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文化》從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文化的關系出發,以整體性視角,通過對文化興盛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推進當代中國中西馬綜合創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堅定新時代文化自信等問題的專題研究,全景展現了五四運動百年,新中國70年以來中國文化的變革歷程、理論特質和實踐經驗。
吳海江 ·中共 ·18.1萬字
本書以清末新疆、西藏、蒙古新政為研究對象,從國家視角探討了清政府為應對邊疆危機,通過在邊疆地區實施新政將國家權力滲透到邊疆社會基層的歷史脈絡;在細致梳理清末邊疆新政內容和過程的基礎上,闡釋了實施邊疆新政的內在機理,客觀分析了清政府通過邊疆新政加強邊疆治理、重新統合邊疆地區的實際效果。
高月 ·中國政治 ·26.7萬字
《中國古代官僚政治》一書從起源發展、內部結構、運行機制、歷史影響等幾方面入手,系統揭示了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古代官僚政治的全貌,指出中國古代的政治體制并不是單純的君主專制,其實質是君主專制的官僚政治。本書通過描繪歷代官僚行政管理的各方面活動和運行情況,總結利弊得失,從而對古代官僚政治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不僅具有學術價值,也很有現實借鑒意義。
李治安 杜家驥 ·中國政治 ·18.3萬字
本書在梳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未來社會建設的基本思想基礎上,全面回顧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社會建設的輝煌歷程,系統總結社會建設領域取得的偉大成就,深入提煉社會建設的基本經驗。通過回顧歷程、總結成就和提煉經驗,探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深刻內涵,剖析進入新時代后我國社會建設面臨的嚴峻挑戰和發展機遇,解讀總體工作思路和未來戰略部署,展望我國社會建設的新局面。本書自覺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既注重對發展歷程的回顧梳理,又注重對偉大成就和豐富經驗的總結概括,還注重對未來社會發展前景的憧憬。本書對于正確認識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探索和新時代的社會建設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郝清杰 魏進平 ·中國政治 ·11.1萬字
本書是研究美國憲法中的混合政體思想。美國的政體是一種混合政體,體現在社會力量、政治原則和權力機構三個層面的混合上,即它不僅盡可能地在政體中囊括各種社會力量和集團,還吸收各種單一政體原則的優點,并通過具體的權力機構關系展現出來。另外,由于客觀原因,制憲者們被迫在中央政府與州政府的關系上達成妥協,進而形成了美國的聯邦制,這種縱向上聯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間權力的混合與平衡是美國對混合政體理論的新貢獻。
孫敏 ·政治理論 ·13.5萬字
國際政治不僅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利益和權力關系,還表現為國際間所有行為體的復雜相互依賴與作用。了解當代國際政治的千變萬化,是一個有趣、益智和無止境的學習過程。這本教程旨在用生動活潑、平易近人的語言,引導讀者走進國際政治學的學科大門。著者圍繞“全球化”“主權觀念”“民族主義”“地緣政治”“國際沖突”“恐怖主義”“多邊機制”“意識形態”“生態政治”“非政府組織”“個人的作用”“新安全觀”“世界趨勢”和“重大爭論”這樣十四個專題進行講解,配以精彩插圖,娓娓道來,深入淺出,特別適合大學本科入門教學使用,也可供對國際政治感興趣的讀者作為自學的參考書。本書自第一版以來,深受廣大國際關系院校師生的歡迎。此次第二版有章節上的調整和刪節,新增一章,并補充有最新的研究成果。
王逸舟 ·世界政治 ·16.6萬字
本書從公權力的基本概念理論和公權力行使的邊界及其異化現狀出發,從公權力的依法行使與制度監督,從全面依法治國與對公權力的約束與規范等方面出發,著眼于對各級黨員干部、特別是基層黨政干部、尤其是最一線的業務工作人員法律知識和法治意識的培訓,提高其認知法律、政策的能力和運用水平,以便在推進依法治國和實現國家有效治理的偉大征程中,公權力能夠得到規范合理的行使,從而保證人民賦予的公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福祉。
新玉言編著 ·中國政治 ·19.1萬字
《黨員公務員學雷鋒手冊:向雷鋒學什么怎么學?》是研究雷鋒精神最新成果,明確指導了廣大黨員和公務員向雷鋒學什么怎么學,是學習雷鋒精神最簡明扼要的學習指導用書。
雷鋒精神研究課題組 ·黨政讀物 ·7.4萬字
社會空間視角下的城市社區權力秩序是社區權力主體的空間生產過程。本書以空間三元辯證法為理論框架,系統探討了社會轉型與城市特殊空間結構的關系、城市權力主體的空間構想對社區秩序的影響以及權力的空間運作機制問題,厘清了社區權力的空間生產路徑,并對城市社區的空間治理提供了對策建議。
陳薇 ·中國政治 ·13.8萬字
城市商業空間不僅僅是發揮著商業、旅游等重要的城市功能,更擔負著商業服務、居民消費和地面交通等碳排放量較大的城市功能。并且,隨著我國城市由生產型向消費型轉變,商業更成為了導城市空間重構和拓展的主要力量。本書基于大數據的挖掘,從環境效率的角度切入,構建了一個集經濟、社會、環境為一體的環境性能評價體系,并通過SP調查問卷的設計和離散選擇模型的運用,對商業空間進行了環境性能的評價。并以北京市為案例,深入剖析各類商業空間布局的不足以及各類商業區環境性能在空間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提出北京市商業區環境性能調控和空間優化的相關建議。
王芳 ·公共管理 ·10.2萬字
本書系統全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進行深入的專題分析,并反映最新理論成果和實踐材料,內容包括:總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引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繁榮的偉大旗幟;第一專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論及實踐中的認識深化;第二專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情基礎與發展實際;第三專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第四專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第五專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第六專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第七專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和實踐;第八專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與建設實踐;第九專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平外交理論與對外實踐。
