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物種起源》一書中,作者達爾文重點闡述和論證了高等生物是由低等生物逐漸演變而來的進化論思想,并提出了以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為基礎的生物進化學說。《物種起源》的問世,第一次將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之上,顛覆了自然歷史的基礎學說。《物種起源》不僅使人類對自身的認識發生了質的飛躍,也讓人們知道生命和物種來源于大自然。同時,《物種起源》為社會哲學提供了一個全新、獨特的思維空間,為現代生物科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英)查爾斯·達爾文 ·生物科學 ·33.5萬字
每個人都有一次生命,以及一顆大腦,伴隨我們度過整個一生。而人生中所有重要的目標,歸根結底都要從改變大腦開始。我們雖然有自然的改變機制,但它的局限性令人失望。除了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外,神經科學到底能不能為我們帶來新的啟發和技術,讓我們改變大腦好消息是,連接組學帶來了希望。作為連接組學的主要倡導者,普林斯頓大學知名神經科學家承現峻認為,連接組其實是由先天基因和后天經歷共同塑造的。連接組理論相信,我們的連接組可以由我們的行為與思維來塑造。換言之,我們能夠通過影響大腦的連接結構,來塑造我們的大腦。在本書中,承現峻以生動的筆觸介紹了連接組學、連接主義、基因對連接組的影響、如何找到連接組,以及如何利用關于連接組的一切發現去改造連接組。這些內容回答了,我們為何與眾不同。同時,它們將幫我們改善自己的記憶、擺脫大腦疾病的困擾,甚至將一些科學幻想變成現實。
(美)承現峻 ·生物科學 ·22.3萬字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以全新的進化思想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把生物學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提出了震驚世界的論斷:生命只有一個祖先,生物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逐漸發展而來的,它所闡述的進化論是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英)達爾文 ·生物科學 ·38.9萬字
人與動物不同,毋庸置疑。我們與黑猩猩不到2%的基因差異,終究導致了人獸殊途。然而,人是一種動物,也毋庸置疑。人類還有超過98%的基因和黑猩猩完全一致,因此,若從基因科學的層面來看,人類就是“第三種黑猩猩”。在幾百萬年的演化過程中,人類成為現在我們所熟知的樣子,才幾萬年的歷史。若以自然史的時間軸來檢視,這不過須臾一瞬。那么,這種演化是如何發生的?人之所以為人,究竟是哪些關鍵因素起了作用?賈雷德·戴蒙德從多個方面討論了上述問題。作為一個生理學家,他諳熟于人類的生理特征和演化史,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生理基礎,人類才得以演化出不同于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這是我們成為人的前提。但戴蒙德的敘述沒有止步于對生理層面的解釋,而是將眼光延伸到人類多層面的文化表現和社會發展。我們擁有語言、藝術、文明,自詡“萬物靈長”,但人性光輝的另一面也充滿陰暗糾葛——擁有多元文化,發展先進科技,創造燦爛藝術的是人;嗜毒成癮、仇殺外族、滅絕物種、破壞環境的也是人。當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貫穿科學與人文,追溯人類的本原,印證人從動物界興起的足跡,也許將重塑我們對人何以為人的認知,認清人之本性。人類的未來或許正根系于此。
(美)賈雷德·戴蒙德 ·生物科學 ·27.7萬字
有一個問題曾困擾達爾文多年:像雄鹿的鹿角或孔雀的尾巴這樣的復雜特征似乎是無用的奢侈品,對一般的生存過程而言沒有任何好處。達爾文最終意識到,除了自然選擇,一定還有另一種演化機制在起作用,他將其命名為性選擇。自然選擇是為了生存而戰,性選擇本質上就是為了爭奪配偶,我們也可以稱之為配偶選擇或“美的演化”。然而,在達爾文看來,這種競爭主要是雄性的事情。受限于其所處時代根深蒂固的文化影響,達爾文認為雌性的力量是通過“相對被動”和不具威脅性的方式實現的,她們“作為旁觀者站在一邊”,觀看雄性虛張聲勢的表演。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科學家逐漸發現雌性動物會和雄性一樣濫交,她們同樣好斗、占主導地位和充滿活力。就駕駛演化的變革巴士這件事而言,雙方權利平等。在這本書中,露西·庫克的目標是揭穿動物王國關于性和性別的過時敘事,她打破了學界一直以來以雄性為中心的科學偏見,將各種雌性動物的真實行為展現在我們面前。你將發現雌性并不像刻板印象中那樣溫柔、被動、溫順和充滿母性,也會重新認識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她”的力量。
