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發展不協調問題作為客體處于本體論層面,探討發展不協調問題成因的社會科學理論及其他研究成果處于認識論層面,而應對發展不協調問題的社會技術體系處于方法論層面。以此為基礎,本書提出了應對區域發展不協調問題、城鄉發展不協調問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不協調問題、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發展不協調問題、網絡經濟建設與網絡安全建設發展不協調問題的五大網絡社會工程,凸顯了網絡社會工程的價值論意蘊。
毛牧然 ·馬哲 ·18.7萬字
《莊學研究》深入挖掘莊學思想內涵,分析莊子思想的整體內容及其內在聯系、邏輯結構,探究莊學的源流與特性。本輯從不同的視角探討了莊學中的言意之辨、莊子的出世主義、莊子對老子思想的繼承與發展以及莊子的齊物論思想、美學思想等,并使之與當代社會相結合,闡述其對當今社會的借鑒意義。這些文章不僅挖掘出蘊藏于莊學之中的政治智慧和生活智慧,更重要的是給我國豐富的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帶來了啟示,具有較高的文化內涵與學術價值。
胡文臻 郭飚 ·中國哲學 ·18.7萬字
程亞林的專著《詩與禪》由佛、莊、玄、禪、詩五大部分的論述組成。從印度佛學的人生態度與特色談起,逐漸進入對中國土壤上生長起來的莊學與玄學的分析,,又論述由佛與玄的結合所產生的禪學,然后圍繞全書的核心部分:詩與禪的關系作深入的探索。讀著《詩與禪》如同順著一條蜿蜒的小徑漫步,不時閃現的諸多精辭之見,給人“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智慧享受,在不知不覺的盤旋曲折中登上了思維的高峰。
程亞林 ·中國哲學 ·18.7萬字
本書始終堅持邏輯與歷史相一致的原則,在對西方德性倫理傳統的歷史樣態分析的基礎上,分別從思想學理和社會結構轉型的角度探究了西方德性倫理失落的原因。在西方倫理思想的演進軌跡中,效果論將德性工具化,義務論中的義務高于德性,而權利論則遮蔽了德性。本書從社會結構轉型的視角分析了德性倫理傳統式微的根本原因,對以麥金泰爾為代表的社群主義“回歸共同體以拯救現代道德”的觀點作了合理的批判。在思考如何超越德性倫理與規范倫理對峙這一問題上,從現代性精神理念入手,對規范倫理與德性倫理各自的理論限度做了討論,探索出了一條超越德性與規范對峙的思路:從制度倫理走向德性倫理。
胡祎赟 ·倫理學 ·18.7萬字
本書重點研究了王陽明居黔時期形成的心即理、知行合一等主要觀點,探討這些觀點的形成原因、具體內容及意義;同時,對王陽明《五經臆說》之殘篇進行研究,以期對陽明思想有更為全面的把握。從王陽明被貶赴黔起,到離開龍場止,盡可能地弄清王陽明居黔活動的相關歷史問題,如赴黔時間、居黔時間、離黔時間及原因,在龍場及貴陽的講學情況、在龍場的生活狀況、被貶時龍場驛的情況,試圖最大可能還原王陽明的居黔活動狀況,以期對王陽明心學思想的形成原因有更為清楚的了解。
趙平略 ·中國哲學 ·18.7萬字
郭象是以注《莊子》的形式構筑并表述其思想的。因此,為了令人滿意地解釋其思想,我們無疑首先應該對《莊子》的思想有一個全面、系統、深入的了解。只有在有了這樣的了解之后,我們才有可能確定在什么地方郭象忠實地解釋了《莊子》的思想,在什么地方、在多大程度上他曲解了《莊子》的思想。但是,即使假定我們對《莊子》的思想的解釋是可以接受的,令人滿意地厘清郭象的思想與《莊子》的思想的關系也決非易事。因為,在許多情況下,我們很難分清在相關的注文中郭象究竟是在表述自己的思想還是在努力解釋《莊子》的思想。面對這樣的解釋困境,作者認為如下詮釋策略是可以接受的:放棄厘清兩者之間的界限的企圖,而是設法讓郭象的說法本身在已經確定好了的解釋框架中盡可能保持前后融貫。本著這樣的詮釋策略,作者對郭象《莊子注》的哲學思想進行了系統的重構,梳理了其思想的方方面面:獨化與相因;本性與學習;安命、齊物與無心;有待逍遙與無待逍遙;圣人之治;寄言以出意。
韓林合 ·理論流派 ·18.7萬字
