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作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傳播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陳唯實一生都在不斷地追求自己的理想,鍥而不舍地實踐著“哲學到大眾去”的志愿,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作出獨特而不可替代的貢獻。本書以陳唯實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實踐活動為線索,將他各個歷史時期遺留的文本作為原始材料進行深入解讀與分析,力圖全面闡述、公正評介他在20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傳播與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貢獻。
趙文丹 ·馬哲 ·22.3萬字
“人”既是自然存在物,也是社會建構的產物,自我始終處于一種未完成狀態。網絡改變了網民棲居的符號環境,制約著網民“構筑世界”和“想象自我”的可能,現代人符號環境的變化終將導致自我認知的變化,基于這些認識,本書有以下內容:一是對傳播技術與自我認同邏輯聯系的歷時考察;二是對網絡生存中自我建構的一般性考察,討論時間、空間、思維方式、實在與虛擬對網民自我認知的影響;三是分析網絡技術特性如信息海量、互動、匿名、虛擬等特征對個體身份認知的影響;四是考察各類網絡應用平臺對自我認同的影響;最后探討的是網絡的功能性滿足與自我擴張。
廖建國 ·知識讀物 ·22.3萬字
《時光文庫:菜根譚(白話全譯)》分為修身篇、勸學篇、處世篇、經世篇、治家篇、出世篇、養生篇七部分,近400余則。每一則格言都添加標題,配有注釋、譯文、解讀,方便閱讀。在解讀部分,我們用中華古典人物故事來解讀原文,力求廣大讀者對每一條名言加深理解,加強讀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
洪應明 ·知識讀物 ·22.3萬字
經典原著經過長期的歷史沉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今天仍然有著無窮魅力,是國人修身養性的重要源泉。對于當今的大學生來說,無論畢業后從事什么工作,自身的修養都是必須的。本書選取古典詩文、書畫、樂舞重要代表性文章14篇,每篇分題解、原文、注疏、精解、參考文獻、延伸閱讀六個方面進行全面系統的介紹,便于深刻理解和領會。
羅筠筠 ·美學 ·22.3萬字
本輯的主題是“柏拉圖與天人政治”,主要探究柏拉圖的政治思想。柏拉圖在《法義》第十卷談到了所有領域中的理性之合一,哲人認為,這種合一使天地之理的探究與城邦政治的權度有了密切的聯系。本輯論題的五篇文章分別論述了柏拉圖思想的“合一”、柏拉圖的理想城邦及其宇宙論的起源說理據、自然權利理論與政治中的柏拉圖主義、柏拉圖的立法烏托邦以及《蒂邁歐》中的偏執和哲學活動等等。
劉小楓 陳少明 ·西方哲學 ·22.3萬字
目前陽明心學研究已成為國內“顯學”,某種意義上也是傳統文化當代復興的代表領域,各類研究可謂方興未艾。本書稿是《中國心學》叢書第2輯,分為“當代心學探索”“心學哲學闡釋”“域外心學進展”“區域學派研究”“家族史與譜諜研究”五個板塊。本書稿以陽明心學研究為主題,集中展示學術界關于陽明心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時,關注中國哲學史上與心學相關的人物、思想、問題研究,心學與國外哲學思想的比較研究等。本書稿具有突出時代性、主題研究和國際視野等特點,是國際學界關于陽明心學最新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出版價值。
浙江省稽山王陽明研究院等 ·理論流派 ·22.3萬字
這部講習錄共有20講,每講約10000字。從《論語》中選出一句名言,考察歷代學者對它作過何種解釋,辨析其解釋的內在合理性,探討它所蘊含的哲學道理,思考它對現代社會有何種意義。這20講所援引《論語》注本及相關古籍種類將近300部之多。就《論語》中一句名言所作的討論而言,它是很有廣度和深度的,也是很有意義的。本書提出了“新經學”的概念和研究方法。我們相信,如果今后經學研究沿著這個路子發展下去,無疑將會開顯出一個現代“新經學”的壯觀局面。
姜廣輝 鄧林 ·東方哲學 ·22.2萬字
本書結合中西方哲學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相關思想,結合科學文化和生活實際,對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及其方法論在體系結構上作了較為合理的安排,在思想內容上作了新論證、新表述并提出了一些新觀點、新見解,在本體論和辯證法上作了新解讀、新論述。本書旨在深化理解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及其方法論,為做一名堅定的辯證唯物主義者奠定堅實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基礎,從而于科學文化和生活實踐有所裨益。