(英)露西·庫克 ·生物科學 ·21.3萬字
共3卷,對杭州市區野生植物種質資源調查,編寫杭州市區的地方植物志,為該地的野生植物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提供基礎資料。反映最新的植物分類研究成果;具有明顯的地域性。
杭州植物園 ·生物科學 ·33.9萬字
鞘翅目昆蟲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類群,它目前已知40萬種,占整個地球已記錄生物種類的40%。生態環境的穩定和發展需要生物多樣性的支撐,人類生存需要生物多樣性來提供資源。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始于物種。因此,對物種多樣性的研究、編目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同時也是生態環境安全、農林生產安全、人類健康和生存安全所必須的工作。本卷是天目山鞘翅目專志,由國內各單位鞘翅目專家共同努力完成的,代表了國內最高水平。經野外標本采集,鑒定共計36科414屬883種。同時,作者對實際研究過的種類作了比較詳細的形態描述,每個種均列有分布、生物學、有關文獻和分布等,并編有分種檢索表。本卷志不僅有助于人們全面了解天目山豐富的動物資源,而且還可供農、林、牧、畜、漁、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工作者參考使用。
吳鴻 ·生物科學 ·30.7萬字
《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內容簡介:達爾文為什么沒有在《物種起源》一書中論述“人類的起源”?《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在論述人類起源和種族差異時,為什么要大談“性選擇”?在《物種起源》面世12年之后,《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驚世駭俗地宣告——人類并非神創而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進化論之爭再掀狂瀾……1974年,英國首相希思曾將《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英文版作為國禮贈送給毛澤東!
(英)達爾文 ·生物科學 ·44.2萬字
寫給大眾的“自然簡史”,享譽全球的博物學家布封的經典之作,風靡全球的科普知識讀本。《自然史》是一部傳世的博物巨著,全書包括《動物史》、《植物史》、《礦物史》、《人類史》、《地球形成史》等,共有36卷。作者在這部著作中,綜合大量的事實材料,以科學觀察為基礎,對自然界進行了精確、詳細、科學的描述和闡釋,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見解。尤其是關于“進化論”的論述,為系統“進化論”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自然史》也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作者借助于自己淵博的知識和細膩的文筆,在詼諧幽默的敘述中,賦予了自然萬物以靈性。特別是在“動物卷”中,他以熱情而浪漫的筆調將動物擬人化,例如溫馴又勇敢的馬、優雅又神秘的貓、聰明又勤勞的鼴鼠、高傲又威風的獅子、被形容為自然“最丑”造物的樹懶等栩栩如生,不管它們有著怎樣的優缺點,他都融入了博大的親近之情,被盧梭贊譽為“有著本世紀最優美的文筆”。
(法)喬治·布封 ·生物科學 ·20.1萬字
《條件反射:動物高級神經活動》中收入的著作,是自文藝復興時期現代科學誕生以來,經過足夠長的歷史檢驗的科學經典。為了區別于時下被廣泛使用的“經典”一詞,我們稱之為“科學元典”。這里所謂的科學元典,是指科學經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著作,是在人類智識史和人類文明史上劃時代的豐碑,是理性精神的載體,具有永恒的價值。
(俄)巴甫洛夫 ·生物科學 ·44.3萬字