本書是國內學術界第一部系統研究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在西方傳播和影響的著作。本書以人物、機構和刊物為抓手,對16-18世紀儒學西傳歐洲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總結,對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外譯的數量和時段做了初步的劃分,也對我國中學西傳研究滯后的原因做了分析。在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今天,這本著作無論在學術上還是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重大的價值。
張西平 ·中國哲學 ·18.7萬字
從春秋末期至秦國統一前,這一階段的文化活動主體顯然是以先秦諸子為代表的士人階層。諸子各家觀點不同,學派理念有別,但他們所從事文化活動都以一定的知識、觀念為基礎,即通過對某類知識、觀念的衍生,進而提升出學派的立身準則和價值追求,而諸子文獻則是這一文化活動的文本化成果。本書力求通過挖掘知識、觀念衍生序列背后的文化制度,來展現出先秦諸子著述的基本軌跡。本書所謂的知識、觀念、制度均是取其廣義:知識是指一個時代對自然、社會以及人類自身的看法和認識;而觀念則是知識的綜合和系統化。一定的知識、觀念通過某種文化制度、運行途徑,又衍生出新的知識、觀念,進而形成了多種類別的文獻體系。與此同時,這一文獻體系也會反過來促使新的知識、觀念、文獻文本的衍生和發展。所謂的文化制度,包括各種法律法規、政策以及各種習慣、風俗、傳統等,即它不但指朝廷的綱常政制、刑法律典,而且指民間的家規族法、習俗慣例,乃至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風俗習慣。結合這些知識、觀念、文化制度的定義,本書把先秦諸子所面對的知識、觀念分為禮樂教化、道家謀略、實用技藝、政治綜合等四個類別,力求通過這些知識、觀念背后的各種文化制度,來呈現先秦諸子著述的基本過程。
劉全志 ·中國哲學 ·18.7萬字
本書為日本思想學家桂島宣弘教授2001年來有關近世、近代日本自他認識問題的論文作品選集。作者釆用越境思想史學的方法,以自他認識為切入點,放眼東亞世界,通過對儒學、宗教、近代天皇制意識形態、日本民族主義等問題進行分析,清晰而全面地對日本思想史的發展脈絡進行了梳理,并對日本思想史學及東亞思想史學的諸多問題進行了反思與批判。同時,結合天皇制、領土問題等現實課題,從歷史學家的立場出發,展望了東亞世界的未來。
(日)桂島宣弘 ·東方哲學 ·18.7萬字
《孟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儒家典籍,也是研究孟子生平事跡及其學說最重要的資料。孟子生于戰國時代,他繼承了孔子的精神,始終為人倫正義、為道德政治奔走呼號。所以在《孟子》書中所記述的,不僅是為政的原理準則,更是人人身心道德修養的基本。本書是南懷瑾先生關于《孟子·離婁篇》的講記。從《離婁》這篇開始,屬于《孟子》的下半部,這下半部發揮孔子思想的精神,具體而微,并且深入又廣闊地闡釋了中華悠久的文化傳統。主要闡述君道、臣道、師道、友道,以及士大夫、知識分子立身處世、做人做事的大原則,也就是所謂的倫理之道、人倫之道。
南懷瑾著述 ·東方哲學 ·18.7萬字
阿里·沙里亞蒂是伊朗伊斯蘭革命的三大著名思想家之一,在伊斯蘭革命前后的伊朗思想界有著巨大影響。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從政治思想、社會思想和經濟思想三個方面對沙里亞蒂的思想進行介紹和闡述。從不同程度介紹他在革命輿論準備和革命動員方面的作用和地位。
王澤壯著 ·西方哲學 ·18.7萬字
蔡清,明代易學大家、朱子后學集大成者。其易學思想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明代易學對宋易的繼承和發展。本書從蔡清的易學文化背景、易學思想淵源、與朱熹易學的關系、易學思想主體及其詮釋特點以及對后世的影響幾個方面,全面分析了蔡清的易學思想。
宋野草 ·中國哲學 ·18.6萬字
這是一部易學史簡明讀本。從易道與中國文化史相結合的角度,主要探討了《周易》的思想精髓和價值理想,及其與中國文化的關系。對傳統文化的重新闡釋和對現代社會的文化建設有重要的啟發意義。本書是著名哲學家、易學大家余敦康所撰關于易學史與易學的現代價值的入門性讀物。全書對易學史的發展脈絡以及現代中國哲學家對易道的探索的梳理,凸顯出作為中國古代群經之首的《周易》價值。而對《周易》的思想精髓與價值理想、《周易》與中國文化、政治文化、倫理思想的關系的探討,以及易學對于現代人的生活智慧、易學的管理思想的精到討論也使易學本身的日用性得以道破,充分體現出《周易》的現代價值有多重要。本書是大家舉重若輕講易的典范之作。</p>
