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道教圖文百科1000問
會員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源于黃帝和老子,創(chuàng)教于張道陵,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它追求宇宙和諧、國家太平,相信修道積德定能安樂幸福,長生久視;以神仙信仰為核心內(nèi)容,修道成仙為終極目標,尊奉老子為道祖,張道陵為教祖。道教以它清靜無為、修道成仙的特質(zhì),使現(xiàn)世的人們求得了生命的寧謐和圓滿,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甚至是學究天人的李白、蘇東坡,都對它如癡如醉,可以說是地地道道的漢民族的心靈救治良方,是漂泊無依的靈魂的精神家園。也許正基于此,魯迅先生認為“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根據(jù)以往的閱讀經(jīng)驗,如果想要了解紛繁蕪雜的道教世界,讀者就不得不閱讀大量的典籍,還需不斷梳理歸納,而這對于普通讀者來說,未免太過辛苦了。本書旨在簡化這個過程,在普通讀者和道教世界之間搭建一座橋梁。本書最大的特點是以問答的形式,將包羅萬象的道教知識體系細化為12個清晰可辨、易于梳理的章節(jié)。從道教的歷史淵源入手,逐步展示了道教的教派、教義、典籍、神仙、修真養(yǎng)生、煉丹術、法術、科儀、日常生活、名山宮觀和對后世的影響。既可以全文閱讀掌握道教知識,也可以從個人的興趣點出發(fā),將本書當做一本具有實用功能的百科全書進行查閱。此外,書中還對民間流傳的道教神仙故事進行系統(tǒng)記述,使全文閱讀輕松愉快。本書延續(xù)了“寶典館”圖文百科的一貫風格,采用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的語言風格并配以大量精美的圖片,包括道教藝術珍品、精美國畫、出土古文物、現(xiàn)代攝影及手繪線描圖等,不僅對洋洋大觀的道教藝術作了全面、細致的展現(xiàn),還對了解道教的發(fā)展歷史、符咒語、修真養(yǎng)生術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此書出版的目的非常單純,希望這本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道教圖文百科”能幫助廣大道教愛好者和信眾認識道教、解讀道義,對道教及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更為深刻的了解。

李綠野編著 ·普及讀物 ·44.3萬字

佛教思想與印度文化
會員

本書是作者近年來對印度哲學與佛教等有關東方哲學思想的研究著作。全書從印度哲學思想、佛教與婆羅門教思想比較、中印文化思想融匯、佛教與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等四個部分,展示出佛教思想根源于印度哲學、吠陀思想,并在發(fā)展過程中與印度文化、中國文化交融互生的特點。第一部分“印度哲學思想”,對印度哲學的主要發(fā)展線索進行了敘述,論及了印度哲學的遠古圣典吠陀和奧義書、佛教與耆那教、正統(tǒng)六派哲學(勝論派、正理派、數(shù)論派、瑜伽派、彌曼差派、吠檀多派)等,從總體上勾勒了印度哲學的發(fā)展脈絡和主要特點。第二部分“佛教與婆羅門教思想比較”,對印度哲學中的兩大體系婆羅門教哲學和佛教哲學中的一些核心理念進行了比較分析,主要論述了兩教在事物形成觀念、社會人生觀念、無明觀念、否定形態(tài)的思維方式等方面的主要異同。第三部分“中印文化思想融匯”,對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后出現(xiàn)的變化情況及融入了中國原有傳統(tǒng)文化因素的佛教形態(tài)進行了探討。內(nèi)容涉及中國人對來自印度的佛教較早采取的態(tài)度、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佛教譯經(jīng)大師的翻譯情況、中國佛教般若學說最初的理論傾向、中國佛教宗派中影響最大的禪宗的特色等有關問題。在論述中著重分析了佛教基本義理的印度淵源和傳入中國后所產(chǎn)生的本土特色,還論述了中國南北朝時期各種“師說”與印度佛典的關聯(lián)、佛教的戒律、漢文資料中的一些外道文獻、舍利及佛塔在中國的影響等問題。第四部分“佛教與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主要就佛教對現(xiàn)代社會的影響及對人們?nèi)粘I钏鸬淖饔眠M行探討,論述了現(xiàn)代社會中佛教如何與時俱進、如何展現(xiàn)自身中的積極成分、如何在現(xiàn)代社會中造福眾生或利樂有情等問題,具體涉及了現(xiàn)代佛教的都市寺院、藥師思想與健康社會、現(xiàn)代社會中佛教的積極發(fā)展、佛教思想與世界的和平與和諧等內(nèi)容。

姚衛(wèi)群 ·普及讀物 ·29.3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若尔盖县| 聂荣县| 彭山县| 建瓯市| 百色市| 梁河县| 景谷| 林周县| 英吉沙县| 土默特右旗| 泾阳县| 平安县| 彩票| 西城区| 香港| 逊克县| 乌拉特后旗| 绥宁县| 安丘市| 广南县| 平江县| 鹿泉市| 会东县| 象山县| 定边县| 靖安县| 介休市| 邵阳县| 共和县| 南京市| 千阳县| 大姚县| 静乐县| 阿城市| 偃师市| 外汇| 名山县| 荆州市| 宜川县| 密山市| 南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