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作為“四書”之一的《中庸》原為《禮記》之一篇,相傳為孔子之孫子思所作。因不滿意宋儒對《中庸》的解釋,南懷瑾先生親自撰寫了《話說中庸》一書,澄清了人們對“中庸”的誤解,指出《中庸》是發揮圣學的宏文,子思旨在闡明孔子之所以為圣人的學養和造詣,既為傳統的儒學辯護,又表達自己親受孔子的教誨而別傳圣學心印的精義;《中庸》的要點在于指出學問修養必須先至“中和”的境界,才能明白天人之際心性相關的道體和作用。
南懷瑾 ·中國哲學 ·16.6萬字
人生的許多痛苦皆因心態使然。在這喧囂紛擾的俗世之中,只有淡然看待,坦然面對,心不為世俗所擾,身不為物欲所驅,一切隨緣,順其自然,懂得看開,我們才能找回生活原本的快樂。《得意時看淡,失意時看開》從得失、榮辱、情緒、誘惑、淡薄、寬心、隨緣、看開等方面,對做人要有淡然之心,看開之念進行闡述,并配以饒有寓意的哲理故事,給讀者以啟迪,幫助讀者完善自己,創造幸福人生。
鄭一 ·倫理學 ·16.6萬字
《倫理學》一書是斯賓諾莎的主要著作,他的哲學思想基本上都表述在這本書中。他寫這部著作花費了十多年的功夫,從1662年寫起,到1675年才完成。斯賓諾莎的世界觀是在尼德蘭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急劇發展的時期形成的,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他的哲學思想應該看作是對資產階級自由的論證。
(荷蘭)斯賓諾莎 ·倫理學 ·16.6萬字
《什么是哲學?》在法國一出版,幾乎立刻就登上了各大書單的榜首。在這本解釋《什么是哲學?》的導讀中,作者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作者重新安排了其章節的順序,首先從藝術開始(“感知物,情動和概念”一章),然后進入哲學的部分(“什么是概念?”、“內在性平面”和“概念性人物”這三章),最終到達科學和邏輯(“函項與概念”和“預期與概念”這兩章),之后我們將以論大腦的章節(“從混沌到大腦”)以及涉及歷史和地理哲學的章節(“地理哲學”)來結束。
(澳)雷克斯·巴特勒 ·理論流派 ·16.6萬字
山西大學教授江怡力作!國內維特根斯坦研究的又一力作!
江怡 ·中國哲學 ·16.6萬字
以維也納學派為代表的“邏輯經驗主義”曾在二十世紀的世界思想界風行一時。殷海光即是深受這波學術思潮影響的學者之一,本書正是他長期鉆研的心得之作,對一般初學者容易混淆的概念及不易理解的原理皆詳加說明,引領讀者進入邏輯研究的世界。在清華大學跟隨金岳霖先生讀研究生期間,殷海光先生寫出了《邏輯講話》,此書別出心裁,采用獨創的對話體,有如拉家常,試圖將高深的邏輯學通俗化,上市后受到廣泛認可。之后,殷海光先生在《邏輯講話》及講義版的基礎之上,寫成《邏輯新引》,依舊采用對話體,一位老師與兩位學生聊天,老師諄諄善誘,學生傾耳聆聽。本書循序漸進,深入淺出,清晰易懂,注重嚴格的推論訓練和邏輯的應用功能,使邏輯初學者在學習時可免于枯燥無味。
殷海光 ·東方哲學 ·16.6萬字
本書依據歷史權威注本,囊括鬼谷子的兩部著述(《鬼谷子》和《本經陰符七術》),共計十三篇,涵蓋了鬼谷子平生的絕學。書中既有鬼谷子原文,又有注解和譯文,更有古今中外,涉及政治、經濟、軍事、企業經營、職場修煉、為人處世等領域的豐富案例與故事,用最通俗化的語言,實現了無障礙輕松閱讀,是研究、喜愛鬼谷子文化讀者的閱讀佳品。
(戰國)鬼谷子 魏慶岷譯注 ·中國哲學 ·16.6萬字