藥用植物親緣學是研究藥用植物的植物親緣關系-化學成分-療效(藥理活性及傳統療效)間的相關性的一門邊緣學科,是中藥資源和植物藥資源研發的基礎工具。本書在藥用親緣學框架下,以植物類群和物種的遺傳親緣關系為線索,系統論述代表性藥用族屬的植物化學、化學分類學、分子生物學和系統發育關系,以及上述各方面與植物藥藥代動力學/藥效的關聯。在藥用親緣學的知識譜系中,增加了藥用基因組親緣學新概念。本書系統梳理藥用親緣學的認識論和研究方法的進化,對研究范式轉換提出了初步見解。本書可供藥用植物、中藥資源、生藥學等相關專業教師、研發人員和相關決策部門參考,也可供上述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參考。
郝大程 肖培根 ·生物科學 ·21.5萬字
本書從腸道微生物群的角度,重點探討疾病發生中的菌群調控機制及潛在的干預方法,系統總結了國內外最新科學研究成果,并闡釋了腸道微生物群與宿主的交互作用機制。全書分為總論和各論兩大部分。其中,總論從第一章至第六章,概述了腸道微生物群的研究歷程及細菌代謝分子機制,介紹了相關的檢測技術、動物模型和疾病防治策略。各論從第七章至第十八章,介紹了腸道微生物群參與胃、腸、肺、肝、腦、腎、胰、心血管、骨骼肌肉和免疫系統不同生理部位疾病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另外,第十八章探討了腸道微生物群與中醫的關系,為本書的特色之一。本書論述嚴謹、內容詳實、圖文并茂、可讀性強。本書兼具深度和廣度,可為腸道微生物群相關專業的科研人員提供參考,亦可拓展生物醫學背景讀者的認知維度。
劉洪濤主編 ·生物科學 ·46.6萬字
《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全譯本)》是赫胥黎在《物種起源》廣受爭議的背景下寫成,赫胥黎通過梳理類人猿的發現史,人類、類人猿和大猩猩在解剖結構和行為習性等方面的比較,胚胎學方面的證據,詳細討論人類和次于人的動物的關系。赫胥黎的立場十分明確,他不僅擁護達爾文的進化理論,而且他毫不猶豫地從中推論,人類正是、也只能是進化的產物。赫胥黎在《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全譯本)》中強調,人類與黑猩猩等猿類的如此接近,表明人就是源于這樣的動物祖先。但是,他更深信,文明人和獸類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這就是說,不論人是否由獸類進化而來,但肯定不屬于獸類。《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全譯本)》后半部分為赫胥黎的演講集,通俗生動,從中可見赫胥黎卓越的演講風格,對科學方法的注重,還有他投入科學教育及其普及事業的極大熱情。他對達爾文理論的論述精辟凝練,以深厚的說辯技巧和俏皮睿智的文筆,酣暢淋漓地展示了物種進化的浩蕩長卷。無論讀者是否了解科學史,都可以從《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全譯本)》中獲得啟發和閱讀的快感。
(英)赫胥黎 ·生物科學 ·23.4萬字
本書作者長期從事本科《基因工程原理》的課程教學,對本課程進行了長期的教學改革和探索,在總結長期教學經驗的過程中特地編著了本書。本書是介紹基因工程方面的實驗技術原理的教材,主要介紹的是基因工程實驗技術過程中的理論,側重介紹針對本科生的成熟經典的實驗技術。主要內容包括基因工程實驗室基本要求和常規儀器設備、核酸電泳技術、核酸工具酶、核酸的分離純化、PCR技術、基因工程常用載體、目的基因的克隆、重組子的構建與轉化和篩選、大腸桿菌表達系統、酵母表達系統等。希望通過本書的學習,能夠提高學生對基因工程各種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在實驗過程中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如何去做。
韋宇拓 ·生物科學 ·23.1萬字
寫成《群》之后,意猶未盡的施茨廷忍不住打開進化女神的手提包,先陪三葉蟲吃飯、看珊瑚蓋房子,又偷窺琵琶魚,一邊幫鯊魚貼魚翅說明書,一邊還原《白鯨》犯罪現場,令讀者再也分不清科普和小說的疆界。愛海成癡的施茨廷,以一貫創作驚悚小說的大膽手法、閑話家常的幽默筆調,細數海洋45億年古今大小事。全書以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為軸,帶領讀者搭乘時空客機,上天下地觀賞地球、海洋和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故事,一路盡是“施式”風趣淵博又發人深省的導覽解說:“請把我碾成藥粉吧!”海藻背上的說明書應該這么寫,“這樣就可以把我用在你的面膜、敷泥和沐浴乳里。”“當鯊魚聽到人的慘叫時,它知道獵物的痛苦嗎?還是它們會把這種慘叫視為獵物新鮮的信號,就像我們把檸檬汁滴在牡蠣肉上,愜意地看著它戰栗一樣?”施茨廷講故事的才華在此書里盡情揮灑,各種比喻和觀點出神入化,在在令人拍案叫絕!
