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及其戰爭技藝
萊布尼茲說,中國人天性厭惡戰爭,他還說,中國人要想在這個地球上生存,就必須學習他們西方人的邪惡手段。而近代的馬基雅維利就被稱為“邪惡的教誨師”,軍事活動不僅是其政治生涯的重要組成部分,軍事思想也在其整個思想中占據極其重要的位置。西方不少偉大的軍事家,包括弗里德里希二世和拿破侖,都受到過他的影響。與拿破侖同時代的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的書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馬基雅維利的影子。馬基雅維利的《兵法》(又譯《戰爭術》《用兵之道》)是他生前發表的唯一重要的散文作品,集中表達他的軍事思想。國內雖有幾種《兵法》的中譯本,然而比起《君主論》和《李維史論》,學界對這個文本的研究還極其有限。本書精選9篇解讀《兵法》的論文,或從作品的外在形式,或從修辭角度和寫作筆法,或從戰爭與政治的關系之類的重大主題,或從作品的主體結構,多層面、多維度、多視角地接近文本,發掘藏在文本表面之下的意蘊,細聽馬基雅維利文字之外的潛臺詞。
·13.7萬字