《注解正蒙》為清初理學名臣李光地所撰,共二卷,是研究張載《正蒙》思想和《正蒙》清代注釋的重要文獻資料。張載《正蒙》義奧難解,李光地的注解則多疏通、闡發張載未詳言之意,且對于先儒對文意解讀的互異之處,一一辨明是非,四庫館臣認為其是明初以來諸家注釋中的“善本”。李光地是清初朱子學的領袖人物,其在注解《正蒙》時亦呈現出“以程朱解張載”的傾向,但其所詮釋的天道論、心性論、修養功夫論等,亦有不少自己的獨特見解,非常值得研究。此次點校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注解正蒙》二卷本為底本,對校本四種,參校本兩種。《正蒙注》為清初江南學者張棠與周芳二人合撰,是《正蒙》清代重要注本之一。《正蒙注》在《正蒙》每篇篇首均闡明篇旨綱要,并于篇中每一小段后總結段意,對于讀者理解文意有較大幫助。其注解,解釋詞義詳明,闡述句義通達,時富新意。從思想上而言,張棠、周芳的《正蒙注》與李光地的《注解正蒙》相似,亦呈現出以程朱理學為宗的特色,如《正蒙注》指出了《正蒙》大多數用語的儒家經典來源,并指出張載所詮釋的含義與經典本身的差異,尤其注重張載和程朱對經典的不同理解之處,體現了對程朱理學的強烈認同。此次點校以上海圖書館藏康熙四十六年刻本為底本,以《正蒙合校集釋》、《張載集》為參校本。
(清)李光地撰 張瑞元點校 (清)張棠 周芳撰 張瑞元點校 ·中國哲學 ·16.6萬字
對于西方哲學來說,哲學就是哲學史,對哲學的理解往往取決于對哲學史的研究視角。本體論作為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哲學史研究不可回避的研究對象。對本體無休止的追問使本體論研究不斷深化,使得本體論從哲學的組成部分演變成本體論哲學范式。本體論雖然受到現代哲學的集體聲討,但這并不妨礙本體論思考方式在對“邏輯起點”的選擇中發揮作用。哲學史只存在過時的答案,并不存在過時的問題,正是對看似過時的問題的追問和思考,給哲學研究者和學習者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王國富 ·西方哲學 ·16.6萬字
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安東尼所著,是一本寫給自己的書,內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馬勞頓中寫成的。它來自作者對身羈宮廷的自己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冷靜而達觀的生活。這本書是斯多葛學派的一個里程碑。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知識讀物 ·16.6萬字
本書通過對辯證法和諧訴求的歷史考察和現實研究,重新審視了哲學史發展過程中辯證法理論在運思方式上所發生的不同轉向,揭示了辯證法理論的實踐根基和與時俱進的品格,從學理上說明了和諧社會構建的必然性。并在全面分析現時代凸顯辯證法和諧訴求的理論資源與現實要素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理論與和諧社會思想的內在關聯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對辯證法的和諧境界試探進行了框架建構和多維闡釋。
呂翠微 ·馬哲 ·16.6萬字
本書是樓宇烈教授六十余年思想精華,來自北京大學火爆的中國哲學大課堂。哲學給人的印象是艱深難懂的,但是經過樓宇烈教授深入淺出、幽默風趣的講解,中國哲學的核心理念變得親切靈動。樓先生醍醐灌頂式的深入分析,有助于培養大眾的哲學思維方式,構筑中國哲學的寬廣知識體系。本書是大眾學習中國哲學的必讀佳作。
樓宇烈 ·知識讀物 ·16.6萬字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是馬克斯·韋伯的重要著作,它通過考察基督教的經濟倫理觀,探討了宗教文化對于英美等國民族的精神文化氣質,以及它們的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內在關系。由此,韋伯試圖回答:近代資本主義為什么僅僅出現在西方,而同時期的東方卻呈現出停滯之勢。
(德)馬克斯·韋伯 ·理論流派 ·16.6萬字
