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政府形象的構建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迎來新機遇、面臨新挑戰?!兑苿踊ヂ摃r代的政府形象傳播》結合新變化,探討了政府形象傳播的體系、路徑、策略,既從“政府行為”維度對信息公開、輿論引導和網絡問政這三項政府形象傳播的重點工作加以剖析,又從“傳播媒介”維度論述了政務微博、政務微信和政務App三類移動政務新媒體對于政府形象傳播的價值。本書觀點新穎、數據詳實、案例豐富,為學界和業界提供了理論參考和實踐指南。
黃河 ·黨政讀物 ·18.2萬字
從宏觀的角度考察某個歷史階段的文化史或文學史,是慣常的研究范式。而該書另辟蹊徑,通過對1939年中國士人知與行的微觀史考察,揭示戰時中國知識分子的創述、道義與擔當,力圖從經過精心擇取的個案中表現中國知識分子普遍具有的心跡與行跡,并借此尋找1939年這一特定年份的中國文化思想脈絡。
陳旋波 ·中國政治 ·20.1萬字
在人類歷史上,民主的歷史非常悠久。自巴黎公社以后,無產階級民主以其先進性、革命性和真實性出現在了世界政治舞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得占人類五分之一的中國人民在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當家作主,使民主走進了普通人的生活。在本書中,作者介紹了一般意義的民主知識,并在人民當家作主—黨的領導—依法治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構架下,介紹了民主選舉、民主監督、民主協商等民主生活的方方面面。
韓震總主編 石碧球編著 ·中國政治 ·6.2萬字
1870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國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堪稱歐洲最強大和最繁榮的“崛起中”強國,但它在1914年走向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并由此衰亡。德意志帝國為何會走向大戰?其背后的主要戰略考慮是什么?基于大量著述和檔案材料,本書涵蓋了德意志帝國的40余年歷史,從國內政治、經濟、軍事思想、對外關系實踐等多角度剖析了上述問題,強調了預防性戰爭思維的影響,也述及了當政者的政治性格的作用,對于一戰前40年中歐洲國際關系的宏觀進程和其他大國在其中的角色也多有展現。本書較好體現了對國際學術界相關研究成果的介紹、借鑒和辯析,并在多方面提供了有所新意或更中肯細致的看法。本書可被視為中國學者在一戰前國際關系和一戰起源問題上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可為當代中國對外實踐提供某些借鑒,也適合作為國際關系史教學的基礎讀物。
梅然 ·國際關系 ·56.3萬字
本書重點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存在語境,即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系統闡釋了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意義、主體內容,特別是對社會主義社會所應堅持的核心價值觀進行了系統的梳理,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原則和現實路徑。
羅國杰 ·中國政治 ·24.7萬字
本書從風險管理視角出發,首先在對政府衛生支出風險進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界定了政府衛生支出風險的概念,明確了其內涵和外延,構建起政府衛生支出風險理論框架和邏輯框架、風險因素維度框架和指標體系。然后,對政府衛生支出規模、結構和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風險進行研究和分析,發現關鍵風險點和關鍵風險因素。最后根據上述研究,得出相關結論,并提出有效規避政府衛生支出風險的政策建議。本書對于政府注意并規避衛生支出風險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仇蕾潔 ·中國政治 ·11.5萬字
乾嘉時期游幕興盛,游幕學者人數多,地域分布廣,學術活動內容豐富,成就顯著,對乾嘉學術的繁榮產生了重要影響,而游幕學者的出身、家境、功名等生活境況,所處的社會環境和區域環境,幕府的學術環境和人際關系,幕府中學術交流與學術活動的方式和特點,幕府的類別和幕主的學術宗尚等情況,對游幕學者的學術取向和學術成就有直接影響。本書從時、空、人有機結合,主體與環境、生存與學術系統構建的研究視角,綜合學術史、社會史和生態學、文化地理學的研究方法,從不同角度描述游幕學者的生存環境和復雜多樣的學術生態,結合不同幕府和學者群體的發展變化,分析其學術活動內容及學術貢獻,探討其學術活動的運行機制和生態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系,探尋乾嘉學術發展的內在原因和生成力量。
