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孫昌武先生一部關于佛學研究的演講稿和發(fā)言稿精選集,反映了2005年到2013年期間孫先生的游學蹤跡和思考所得,內(nèi)容范圍廣博,涉及佛教的翻譯文學、作為傳記文學的僧傳、觀音信仰、中國文學里的地獄巡游、禪宗與詩的關系、王梵志詩和寒山詩等,觀點新穎,可讀性強。
孫昌武 ·普及讀物 ·25.9萬字
俗話說,“天下名山僧占全”,中國的名山勝景、著名古跡,大多與名剎古寺、道教仙境有關,因此我們在旅途中,總有機會與各種廟觀結(jié)緣,并且免不了為了各種心愿燒香許愿。其實,朝香拜佛、求神許愿是中國民間文化中很有趣、也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常常是人們出游的必備項目,甚至是出游的唯一目的。本書把宗教文化和旅游休閑相結(jié)合,搜集了中國民間推薦靈驗指數(shù)最高的475個靈廟,同時也幾乎囊括了國內(nèi)最著名的熱門旅游目的地,為大家尋古訪幽、拜佛求仙提供了有趣的目的地。
《中國朝圣游》編輯部編著 ·普及讀物 ·33.5萬字
《禪與悟全集》為讀者們精心選取了一些有關參禪和佛理的小故事,主要是歷代的禪師的一些非常有名的禪話,語錄、公案以及禪師本人的軼事等,這些故事雖小,但每篇都是因事說理,從日常小事闡明深奧的佛理,正是“一花一世界,一沙一乾坤。”從這些生動有趣,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中,我們可以管窺到華夏文化深刻蘊藉的智慧,同時對我們現(xiàn)代人具有極大的啟發(fā)性。在每一個故事后,都附有簡潔的短評,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引起大家的共鳴。希望《禪與悟全集》能給您帶來有意義的生活啟迪,從而幫助您更好地認識人生,認識所處的環(huán)境,使我們內(nèi)觀自省,走上自信自強的成功之路。
余潔編著 ·普及讀物 ·23.9萬字
集中收錄了梁啟超各類佛學文章,這些論文基本上是梁先生在接受了新的研究方法后的學術成果,它又反映了從傳統(tǒng)佛學向現(xiàn)代佛學研究轉(zhuǎn)向的特點。陳士強先生的《導讀》對《佛學研究十八篇》作了詳盡的分析研究。
梁啟超 陳士強導讀 ·普及讀物 ·20.8萬字
《禪的行囊》是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繼《空谷幽蘭》后的又一力作。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仰慕者和研究者,作者于2006年春進行了穿越中國中心地帶的旅行,追溯了已經(jīng)成為中國本土文化的重要支脈之一的禪宗,其各代祖師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游歷經(jīng)歷,并訴說了他多年來對禪的深深體悟。
(美)比爾·波特 ·普及讀物 ·20.3萬字
星云大師的《百年佛緣》是一部重要的口述歷史的著作,全書分為:生活篇、社緣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場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別冊、名家看百年佛緣十個部分,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記述了星云大師與社會各界的往來、弘揚佛法和為社會服務的經(jīng)歷,讀來非常令人感佩和感慨,展示了臺灣幾十年來的歷史變幻和海峽兩岸關系從冰凍到如今的全面交流與交融的全過程,是一部難得的歷史巨篇。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20.7萬字
《金剛經(jīng)》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經(jīng)典之一,也是般若類佛經(jīng)的綱要書。它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經(jīng)名中的“蜜”,一作“密”),一卷,由姚秦鳩摩羅什于弘始六年(四〇四)譯出。問世之后,即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纂要、注解、夾頌、宣演、義記、采微、集解、科釋、宗通、決疑、大意、直說等各種注疏達一百多種。經(jīng)中主要論述了“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一切現(xiàn)象(物理的和心理的)“性空幻有”的理論。本書為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有關《金剛經(jīng)》的講記。作者依據(jù)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將《金剛經(jīng)》分為三十二品(相當于章),然后逐品做了講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頌做總結(jié),以闡發(fā)自己的研究心得。《金剛經(jīng)》中的疑難之處,于中剖析得淋盡致。茲經(jīng)版權方臺灣老古文化事業(yè)公司授權,復旦大學出版社將老古公司二〇一二年七月第二版校訂出版,以供研究。
南懷瑾著述 ·普及讀物 ·21.2萬字