余敦康 ·中國哲學 ·18.6萬字
本書是美國通俗歷史學家房龍的傳世名著。作者從人文主義立場出發,探尋千百年來人類歷史上“不寬容”的原因,讓讀者能在觸目驚心的歷史語境中,認識昨天、善待今天、期盼明天。
房龍 ·西方哲學 ·18.6萬字
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內容,它既從組成要素、邏輯層次及其相互聯系、作用方面提出了社會有機體在空間上的結構整體性;又從有機體變化、發展和不斷再生的角度,提出了社會有機體在時間上的過程整體性,展現了人類社會及其發展的整體圖景。在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本書首先梳理了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的理論資源。其次,全面考察了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的形成、發展過程及其在社會認識領域里實現的變革。再次,用兩章的篇幅重點研究了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馬克思視域中的社會有機體的內涵、基本構成、特征和動態運行。最后,闡述了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曾紅宇 ·馬哲 ·18.6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網絡的魅力、網絡文化、網絡交往、網絡實踐、網絡思維、網絡黑客、網絡生存、網絡與人
馬忠蓮 ·知識讀物 ·18.6萬字
《楊氏易傳》又名《慈湖易說》《慈湖易解》,大抵因傳抄者有所竄易而名稱不同。該書卷一至卷十九解說《周易》經文,末卷雜論易學問題。楊簡說《易》喜談人心,其易學與心學互詮互顯。及至明代,心學易愈發繁盛,楊氏《易》說之影響亦日益加劇?!稐钍弦讉鳌匪慰瘫窘褚巡粋鳌,F存明萬歷乙未刻本(簡稱“明刻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四明叢書》本(簡稱“四明本”)。相較而言,“四明本”優于另外兩個版本:一是“四明本”內容完整,“明刻本”與“四庫本”于渙卦結末處有六百五十六字的脫文;二是“四明本”錯訛明顯少于“明刻本”和“四庫本”。有見及此,本書點校以“四明本”為底本,以“明刻本”和“四庫本”為校本。
(南宋)楊簡著 張沛導讀 ·中國哲學 ·18.6萬字
本書基于心靈觀念史視角研究分析性心靈哲學中的當代唯物主義發展,旨在回答兩個問題:一是分析性心靈哲學的當代發展何以實際上是唯物主義的發展,這一歷時性問題關聯于心靈觀念史視角下的啟蒙理性與理性啟蒙;二是當代分析性心靈哲學中關于物質和心靈概念的分析限度,這一共時性問題推究關聯物質和意識概念的唯物主義概念,即隨附、構成和實現等,由此診斷它們所能企及的心靈自然化的限度。
柯文涌 ·理論流派 ·18.6萬字
本書稿是針對我國著名哲學大家馮友蘭先生的哲學思想和著作,進行全方位解讀分析的社科讀本。作者將哲學通俗化的一種嘗試,試圖跟著馮友蘭先生的思路,以中國哲學問題為核心,來講哲學。本書系統地講解了中國哲學的發展和演變,介紹了我國古代哲學中具有典型意義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而且,本書對馮友蘭有爭議的思想,也試圖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并補充了一些新穎的內容,使本書增加了更多的哲學容量。
單正奇 甘會兵 ·中國哲學 ·18.6萬字
本書對亞里士多德這位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的《修辭術》著作進行介紹,全書對這部有關西方文化的根本傾向和內容產生深遠影響的著作進行力求準確的翻譯。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 ·經典著作 ·18.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