《讀點大師:胡適人生講演集·博愛》收錄胡適先生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關于人生問題的講演實錄,內容詳盡充實,原汁原味地再現一代大師的講演風采,還原當時中國社會的風起云涌,讓我們領略特定時代風口浪尖上催生的偉大思想和智慧結晶。胡適先生主張修己以安天下:“為己而后可以為人,求學而后可以救國”,這種圓融的態度在當時曾引起軒然大波,但在今天看來,這種通達的思想未嘗不是飽含著熱情和希望,將民族的氣節和精神有力地傳承下去。他給讀者帶來的不一樣的聲音,足可以引起我們對人生更深層的思考。
胡適 ·中國哲學 ·16.5萬字
從托馬斯·阿奎那到笛卡爾、斯賓諾莎,再到康德、黑格爾、叔本華……本書詳細敘述了西方哲學史上具有代表性的16位哲學家的哲學思想和生平故事。用生動的語言講述深奧的哲學思想,通過哲學家的生活來探究哲學理念,深入淺出地將艱深的哲學知識通俗化,展示一個個鮮活而生動的故事,希望讀者都能因此愛上哲學。
文聘元 ·知識讀物 ·16.5萬字
美學界對古代中國美學問題的探討集中在以文論、樂論、畫論為主要內容的藝術審美,對古代中國生活審美這一審美形態的關注較為有限。本書對古代中國生活審美概念進行了界定,對古代中國生活審美的原理形態進行了深入研究,從秩序審美,德性審美,禮儀審美等幾個角度對古代中國生活進行了分析,并論述了古代中國生活審美的現代轉化。
張翠玲 ·美學 ·16.5萬字
在雅氏的思想中,生存的實現應該大致包含兩個維度,一是指生存通過理性和交往的過渡作用,最終觸及超越存在并從中汲取自身存在的意蘊,超越因其絕對的現實性而使生存自身的這種充實成為可能,但生存所領悟的意義不可僅僅駐留于一己之身,而是必須在另一方面踐行于世間生活,在世界事物中滲透,如此,生存才能擁有真正實在的確定性。也就是說,生存必須獲取形而上的意義,確證于形而下的領域,且相容相攝,上下融通,這樣才是實現自身的真義。本書對生存實現的展開著重于前者超越性一面,對于超越性意義在經驗世界中的滲透和確證,涉及雅氏對時代問題的諸多思考。
李劍 ·理論流派 ·16.5萬字
盡管公眾幾乎看不到告密行為,但其已如黑洞一般侵蝕了美國的司法公正。本書首次對美國刑事司法中的線人告密行為進行了全面分析,告密交易制造了不可靠的證據,放縱了真正的罪犯,危及了無辜者的自由。告密行為還破壞了非裔社區的鄰里關系,加劇了警方與貧民之間的對立。亞歷山德拉·納塔波夫教授通過數十個真實的案例,揭露了告密交易對高犯罪率非裔社區造成的社會破壞。從緝毒戰爭到嘻哈音樂,從黑手黨線人到白領犯罪,本書全面展示了告密交易在法律、政治、經濟和文化層面的可怕影響。此外,她還解釋了現有司法制度如何真正發揮作用,并提出了新的改革建議。本書打開了美國司法制度真正運作方式的潘多拉魔盒,向讀者們展示了線人活動的秘密世界。
(美)亞歷山德拉·納塔波夫 ·西方哲學 ·16.5萬字
中國人民大學組織的系列年度報告之一,本書對中國道德年度發展狀況進行了系統的調研,為相關部門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葛晨虹 陳延斌 ·倫理學 ·16.5萬字
《納米技術發展的倫理參與研究》20世紀90年代以來,納米技術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研究熱潮,逐步深入到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納米技術仍處在襁褓期,具有多重不確定性,如納米技術的概念、發展和應用的目標、對社會與倫理的影響都具有不確定性。對于納米技術這種充滿了未知和不確定因素的新興技術所帶來的挑戰,我們該如何應對?除了加速推動人類對自然奧秘的認識和把握程度,我們還能做些什么?從事納米技術研究的科學家工程師應當并且能夠做些什么?其他的“外行”又能夠并且需要做些什么?作者在《納米技術發展的倫理參與研究》中探討了這些問題。
胡明艷 ·倫理學 ·16.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