馬光華 ·理論流派 ·22.2萬字
本書以西方當代社會轉型為背景,以“空間轉向”為切入點,以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在“空間轉向”中所呈現的新型批評形態:空間批評為核心研究對象,探討“空間轉向”與西方當代文學研究范式轉型之間的關系,進而深入發掘西方當代社會轉型與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批判精神實現途徑的變革,完成對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及其文學批評在西方現實語境中的價值的評判和缺陷的反思,為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中國化、當代化提供借鑒意義。
劉進 李長生 ·馬哲 ·22.2萬字
本書是著名哲學家、易學大家余敦康先生關于易學的歷史文化與易學的現代價值的入門性讀物。《周易》的思想精髓與價值理想,《周易》在中國文化中的特殊功能,《周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周易》與中國政治文化、倫理思想的關系,這些易學中的根本性問題唯有在本書作者這樣的大家處理起來才舉重若輕。書中關于易學對于今天每一個現代人的生活智慧、易學的管理思想的精到討論,也使易學本身的日用性得以道破;書中對易學史的脈絡以及現代中國哲學家對易道的探索的梳理,則凸顯了歷史的厚重與延續。
余敦康 ·中國哲學 ·22.2萬字
本書以“應得”問題為主線,從多個視角對不平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綜合。第一部分關注不平等指標的計算和推測,提供了眾多估算實例,對計算和推測進行了方法論上的反思,借此可對不平等理論進行初步評價。第二部分主要探討“自然狀態”下的不平等狀態。這部分首先探討了“自然狀態”理論在近現代人文社科理論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對當代的理論延伸進行了分析。當代考古學和社會學可以證明,經典理論中的“自然狀態”假設是錯誤的,而為不平等辯護的經濟物理學和生物學中的基因研究等也不一定正確。第三部分是理論探討,試圖從哲學的角度來梳理不平等的危害、以及該研究領域“左”、“右”兩派的理論并提出對“應得”問題的看法。本書在指出道德的多樣性后,進一步指出“應得”問題是政治問題而非道德問題,進而論證“個人權利不可轉讓”是站不住腳的,但本書亦不支持“完全平等”的訴求。本書第四部分從微觀和宏觀的角度進行了反思,提出了政策建議。
陳榮虎 ·中國哲學 ·22.2萬字
本書作者多年來致力于哲學人學研究,構建了哲學人學理論體系,本書對這一體系進行了系統闡述。在書中作者揭示了人、世界、人與世界關系的本質,探索了與人有關的一些重大哲學問題,闡述了人是世界主體的哲學人學理論體系的內涵、意義,為人為根本、以人為本的哲學立場和準則奠定了理論基礎。
高朝升 ·經典著作 ·22.2萬字
如果美德證明是知識,按照蘇格拉底的著名論述,它應當可以教授;如果不是知識,則不可教授。假如我們斷定,美德不是知識,卻依然可教,或者,美德是知識,但根本不可教,那么,無論哪一種情況,我們便面臨一個難解之謎,而非某一自明的事實,并且無論哪種情況,都需要做大量解釋。柏拉圖《普羅塔戈拉》的結論告誡我們,這是我們無法逃脫的人類困境,既是道德的亦是政治的。作者將通過一個重要的例子,并根據他對一般政治哲學史的解讀,得出結論:倘若美德可教本質上是悖論,那是因為人的血氣本身向政治哲人證明,它既是美德可教的障礙,又是其手段,因此,對任何好的政治,我們都可以根據人的境況合理地有所期待。
劉小楓 陳少明 ·西方哲學 ·22.2萬字
本書是郭湛的博士論文《人活動的效率》(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的修訂版,在原書八章基礎上增加到十二章。作者從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立場討論人類活動的效率問題,認為在人類活動中存在著不懈的效率追求。為了有效地滿足人們多方面的、日益增長的需要,人們必然要求自己活動本身的有效性,追求更高的活動效率。這種效率是人的活動的有效性的比率,具有綜合性和歷史性。本書考察了制約人活動效率的因素,包括活動的主體、客體、中介和制約因素系統,特別是人的活動方式對于活動效率的決定性作用。書中討論了人的活動效率的規律性,以及節奏和速度、有序和無序、分工和協作、壓力和競爭、效能和效益等與效率的關系,分析了實踐和思維的有效性的實現及其偏差的矯正,并論述了認識的效率意義、認識的進步與效率的關系。最后,探究了人的活動效率觀念,強調全面的活動效率觀念對于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郭湛 ·邏輯學 ·22.2萬字