陳正良 ·政治理論 ·30.6萬字
該著作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就列寧關于俄國革命的戰略策略思想、鞏固蘇維埃政權的思想、建設共產國際以及推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思想、關于新經濟政策的思想,闡述了新的學術觀點;深入地研究、闡述和評價了斯大林的建設社會主義理論以及“社會主義民族”理論;研究和闡述了20世紀20—50年代初蘇聯理論界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以及取得的成果,如布哈林關于“過渡經濟”的理論、普列奧布拉任斯基的“新經濟學”、瓦爾加關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理論以及沃茲涅辛斯基對確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貢獻;研究和闡述了聯共(布)和一些國家共產黨在領導反法西斯戰爭中形成的思想理論,研究和闡述了聯共(布)和其他一些執政的共產黨在領導恢復國民經濟的實踐中實現的理論發展。
俞良早 王進芬 孟憲平 ·馬克思 ·57.5萬字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馬克思與恩格斯首次提出理解、認識與把握歷史唯物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作,全面、系統地分析了歷史唯物主義,并對人本主義(費爾巴哈)和唯心主義(黑格爾)等所有舊唯物主義哲學進行批判。本書以經典原著的寫作背景、成書過程、結構內容和觀點及其歷史影響和現實意義為脈絡,對《德意志意識形態》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解讀。
李成旺編著 ·馬克思 ·15.3萬字
本書是一部關于政黨組織研究的經典理論著作。自迪韋爾熱以來,社會學家和政治科學家們即從對作為組織的政黨的研究轉向了政黨與選民關系的研究。本書作者帕尼比昂科認為,這一取向存在問題,他要把這一轉向糾正回來。他遵循米歇爾斯和迪韋爾熱,并開拓了新的研究領域:一是政黨形成階段對政黨結構的影響要深得多,本書探討了組織“形成史”與制度化之間的相互關系;二是重大的社會、經濟或政治變化影響政黨的組織結構。帕尼比昂科敏銳地意識到,當時社會結構的變化和政治溝通方法的改變,會導致政黨去制度化與日漸專業化。愛潑斯坦預見了“大眾型政黨的衰落”,帕尼比昂科則提出了歐洲政黨組織發展的最新類型:選舉—專業型政黨(有時也稱專業—選舉型政黨)。
(意)安格魯·帕尼比昂科 ·政治理論 ·26.4萬字
近年來,我國在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獲得進一步加強,鄉村治理手段不斷創新,鄉村治理內容不斷充實,鄉村治理體系不斷完善,鄉村基本公共服務不斷提升,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鄉村民眾的幸福感不斷增強。雖然我國的鄉村治理正在不斷完善和創新,但目前鄉村社會結構日益分化,鄉村居民的思想觀念日益多元化,傳統的鄉村治理模式難以適應新時期鄉村現代化發展的要求。另外,我國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還不高,鄉村基層的治理理念、方式和手段還存在著很多不適應之處。所以,鄉村治理所需要解決的難題還有很多。實現鄉村振興,提升鄉村治理現代化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必須著力解決鄉村治理中存在的問題。本書意在為“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下,我國鄉村振興和鄉村治理現代化進程總結經驗,并探究“三治融合”背景下鄉村治理現代化的優化路徑和實施方法。
汪燕 ·中國政治 ·18.7萬字
本書主報告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對五年來經濟體制改革進展進行全面總結,有針對性地提出政策建議。八個分報告分別聚焦各相關領域的重要改革進展,對該領域重大理論創新實踐經驗及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總結評述,展望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及路徑。
彭森 ·黨政讀物 ·29.1萬字
本書以三度當選俄羅斯總統的傳奇人物普京的政治思想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俄羅斯傳統政治文化特點,剖析普京國家理念形成的歷史文化原因,及與當代俄羅斯轉型之間的關系,兼及論述中國和俄羅斯傳統政治文化的差異及轉型深化問題。
劉瑩 ·政治理論 ·28.1萬字
本書依托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歷史地考察了中國傳統廉政文化的產生、主體內容及其特征;邏輯地分析了中國傳統廉政文化現代轉換的動力、路徑、目標及其具體實現;最后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廉政文化進行了探索性的建構。
唐賢秋 ·黨政讀物 ·30.4萬字
《冰上絲綢之路》以詳實的數據資料和生動的語言風格,介紹了“冰上絲綢之路”的重大意義,描繪了北極沿線地區復雜多變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獨具一格的社會人文環境,闡述了“冰上絲綢之路”建設的現狀與發展前景,提出了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中國與各方共建“冰上絲綢之路”的應對之策。本書緊跟時代發展需要,解讀中國與北極,是一部讀懂中國的佳作。
秦大河 ·國際關系 ·4.9萬字
馬克思的《資本論》最為集中地體現了他的全部研究工作的總的結果,深刻地揭示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構成馬克思關于“現實的歷史”和人類解放學說的真實內容。本書有說服力地論證了《資本論》集中地體現了馬克思關于人類解放的現實道路的結論,取得了富有重要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的研究成果。無論是對資本內在邏輯的把握,還是對人類解放命運的揭示,作者都能夠以文本為基礎,進行深入且有創建的研究,顯示了作者堅實的理論功底。
邵然 ·馬克思 ·19.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