(德)弗蘭克·施茨廷 ·生物科學 ·30.3萬字
一個人的DNA長度足以從冥王星到太陽之間打個來回?每一項人類活動都在我們的DNA中留下了法醫痕跡?DNA的故事,不僅在空間上伸向無限的遠方,也在時間上穿越無盡的過往。這本書探索了生命的神奇密碼:DNA。這本書將揭開我們的基因密碼所隱藏的無數秘密,讓我們看到基因如何塑造了我們的身份和命運。它甚至可以讓某些人由于他們的拇指具有非凡的靈活性而成為獨特的小提琴家。DNA不僅決定了我們的身體特征和遺傳疾病,也記錄了我們的歷史和文化。從瘋狂貓咪女士到沒有指紋的人,從核彈幸存者到肯尼迪的膚色,從肖像畫中的基因缺陷到智人與尼安德特人的雜交,從滅絕病毒的復活到人類DNA的無限延伸,作者用輕松幽默而又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述了DNA中隱藏的驚人故事,同時也展望了DNA對于我們物種未來的意義。
(美)山姆·基恩 ·生物科學 ·22.8萬字
該書是河北大學動物學國家重點(培育)學科與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于2015—2016年合作完成的科考項目成果,是迄今為止對該地區昆蟲本底資源較為完整和系統的記錄。全書內容分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總論部分包括塞罕壩自然概況、昆蟲研究背景、昆蟲種類多樣性組成與分布、昆蟲資源類型與保護利用等;各論部分按分類系統編排,包括塞罕壩六足動物亞門4綱23目134科654屬956種(亞種),列出相關標本的信息、分布、取食對象等。文后附昆蟲整體照片62版、參考文獻及中文名稱和拉丁文名稱索引。
任國棟等主編 ·生物科學 ·31.2萬字
《天目山動物志》為首次摸清天目山動物資源家底的一項系統工程,是反映天目山動物分類區系研究工作成果的系列專著。本工程由天目山管理局主持,來自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南開大學、浙江農林大學等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眾多專家參與。本工程明晰了天目山動物本底資源現狀,詳細記錄了野生動物在自然保護區的種類和分布現狀等情況,更新了天目山動物資源數據庫,提升了資源保護的科技支撐力度。
吳鴻 王義平 楊星科 楊淑貞 ·生物科學 ·30.7萬字
《自私的基因》出版之后,在社會各界引發了重大爭議。本書為40周年精裝增訂版,在30周年版的基礎上,新增道金斯對于這些爭議的回應,共計6萬余字,主要探討了人們在基因決定論、基因選擇論,以及基因適應性上存在的普遍誤解,進而從基因的視角正確理解生命及其意義,更加完善了道金斯對于“自私的基因”的經典論述,形成這本特別的“延伸的”40周年精裝增訂版《自私的基因》。《自私的基因》40周年平裝增訂版已于2018年11月推出,此為精裝增訂版,封面設計元素源于平裝版的封面插畫,這一富有想象力的插畫是英國著名生物學家戴斯蒙德·莫里斯特別為英文版的《自私的基因》而繪制。精裝增訂版封面也取用了畫中的重要元素并進行重構,讓這部經典作品再次煥發生機,這也是本書的核心主題——基因——這個象征性意象賦予和傳達的。
(英)理查德·道金斯 ·生物科學 ·34.8萬字
本書是經典巨著《昆蟲記》的精華本,甄選出其中最具有典型的和最具有代表性的昆蟲,讓讀者讀此一冊,便能全面的掌握《昆蟲記》的精髓,書中還附有“知識檔案”、“知識鏈接”等百科內容,將昆蟲知識進行了一定的拓展。
(法)法布爾 ·生物科學 ·48.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