丁喜霞 ·政治理論 ·31.7萬字
為全面掌握首都青少年群體的數量結構、區域分布、群體特征和利益訴求,北京共青團啟動了“北京青年1%抽樣調查”,將全市青少年按“全體青年”和“特征及新興青年”兩大板塊,劃分為22類群體,進行全維度系統調研,按1%的抽樣比例,歷經一年半的時間,完成了10.8萬份問卷和6000個面對面訪談,首次掌握了北京市青少年社會結構,形成了2+22+5篇調研報告。本書即是此次調查的研究成果,呈現了北京青年群體的結構變化及共青團的基層改革實踐與反思。
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北京青年研究會 ·黨政讀物 ·24萬字
《當代中國政治傳播研究巡檢》內容簡介:政治傳播研究在中國已經邁入了新的歷史階段。那種僅僅翻譯、解析西方政治傳播理論,停留于“關門論道”的研究已經無法滿足現實政治生活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實踐已經迫切要求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的政治傳播理論?!懂敶袊蝹鞑パ芯垦矙z》為論文集,收集論文多篇,主題就是論證和闡釋中國特色政治傳播戰略研究的時代背景和現實意義,為之后更為深入的內容研究提供方向和前提。
荊學民主編 ·中國政治 ·22.3萬字
本書從政府先沿海后內陸的經濟發展戰略、公共財政投入偏差、社會矛盾的優先解決順序、人口流動、農民的個體勞動關系特征、社會保障制度本身、初次收入分配差距等多視角分析社會保障經濟公平非均衡發展的影響因素,并引入地理因素的空間相關分析。同時借鑒美國、德國和日本3個國家社會保障從非均衡到均衡演變的發展歷程,總結規律。
江華 ·公共管理 ·11.9萬字
本書突出了新的理論思考、新的體例安排、新的著筆點和新的側重點,系統、深入地闡述了馬克思寫作《資本論》的情況、《資本論》的研究對象和方法以及《資本論》內容的簡繁取舍與評介等問題。本書對學界關于《資本論》的錯誤解讀進行了澄清,對有爭論的問題進行了闡釋,并根據時代發展,聯系現實提出新的問題,闡明了馬克思的經濟理論對于當代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重大意義以及《資本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
衛興華 ·馬克思 ·14.1萬字
“西方正義”話語顢頇自負,妄稱普遍主義范式,自詡為正義的最高典范與終結形式。普遍主義正義話語以其絕對性與普遍性的價值預設,融貫于整個西方政治哲學研究的嬗變與傳衍過程。現代性發軔,普遍主義正義話語脫圣祛魅,正義論者試圖找到各種正義之間的有效通譯,來重拾普遍主義氣質,卻羈絆于多元主義、相對主義、視角主義等現代性窠臼。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當代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由于在方法論上背離了歷史唯物主義,對西方普遍主義正義話語的現代性批判仍然不得要領。馬克思正義思想成為厘清與破解當代西方正義理論困境、為之提供關鍵立場與科學方法的重要理論角色。馬克思立足“現代性批判”,實現了“批判的武器”與“武器的批判”的歷史結合,實現了從“正義的超越”到“超越的正義”的正義范式轉變,真正實現了對西方普遍主義正義話語的理論批判與現實超越。
文長春 ·馬克思 ·34.7萬字
本書通過對國內外大型公共文化設施進行考察調研,探討大型公共文化設施運行機制創新途徑,無疑有助于構建我國現代公共文化體系。本書切實解決了公共文化設施“重硬件、輕軟件,重建設、輕管理,重條條塊塊、輕資源整合,重上級考核標準、輕群眾不同需要”等問題,提出要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和社會力量的作用,提高公共文化資源的使用效益,形成真正長效、高效、靈活的公共文化設施運行機制。
高宏存 ·公共管理 ·19.5萬字
1914—1929年是中國近代政黨發生轉型的重要階段。歐美式政黨政治盡管在現實中破產,但其理論的宣揚不絕如縷。組建中華革命黨,成立中國國民黨,改組中國國民黨,孫中山前后付出了十年的艱辛,探索適合中國革命特點的革命政黨建設模式。中國共產黨成立不久便以支部的身份加入了國產國際,但共產黨人也一直在摸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建黨道路,并有了初步的成就。青年黨亦以革命政黨自詡,有自己獨特的政治主張和政黨觀點。其間,黨際關系的復雜性使中國政黨理論內容較之前一階段更為豐富多彩。
楊德山 ·中國政治 ·46.1萬字