本卷譯著輯錄了三篇奧古斯丁早期作品,分別是《獨語錄》(386年)、《論自由意志》(395/396年)、《羅馬書釋義》(含兩短篇,394-395年)。三篇作品有一相對集中的主題即是“自由意志”。《論自由意志》和《羅馬書釋義》都聚焦于自由意志問題,兩部早期作品似乎提供了不同于晚期駁佩拉糾派的論述,它們在奧古斯丁的作品中占有醒目地位。《獨語錄》則討論靈魂不朽的主題,由此論證上帝的不朽,蘊含著奧古斯丁所謂的兩大哲學主題:上帝和靈魂。
(古羅馬)奧古斯丁 ·西方哲學 ·22.2萬字
本書的研究對象是西方美學中的審美經驗理論,尤其是西方當代美學對審美經驗的重構與復興。審美經驗是現代美學理論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自從康德美學確立了審美經驗的基本內涵以來,“無利害”、“距離”和“形式”等基本意義與內涵便壟斷性地統治著現代美學理論領域甚至是藝術理論領域。這一研究現狀直至二十世紀初才發生了些許的轉變,實用主義美學、現象學美學和接受美學以及分析美學紛紛從各自的理論視域出發對審美經驗進行多元的解讀,從而使得審美經驗得到更為深入地闡釋,同時也挑戰和質疑了現代審美經驗的基本內涵在審美合法性上的壟斷性地位。美學在二十世紀后半期則呈現出更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各種美學思潮或美學流派層出不窮如環境美學、身體美學和生活美學等。盡管這些當代美學思潮之間存在著諸多的不同,但它們對現代美學的發難或反叛幾乎都源于或是表現在對“審美經驗”這一概念的批評、重構、摒棄或復興之上。此外,當代美學的發展還面臨著新的時代狀況與新的美學問題——新媒介的發展為當代美學的多元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孟凡生 ·美學 ·22.2萬字
《理想國》是柏拉圖的一篇重要對話錄,涉及柏拉圖思想體系的各個方面,包括哲學、倫理、教育、文藝、政治等內容,最主要的是探討理想國家的問題。對話錄里柏拉圖以蘇格拉底之口通過與其他人對話的方式設計了一個真、善、美相統一的政體,即可以達到公正的理想國。柏拉圖的理想國是人類歷最早的烏托邦。在他的理想國里統治者必須是哲學家,他認為現存的政治都是壞的,人類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學家掌握政權,也只有真正的哲學家才能拯救當時城邦所處的危機。這種信念構成了柏拉圖成熟的政治哲學體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學家”有著特殊的內涵。他認為哲學家是高尚、最有學識的人,而這種賢人統治下的賢人政體就是最好是政體。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學家為國王的國家才是最理想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國家。
(古希臘)柏拉圖 ·西方哲學 ·22.2萬字
《生命存在的理由》采用隨筆小專題的寫作形式,以人的生命為主線,滲透了心理、文化、社會、歷史、語言,甚至婚姻和成功等知識,使多學科的內容交叉滲透、互為印證。作者用細膩生動的筆觸描寫與民眾息息相關卻又時常被忽略的生命現象,用趣味盎然的小標題勾起讀者的閱讀欲望,用心為讀者打造了一份營養豐富且味道鮮美的“科學拼盤”,在講述科學知識的同時,又給讀者獨特的、美的享受。
張田勘 ·理論流派 ·22.2萬字
隨著全球生命倫理學在世界范圍內的不斷興起,生命倫理學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一門“顯學”。提出“道家生命倫理學”是這個時代一項全新的極具挑戰性的理論建構工作。本書在對當代生命倫理學的基本問題進行全面反思的基礎上,系統性地論證了構建“道家生命倫理學”的基本定位、哲學基礎、核心價值、原則建構與現代轉型,對當代生命倫理學實踐中的一些主要問題展開了“道家式”批判,并對這種理論建構所存在的內在缺陷進行了深入的反思與揚棄,以圖重構道家生命倫理思想,為現實生命倫理問題提供一種“道家式”的解決方案。
李紅文 ·倫理學 ·22.2萬字
立足于西方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最新潮流,研究作為整體的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有助于深化中國現代化建設的認識,對推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王雨辰 ·馬哲 ·2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