大圓滿法是佛法中的精髓,猶如無價之摩尼寶,是超越輪回涅槃的究竟之法,而大圓滿前行則為其登堂入室之階梯。其內(nèi)容是以吉美林巴大師所作的“不共前行”,和他的弟子多竹欽一世所撰寫的“共同前行”,兩大主軸合而為《大圓滿龍欽寧體能顯遍知妙道前行儀軌》,也就是通稱的《大圓滿前行》。大成就者巴祖仁波切為利益后世行者,特別闡述“大圓滿前行”,而成《普賢上師言教集》,作者即根據(jù)此《普賢上師言教集》及宜闊嘉扎仁波切的釋義而講述,于一九九六年完成初稿,后又參考阿格旺波尊者的《前行備忘錄》等前行釋論及資料,形成較完整之論述。
噶瑪仁波切 ·普及讀物 ·38.2萬字
《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是韋伯在宗教社會學上的第二本主要著作,與《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同屬于三大卷本的《宗教社會學論文集》首卷。在本書中,韋伯專注于探索中國社會里那些與西歐不同的地方,以此突顯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特色,并且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資本主義沒有在中國發(fā)展呢?韋伯所著手探討的對象,特別是中國與印度,都是既龐大復雜又源遠流長的文化體。身為西歐近代文明之子的韋伯遂以“理性化”作為其研究世界各大文化的“利器”。
(德)馬克斯·韋伯 ·普及讀物 ·26.5萬字
本書精選百余個融合儒釋道三家思想精華的經(jīng)典故事及公案,在解析諸家思想內(nèi)涵同時,結(jié)合現(xiàn)實人生的種種境遇,使得高深莫測、晦澀難懂的傳統(tǒng)思想如同娓娓道來的家常話語,讓人有所思、有所悟,找到解決生活難題的辦法。
趙凡禹 白小俠 ·普及讀物 ·29.1萬字
南懷瑾先生在臺北時,曾以“如何修證佛法”為主題,對學生開設系列講座,前后凡二十八次。這些講座的內(nèi)容,經(jīng)記錄整理,便形成了本書(初名《融會顯密圓通修證次第》)。書中以“見”(見地)、“修”(修證)、“行”(行愿)為重點,以《得嚴經(jīng)》、《法華經(jīng)》、《增一阿含經(jīng)》、《起世經(jīng)》、《華嚴經(jīng)》、《瑜伽師地論》、《現(xiàn)現(xiàn)在嚴論》、《宗鏡錄》、《指月錄》、《密宗道決策廣論》、《菩提道次第廣論》等佛典為資料,對佛教的修持方法作了簡潔明了的闡述。既有要點提示,又有例證說明。
南懷瑾 ·普及讀物 ·24.7萬字
《想象西藏》是作者近十余年關于中西方對于西藏的想象之歷史中具有典型意義的個案研究的結(jié)集。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不斷有西方學者以東方主義理論為批判武器,清算西方文化傳統(tǒng)中以妖魔化、神話化西藏和西藏文化為特征的想象西藏的歷史。作者不但以《西藏生死書》和密教在西方的流傳為例,進一步批評和討論了西方想象西藏的歷史,而且率先用同樣的學術方法對漢文化傳統(tǒng)中有關對西藏想象的若干歷史個案作了深入的討論,揭示了造成漢藏佛教文化間種種誤解的根源所在。
沈衛(wèi)榮 ·普及讀物 ·25.6萬字
俱舍論又稱“聰明論”。詮釋了佛陀一轉(zhuǎn)法輪的經(jīng)論教義,主要講述一切萬法之總相、別相、性質(zhì)、類別,詳細闡明流轉(zhuǎn)與還滅的因果法則,真實開顯四諦真理,為希求解脫的修行人指明一條修行途徑,也可以為深入三藏打下堅實基礎。本書是17世紀的蔣揚洛德旺波尊者為《俱舍論》所造之注釋。蔣揚洛德旺波尊者精通顯密教法,修證境界高深,也是研究藏傳佛教五部大論不可多得的文獻資料。
(清)洛德旺波尊者 ·普及讀物 ·20.5萬字
在中國占主要地位的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五大宗教,該書分別對其產(chǎn)生的歷史、思想教義、經(jīng)典文獻、禮儀活動、文化特色、宗教家等進行了簡明卻較系統(tǒng)的闡釋和說明,語言明快,深入淺出,有較強的可讀性。廣大讀者掌握這些知識將有助于理順中國的宗教關系,實現(xiàn)宗教內(nèi)、宗教之間的和諧,進而得以發(fā)揮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全國政協(xié)民族和宗教委員會 國家宗教事務局宗教研究中心主編 ·普及讀物 ·29.7萬字
本書稿為星云大師的論文集,該論文集屏棄了一般論文艱深枯燥的寫法,其開篇就是大師在香港體育館關于戒定慧的演講,書中對佛學的戒定慧進行了深入淺出的演繹。整本書稿讀起來十分的通俗好懂,本書收集了星云大師近十年來有關佛學義理的研討,對佛教的制度化、現(xiàn)代化、人間化、國際化有了很好的演繹,對佛都教的前途和發(fā)展,及對全球融和與和平都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43萬字
《淡定·從容·心安》是民國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師、虛云大師的佛法啟迪套裝書,書中大師親述人生經(jīng)歷,給人探索生命真諦的經(jīng)驗與智慧、改變?nèi)说娜松较?。弘一法師、虛云大師兩位高僧的思想代表著近現(xiàn)代佛學界的權威思想,《淡定·從容·心安》將兩位大師的思想精華結(jié)集出版,把深奧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話,使人以讀書的方式親近高僧大德善知識,啟迪大眾思維,喚醒世人迷夢,是一套值得細細品味、永久珍藏的經(jīng)典之作。
弘一法師 虛云大師 ·普及讀物 ·23.6萬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