀出一個策劃人的語錄,讀出一個奮斗者的心路。激發(fā)青年讀者對事業(yè)的熱情和積極性,激勵其成長和進步。
張默聞 ·倫理學 ·24.3萬字
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是西方哲學史上一本劃時代的著作。它從認識何以可能出發(fā),對唯理認和經(jīng)驗論進行了批判、揚棄,認為人類知識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人的感官提供的后天感知經(jīng)驗,另一個是人類思維中先天的、給知識帶來必然性和普遍性的先天形式和范疇,它們只適用于現(xiàn)象界,而不適用于超驗的本體——自在之物。康德哲學推翻了舊形而上學的統(tǒng)治,被稱作哲學上的“哥白尼革命”。《純粹理性批判》與康德的另兩部著作,《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被稱為三大批判。
(德)康德 ·西方哲學 ·39.6萬字
魯迅思想是一個復雜、多向度的整體,它包括哲學、美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百年來的魯迅研究史,主要是在思想史和心靈史這兩大方向展開,再延及對論著、作品的解讀,本書則側重于從哲學的角度來研究魯迅的思想觀念。作者并非去論證魯迅是位哲學家,而是從哲學的視角去審視他,企望能“探其本源,明其族類”,追溯魯迅思想與外部世界哲學思潮之關聯(lián)。如與嚴復的哲學、社會學譯著(赫胥黎的《天演論》、約翰·穆勒的《群己權界論》)、與盧梭哲學、與尼采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美學等的關聯(lián)等,追索其內在血脈之貫通,融合新知之悟覺;力求闡明魯迅哲學思想在中國現(xiàn)代思想史上的價值與意義,及其相應的歷史地位。
俞兆平 ·中國哲學 ·33.1萬字
本書是張華夏哲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者在書中建立了一種規(guī)范倫理學方法體系并將之應用到科學實踐中的倫理問題,運用交叉的視野來研究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的關系,力圖闡明現(xiàn)代科學及其方法為價值理論與倫理學說提供了哪些新思路和辯護;又從現(xiàn)代倫理的視野來看待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存在哪些主要的倫理問題和面臨哪些倫理約束。作者的道德哲學立場既不是道義論的也不是功利主義的,而是整合多元主義的。張華夏教授本人對此書頗為看重。
張華夏 ·理論流派 ·36萬字
笛卡兒雖然被譽為“現(xiàn)代哲學之父”,可是圍繞著他的思想?yún)s有一系列的未解之謎,人們甚至在他到底是現(xiàn)代哲學的開創(chuàng)者還是最后一位中世紀神學家這樣的基本問題上都不能達成一致。本書立足于西方古人與現(xiàn)代人在宇宙觀、身體觀上的根本差異,推出笛卡兒思想的革命性乃在于,他將人類理智確定為宇宙秩序的描畫者從而剝奪了上帝作為宇宙統(tǒng)治者的地位。以這個邏輯推理為基礎,并結合傳記所揭示的笛卡兒的性格、生平事跡及寫作方式,本書認定,得出足以摧毀舊世界秩序結論的笛卡兒一輩子都在努力掩飾自己的真實思想。在對《第一哲學沉思集》進行了多維透視與解剖分析之后,本書最終以嚴密的推理與詳實的材料令人信服地得出結論:《第一哲學沉思集》這本在當時以及后世屢遭攻擊之作之所以顯得邏輯混亂,乃是由于笛卡兒狡猾地將一篇旨在為自己新物理學奠基之作包裝成為基督教的護教作品。
李琍 ·理論流派 ·24.8萬字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語言》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工程”的一個子項目,是“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專題摘編”叢書的一個分卷。本《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語言》為專題性的摘編,較系統(tǒng)、完整地編入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關于語言或語言學的相關論述。本摘編選錄453個關于語言或語言學的相關語段,并按語言學的基本理論作了一般的分類,共分三級。一、二級為所論語言或語言學的相關領域。三級為對所選語段提取的主題句,并以黑體字標示。主題句盡量取自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論著中譯文原文,少部分主題句經(jīng)摘編者提煉,取其要義。摘編中注重所選論述的語境及與上下文的內在邏輯和話語關系,努力保持摘選論述語義上的完整性。
衛(wèi)志強主編 ·馬哲 ·24萬字
本書收入康德關于美學的全部相關著述,含《判斷力批判》、《關于美感和崇高感的考察》等著述和相關著作摘編,書中所收入的著作、文章均由譯者增譯了《科學院版編者導言》和科學院版編者注,并在必要的地方加了少量的譯者注。
(德)康德 ·西方哲學 ·30.7萬字
本書從后現(xiàn)代哲學視野出發(fā),重新理解古老的時間話題:時間不意味著永恒,時間的真相是瞬間。眾多瞬間的性質、方向、旨趣不同,彼此是斷裂與拼接關系,化為人們真實的舉止言行軌跡。發(fā)生在生活世界中的這些真實活動,抵制傳統(tǒng)哲學只發(fā)生在頭腦中的邏輯演繹活動。時間還是內感官的活動方式,是情感瞬間的綻開痕跡與印象,它們是空間化了的,有純粹思想感情的場所與情節(jié)。本書做一種跨學科研究,涉及現(xiàn)象學、法國當代哲學、語言哲學、文學電影詩歌戲劇等。
尚杰 ·知識讀物 ·31.7萬字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fā)展的重要資料。上卷經(jīng)王陽明本人審閱,中卷里的書信出自王陽明親筆,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雖未經(jīng)本人審閱,但較為具體地解說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記載了王陽明提出的“四句教”。
王守仁 ·經(jīng)典著作 ·36.9萬字
先秦哲學著作《莊子》的譯注本。莊子名周,先秦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莊子最早提出“內圣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莊子》中的名篇,如《逍遙游》、《齊物論》等,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戰(zhàn)國)莊周著 方勇 劉濤譯注 ·中國哲學 ·38.9萬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