該書以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問題作為研究的內容,立足于對我國以及湖北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現實問題的關注、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理論的完善、為實現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尋找切實可行的相關政策,對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國內和國外兩個方面對公共衛生服務的經驗,針對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現狀研究、問題的分析及國內外的經驗,作者從政府、公共衛生機構及居民個體三個層面提出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建議。
熊侃霞 ·公共管理 ·14.6萬字
《新文化運動百年祭》一書除了介紹了學生愛國運動,更以“新文化運動”揭開了現代中國思想變革的序幕。在五四百年之際,重新思考新文化運動以及同一時期“舊文化”的跌宕起伏,便成為我們重建當前思想文化認同的重要資源。全書以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了中國傳統學術在新文化運動沖擊下的際遇,揭示了所謂“舊文化”暨傳統經學在近代的轉折過程,呈現出不同于西式“新文化”敘事的另一種聲音,揭示了傳統學術向現代學術轉型的若干面相和傳統士人的精神傳統,為傳統文化如何煥發生機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鄧秉元 ·政治理論 ·10.9萬字
“三會一課”是指定期召開支部黨員大會、支部委員會、黨小組會,按時上好黨課。“三會一課”是基層黨組織長期堅持的重要制度,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保障,在健全黨組織生活、嚴格黨員管理、加強黨員教育、提高黨員素質、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書精選若干小專題,采用“系統闡述+流程圖+典型案例”形式,全面解讀“三會一課”制度的基本內容、基本程序及重要經驗,全方位呈現新形勢下開好“三會一課”的方式方法,是基層黨組織開好“三會一課”重要的學習參考和實用指南。
聶志紅 ·黨政讀物 ·10.4萬字
《群書治要》是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命魏徵等編撰的一部資政巨著。它依經、史、子三大類,上始先秦,下至晉代,輯錄六經、諸史、諸子中所載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精要文章,共五十卷、五十余萬字。全書體例清晰,宗旨明確,注重實效,兼顧文采,取舍精當,緊依“資政治國”的編撰目的選文,既保留了所引原書的體例,讀之能夠見本知末,探究事物發展的始終,同時也適當對所選之文做了裁剪拼合,使文章更為緊湊,論點更為清晰?!叭尽薄度簳我芬浴独m修四庫全書》收錄的《宛委別藏》日本天明本為底本,對全書正文及小字古注都進行了注釋和白話文翻譯。尤其是對書中古注的注譯,是目前《群書治要》注譯本中所特有的。
李先耕譯注 ·中國政治 ·229萬字
《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學習問答》對《政府工作報告》的主要內容作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解讀。剛剛落幕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溫家寶總理代表國務院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回顧了上屆政府過去五年的主要工作,總結了政府工作的體會,提出了新一屆政府2008年工作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務、預期目標和原則,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國務院研究室編寫組 ·中國政治 ·22.8萬字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了“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本書主要圍繞“為什么必須反腐敗、誰來領導反腐敗、依靠誰反腐敗、怎樣推進反腐敗”這個主題展開,分析了嚴峻復雜的腐敗形勢,表明了奪取反腐壓倒性勝利的決心,強調了反腐要堅持黨的領導,突出了人民群眾參與反腐敗斗爭的重要性,并從“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多個方面入手,著力論述“反腐敗永遠在路上”這個主題,旨在為推進反腐敗斗爭提供系統全面的解決策略,對于廣大黨員干部認清反腐形勢、堅定反腐決心、增強政治定力、統一思想認識、進一步推進反腐敗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邵景均 ·中共 ·13.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